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吉社区"三社联动"机制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和系统抽样方法,选取3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在"三社联动"慢性病管理模式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干预期为1年。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BMI)、服药、饮食及运动依从性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BMI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达95.3%,饮食依从性达61.3%,运动依从性达49.3%,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生命质量、满意度和忧虑程度干预后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三社联动"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效果,值得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自我管理小组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控制水平的干预效果,为探索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杭州市江干区笕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120例≥60岁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随访管理,干预组在常规社区随访管理的基础上,组织开展8次T2DM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体质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干预1年后,两组T2DM患者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异常血糖处理5个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提高(P0.05),且干预组患者得分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BMI、腰围、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可有效提高老年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BMI、腰围和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家庭医生的签约式干预模式应用于社区2型糖尿病中对患者服药依从性与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在某社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一共120例,患者皆在2017年8月-2018年6月入我院治疗,患者被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管理以及社区干预,观察组则采取家庭医生的签约式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与用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餐后2h血糖值、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极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适度运动、合理饮食、遵医嘱按种类服药与遵医嘱按频次服药对比差异极为明显,P0.05。结论:家庭医生的签约式干预模式应用于社区2型糖尿病中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指标,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可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病管理模式下社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4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73)和观察组(n=73),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干预,观察组给予慢性病管理模式下社区干预,干预2个月后比较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1)观察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干预后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3)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社会关系评分及周围环境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慢性病管理模式下社区干预可提高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为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95)和干预组(n=95),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总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干预组患者干预后不良饮食、吸烟、酗酒、不爱运动和心理问题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促进患者血糖控制,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社区糖尿病患者200例,给予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检测并对比干预管理前后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未干预管理前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为(8.13±1.69)mmol/L,实施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后3个月患者空腹血糖为(5.77±0.59)mmol/L,较干预管理前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干预管理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8.62±1.97)mmol/L,实施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后3个月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6.28±1.27)mmol/L,较干预管理前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良好的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高境镇社区2型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和分级分层管理两种模式的应用及效果,探寻一种适宜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的管理模式.方法 基于社区进行干预试验,在高境镇社区选取258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自我管理模式组(A),分级分层管理模式组(B),两组患者接受干预管理,于2013年6月-2014年2月进行为期8个月的试验,试验完成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水平、抑郁、焦虑状况以及血糖、血压和体质指数方面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种管理模式在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结果 自我管理模式组和分级分层管理模式组试验结束后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两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自我管理模式组较分级分层管理模式组空腹血糖、体质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更加明显(P<0.05);自我管理模式组与干预前相比,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达标率均有显著提高(P<0.01)、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得到缓解;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自我管理模式组患者吃甜食、吃油腻食品及饮酒流行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维持其正常新陈代谢和减少合并症,效果优于分级分层管理模式,其长期效果值得进一步分析讨论,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医护人员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实施社区综合干预,持续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管理情况。结果试验结束时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方面,两组患者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加有效地控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进行慢病防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和比较在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MDNS评分的影响.方法 对自愿参加的126例糖尿病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比较观察,有效资料115例,其中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组(干预组)63例,一般治疗组(对照组)52例.收集糖尿病患者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MDNS评分明显下降,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得到显著控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DNS前后评分无明显下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理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MD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系统、强化的健康教育及慢病管理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尿病病人施行社区药学干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78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药学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社区药学干预。比较两组降糖药物用药依从性;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药学干预组降糖药物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药学干预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药学干预组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病人施行社区药学干预的可行性及效果确切,可提高用药依从性,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改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综合干预措施,1年后比较两组血糖、血脂的情况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生物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糖尿病的认知、遵医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合理饮食及运动等方面的依从性干预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糖尿病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了病情的发展,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肾脏病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观察组进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随访12周,比较两组疾病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及实验室指标,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微量蛋白。结果:观察组进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后疾病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血糖、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对发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血糖及肾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以家庭医生服务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慢病人群健康教育效果,为家庭医生参与社区老年慢病人群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二阶段抽样方式,抽取130名第一诊断为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线调查结果设计健康教育计划,采用讲座、小册子和个体化随诊指导方式进行教育。以自制问卷和Morisky问卷评价患者知晓率和依从性,用血压值、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评价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总知晓率从54.71%提高至80.59%(χ~2=54.172,P0.01),依从性由44.12%提高至75.38%(χ~2=13.463,P0.01)。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值和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值都明显下降。结论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城乡社区老年慢病患者知晓率和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是一项有效的社区慢性病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命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7年7月30日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社区常规管理,实验组在社区常规管理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血糖控制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药物监测、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高低血糖处理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何红  袁芹  招琳  宋平  赵蓉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206-2207
目的研究个体化营养指导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 120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配对方式分别进行一般性指导(对照组)和个体化营养干预(干预组),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的营养知识知晓率、体重、腰围、BMI、血糖值及血脂值。结果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营养治疗认知情况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干预组BMI、腰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营养干预模式较一般性指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桥北卫生院门诊接受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54例,根据其诊治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服药依从性、血糖监测依从性、生活管理和情绪控制等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运用社区护理干预服务,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提高患者服药、血糖监测、规律生活及情绪控制的依从性,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多媒体联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糖尿病营养教育,观察组患者接受新型多媒体联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BMI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饮食状况调查问卷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干预前,饮食状况调查问卷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患者,饮食状况调查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多媒体联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高血糖患者的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的管理效果,为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杭州市下城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签约组和对照组,比较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行为、服药依从性、体质指数(BMI)、腰围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情况。结果管理1年后完成随访291例,签约组147例,对照组144例。管理1年后,签约组患者吸烟、饮酒、运动和服药依从性比例分别为12.93%、11.56%、85.71%和87.07%,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2.50%、11.11%、54.17%和76.39%,管理前后两组吸烟、饮酒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和服药依从比例均较管理前增加,签约组增加更明显(P0.05);签约组患者BMI为(23.24±1.45) kg/m2,腰围为(84.71±7.87) cm,对照组患者BMI为(23.99±1.51) kg/m~2,腰围为(84.38±6.95) cm。签约组患者BMI变化比对照组明显(P0.05),但两组腰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组患者HbA1c达标率由51.02%提高至83.67%,对照组患者由50.69%提高至67.36%,签约组患者HbA1c达标率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和服药依从性,控制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全科医生移动应用软件(Application,APP)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PP管理模式组和常规管理模式组,每组各9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所有研究对象在管理前后各进行一次基线调查、实验室检查和体格检查。随访过程中记录患者复诊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频次、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等。结果 APP管理模式组年复诊次数、复诊次数达标率和血糖监测规律性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组(P0.05)。干预后APP管理模式组Hb A1c低于常规管理模式组,而血糖达标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组(P0.05)。干预后APP管理模式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模式组(P0.05)。结论全科医生移动APP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社区糖尿病管理中,能增加管理对象的依从性、提高血糖控制水平以及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评价心理指导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1年12月~2013年12定期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糖尿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指导的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心理指导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健康指数,同时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健康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 5),血糖值(包含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指导,不仅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指数以及服药依从性,而且能有效降低血糖,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