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胆道系统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用“以通为用”理论指导治疗,效果颇佳。现将中医理论和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说明六腑总的功能是受纳和消化水谷,行津液,传糟粕,通水道,保持“实而不能满”的功能状态,为“传化之腑”。这里的“实”是指包括水谷消化物和消化吸收后的残渣,废料等实物。六腑之所以“泻而不藏”,水谷、糟粕是不能藏的,应当传导出去。若水谷和糟粕藏而不泻,六腑就会失于疏导,壅塞不通导致人的机体发生疾病。 …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是阐述"六腑以通为用"机理的重要渠道.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肠道微生物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始终,参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发展,因此肠道菌群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医经典理论"六腑以通为用"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强调不通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但因六腑气机通与不通太过于抽象,不能很好的量化与描述,因此急需从微观方面寻...  相似文献   

3.
《素问·五脏别论》指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就说明六腑的生理功能是以通为用的,其病理表现多为满而不通。本文拟就通腑三常法的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1.通胃肠:不论无形或有形之邪造成的胃肠壅塞不通,皆可用此法通积滞、化蕴结,以畅气机。  相似文献   

4.
根据《内经》五脏主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主传化物而不藏的理论,和“五脏以藏为贵”、“六以通为用”的认识,重点就肾、肺、大肠的一些病证的治疗法则用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通腑法是运用药物荡涤肠胃,通泻大便,达到排除热毒秽浊积滞,推陈致新的作用。笔者根据:“五脏以守为补,五腑以通为补”,即“六腑者转化物而不藏,以通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了急腹症发病部位“六腑”解剖生理的共性。提出生理结构与病机的关系,中西结合诊断规律及遵循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在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内经》曰: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六腑实而不满的运动特点决定其以通为用的治疗特点。善治脾胃病并以补气升阳见长  相似文献   

8.
<正> 1 临床应用 1.1 通腑泻浊六腑以通为用,以通为补。大黄有攻积导滞之功,所以凡食滞肠胃腹胀便秘皆可用之。近年来用大黄通腑泻浊的作用在治疗急腹症、肾功衰竭等方面的报道愈来愈多。焦东海等用精制大黄片治疗消化道6种急腹症1300例取得确切疗效。其中胰腺炎76例,不做胃肠减压处理,大黄片组与西药常规治  相似文献   

9.
1通腑法治疗重症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br〉 通腑法是以“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1]为理论依据的。医圣张仲景对此论述颇多,涉及“下法”之治,就有50余方。金元时期,攻下派医家张从正认为“下药乃补药也”,对“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均给予下法,使通腑法在医林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温病学派吴鞠通把“下法”运用于温病之中,制定了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及导赤承气汤等5个承气汤,从而更加丰富了“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经》云:“六腑能化物而不藏焉”,“六腑以通为用”。食物经过脾胃的运化,将营养物质吸收,糟粕下至大肠。如滞留时间过长,水分重复吸收,腑气不通则导致浊气上扰,胃火上炎,瘀血内阻,循环不畅而诱发各种疾病。笔者从医38年,曾用通腑法治疗临床各科的急、慢性疾病,收到很好的疗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六腑以通为用"在肿瘤中的应用。周岱翰教授提出,随着肿瘤病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通腑攻下法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中医学"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对肿瘤病的临床治疗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胃属六腑 ,以传化饮食物为其生理特点 ,故有实而不能满 ,以降为顺 ,以通为用之说。本文通过对其生理功能的分析 ,归纳出理气通降、平肝降逆、化痰降浊等降逆治胃十二法 ,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的病机特点与治疗思路张小龙(常熟市中医院215500)关键词胃脘痛,病机,治疗方法1“降”是胃的生理特点关键胃为水谷之府,“六腑者传化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这,故和降是胃的生理特点关键所在,古人曰:“脾宜升则健,...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五脏功能具有“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的特点,医者多从其说,注重用补法、涩法,作者提出五脏以通为用,以通为治的观点,以纠过补、过涩之弊。  相似文献   

15.
<正> 作者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和“痛随利减”的规律,临床运用“化瘀通腑”法,治疗急性胰腺炎273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中医辨证分为三型: ① 肝郁气滞型; ② 脾胃实热型; ③ 肝胆湿热型。  相似文献   

16.
王长洪主任认为食管为胃之系,为胃气所主,通过其蠕动功能将食物推进胃中,传化物而不藏,与胃同属六腑的范畴。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食管乃胃之门户,胃土受病,食管亦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院中医科遵循“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近年来治疗消化、泌尿系统急症病例,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泌尿系感染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素问.五脏别论》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其病多由食积、火郁、虫积、痰浊、湿热所致。常用治法有:通腑导滞、通腑泄热、清热通淋、疏肝利胆、降逆和胃等。1.清热通腑、祛瘀止血法,常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症。病例1,男,60岁。因间歇性中上腹不适伴黑便3天后以“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素有胃疾,3天前因过度劳累复加饮酒而…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中水肿型占多数(约80%),绝大多数病人可经内科保守治疗获得痊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水肿型胰腺炎已有了一定的经验。按中医辨证,急性胰腺炎分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及实热型。按中医理论,“六腑以通为用”,急性胰腺炎时腹部胀痛,是腑气不通,常以清热通腑为治则,在方剂中佐以生大黄、芒硝类通泻药,服药后很快恢复肠蠕动,腹痛腹胀症状  相似文献   

19.
二、腑病的辨证此所谓“腑”,是指传化之腑,也即六腑。它们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传化饮食水谷,具有实而不满、泻而不藏、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特点。腑病有时也与脏病相兼出现,如脾胃气虚,肝胆湿热等,但其中有孰为主次的区别,凡以腑病为主者,均在本节介绍。  相似文献   

20.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且在整体活动中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就五脏关系而言,可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加以认识;五脏与六腑的关系,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阴阳表里关系;六腑之间,则在饮食物的消化,以及糟粕的清除过程中虚实更替,相互传化;奇恒之府虽然功同五脏,有“藏精气而不泻”,但却隶属于五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