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82例次临床应用天津市民族医院血浆置换研究室李宝顺,徐显章,杨永祥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DF-PP)是在一次膜血浆置换(PE)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是指血液通过两种不同孔径的滤过膜,分离出有害的高分子物质后弃去,...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1例妊娠急性脂肪肝导致肝肾功能衰竭应用血浆置换疗法抢救成功的经验及体会。方法:妊娠急性脂肪肝患1例,在给予中止妊娠、综合支持疗法的同时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结果:经3次血浆置换治疗后,病情好转.患神志恢复正常,血清胆红素等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血浆置换疗法对妊娠急性脂肪肝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血浆置换是一系列血液净化疗法之一。方法就是将全血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然后遗弃患者血浆并用健康人血浆或血浆代用品予以替补,这“一丢”和“一补”两个程序就构成了“血浆置换”的全过程。随着PE疗法技术的改进,适应证不断扩大,对许多难治性疾病均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对其在临床治疗重症肝炎肝衰竭、急性重度中毒、急危重血液病、重症免疫系统疾病、重症胰腺炎、神经系统疾病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18例病人,其中格林—巴利综合征12例,狼疮性肾炎急性活动期5例,重症肌无力危象1例。并测定血浆置换前后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C3、C4、SCr、ANA、dsDNA抗体的变化。结果血浆置换后较置换前血浆球蛋白、C3、C4、IgG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狼疮性肾炎急性活动期经治疗后,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恢复,ANA、dsDNA抗体转阴。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人在发病3d内行血浆置换2次即能迅速控制呼吸肌麻痹。结论血浆置换疗法能迅速地移除大量的致病抗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急性期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与常规药物疗法进行了疗效对照观察。结果血浆置换疗法组疗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说明血浆置换疗法是治疗急性期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有铲方法  相似文献   

6.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当代治疗领域中的新技术,它是以调整和改善机体免疫病理状况为出发点的一种新疗法。其中对许多顽固性、难治性疾病的疗效尤为引人注目。笔者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顽固性风湿性疾病取得较好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应用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血库张志坚目前国内外已将血浆置换用来治疗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广泛应用,血浆置换疗法在抢救危重病人中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清除或减少患者血浆中与疾病有关的毒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与血浆免疫吸附 (plasma immunoadsorption,IA)分别在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43例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接受内科治疗的同时,25例联用血浆置换疗法,18例联用血浆免疫吸附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肌力的改善程度,记录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血浆免疫吸附治疗组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血浆置换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血浆置换治疗组的明显下降.结论 血浆免疫吸附疗法是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既避免输入异体血浆、蛋白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远高于血浆置换,亦为血源不足的血库减轻极大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的护理天津市民族医院血浆置换研究室刘玉英,闫秀红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是在一次膜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去除或减少患者血液中致病物质的一项新技术、新方法。我院采用NiproNcu-10型血透机联同自行研制的血浆分离机...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肝炎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虽经内科综合治疗病死率仍很高。血浆置换(PE)疗法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人工肝支持系统,通过用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置换出患者体内血浆,快速去除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为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争取时间。笔者2004年1月~10月配合临床对12例重症肝炎,进行大量PE,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血浆置换疗法治疗3例重症肌无力及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在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迅速被控制,危象被纠正,免疫学指标有明显好转。本疗法以每次置换血浆量830ml,每周1~2次,4次一疗程为宜。为预防血浆置换后发生“抗体反跳”现象,在血浆置换同时应用环磷酰胺,在危象患者还需同时加用氟美松,血浆置换后用强的松或6—MP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与血浆免疫吸附 (plasma immunoadsorption,IA)分别在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43例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接受内科治疗的同时,25例联用血浆置换疗法,18例联用血浆免疫吸附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肌力的改善程度,记录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血浆免疫吸附治疗组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血浆置换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较血浆置换治疗组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血浆免疫吸附疗法是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病的理想方法,既避免输入异体血浆、蛋白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远高于血浆置换, 亦为血源不足的血库减轻极大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的标准疗法是大剂量静脉内注射皮质激素。一小部分患者在接受这种方法治疗后病情并未得到改善而且他们的预后变得更加严重。在一个全新模拟对照双盲交叉试验中,一组患者证实了血浆置换疗法的明显效果。本文报道了6例对皮质激素不敏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患者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试验观察到其中5例患者有极其明显的改善,与此同时血浆置换疗法的并发症相对于其所取得的疗效而言并不严重。本研究支持在对皮质激素不敏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中应用血浆置换…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天津市民族医院血浆置换研究室杨永祥,徐显章,李宝顺我院近年来采用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DFPP)对3例狼疮性肾炎(LN)进行17次的治疗。方法:使用自行研究的DFPP治疗系统,血流量100ml/m...  相似文献   

15.
乙肝肝衰竭治疗一直不理想,本文通过对38例乙肝肝衰竭病人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研究,认为乙肝肝衰竭的早中期患者内科综合疗法联合抗病毒治疗,并及时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明显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液中的病毒载量,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费用,因此,联合应用恩替卡韦及血浆置换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4%白蛋白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替代部份血浆在血液病血浆置换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78例血液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4%白蛋白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替代部分血浆治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血浆置换治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浆置换术前后相关检验指标及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上升、网织红细胞下降,血肌酐及尿素氮等达到正常水平,凝血功能不受影响,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少见,与全血浆置换相比疗效相当。结论 4%白蛋白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替代部份血浆在血液病血浆置换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缓解血源紧缺状况,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并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值得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应用血浆置换配合常现疗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配合常规疗法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应用血浆置换配合常规疗法(置换组)治疗12例病人,应用常现疗法(对照组)治疗14例病人.血浆置换量一般为800~1200ml/次(平均为1000ml).结果治疗开始至清醒时间置换组0.5~50h,平均3h,对照组9~260h,平均47h(P<0.05);从中毒到开始置换的时间≤6h的5例均在置换结束前清醒,而>6h的3例平均昏迷时间15h.结论血浆置换越早昏迷时间越短,即清醒越快,是抢救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血浆置换抢救重度毒鼠强中毒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鼠强对人的口服致死量为0.1~0.2mg/kg,且有二次中毒的危险,事件有大幅度增多的趋势,病死率高(19.7%),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临床除了常规对症治疗外,对于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常采用血液净化疗法。常用的血液净化疗法有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其中血液灌流最为常用,但对伴有血小板减少、血压低、生命征不稳的重症患者,治疗较为棘手。我们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观察血浆置换前后患者血中毒鼠强含量的变化,并与血液灌流作对比,以探讨血浆置换对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乙肝肝衰竭治疗一直不理想,本文通过对38例乙肝肝衰竭病人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研究,认为乙肝肝衰竭的早中期患者内科综合疗法联合抗病毒治疗,并及时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明显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液中的病毒栽量,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费用,因此,联合应用恩替卡韦及血浆置换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对体液因子在发病中的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血浆置换疗法作为降低血流中有害因子水平的一种方法,能有效地减轻某些疾病的病理损伤过程和阻止疾病的进展,在国外已成为许多临床科室抢救重危患者和治疗疑难症例的重要手段。而国内报告尚少。我科于1984年末首次应用血浆置换疗法抢救重症散发性脑炎一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