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舌下腺囊肿颌下型,亦称口外型、潜突型、下陷型,该类型囊肿位于颌下区,常因舌下区无肉眼可见的病变,容易误诊为其他囊肿,若单纯自颌下切口手术,未除舌下腺,可致囊肿反复发作,我们收集10年来遇到的舌下腺囊肿病人48例,现就其中7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的形成机制、诊断治疗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舌下腺囊肿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160例舌下腺囊肿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经1月。6年以上随访口内进路完整摘除舌下腺及囊肿,颌下 口内进路均无复发,10例单纯囊肿摘除复发6例,5例襞形缝合术均复发。结论 通过口内手术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治愈的关键,创伤小,少复发,适用于各型舌下腺囊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158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8例舌下腺囊肿包括单纯型112例,口外型32例,哑铃型1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首诊时较易发生诊断不明确和误诊,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摘除舌下腺治愈。结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临床上较少见,要注意进行鉴别诊断;手术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治疗舌下腺囊肿关键,一般多采用口内进路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4.
舌下腺囊肿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其病因、病理和治疗,至今尚有许多争论。我们自1961年以来,进行舌下腺摘除,治疗舌下腺囊肿,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本文从病理切片检查和病例追踪进行总结,以提高认识,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舌下腺囊肿的治疗,过去多用袋形纤合术。此法操作简便,但复发率高。自81年来采用舌下腺及舌下腺囊肿切除法,经观察效果良好,无1例复发,特报告如下:共9例舌下腺囊肿采用舌下腺切除法治疗,观察1~4年未见复发。9例中均一次同时切除囊肿及患侧舌下腺。详细情况下表: 手术方法:1.体位:躺卧或坐位均可。 2.以含肾上腺素的普奴卡因浸润麻醉。 3.令病人大张口,将舌向上提起,在颌  相似文献   

6.
舌下腺囊肿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根据舌下腺囊肿的病理特点,单纯摘除囊肿后易复发,故对此病的治疗,现多采用舌下腺及囊肿同时摘除的方法。1999年12月至2004年6月我院共收治此病12例,无1例复发,疗效确切。现将治疗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舌下腺囊肿(附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1976 ̄1994年的舌下腺囊肿住院手术患者60例,49例术后档本进行病理检查,32例舌下腺有慢性炎症、47例囊壁无上皮内衬,仅2例有上皮内衬,舌下腺未完全摘除而致囊肿复发的5例。有2例囊肿同时原发于双侧舌下。对于无上皮内衬的囊肿,单纯摘除舌下腺,可以根治舌下腺囊肿。但对个别有上皮内衬的囊肿,应同时摘除囊壁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舌下腺囊肿的致病机制及病理特点;明确单纯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及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鉴别诊断,手术治疗相关问题,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口腔外科收治的65例舌下腺囊肿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检查、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舌下腺囊肿经口内行舌下腺及囊肿切除术治愈率达98.4%。颌下腺导管误伤、出血等并发症,手术过程应注意防范。结论经口内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治疗舌下腺囊肿最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舌下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42例舌下腺囊肿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哑铃型.通过临床检查、穿次检查、B超检查确诊,对口内型舌下腺囊肿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对口外型及哑铃型舌下腺囊肿行舌下腺及部分囊壁摘除术.结果:42例舌下腺囊肿术后口内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随访40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1~4年,无1例复发.结论: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潜突型舌下腺囊肿8例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下腺囊肿通常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舌下区,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在颌下区有囊肿,而舌下区有或无囊肿,称潜突型舌下腺囊肿(即舌下腺囊肿颌下型及舌下颌下联合型)。它的诊断与通常的舌下腺囊肿有差别,而它的治疗与普通的“颌下区肿块”也不同。我院共收治潜突型舌下腺囊肿8例,现报道如下,以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吕继连  高宁  何巍 《中原医刊》2009,(14):59-60
目的探讨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不同病程采用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7年经我院诊治的79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资料,按病程及术式分3组:A组24例,病程短于6个月,行舌下腺摘除术;B组28例,病程长于6个月,行舌下腺摘除术;C组27例,病程长于6个月,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病程不同术式相同,A组较B组有较高的治愈率(P〈0.05);病程相同术式不同,C组较B组有较高的治愈率(P〈0.05)。结论对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病程短于6个月者,摘除舌下腺并抽吸囊液即可治愈;病程长于6个月者,摘除舌下腺及囊肿是最佳的治疗手段,口内切口更可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临床中诊治舌下腺结石(鬼齿)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介绍一则将舌下腺结石误诊为舌下腺囊肿,使用火针点刺促进结石排出的医案,通过详细阐述诊治过程,并从中、西医角度切入,结合舌下腺结石的发病特点及治疗现状,讨论诊疗思路及误诊原因.[结果]舌下腺结石的临床表现与舌下腺囊肿相似,缺乏相关检查时无法明确诊断,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13.
