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遗尿报警器治疗学龄前儿童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中重度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患儿95例,年龄3.5~6.0岁。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其中治疗组53例采用遗尿报警器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或达到连续干床14d(治疗成功)停止。治疗成功者停止治疗1个月,记录复发例数。重新报警器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7例(13.2%)未达疗程退出,余46例中治疗完全有效(FR)29例,部分有效(PR)7例,治疗无效(NR)10例。其中FR组25例治疗成功,治疗成功所需疗程最短42d。治疗成功者停止治疗1个月,复发例数11例。8例重新使用报警器治疗3个月,均可达到治疗完全有效。对照组3例(7.1%)失访,39例观察3个月,均未达到连续干床14 d。对照组FR 0例,PR 17例,NR 22例。两组治疗完全有效率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0,P=0.00)。报警器治疗NR组,5例(50%)患儿年龄<4岁,而FR+PR组,仅有3例(8.3%)年龄<4岁,采用P earson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7,P=0.007)。入组患儿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遗尿报警器治疗学龄前儿童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患儿安全、 有效,报警器干预的年龄以4岁以上为宜。报警器是逐渐起效的,获得成功治疗的时间>1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遗尿报警器治疗学龄前儿童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中重度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患儿95例,年龄3.5~6.0岁。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其中治疗组53例采用遗尿报警器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或达到连续干床14d(治疗成功)停止。治疗成功者停止治疗1个月,记录复发例数。重新报警器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7例(13.2%)未达疗程退出,余46例中治疗完全有效(FR)29例,部分有效(PR)7例,治疗无效(NR)10例。其中FR组25例治疗成功,治疗成功所需疗程最短42d。治疗成功者停止治疗1个月,复发例数11例。8例重新使用报警器治疗3个月,均可达到治疗完全有效。对照组3例(7.1%)失访,39例观察3个月,均未达到连续干床14 d。对照组FR 0例,PR 17例,NR 22例。两组治疗完全有效率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0,P=0.00)。报警器治疗NR组,5例(50%)患儿年龄<4岁,而FR+PR组,仅有3例(8.3%)年龄<4岁,采用P earson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7,P=0.007)。入组患儿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遗尿报警器治疗学龄前儿童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患儿安全、 有效,报警器干预的年龄以4岁以上为宜。报警器是逐渐起效的,获得成功治疗的时间>1个月。  相似文献   

3.
16例儿童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PRCA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比分析泼尼松联合槐杞黄颗粒与单纯泼尼松治疗PRCA的疗效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16例患儿均以面色苍白、面色苍黄等贫血症状为主诉。12例进行了病原体检查,7例(58%)存在病原体感染,以人巨细胞病毒最常见。7例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查,5例(71%)存在淋巴细胞免疫紊乱。6例患儿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查,均存在异常。泼尼松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组(n=8)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5个月,基本治愈1例,缓解1例,明显进步6例,中位起效时间1个月,药物减量或停药过程中出现复发2例。单纯泼尼松治疗组(n=8)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基本治愈4例,缓解0例,明显进步4例,中位起效时间为2.5个月,药物减量或停药过程中出现复发4例。结论 PRCA患儿一般以贫血相关症状为主诉就诊;部分患儿存在病原体感染,多数患儿伴有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但部分患儿在药物减量或停药过程中复发,其中泼尼松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起效可能更快、复发可能性更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采用下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的57例嵌顿性斜疝患儿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可行性及优点。