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丙酮酸乙酯(EP)调控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核苷酸结合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通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焦亡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8 mg·kg-1)组,EP低、高剂量(1.5、3.0 mg·kg-1)组,EP (3 mg·kg-1)+白藜芦醇(Res,30 mg·kg-1,TXNIP抑制剂)组。通过左颈总动脉结扎及缺氧处理构建HIBI大鼠模型,于造模24h后开始ip给药,每天1次,连续2周。采用Longa评分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估;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鼠海马超微结构;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情况;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中TXNIP/NLRP3/Caspase-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onga评分、海马组织IL-1β和IL-18水平、神经元凋亡指数(AI)、以及TXNIP、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神经元损伤、海马组织病理学程度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EP低、高剂量组Longa评分、IL-1β和IL-18水平、神经元AI以及TXNIP、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神经元损伤、海马组织病理学程度明显改善;与EP高剂量组比较,EP+Res组Longa评分、IL-1β和IL-18水平、神经元AI以及TXNIP、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神经元损伤、海马组织病理学程度改善更明显。结论 EP可能通过抑制TXNIP/NLRP3/Caspase-1通路来减轻HIBI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焦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少腹逐瘀汤对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方法 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法构建大鼠输卵管炎性不孕模型,造模成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少腹逐瘀汤(以生药计5g·kg-1,临床等效剂量)组、盐酸左氧氟沙星(阳性药,80mg·kg-1)组,另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于成模后第8天开始ig给药,每天1次,连续30d,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各组雌鼠与成熟雄鼠按2∶1合笼,观察受孕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输卵管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输卵管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输卵管组织中NLRP3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水平。原代培养大鼠输卵管上皮细胞,10nmol·L-1脂多糖(LPS)刺激24h制备炎症模型,造模同时给予10mg·L-1盐酸左氧氟沙星、10mg·L-1少腹逐瘀汤处理,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NLRP3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细胞中NLRP3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水平。结果 对照组的受孕率为60%,模型组的受孕率为40%,盐酸左氧氟沙星组和少腹逐瘀汤组的受孕率均为80%。对照组大鼠输卵管结构清晰,黏膜皱褶丰富,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管腔通畅;模型组大鼠的输卵管结构分界欠清,黏膜皱褶消失,黏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管腔狭窄,出现梗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情况;盐酸左氧氟沙星组与少腹逐瘀汤组大鼠输卵管结构有改善,管壁组织结构尚清晰,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欠规整,管腔通畅,仅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输卵管组织的NLRP3蛋白和NLRP3、IL-1β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01);与模型组比较,少腹逐瘀汤组输卵管组织的NLRP3蛋白和NLRP3、IL-1β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0.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输卵管上皮细胞NLRP3蛋白和NLRP3IL-1βIL-6TNF-α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5、0.01、0.001);与模型组比较,少腹逐瘀汤组NLRP3蛋白和NLRP3IL-1βIL-6TNF-α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结论 少腹逐瘀汤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LRP3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片仔癀(Pien-Tze-Huang,PTH)对酒精(alcohol)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酒精组、PTH低(75 mg·kg-1)、中(150 mg·kg-1)、高(300 mg·kg-1)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3 d(2次/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末次给药2 h后灌胃酒精(0.12 mg/10 g)进行造模;24 h后各组小鼠摘眼球取血以测定ALT、AST和TG水平;并取肝组织进行HE检查;qRT-PCR检测肝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3、Caspase-1 p20、IL-18、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PTH可明显减轻酒精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病理情况,降低血清中ALT、AST和TG的含量(P<0.05或P<0.01);PTH可明显降低酒精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PTH可明显上调酒精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LC3-Ⅱ/LC3-Ⅰ比值以及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下调NLRP3、Caspase-1 p20、IL-18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 片仔癀可能通过调控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活化而减少炎症介质释放,进而改善酒精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栀子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栀子苷低、高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片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CIRI大鼠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栀子苷低、高剂量组大鼠分别ig给予10、40 mg·kg-1的栀子苷,尼莫地平片组大鼠ig给予8.1 mg·kg-1尼莫地平,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ig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造模后及给药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与尼氏小体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关联X蛋白(Bax)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皮质细胞间质疏松、增宽,有大量神经元细胞质萎缩和细胞核损伤;脑神经元皱缩,尼氏小体变小,数目明显减少。大鼠脑组织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Bax表达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中Cyt-C、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GLP-1R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栀子苷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片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皮质细胞较为整齐,神经元细胞和尼氏小体损伤减小,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5),Bax表达显著降低(P<0.05),同时,Cyt-C、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GLP-1R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栀子苷能够改善大鼠CIRI,减少神经元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GLP-1R/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NF-κB/NLRP3/Caspase-1信号轴探究白藜芦醇对痛风性肾病模型大鼠的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阳性对照,0.03 mg · kg-1)组和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1 000、500、250 mg·kg-1)组,连续7 d ig给药,给药过程中,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使用氧嗪酸钾合并尿酸钠的方法制备大鼠痛风性肾病模型。