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研究对象共30例,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对其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因下腔静脉血栓而发病的最多,单纯抗凝治疗有效率为80.0%,溶栓+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要早发现,进行积极的溶栓、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10例肺栓塞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骨盆及下肢骨折、急性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大手术后、肺癌等长期卧床血流缓慢的患者。其中肺血栓栓塞最常见,占肺栓塞绝大多数,通常所指肺栓塞即肺血栓栓塞。肺血栓栓塞症发病急,死亡率高,误诊率高,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我院2004~2006年共收治10例肺栓塞患者,经抗凝、静脉溶栓、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综合性护理等,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采用导管介入局部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肺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肺栓塞,采用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前后肺循环梗阻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溶栓前后肺动脉压、血氧分压变化情况。结果:22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肺动脉平均压下降、动脉血氧分压上升,肺动脉平均压:治疗前(37.63+6.61)mmHg,治疗后(18.34+3.47)mmHg;动脉血氧分压:治疗前(49.65+7.83)mmHg,治疗后(76.68+7.58)mmHg,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安全有效,临床症状可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评价血管腔内溶栓、抗凝治疗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肺部薄层CT 增强及肺动脉造影确诊肺动脉栓塞,所有确诊患者均行肺动脉内导管碎栓、留置导管溶栓联合术中、术后抗凝治疗.结果:血管腔内溶栓、抗凝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咳嗽、胸痛等症状均有明显减轻,40 例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未见腔内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肺动脉内导管碎栓、留置导管溶栓联合术中、术后抗凝治疗可显著缓解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分析2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尿激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经尿激酶治疗后有效率为88%,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尿激酶溶栓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伤科病人急性肺动脉栓塞治疗分析.方法:对骨伤科病人急性肺动脉栓塞采取卧床休息,对患者进行呼吸、心率、血压、血氧及心电图等监测,并且使用溶栓药物尿激酶和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以及抗栓药物低分子肝素钙和华法林进行治疗.结果: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肺动脉栓塞是骨科患者常见的致死并发症,尽早采用溶栓及抗凝药物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伤科病人急性肺动脉栓塞治疗分析。方法:对骨伤科病人急性肺动脉栓塞采取卧床休息,对患者进行呼吸、心率、血压、血氧及心电图等监测,并且使用溶栓药物尿激酶和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以及抗栓药物低分子肝素钙和华法林进行治疗。结果: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肺动脉栓塞是骨科患者常见的致死并发症,尽早采用溶栓及抗凝药物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血府逐瘀汤结合丹参粉针的方法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方法对入选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病人采用血府逐瘀汤加丹参粉针结合西医的方法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抗凝结合中医药治疗如丹参粉针静脉滴注、血府逐瘀汤加减。结果治愈14例,复查x线胸片或CT显示肺栓塞病灶完全或大部分吸收,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栓塞基本再通;好转6例,复查胸片或CT显示肺栓塞病灶有所吸收,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栓塞部分再通。所有病人症状明显好转,胸痛减轻,呼吸困难消失,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人,下肢静脉血流恢复通畅,而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血府逐瘀汤结合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切除手术后并发肺动脉栓塞的诊断、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6年7例肺切除术后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例经CT肺动脉成像确诊,4例通过临床表现及间接证据确诊,4例在症状出现后1~40h内死亡.3例生存者均应用抗凝溶栓治疗,其中并发胸腔出血2例.结论:肺栓塞为肺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确诊主要依靠间接证据和临床表现,抗凝和大剂量溶栓是治疗的主要方法,胸腔出血是溶栓舌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肺栓塞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的认识及防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肺栓塞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对其诊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22例中接受治疗者20例,其中静脉溶栓11例,经导管肺动脉内碎栓及溶栓8例,1例行肺动脉血栓切除术;治愈或改善18例,无效2例。首次治愈或改善的18例患者中,源于下腔静脉系统的肺栓塞15例,其中5例术后放置下腔滤器,10例口服抗凝药物,随访5年,放置下腔滤器者无一例复发,口服抗凝药物者肺栓塞复发4例。结论 肺栓塞主要由体循环静脉内血栓引起,源自下腔静脉者最常见。肺栓塞症状无特异性,故临床易出现误诊、误治,对易感患者或有肺栓塞史的患者应积极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对确诊者应立即给予抗凝、溶栓或经导管肺动脉内溶栓治疗。对源自下腔静脉系统的肺栓塞,术后应积极放置下腔滤器以防复发,或在肺动脉未发生栓塞之前放置以预防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分析23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尿激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经尿激酶治疗后有效率为86.9%,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尿激酶溶栓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肺动脉插管方法溶栓及机械性血栓清除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方法、疗效.