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的分型、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4年6月至2009年2月,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以及后内侧+后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11例。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后外侧入路自肌和比目鱼肌间隙分离显露后外侧髁。骨折块直视下复位,用3.5 mm"T型"锁定钢板或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于胫骨后内或后外侧固定骨块,必要时结合拉力螺钉一起固定骨块。侧副韧带、半月板损伤一期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二期修复。结果 11例患者全部获得8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1.5个月60°~100°,平均65°;术后3个月70°~115°,平均85.2°;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伸范围:95°~125°,平均100.6°。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80~92分,平均90.5分。无一例发生手术区皮肤坏死、感染或内固定松动。结论将此分型加入Schatzker分型法中,使之更加完善.本组所采用的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或双切口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后平台,减少前方大范围剥离所带来的软组织并发症,直视下复位和固定骨折块可以充分防止力线的改变和骨折的再移位,有利于患者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侧后方入路治疗12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显露后内侧髁,后外侧入路自腘肌和比目鱼肌间隙分别显露后外侧髁。采用3.5mmT形钢板或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于胫骨后内或后外侧固定骨块。结果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依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1例,良1例。结论采用侧后方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后平台,直视下方便复位和固定,有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直接后方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2-05—2016-04诊治19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均采用改良直接后方入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进行复位和钢板固定,4例合并外侧柱骨折附加前外侧切口对前侧进行固定。结果 19例均获得随访8~21个月,平均16.5个月。手术时间1.5~2.3 h,平均1.7 h。1例发生切口浅层感染,1例术后出现胫神经支配区域轻微麻木感,皮肤触觉减退。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2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110°~135°,平均122°,HSS评分82~95分,平均89.8分。结论采用改良直接后方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以直视下完成骨折的复位和固定,较其他入路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切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46例行侧后方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方剪切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后外侧入路自腘肌和比目鱼肌间隙,骨折块直视下复位后采用"T"型支撑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观察固定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012年4月收治的46例行侧后方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方剪切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后外侧入路自腘肌和比目鱼肌间隙,骨折块直视下复位后采用"T"型支撑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观察固定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2个月[(22±0.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区皮肤坏死、感染或内固定松动等手术并发症。影像学评估: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的后倾角、内翻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HSS临床功能评分平均87.6分,依据Rasmusse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7例(58.7%)、良13例(28.3%)、可6例(13.0%)。[结论]侧后方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后平台,降低前方入路广泛剥离导致的软组织并发症,直视下复位关节面固定牢靠,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是较好的手术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治疗的8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按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后侧柱3例,后侧柱及内侧柱1例,后侧柱及外侧柱2例,三柱2例。其中涉及后内侧4例,后外侧4例。采用后内侧入路4例,后外侧入路4例,"T"型钢板支撑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3±2.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1.8±2.3)周,Rasmussen放射评分16~18分,平均(17.5±0.9)分,膝关节屈曲110°~135°,平均(122.5±11.0)°,膝关节伸直-5°~5°,平均(-1.3±3.5)°,膝关节HSS评分86~100分,平均(93.3±4.1)分。结论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T"型钢板支撑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该类骨折损伤特点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7月对21例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男13例,女8例.年龄27 ~56岁,平均36.7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后内侧骨折6例,后外侧骨折7例,后内、后外侧同时累及8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例,交通事故伤16例,运动损伤2例.[结果]本组1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4个月(12~24个月),所有骨折在10 ~ 15周愈合,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4.8周.根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9年11月~2011年8月,回顾性分析经改良的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16例。取膝关节改良的后内侧切口显露胫骨平台内后侧骨折块,撑开复位,先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在C臂机监视复位满意后,必要时植骨;将锁定支撑接骨板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关节镜下通过双后内侧入路和“Y”形骨隧道治疗急性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探讨此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3例急性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结合常规关节镜入路和双后内侧入路进行骨折复位固定。高位后内侧入路位于膝关节线近侧4cm,低位后内侧入路位于关节线水平。术中使用双根6号Aesculap聚乙烯缝线,从前往后拢住韧带,在韧带后方、骨块上方打结,进行韧带和撕脱骨块绑扎。从胫骨前内侧,向胫骨后方骨床的下内侧和下外侧,作前侧单开孔、后侧双开孔的“Y”形骨隧道。经“Y”形骨隧道将缝线拉出,固定于钛质纽扣上,并通过固定纽扣的旋转绞紧固定线,以充分复位骨折块。术后6个月定期随访,了解骨折复位、愈合,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周,骨折均愈合,无移位。术后6个月,1例患者有Ⅰ度后抽屉试验阳性,其余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无伸膝受限,3例有10°~15°屈膝受限,平均屈膝活动度139°±4.1°。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1.4±3.6)分。结论关节镜下通过双后内侧入路治疗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监控可靠,操作简便;“Y”形骨隧道和纽扣旋转技术的应用可保证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7例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结果术后1例出现伤口渗液,分泌物培养无明显细菌,经创口清创及多次换药后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23个月。12~20周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伸直-5°~3°,屈曲95°~135°;采用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评分评价疗效:优11例,良5例,可1例;采用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12例,良4例,中1例。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在治疗累及后柱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中具有入路熟悉、安全、复位及固定效果可靠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 年5 月至2011 年2 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采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8 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 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4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2 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8 个月,平均愈合时间6 个月.术后1、3、6、12 个月的膝关节总伸屈度数分别为80°~120°(平均105.0°)、95°~135°(平均120.3°)、90°~135°(平均119.1°)、110°~135°(平均127.3°).术后12 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86~97 分,平均92.1 分.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 评分标准:优19 例、良7 例、可2 例,优良率93%.未见关节面塌陷、膝关节内外翻及不稳定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能够充分暴露胫骨后关节间隙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髁,为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直视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良好的操作空间,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