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控角膜板层切开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削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利用自控角膜板层切削成形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联合运用,即Lasik术,对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的矫治能力,矫治范围及可预测性,稳定性优于其它角膜屈光手术。本对此术式发展的经过,优缺点及其目前使用的手术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手术并发症。对PRK治疗的104例136眼高度近视散光术后12-18月随访,对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近视回退90眼占66%;角膜上皮下混浊95眼占69.8%;低矫21眼占15.4%;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14眼占11.1%。本组病例近视回退,角膜上皮下混浊和低矫的发生与试图矫正的屈光度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远高于中低度近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验证一种兼具治疗与屈光矫正双重效果的角膜成形术。方法:对两例高度近视患者角膜溃疡眼作了治疗与屈光性板屈角膜成形术。结果:随访6~24个月,手术眼获得治疗与屈光矫正双重效果,裸眼视力达到患角膜溃疡前的最佳矫正视力水平。结论:治疗与屈光性板层角膜成形术是一种兼具治疗与屈光矫正功能的新型角膜成形术,可作为高度近视患者角膜溃疡的一种矫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利用自控角膜板层切削成形术(ALK技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技术)联合运用,即Lasik术,对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的矫治能力、矫治范围及可预测性、稳定性优于其它角膜屈光手术。本文对此术式发展的经过、优缺点及其目前使用的手术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OK镜)对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OK镜治疗近视患180例358只眼,按近视程度分为低度,中度,高度近视,观察其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及1年的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00%病例治疗后视力迅速提高,但停止治疗后短时间的内视力,近视度就回退到治疗前水平,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复视,角膜上皮损伤,视力波动等并发症。结论:OK镜治疗近视效果快,简便安全,但作用不持久,仅能暂时改变角膜曲率而降低近视程度。  相似文献   

6.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加压对角膜屈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R.K术后用弹性绷带加压治疗中度近视(眼轴≤25.00mm)26眼,高度近视(眼轴≥25.00mm)21眼,另选择对照组中度近视25眼,高度近视28眼,观察术后不同时间内角膜曲率,屈光度及视力的变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RK术后加压可稳定术后角膜曲率,巩固术后最佳视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视手术的发展,高度近视手术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高度近视术后出现暗视力减退,眩光等视觉质量下降,还有超高度近视无法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因此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屈光手术得到了大力发展。随着手术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自动板层成形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自动板层成形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及并发症。用自动板层切削刀和Keracor.116准分子激光机,治疗50例77眼。术前平均近视屈光度-18.03±2.84,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平均近视屈光度-0.20±3.03。并发症:角膜瓣脱失,瓣皱,上皮植入等。结论:LASIK是高度近视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角膜塑型术治疗近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根据患者眼球参数,选择定制特殊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片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治疗1d、1、2、3、4wk观察,以后每4wk1次观察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偏心率的变化,随访18mo。结果治疗后784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e值均发生变化。低度近视280眼屈光度平均降低-2.75D±0.50D,水平SimK(D)平均降低1.64±0.21,垂直SimK平均降低0.92±0.27,e值平均减小0.47±0.11;中度近视327眼及高度近视177眼屈光度、角膜曲率、e值呈同方向变化但程度各不相同。中、低度近视治疗预测性较好,高度近视预测性较差。存在视力不稳定,角膜形态异常改变等问题。结论角膜塑型术是一种非创伤性治疗近视的方法,临床应用应严谨而科学。  相似文献   

10.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PRK后近视回退的疗效观察郑磊张建华郭鸣华彭亚军王刚黄翠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眼科(上海200433)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为临床所证实,但对高度近视的疗效仍为大家所关注,其影响疗效的主要原因是近视...  相似文献   

11.
近视眼角膜内皮细胞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14例(26眼)近视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观察,发现高度近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细胞形态有所影响;而中轻度近视则影响不大,因此对高度近视眼长期戴接触镜、角膜放射状切开术及作为供体眼球应与注意。  相似文献   

12.
近视与角膜厚度的关系及对眼压测量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视患的角膜厚度与正常人不同,部分高度近视患角膜偏薄,经过屈光手术和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矫治后,角膜明显变薄,这会使Goldmann压平眼压计的测量值偏低,从而影响这类青光眼患的诊治。本就近视与角膜厚度的关系及对眼压测量值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田学敏  冯联兵  吴志鸿  李谊 《眼科》1999,8(4):203-205
目的;了解角膜雾状混浊的程度与屈光度、角膜切削深度以及角膜切削相对深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8例近视患者行准分主光治疗,观察术后3个月时视力及昆浊的情况。结果:术后中你蔗近视患者效果较好,高度近视我有欠矫现象,角膜混浊程度随近视度数及切削深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角膜切削时相对深度超过9%者角膜混浊的发生率明显升高,Ⅱ级以上混浊更为明显。结论: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中低度近视效果理想。屈光度、  相似文献   

14.
近视眼角膜屈光力及眼轴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应用SYSTAT软件处理数据,测量276例(523只眼)近视眼的角膜屈光力及眼轴,并对近视眼的角膜屈光力与散光,近视程度与屈光力、眼轴的关系,以及近视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垂直径角膜屈光力明显大于水平径角膜屈光力;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组的垂直径角膜屈光力较低、中度组者值高;在不同屈光度组之间,眼轴的差异非常显著;近视程度与角膜屈光力和眼轴有一定的关系。由此证明,角膜屈光力和眼轴为近视形成的两个主要  相似文献   