方法:采用猪尾导管碎栓、抽吸血栓及局部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20例,发病时间平均24以内.结果:20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闭塞肺动脉均再通,呼吸困难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从术前85±9.1%升至术后即刻94±4.6% (P< 0.01 ),术后1周血氧饱和度升至97±1.7%,与术后即刻相比P<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可做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首选疗法,具有溶栓成功率高、出血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肺动脉插管方法溶栓及机械性血栓清除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方法、疗效.方法:采用猪尾导管碎栓、抽吸血栓及局部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20例,发病时间平均24以内.结果:20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闭塞肺动脉均再通,呼吸困难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从术前85±9.1%升至术后即刻94±4.6% (P〈 0.01 ),术后1周血氧饱和度升至97±1.7%,与术后即刻相比P〈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可做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首选疗法,具有溶栓成功率高、出血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的护理措施,对14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措施.结果10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1例退院.全部患者经精心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说明急性肺栓塞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的溶栓治疗及精心护理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SIQⅢTⅢ在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分析螺旋CT确诊62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提取SIQⅢTⅢ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比分析。结果 62例肺栓塞患者心电图显示SIQⅢTⅢ阳性17例,阳性率27%。SIQⅢTⅢ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入院前不能明确诊断分别为53%和73%(P0.05);大面积肺栓塞分别为48%和24%(P0.05),病死率分别为24%和11%(P0.05);双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分别为82%和67%(P0.05);右侧肺动脉栓塞率分别为12%和31%(P0.05)。结论在急性肺栓塞中心,电图SIQⅢTⅢ波群阳性不能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但SIQⅢTⅢ阳性可降低肺动脉栓塞的误诊,SIQⅢTⅢ阳性提示双侧肺动脉栓塞、大面积肺栓塞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急诊溶栓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年龄35~67岁,发病确诊时间为2~20h。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阿替普酶100mg,静脉滴注2h。溶栓治疗2h后查凝血活酶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至正常值的1.5~2.5倍时,进行规范抗凝治疗。结果:阿替普酶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52.17%。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效果好,可迅速减少血栓,并能降解肺动脉压,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药在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溶栓治疗配合中医药活血祛瘀治疗的疗效和转归,评价中医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结果:8例患者介入术后3天胸痛、胸闷、气促明显改善,无咳嗽、咯痰,动脉血气分析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正常。1月后复查提示所有患者无明显肺栓塞的临床症状表现,6例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双侧大腿周径差(4.69±1.81)cm,小腿周径差(3.44±1.86)cm。结论:中医药在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可提高近期临床疗效,防止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疑诊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整体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疑诊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护理资料。结果:38例患者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肺栓塞32例,其中大面积肺栓塞12例,治疗护理后30例治愈,一例病情好转后自动出院,一例因其基础病较多并同发多脏器衰竭,肺栓塞控制后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对疑诊急性肺栓塞患者提供有效、优质的整体护理,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疑诊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也为经确诊治疗后的护理奠定进一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CT肺动脉血管成像确诊的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病例,通过病例资料采集表收集其临床表现特点,记录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结果。结果共检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病例120例,平均年龄59.4岁,男性72例,女性48例。呼吸困难患者约占59%,胸痛约35%,咯血约占13%;心电图异常者约61%,心脏彩超异常者约69%。结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出现相应异常时要高度警惕肺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药汤剂联合华法林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患者,全部病例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的诊断标准,经CT肺动脉造影(CTPA)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72例,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汤剂联合华法林及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脑钠肽(BNP)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肝素钠及华法林溶栓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