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及当归注射对其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取7日龄健康SD新生大鼠3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当归组各11只。缺氧组和当归组新生大鼠在无菌环境下结扎左侧颈总动脉,术后护理2 h后置于三气培养箱持续缺氧2 h,制作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结扎左侧颈总动脉、不缺氧。术后第8 d开始,缺氧组和对照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ml/kg),连续7 d;当归组用等量当归注射液(250 g/L)代替生理盐水。于生后第22 d取大鼠脑组织,常规石蜡包埋、经海马切片,行突触体素(SY)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海马齿状回SY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缺氧组大鼠海马齿状回SY阳性细胞的IOD值较对照组降低,而当归组SY阳性细胞的IOD值较缺氧组增高。结论脑缺氧缺血可降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SY的表达,而当归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在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或损伤引起再生时广泛表达,因此巢蛋白表达常用作判定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或损伤后能否促进神经再生的一种手段。目的:从神经再生和神经干细胞激活的角度,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巢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和8%低氧暴露2h制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予结扎和缺氧处理。干预组大鼠缺氧缺血后立即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IU/kg,1次/d,连用3d。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缺氧缺血后连续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溶液3d。每组随机取8只分别于术后4,7,14d处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点海马齿状回巢蛋白标记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各时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各时点干预组巢蛋白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均增加(P0.05)。3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均于术后7d达高峰。结果提示早期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促使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区巢蛋白表达增加,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再生,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中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对新生大鼠海马区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及幼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只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缺氧组和对照组各24只,缺氧组通过低张性缺氧建立新生鼠缺氧模型.于缺氧24h后,两组各取16只幼鼠取其大脑组织进行巢蛋白、NSE免疫组织化学显色,两组剩余8只大鼠于生后30d Morris水迷宫测试后进行大脑NSE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缺氧组幼鼠海马巢蛋白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I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缺氧组NSE阳性细胞的I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Morris水迷宫检测中缺氧组幼鼠在目标象限内搜寻时间缩短.结论:缺氧引起新生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却导致神经元数量减少,幼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内缺氧对新生大鼠神经元分化的影响及当归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当归治疗组.于孕14d开始将当归组与缺氧组孕鼠置于低张氧浓度三气培养箱中,制作胎鼠宫内缺氧模型.3组孕鼠分娩当日取脑组织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原位杂交,DAB显色.结果:缺氧组新生鼠NSE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减少,而VEGF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当归组NSE mRNA和VEGF mRNA阳性细胞表达较缺氧组增加.结论:当归注射液对宫内缺氧新生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VEGF mRNA的表达而改善缺氧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动态变化。方法:30只出生13天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缺血组,每组15只。将出生后第13天新生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置于含氧8%的低氧环境中3h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出生后第14、20、27、37、47、57、67和77天检测大鼠的BAEP。结果:缺氧缺血组新生大鼠3h缺氧复氧1h后,表现为向左侧旋转,爬行时右侧后肢呈现拖步。出生后第14~47天缺氧缺血组大鼠BAEP波峰潜伏期(PL)和波峰间潜伏期(IPL)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或P〈0.01),这些鼠的BAEP的PL及IPL均随年龄的增加而缩短,并且鼠可发育成熟。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BAEP有显著的可逆性异常变化,其PL和IPL是动态监测与客观评价新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听觉障碍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GAD67和Fos蛋白的表达,探讨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的功能特点。方法:参考Marmarou方法制作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采用BrdU标记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海马齿状回中BrdU阳性细胞GAD67的表达和二次致伤后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中的BrdU免疫阳性细胞可表达GAD67,而位于亚颗粒增生带的BrdU免疫阳性细胞未见GAD67表达;②在病理刺激下,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内的BrdU免疫阳性细胞可表达Fos蛋白。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中的新生神经元不仅可以表达神经活性递质而且能够被病理刺激激活,具有与成熟神经元相似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内缺氧对幼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孕14d的SD孕大鼠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组,各5只。缺氧组大鼠置于三气培养箱内缺氧,制造宫内缺氧模型,对照组不进行缺氧处理;两组孕鼠的幼鼠在生后40d取脑、固定、常规石蜡切片(片厚4μm),行NSE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缺氧组幼鼠大脑皮质NSE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光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一定时间、一定浓度的宫内缺氧可致胎鼠生后大脑皮质神经元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新生鼠的神经生发区-室管膜下区(SVZ) 和海马齿状回(DG)聚集了多种不同发育阶段神经干细胞(NSCs),它们可分化产生新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本研究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对脑生发区NSCs的损伤及高压氧(HBO)对此损伤的影响。从在体NSCs 探讨HBO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新生7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 正常对照组(CON,n=16);② HIBD 模型组(HIBD,n=16);③ 高压空气组(HBA,n=16);④HBO治疗组(n=16)。Rice法复制HIBD模型,并予HBA或HBO治疗,每天1次共7 d。BrdU免疫组化显示在体NSCs。并取损伤侧脑SVZ区组织,体外NSCs培养并进行神经干细胞球计数。 结果: HIBD组生发区在体BrdU 阳性细胞和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球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HBO组SVZ区的BrdU阳性细胞增多;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球增多。HBA组增加不明显。 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生发区NSCs减少,HBO治疗可以减轻HIBD后NSCs的死亡。HBA治疗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缺血缺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内激活的小胶质细胞Sirt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9只3 d龄SD幼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缺血缺氧脑损伤组(HIBD)、天麻素组(HIBD+gastrodin)。