15.
影响近视眼患者近视屈光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洁  邓应平 《眼科》2006,15(5):321-323
目的了解近视眼患者近视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角膜厚度的相关关系,以探讨各因素对近视屈光度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近视患者300例,每例对一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欲行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300例,按近视程度分为四组,低度近视(≤-3.00D)41例,中度近视(>-3.00,≤-6.00D)130例,高度近视(>-6.00,≤-9.00D)95例,超高度近视(>-9.00D)34例。经散瞳检影验光、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及A超检测患者LASIK术前近视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及角膜中央厚度,统计每例患者一只眼的数据(共300眼),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指标近视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及角膜中央厚度。结果低度、中度、高度、超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分别为(24.32±1.73)mm.(25.33±1.49)mm,(26.04±1.92)mm,(27.47±2.57)mm,各近视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角膜曲率仅在高度近视组分别与低、中度近视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组角膜厚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9)。眼轴长度分别与近视屈光度(r=0.734,P=0.000)及垂直、水平径角膜曲率(r=-0.312,P=-0.000;r=-0.328,P=0.000)相关。结论对于低、中、超高度近视眼患者,眼轴增长为影响近视屈光度的主要因素,高度近视患者还同时受角膜曲率改变的影响。随着眼轴的变长近视屈光度增高,角膜曲率变小,角膜变平。不同量的角膜曲率改变和不同量的眼轴增长互相配合,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近视。(眼科,2006,15:321-323)  相似文献   

16.
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眼轴不断加长引起的病理性近视(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是导致视力损害及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其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目前仍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角膜成形手术虽可解决部分屈光问题,但不能阻止本病进展。巩膜加固术,旨在加固后葡萄肿的变薄区巩膜,阻止后葡萄肿进展,达到稳定近视度数;阻止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变性发生和发展的作用,从而挽救部分进展迅速的高度近视患的视力。本拟从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近视眼患者屈光度与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眼压及角膜厚度的相关关系及各因素对近视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430例,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140例(≤-3.00D);中度近视组177例(>-3.00D,≤-6.00D),高度近视组113例(>-6.00D)。测量患者眼的屈光度、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屈光力及眼轴。结果: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分别为:24.33±0.86mm,25.45±0.78mm,26.12±1.05mm。各近视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屈光力分别为:42.96±1.40D,44.09±1.32D,43.59±1.33D。中、高度近视组与低度近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096,0.0062,P<0.05);各组眼压分别为:15.71±2.51mmHg,16.04±2.48mmHg,16.89±2.31mmHg。眼压与屈光度呈正相关关系(r=0.185,0.192,P<0.05);各组角膜厚度分别为:604.66±51.47μm,531.17±37.06μm,533.03±35.61μm。中度、高度近视的角膜厚度与低度近视的角膜厚度有显著差异(r=0.506,0.613,P<0.05)。结论:在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中,眼轴长度是影响近视程度的主要因素,随屈光度的增加,眼轴长度增加;眼压也是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眼压随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增加而增加;中、高度近视除眼轴增长外,角膜屈光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对在低度近视的作用甚微。角膜厚度与屈光度有直接相关关系,还与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治疗近视对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SMILE和FS-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共67例134眼。根据手术方式及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的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中度近视SMILE组15例30眼和中度近视FS-LASIK组16例32眼(-3.00 D≤SE<-6.00 D);高度近视SMILE组18例36眼和高度近视FS-LASIK组18例36眼(6.00 D≤SE<-9.00 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 、10 d、1个月、3个月使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4组患者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和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计算4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CH和CRF改变量,并分别比较中度近视SMILE组和中度近视FS-LASIK组、高度近视SMILE组和高度近视FS-LASIK组CH和CRF改变量的差异。结果 中度近视SMILE组患者△CH在术后3 d(P=0.030)和术后3个月(P=0.030)时均小于中度近视FS-LASIK组。中度近视SMILE组患者△CRF在术后3 d(P=0.000)、10 d(P=0.008)、1个月(P=0.011)、3个月(P=0.001)时均小于中度近视FS-LASIK组。高度近视SMILE组△CH和△CRF在术后3 d、10 d、1个月、3个月时均小于高度近视FS-LASIK组(均为P=0.000)。结论 SMILE与FS-LASIK手术都会引起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降低,但SMILE对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9.
LASEK与PR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馨  白继  贺翔鸽  张怡 《眼科研究》2003,21(6):631-633
目的 比较LASEK与PRK手术矫正不同程度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 70名患者(140眼),分为中低度近视组39人(78眼)、高度近视组31人(62眼)。患者一眼行LASEK手术,对侧眼行PRK手术,术后观察术眼疼痛情况、上皮愈合时问、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术后裸眼视力6个月。结果LASEK与PRK术后上皮愈合时间及术眼疼痛指数无明显差异;中低度近视组两种手术后裸眼视力无显著差异;高度近视组裸眼视力及角膜haze程度差异显著。结论 LASEK矫正不同程度近视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裸眼视力及视力稳定程度优于PRK,特别表现在高度近视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OK镜)对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OK镜治疗近视患者180例358只眼,按近视程度分为低度、中度、高度近视,观察其治疗前及治疗後1天、1周、1个月、3个月及1年的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00%病例治疗後视力迅速提高,但停止治疗後短时间内视力、近视度就回退到治疗前水平。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复视、角膜上皮损伤、视力波动等并发症。结论 OK镜治疗近视效果快、简便安全,但作用不持久,仅能暂时改变角膜曲率而降低近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