结果57例患儿手术时间:无肠管及睾丸坏死者,平均手术时间38.2(32~79)min;存在肠坏死而行肠切除肠吻合者,平均手术时间87.2(68~104)min;行睾丸坏死切除术者手术时间68min。住院时间:无肠管及睾丸坏死者(4±1)d,存在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者(6±1)d。疗效:患儿均恢复良好,切口美观,无粘连性肠梗阻,阴囊或阴唇无肿胀,切口无感染,随访1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下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更易处理病变,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利奈唑胺(Linezolid)治疗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至9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的感染性疾病患儿40例,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或临床经验给予利奈唑胺治疗,通过不同基础疾病、感染部位和病原体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40例患儿治愈28例(70.0%).显效11例(27.5%),无效1例(2.5%),总有效率97.5%.在不同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中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例中共检出耐药革兰阳性菌26株,总体清除率96.2%.初始即使用利奈唑胺组的17例治愈患儿较万古霉素治疗无效后换用利奈唑胺组11例治愈患儿的疗程、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肺部感染的10例患儿利奈唑胺疗程、细菌转阴天数较之其他部位15例患儿明显缩短(P<0.05).40例患儿中7例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腹泻2例、皮疹2例、血象改变2例、腹泻合并皮疹1例,监测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儿童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临床疗效好,细菌清除率高,也可用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组织穿透性强,治疗肺部感染起效快.在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万古霉素过敏或使用效果欠佳情况下可选用;对于儿童患者耐受性好,长期用药需监测血象和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癫(癎)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波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波(ESES)儿童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2年6月~2006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20例ESE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诊断明确后予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托吡酯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其中18例服药6个月后复查视频脑电图(VEEG),比较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结果:12例(60%)经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控制;3例(15%)联合药物治疗,每日发作次数减少(〉50%);5例(25%)联合药物治疗无效。18例服药6个月后复查VEEG,5例(27.8%)患儿清醒期棘慢波基本消失,仅在慢波睡眠期有散在局灶或多灶性棘波或棘慢波;9例(50%)患儿清醒期全导有散在棘波、棘慢波出现,慢波睡眠期棘慢波量明显较前减少,4例(22.2%)无改善。结论:单用或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能控制多数癫痫患儿发作,但对消除电持续状态疗效不佳。早期诊断、系统正规治疗及长期神经心理学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对于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仍较困难,我们回顾性地评价了长春新碱对用过环磷酰胺治疗后而仍有复发的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14例口服过一个疗程以上环磷酰胺而仍有复发的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患儿接受了长春新碱治疗。长春新碱的用法为每周静脉注射1次,连用4周,然后每月1次,连用4月,每次剂量为1~1.5 mg/m2。结果:13例完成了长春新碱的整个疗程。正处于肾病复发期的8例患儿,6例(75%)完全缓解,蛋白尿在用长春新碱治疗2~3剂后消失。在疗程结束后对处于肾病缓解状态的12例患儿随访,发现4例(33.3%)未再复发,持续保持缓解9~40月(中位数为13.5月);半年内的肾病复发次数由治疗前的1.67次降至0.67次(P<0.05);8例再复发者,7例再次注射长春新碱(1 mg/m2)1~2剂后蛋白尿均消失。除用1.5 mg/m2剂量时腹痛较显著外患儿未出现其他明显副作用。结论:长春新碱能诱导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的完全缓解,还有可能降低复发频率。对于再复发患儿,少数几次长春新碱的使用可能优于口服一个疗程的泼尼松龙或环孢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6):495-498]  相似文献   

8.
