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介绍一种乳腺癌术后创面负压引流瓶的制作方法。经临床应用15例,无1例发生皮瓣下积液或皮瓣坏死,表明自制负压引流瓶制作方便。引流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强光 《甘肃医药》2013,(2):111-112
目的:探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在普外科疾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09年11月对68例患者应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的临床资料,就应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的结果及诊治经验进行探讨。结果:56例术后即放置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甲级愈合55例;12例在伤口感染后放置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后愈合。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结论: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引流效果好,可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节省住院费用及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我科收治了1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在行静脉放血治疗时,采用了一次性负压引流瓶,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了时间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现将方法介绍如下。取出一次性灭菌负压引流瓶,排掉瓶内空气,关闭排气孔、调节器,用止血钳夹住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导管末端。按常规扎止血带选择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用碘伏消毒,范围6~7cm ,用采血器前端针头进行穿刺,见回血后,用右手小指夹住采血器末端,用3M透明敷贴固定针头,取下采血器末端针头套管,刺入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导管,放开采血器末端,打开负压引流瓶调节器,松止血带,血液缓缓流入负压引流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REDON引流瓶预防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12月123例乳癌根治术后丝线皮肤间断缝合负压引流和2002年1月-2003年3月159例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REDON引流瓶负压引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9例乳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REDON引流瓶负压引流发生皮下积液20例(12.58%),皮肤坏死3例(1.89%)。丝线皮肤间断缝合负压引流发生皮下积液47例(38%),皮肤坏死16例(13%)。结论:乳癌改良根治术后REDON引流瓶负压引流促进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有效引流,能减少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负压吸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常使用为电动吸引器或胃肠减压器,其结构复杂,体积大,价格高,携带不便。现虽有一次性的负压吸引器,但有接头易脱落污染等缺点,在基层医院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我院自制的简易负压引流瓶用于临床,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21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使用和未使用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08例,对照组109例,观察引流效果.结果试验组皮瓣积液7例(6.48%),对照组皮瓣积液21例(19.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乳腺癌手术中使用高负压引流瓶可显著降低皮瓣积液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敏 《铁道医学》2013,(11):874-876
目的:观察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负压引流患者80例,传统组40例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改进组40例应用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比较两种负压引流效果。结果:改进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低,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拆线时间提前,术后72 h平均引流量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能够减少患者带管时间,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缩短拆线时间,患者使用更安全、放心,护士操作省时、简便。  相似文献   

8.
乳癌切除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伤口感染,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96~2003年乳癌切除术应用简易负压瓶引流76例,未发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伤口感染。收到了十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自制简易负压引流瓶制作方法和使用时注意几个方面问题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杨  罗光辉  余启文 《河北医学》2010,16(3):328-330
目的:观察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低负压吸引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双管引流的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实验组)与2007年前采用创面放置两条引流管接驳Y型管后连接电动负压吸引机进行间隙引流的5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对照组)进行分组对比。结果: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9例(18%),皮瓣坏死8例(16%),病人术后3d内活动受限,护理工作强度大,实验组出现皮下积液2例(4%),皮瓣坏死2例(4%),病人术后12~24h可下床活动,降低了护理工作强度。两组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病人舒适度、护理工作强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的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并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同时,减少每次护理时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巍 《吉林医学》2014,(14):31-32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引流瓶在创伤急诊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治疗的皮肤缺损创伤患者60例,都积极给予基于真空负压引流瓶的综合治疗。结果:急诊后患者的感染均得到较好地控制,皮瓣均全部一期成活,且质地外观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着手术时间的推移,患者的创面菌落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负压引流瓶在创伤急诊术后的应用能降低细菌数量,减少炎性反应,最大限度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陈军  谢荣景  蒋浩  张银文 《医学综述》2013,19(9):1728-1729