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尿酸、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肾脏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环氧合酶-2(COX-2)水平;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细胞形态变化;PAS染色检测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球损伤情况,TUNEL观察肾脏组织细胞DNA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量,最后采用分子对接研究白藜芦醇与NF-κB、NLRP3、Caspase-1的结合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及白藜芦醇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18、SCr、BUN及肾脏TNF-α、MCP-1、COX-2水平显著降低(P<0.01),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尿酸、中和高剂量组BUN显著降低(P<0.05);白藜芦醇各剂量组不同程度降低肾组织中胶原纤维化面积、肾小球阳性率以及肾组织细胞TUNEL染色阳性率,减缓病理损伤情况,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最显著(P<0.05);qRT-PCR、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各给药组均抑制肾脏组织细胞中NF-κB、NLRP3、Caspase-1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最显著(P<0.05);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表明,白藜芦醇与NF-κB、NLRP3、Caspase-1结合状态良好,即白藜芦醇对NF-κB、NLRP3、Caspase-1具有良好的靶向调控作用。结论 白藜芦醇对痛风性肾病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为抑制NF-κB信号通路,进而抑制NLRP3的激活从而阻断Caspase-1招募IL-1β、IL-18,降低其分泌,遏制肾脏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初始阶段细胞焦亡的发生,从而逆转痛风性肾病大鼠肾组织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肠道菌群及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98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每次静脉滴注1.0×105 U,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口服,每次0.42 g,每天2次。两组均在治疗7 d后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疗效、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检测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菌含量、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ET)]、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及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较对照组的75.51%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葡萄球菌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7 d后试验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葡萄球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DAO、D-乳酸、E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调节外周血NLRP3、Caspase-1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动脉粥样硬化(AS)中血管钙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5 mg·kg-1)组,每组10只。造模前ip预给药21 d,每天1次。模型组、白藜芦醇组均制备AS模型:sc 5 mg·kg-1维生素D35 d后,分离并结扎左颈动脉,0.12 mmol·L-1的CaCl2溶液湿敷30 min,随即缝合,对照组湿敷生理盐水。造模后继续给药,1周后所有大鼠同时禁食24 h后处死,取大鼠左颈动脉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Von Kossa染色。体外钙化培养基诱导CRL-1999细胞钙化,给予白藜芦醇(10μmol·L-1)干预,茜素红S染色检测钙盐沉积;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钙化指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侏儒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炎性小体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细胞焦亡相关指标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Gasdermin-D (GSDMD)、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Runx2、NLRP3、Caspase-1、GSDMD、IL-1β蛋白表达;分子对接验证白藜芦醇与靶蛋白NLRP3、Caspase-1、GSDMD、BMP2、Runx2结合活性。结果 HE与VonKossa染色显示模型组血管壁结构紊乱、钙盐沉积,白藜芦醇缓解钙盐沉积。体外实验表明钙化结节可被白藜芦醇缓解;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MP2、Runx2、NLRP3、Caspase-1、GSDMD、IL-1β、IL-18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0.01、0.001);经白藜芦醇处理后,上述指标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0.01、0.001)。白藜芦醇与Runx2、NLRP3分别形成2、3个氢键,对接活性较好。结论 白藜芦醇抑制AS中血管钙化,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细胞焦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飞  王娟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2):2360-2363
目的 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在柯萨奇B组3型病毒(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方法 40只6~8周龄BALB/c雄性小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组,每组20只。对照组ip 0.1 mL生理盐水,模型组ip 0.1 mL含有CVB3病毒(1×106 PFU/mL)的病毒液进行造模。造模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LRP3、白介素(IL)-1β和IL-18炎症因子。结果 模型组NLRP3、IL-1β和IL-18表达水平分别为(26.43±4.14)、(31.25±5.63)、(38.57±6.45)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3±1.06)、(6.35±1.24)、(7.83±1.36) μg/L(P<0.01)。模型组心肌炎评分为(2.36±0.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8±0.04)分(P<0.01)。模型组心肌细胞NLRP3表达评分为(1.82±0.2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6±0.03)分(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鼠NLRP3与体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517,P<0.05),和心肌炎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4,P<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可能参与了柯萨奇B组3型病毒致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半枝莲总黄酮(TF-SB)对人胃腺癌细胞AGS增殖、凋亡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TF-SB(0、25、50、100、200 μg·mL−1)作用24 h对AGS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将AGS细胞分为对照组、溶剂对照(含相同浓度的甲醇)组、TF-SB(100 μg·mL−1)组、质粒空载体(pcDNA,200 nmol·L−1)组、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IP)过表达质粒(pcDNA-MIIP,200 nmol·L−1)组、TF-SB(100 μg·mL−1)+小干扰RNA对照(si-con,200 nmol·L−1)组、TF-SB(100 μg·mL−1)+MIIP小干扰RNA(si-MIIP,200 nmol·L−1)组,转染质粒后TF-SB处理24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xl(Bcl-xl)、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MIIP表达;不同照射量X射线(0、2、4、6、8 Gy)照射后,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绘制单击多靶模型拟合曲线,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γ-H2AX蛋白表达。