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钡灌肠对便秘患儿的乙状结肠长度进行测量,超出范围者即被认为患乙状结肠冗长症。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23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经腹行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直肠吻合术14例(经腹组);经肛门入路拖出Soave术9例(经肛门组)。结果 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8例,症状改善5例,其中9例经肛门入路Soave手术患儿均获治愈,对经腹组与经肛门组的治愈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诊断首选钡灌肠,总体手术效果良好,以肛门入路Soave手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复燃与再感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儿童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后的复发情况,对90例H.pylori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在抗H.pylori根除治疗后确定为H.pylori根除的患儿跟踪随访。结果90例儿童中复发23例,总复发率为25.56%。根除后1年内复发率为26.32%(10/38例);根除后1年以上复发率为25.00%(13/52例),其中1年-11/2年为11.11%(2/18例)、11/2年-2年为20.22%(3/15例)、2年以上为40.11%(8/9例),P<0.05。不同治疗方案与疗程的病例在1年内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H.pylori根除后1年以上,复发率呈逐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1991年9月~2002年4月收治的55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儿的疗程均为10~12个月,治愈48例,好转7例,无效0例,死亡0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增强疗效,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减少病情复发,使激素减量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哮喘儿童中止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哮喘儿童中止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specific immunotherapy, SCIT)的原因,探讨如何提高SCIT依从性。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接受SCIT,但未完成3年疗程的哮喘患儿进行电话随访,了解中止SCIT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共616例哮喘患儿接受SCIT,322例(52.3%)未完成3年疗程,其中127例(39.4%)配合完成电话随访。127例中,53例(41.7%)认为效果差而中止,29例(22.8%)因哮喘症状缓解而中止,12例(9.4%)因价格贵、10例(7.9%)因过程繁琐、10例(7.9%)因不良反应,9例(7.1%)因路程远、4例(3.1%)因没时间治疗而中止。127例患儿中,SCIT治疗的第一年内中止例数最多,占69例(54.3%),第二年内28例(22.0%),第三年内30例(23.6%)。目前,该127例患儿中,有85例(66.9%)达控制水平。中止SCIT后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组与不规律ICS组的哮喘控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哮喘儿童中止SCIT的主要原因有疗效差、症状缓解、价格贵、不良反应等。让患儿及其家长了解SCIT疗程及其起效较慢的特点,鼓励采用客观指标对病情进行评估,积极防治不良反应,对提高SCIT的依从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难治性癫痫68例,以开始治疗前3个月患儿平均每月发作次数为基线.与LTG治疗3个月后平均每月发作次数比较。按常规计算完全控制率和有效率。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完全控制率27.9%;有效率54.4%。19例次出现不良反应.但大部分症状轻微,可自行消失。结论LTG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儿美克耳憩室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诊断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美克耳憩室患儿临床资料。入院诊断包括:急性肠套叠8例、下消化道出血6例、急性肠梗阻5例、急性阑尾炎3例、弥漫性腹膜炎2例。其中23例行手术治疗,1例憩室出血患儿内科治愈出院。23例手术入路包括:麦氏切口3例;右经腹直肌切口4例;右腹脐上横切口16例。手术方法包括:腹腔镜辅助探查小切口肠切除1例;肠切除21例;憩室契型切除1例。结果近期无并发症发生,远期发生1例粘连性肠梗阻。随访3-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美克耳憩室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合理地选择辅助检查手段是重要的,结合病史及症状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可减少误诊率。病变肠段的切除是必要和安全的。手术前的误诊、手术方法选择是否正确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4.
小儿胰岛细胞增生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上儿少见的胰岛细胞增生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要点。方法:收集本院10年内收治的4例患儿资料,从症状、血糖、胰岛素及其比值、手术方法、术后监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例首次手术切除胰腺量不够,术后复发,3年后再次手术治愈,但遗留脑损害;1例术后败血症死亡;2例切除胰腺95%以上,术后血糖胰岛素恢复正常。结论:①新生儿及婴幼儿期反复出现抽搐、低血糖症状要考虑由于胰岛细胞增生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需作血糖胰岛素比值测定及B超、CT检查排除胰腺占位性病变;②一旦诊断明确尽早手术,减轻脑损害。尤其是新生儿期发病者,应在诊断明确后尽早手术,术后症状复发者亦应果断再次手术;③正确进行胰腺大部分切除术,切除胰腺组织不能少于95%。  相似文献   

15.
可·19· 950120甲氰咪肌治疗复发性过敏性紫瘫/向承发…//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一1994,9(‘1).一239 21例中男12例.女9例。均有典型分布之紫瘫,部分伴消化道关节及肾损害。15例初次复发,6例再次复发。21例初发均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钙剂、维生素c等沪用后症状缓解,复发者收治后除卧床休息外用甲氰咪肌10~ZOmg/kg·d,加入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一肋Oml静滴,!0~!5天为1疗程结果21例用药后症状明显改善。以消化道症状缓解显著。紫鹰均在!疗程后消失。血尿2疗程完全消失。]年后随访者12例.均未复发。参3(韩菲) 950121过敏性紫瘫患儿前列腺素代…  相似文献   

16.