目的探讨肺上叶切除术后单根胸管持续负压吸引引流对残腔闭合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肺上叶切除的13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66例,采取单根胸管引流新型胸瓶持续负压吸引;对照组72例,采取上下双胸管引流普通胸瓶不接负压吸引,观察胸腔残腔闭合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术后平均残腔气液平面存留数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胸腔平均引流总量分别为560mL和1000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P<0.01)。结论采用单根胸管引流新型胸瓶持续负压吸引的术后残腔闭合时间和引流量均优于上下双胸管引流普通胸瓶不接负压吸引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刚  贾胜洪 《当代医学》2014,(26):95-95
目的:探讨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对跟骨骨折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跟骨骨折患者2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骨折,跟骨接骨板内固定,常规植入人工骨,术后均给予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吸引,术后观察切口愈合状况等。结果20例患者创口均无感染、均甲级愈合。结论在跟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真空高负压引流瓶能降低创口感染、切口皮肤坏死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为癌性胸积液患者选择一种安全舒适,携带方便的引流装置。方法将169例癌性胸积液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105例,对照组64例,分别使用PICC管接负压瓶和传统钢化针头接玻璃水封瓶进行胸腔引流。结果PICC管接负压瓶组与传统钢针接玻璃水封瓶组相比较,操作耗时少,可较长时间停留于体内,大部分病人可带管活动,并发症少。结论PICC管接负压瓶行胸腔引流技术明显优于传统钢针接玻璃水封瓶引流技术,适宜癌性胸积液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胸腔闭式引流瓶内的排气管和排液管均为硬质管,当引流瓶意外倾倒时,可能会造成排液管下端开口于液面以上与大气相通,出现不良后果(气胸);而排气管可能接触液面使瓶内液体流出影响引流量的观察。针对此缺陷笔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瓶进行了改进(见图1)。  相似文献   

15.
蒙桂琴 《华夏医学》2004,17(5):673-673
留置胃管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瓶进行胃肠减压的患者,活动很不方便,由于负压引流瓶的重力作用,稍不小心就会使胃管脱出,造成胃肠减压失败,给患者造成痛苦或加重经济负担,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我院自制负压引流瓶袋并研究了使之与胃肠减压装置连接固定胃管的新方法,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贠军  王廷  吕勇刚  边杰芳  王岭  凌瑞  姚青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1):1772-1773
目的评价REDON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6月~2007年5月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347例,按使用REDON负压引流瓶与否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195例,对照组152例,实验组于术后不加压包扎,对照组加压包扎,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于术后5~7d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皮瓣和(或)腋窝积液4例(占2.1%),对照组发生伤口和(或)腋窝积液20例(占13.2%),两组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轻度皮肤坏死2例(占1.0%),对照组发生轻度皮肤坏死11例(占7.2%),两组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REDON负压引流瓶能明显降低并发症,操作简单、省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绍一种乳腺癌术后创面负压引流瓶的制作方法。经临床应用15例,无1例发生皮瓣下积液或皮瓣坏死。表明自制负压引流瓶制作方便,引流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我科经改良设计的脑室引流瓶装置在治疗脑室出血、颅内感染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因其使用频繁,并且直接接触患者脑脊液、血液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消毒供应过程中必须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污染在脑室引流瓶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彻底清除,使得脑室引流瓶达到灭菌状态,才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9.
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并评价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8月~2007年8月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85例,按使用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与否随即分为使用组和未使用组。使用组(用Drainobag负压引流瓶引流)患者97例,未使用组(传统负压引流瓶引流)患者88例,使用组于术后不加压包扎,未使用组加压包扎,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于手术后5~7天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使用组发生皮瓣和/或腋窝积液4例(4.12%),未使用组发生伤口和/或腋窝积液18例(20.45%),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组轻度皮肤坏死2例(2.06%),未使用组发生轻度皮肤坏死11例(12.5%),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单、省时,患者满意度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中更换引流瓶的最佳时间。方法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按单、双日入院,随机对96例气胸胸腔闭式引流瓶从每天更换改为每周更换为实验组,93例按传统方法每天更换为对照组,更换操作方法相同。结果 96例患者中仅1例并发胸腔感染,感染率为1.04%,而93例每天更换引流瓶并发感染3例,感染率为3.22%。结论对96例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延长引流瓶更换时间,收到明显效果,既节省了卫生资源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又节省了护士工作时间,同时提升了医护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