结果 与TF-SB 0 μg·mL−1组比较,TFSB 25、50、100、200 μg·mL−1组AGS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比较,TF-SB 100 μg·mL−1组AGS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Bcl-x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5),cleaved Caspase-3和MII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放疗后,TF-SB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γ-H2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放疗敏感性增加。与pcDNA组比较,pcDNA-MIIP组AGS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Bcl-x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放疗后,pcDNA-MIIP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γ-H2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敏感性增加。与TF-SB+si-con组比较,TF-SB+si-MIIP组AGS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Bcl-xl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放疗后,TF-SB+si-MIIP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γ-H2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敏感性降低。结论 TF-SB通过上调MIIP可抑制AGS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提高其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NLRP3基因敲除小鼠,研究NLRP3基因在调节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雄性纯合子(NLRP3-/-)小鼠,以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NLRP3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和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建立NAFLD模型,分别设为KO高脂高果糖饮食组(KO-HFD组)和WT高脂高果糖饮食组(WT-HFD组),同时设WT组和KO组。通过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血清和组织样本ALT、AST、TG、TC、MDA、SOD、脂质沉积、细胞凋亡率、IL-1β、IL-18、TNF-α、NF-κB、NLRP3、Caspase-1和ASC等的变化,初步研究NLRP3基因调节NAFLD小鼠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 随时间的推移,各组小鼠体质量逐步增加,但KO-HFD组相比WT-HFD组增加较少;各组血清ALT、AST、TG和TC水平逐步升高,但KO-HFD组相比WT-HFD组增幅较小;各组肝组织MDA水平逐步升高,SOD水平逐步降低,但KO-HFD组相比WT-HFD组变化幅度较小;油红O染色和Tunel切片结果显示,各组肝细胞内脂质沉积和细胞凋亡程度均逐渐增大,但KO-HFD组相比WT-HFD组变化较少;各组血清和肝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18、TNF-α、NF-κB水平升高,但KO-HFD组20周相比WT-HFD组20周变化较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T-HFD组小鼠肝组织NLRP3炎性小体及相关炎症因子蛋白NLRP3、Caspase-1、ASC、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相较KO-HFD组升高;WT-HFD组的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的mRNA转录水平逐步升高,而KO-HFD组基本未出现变化。结论 NLRP3基因在NAFLD小鼠模型中可能被激活,导致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增加,促进下游炎症因子的合成和分泌,造成明显的炎症反应和肝脏损伤,进而推动NAFLD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总结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药物经济学相关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2009—2016年托伐普坦药物经济学评价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并依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评价框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结果:纳入的6篇药物经济学文献中,其中5篇为随机双盲研究,4篇为前瞻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使用托伐普坦治疗与住院时间、节约潜在成本的关系,以及相比安慰剂的临床疗效和成本-效果分析。结论: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心衰患者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患者,相较于传统治疗,其临床疗效好并且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优势,且对于严重低钠血症患者,该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15.
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的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骨关节炎 (O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炎 ,目前尚无根治疗法 ,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措施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尚不能延缓或阻断病情进展。新近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硫酸氨基葡萄糖对OA不仅具有肯定的症状改善作用 ,而且能延缓OA的关节结构改变 ,可望成为第一个治疗OA的病情改善药。其总体安全性较好 ,主要是胃肠道及皮肤的不良反应 ,对血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通络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成方制剂中石斛、金银花、牛膝,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毛兰素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TLC法可明显鉴别石斛、金银花、牛膝.毛兰素在4.4~66.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3.89%,RSD为2.37%;绿原酸在36.0~540.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4.17%,RSD为1.9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射精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不射精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不射精症85例,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对85例不射精症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分别选择心理疏导,药物和物理治疗,治愈42例(49.5%),好转28例(32.9%),总有效率82.4%。结论对不射精症应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特别是功能性不射精症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8.
徐云根  张宁  何义 《药学实践杂志》2013,31(3):210-211,214
目的 观察可乐定治疗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加服可乐定片(75 μg/次,1次/8 h,1周后未达标,改为150 μg/次,1次/8 h),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诊室坐位血压、心率,检测治疗前后动态血压(ABPM)、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及尿常规.结果 治疗后4周,诊室血压、ABPM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诊室坐位血压,总有效率89.4%;根据ABPM,总有效率为80.8%.治疗后可出现心率下降、口干、乏力、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但无需停药.结论 可乐定对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确切,副反应可接受.同时不影响代谢,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顾丽萍 《中国药房》2007,18(19):1446-1448
目的:推动药品委托生产的良性发展。方法:应用供应链委托生产理论,分析目前药品委托生产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思考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药品委托生产需要前提条件,那就是委托方(制药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并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可以委托生产,其他任何非生产企业如科研机构、商业企业都不能委托生产。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氨茶碱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2例新生儿血中茶碱浓度,氨茶碱剂量按5mg/kg恒速静脉滴注。经时采样,测得数据,经分析药时曲线拟合呈一室模型,平均清除速度常数0.037±0.008h ̄(-1),平均消除半衰期19±4h,平均表观分布容积0.82±0.14L/kg,平均清除率30±5ml/(h·kg)。消除半衰期最大相差2.1倍,显示明显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