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结合缺氧法建立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模型,使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IBD模型后新生大鼠大脑胼胝体区小胶质细胞的分布情况;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大脑左侧胼胝体区小胶质细胞Sirt3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IBD后新生大鼠大脑左侧胼胝体区小胶质细胞出现明显激活,确定模型建立成功。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IBD模型组Sirt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HIBD模型组相比,天麻素组Sirt3的表达进一步增强(P<0.05)。结论:天麻素可能通过促进新生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Sirt3的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皮层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54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氧缺血脑损伤组(HIBD)和褪黑素治疗组(HIBD+Mel),利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刺激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评测大鼠神经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海人酸致痫大鼠脑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癫痫组(EP组,n=12)、地塞米松干预癫痫组(DEX组,n=12).后两组采用海马注射海人酸方法制作癫痫模型,DEX组癫痫造模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4 mg/kg.分别记录各组大鼠达到Ⅲ级和Ⅴ级发作时所需的时间(潜伏期),初次至第6次≥Ⅳ级发作的间隔时间作为评价癫痫发作严重程度的指标;大鼠术后24 h处死,使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各组海马CA3区、齿状回、杏仁核复合体区P-gp表达及脑损伤情况.结果:①Sham 组未见癫痫发作;DEX组与EP组达到Ⅲ级发作的潜伏期分别为(87.92±45.80)min和(67.50±22.91)min,达到Ⅴ级发作的潜伏期分别为(103.33±51.27 )min和(75.60±22.10)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P组相比,DEX组样发作严重程度降低(P=0.004);②与EP组相比,DEX组于所观察的脑区损伤均减轻,以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复合体区较为显著;③与Sham组比较,EP组各观察脑区P-gp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EP组相比,DEX组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复合体区P-gp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在齿状回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结论:地塞米松可降低海人酸致痫大鼠发作严重程度和脑损伤,抑制P-gp表达上调,其中以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区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氧对11天孕大鼠子宫蜕膜细胞巢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当归注射液是否对缺氧蜕膜细胞有保护作用。方法将孕11天孕鼠采用低张性缺氧模型致大鼠子宫蜕膜缺氧,大鼠蜕膜组织经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照组巢蛋白阳性蜕膜细胞数量少、染色浅;缺氧组巢蛋白阳性蜕膜细胞数量增多、染色增强(P〈0.05);与缺氧组相比,当归组巢蛋白阳性蜕膜细胞数量减少、染色减弱(P〈0.05)。结论(1)11天孕大鼠子宫蜕膜细胞内有巢蛋白表达,且缺氧可刺激其表达。(2)当归注射液可能对缺氧蜕膜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DSS)对快速老化小鼠海马CA1区、齿状回锥体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AM-P8鼠36只,分成4组:预防组(3月龄)、预防对照组(3月龄)、治疗组(6月龄)、治疗对照组(6月龄),治疗组以DSS(浓度为0.5g/mL)灌胃1个月,预防组自由饮用DSS(0.02%,v/v)4个月,对照组给予冷开水,给药结束后取脑、冰冻切片、尼氏染色,Leica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海马CA1区、齿状回锥体细胞层尼氏染色的平均灰度。结果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尼氏染色的平均灰度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预防组齿状回锥体细胞层尼氏染色的平均灰度明显多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低剂量长期服用DSS可增加老年性痴呆模型SAM-P8小鼠的齿状回锥体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大鼠缺血缺氧后脑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缺血缺氧后脑损伤动物模型,通过观察亚硝酸钠致死时间、脑缺血行为评分明确丹红注射液对大鼠缺血缺氧后脑损伤的作用。结果:丹红注射液10 ml.kg-1、20 ml.kg-1可延长亚硝酸钠致死大鼠的生存时间;改善中动脉栓塞致脑缺血缺氧大鼠的行为障碍。结论:丹红注射液对缺氧缺血导致的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d(GsRd)对氯化锂一匹罗卡品点燃慢性白发性颞叶癫痫(TLE)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苔藓纤维发芽(MFS)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氯化锂一匹罗卡品点燃TLE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TLE大鼠随机分为单纯TLE组(生理盐水10ml/kg腹腔注射)12只及加用GSRd干预组12只(GsRd2mg/kg腹腔注射),另选6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观察以了解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取脑进行Timms染色作病理学观察以了解海马MFS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LE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下降,海马齿状回MFS明显增多(P〈0.05);与TLE组相比,GSRd干预组可显著提高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减少MFS(P〈0.05)。结论:GSRd可能通过抑制MFS减轻TLE大鼠的认知功能损害,有助于阻断慢性自发性TLE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背景:课题计划从神经细胞替代、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保护神经元、促进突触重建以及减轻脑白质损伤等方面来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系统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由静脉途径移植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内,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功能修复的影响。 方法:7 d龄SD新生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制备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第8天尾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前两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免疫荧光观察显示移植后5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到海马,Nissl染色结果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左侧海马DG区锥体细胞尼氏小体明显增加,提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分化为神经元。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在T迷宫实验中,自发改变率下降,在放射形迷宫中觅水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及重复次数明显增加(P < 0.05);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5周后,上述行为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 < 0.05)。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明显改善和提高了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The craniofacial growth of the Wistar rat was examined after ligature of the arteria carotis communis dextra. The adaption and compensation processes on the vascular system, skull, brain, masticatory muscle and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were studied with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investigations. The stability regions on the systems of the head were described on growth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