累及颌下及颏下区的舌下腺囊肿较少见,其临床表现也多样化,故易误诊误治。笔者报告28例,并就此类舌下腺囊肿的发病特征、误诊原因及诊治原则进行分析讨论,以增强对该类舌下腺囊肿的认识,提高其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造瘘术治疗舌下腺囊肿(SGC)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单纯型舌下腺囊肿运用造瘘术。结果:39例获1~2年的随访,3例失访,其中37例4~6周后囊肿消失,2例复发后经再次造瘘术后囊肿消失,随访1~2年后无复发,其中外渗性囊肿40例(95.2%),潴留性囊肿2例。结论:造瘘术是单纯型舌下腺囊肿(舌下腺无实质性病变)治疗的首选方法。创伤小,必要时可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62例下陷型舌下腺囊肿,占同期收治的333例舌下腺囊肿的19.08%。男女之比为1.7:1。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56岁。62例中仅表现口外肿块者26例(41.9%),既表现舌下肿块亦表现同侧颌下或颏下肿块者36例(58.06%)。组织学观察有39例存在囊壁,但仅7例可见部分上皮衬里。作者提出下陷型舌下腺囊肿宜采用口内途径切除舌下腺而不切除囊肿的术式,并对囊肿形成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邹文权  王文革 《当代医学》2012,18(22):103-103
目的 探讨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征、评价手术方式、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对近四年23例舌下腺囊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3例舌下腺囊肿中,口内型16例、口外型4例、哑铃型3例,术后复发2例,术后出现颌下腺炎1例,术后出现颌下腺导管断裂3例.结论 完全摘除舌下腺是根治舌下腺囊肿的关键,舌下腺手术治疗存在颌下腺炎、颌下腺导管误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累及颌下及颏下区的舌下腺囊较少见,其临床表现也多样化,故易误诊误治,笔者报告28例,并就此类舌下腺囊肿的发病特征,误诊原因及诊治原则进行分析讨论,以增强对该类舌下腺囊肿的认识,提高其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丁修明  张祥 《吉林医学》2013,34(1):94-95
目的:探讨舌下腺囊肿的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对98例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舌下腺囊肿,其中单纯型90例,口外型6例,哑铃型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摘除患侧舌下腺及邻近囊肿。术后1例复发,术后同侧颌下阻塞性肿大1例。结论:舌下腺囊肿为假性囊肿,完整摘除患侧舌下腺是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有效方法。术中、术后注重细节,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王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8):1010-1012
目的:探讨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诊治要点。方法:19例颏下、颌下区囊肿患者经术前影像学检查及穿刺学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口内入路摘除舌下腺及部分囊壁。结果:19例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病理证实为舌下腺囊肿,术后6~12个月无复发。结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易发生误诊,其手术治疗方式与口内型一致,口内入路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根治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舌下腺囊肿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限囊液引流(袋形、放环),方法虽简单,但复发率较高。我院从1981年至1992年间采用单纯腺体摘除术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舌下腺囊肿进行了1~11年随访,未见囊肿复发病例,疗效满意。根据随访资料作如下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