曹华  董明敏  程秀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8):1272-1272,1278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手术加激光治疗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喉乳头状瘤患儿27例,支撑喉镜下摘除肿瘤后,用YAP激光在病灶处照射2、3S,以气化残存的瘤组织,3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定期复查,随访1~4年。结果8例患儿临床治愈,治愈率29.6%;15例缓解,缓解率55.6%;4例无效,无效率14.8%。结论经支撑喉镜下肿瘤摘除辅助激光治疗,是治疗儿童喉乳头状瘤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肠外营养在小儿肠穿孔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在治疗小儿肠穿孔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肠穿孔患儿术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肠外营养(TPN)支持,TPN主要成分有:葡萄糖、电解质、氨基酸、维生素混合液与脂肪乳剂,经周围静脉输入。另设对照组36例肠穿孔患儿只给予综合治疗和部分静脉营养。结果:TPN组患儿全身情况改善,体重增加32例,淋巴细胞数明显增加40例。对照组体重增加8例,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16例。两组体重、淋巴细胞数增加经χ^2检验,P<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PN组治愈41例,死亡7例;对照组治愈22例,死亡14例,两组治疗结果经χ^2检验,χ^2=12.96,P<0.001,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证明TPN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组TPN配方合理、方便、安全、有效,为肠穿孔术后患儿提供了足够的各种营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小儿止咳露(澳特斯)临床疗效随机对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估小儿止咳露(澳特斯。)的化痰、祛痰、止咳等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3~11月间,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方法,将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咳嗽、咳痰症状患儿共160例随机分为小儿止咳露(澳特斯)组8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疗程均为5d,比较两组单个症状改善率、综合症状改善率和总有效率。结果两组在化痰、祛痰、止咳等方面均有显著临床疗效;小儿止咳露(澳特斯)组至疗程第5天在减轻单个症状的疗效和综合症状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小儿止咳露(澳特斯)组临床症状综合改善率82.1%,总有效率90.0%,仅3.8%患儿有轻度呕吐不良反应。结论小儿止咳露(澳特斯。)是一种适用于各年龄期小儿的安全有效的化痰止咳药,药物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AML-XH-99-M3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疗效。方法:33例M3患儿接受AML-XH-99-M3方案治疗,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估患儿的无事生存期(EFS)、无疾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结果:33例患儿30例(90.9%)一个疗程达完全缓解(CR),余3例二个疗程CR,总CR率为100%,复发6例(18.2%),平均复发时间为29(16~38)个月,死亡2例(6.1%),7年EFS和DFS均为(73.4±9.4)%,总OS为(91.2±6.0)%,维持治疗中间歇加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无ATRA两组E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8.9±10.5)%和(62.5±13.6)%(P<0.05)。结论:AML-XH-99-M3方案治疗儿童M3获得了很好的CR率,具有较高的EFS、DFS和OS,维持治疗中加用ATRA可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EFS。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治疗新生儿膈疝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膈疝的可行性。方法新生儿膈疝5例(生后1h、2d、7d、12d和24d)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产前B超确诊2例,产后X线确诊3例;女4例,男1例;左侧膈疝4例,右侧膈疝1例。手术采用3孔或4孔腹腔镜法,还纳疝内容物,丝线缝合膈肌修补缺损。结果5例患儿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5~160min,平均115min,手术出血量〈5ml,均无术中并发症,其中1例行腹腔镜手术后2周复发,再经腹腔镜手术治愈;另外1例行腹腔镜手术后1d复发行开腹补片修补术成功。5例患儿已随访6个月~4年,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新生儿膈疝具有暴露清楚、损伤小、打击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是一种可行方法。但由于新生儿腹腔镜手术普遍存在腹腔空间狭小的问题,特别是膈疝手术,将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后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修补缝合手术操作较困难,需要熟练的腹腔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