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对内蒙古自治区中药资源普查现状进行系统性概述。通过对比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变化情况发现,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内蒙古自治区药用植物增加了24科203属770种,减少了25科53属108种。从技术方法、条件限制、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对第四次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物种变化原因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员配置、技术方法、仪器设备、政策体系等方面的改进和提升使普查到的药用植物数量大幅增加;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道路建设、掠夺式开采等因素使部分物种的适宜生存区域减小或使部分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导致这些物种未被调查到。根据第三次与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物种变化情况提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策略,以期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近40年来福建省中药资源种类变化情况及其原因,为福建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基于福建省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及团队自2008年以来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中调查到的药用植物资源情况,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和探究近40年来福建省药用植物资源变化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 与福建省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相比,福建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在调查目的、投入资源、专业技术力量等方面的突破,使其调查范围更为全面、调查到的资源更加丰富,共调查到药用植物3 517种,药用动物223种,药用矿物12种,物种增幅大,其中新增药用植物208科900属1 831种;而生态环境的改变、栽培品种的变化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药用植物消失或减少,共消失或未调查到295种。结论近40年来福建省中药资源种类发生明显变化,但总体变化趋势向好,全省中药资源种类已达4 000余种。为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省中药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宜昌市猇亭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野生与栽培情况,掌握该区域中药资源现状。方法: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采用传统野外调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猇亭区现有中药资源进行普查、统计分析。结果:该次普查共完成了36个样地180个样方套、1 080个样方的调查工作,调查药用植物品种311种,涉及107科263属。共采集中药材88种,采集种子标本61种。其中,重点调查物种44种,走访调查药材种植户1户,调查栽培品种1种,完成2个中药材流通点的药材收售调查。结论:猇亭区中药资源物种因工业区发展及房地产开发,物种分布减少甚至部分品种绝迹,应加强对中药资源的管理、保护、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1、第二次中药资源普查采集标本涉及256科1504种,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采集到的标本涉及201科2188种。2、将两次普查标本数据按照科进行统计,其中排名前十的科中,菊科、唇形科排名无变化,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五位,其他科的排列顺序均有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普查中排名第八位的兰科在第四次中未进入前十,相应取代的是鳞毛蕨科(第十位),说明由于环境的变迁,对于环境要求更高的兰科植物种类有所减少。3、将第二次、第四次普查的药材品种按照科属排序比较,结果表明,第四次普查减少93科349种(排除第四次普查未涉及到的科),新增138科1094种(即第二次未采集到的,按照基源数统计)。通过重庆市中药资源40余年的的变化情况,以期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肃省临夏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数量,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2015年8月-2019年12月,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对野外调查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鉴定和文献考证,进而对临夏县代表性区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甘肃省临夏县药用维管植物共计66科219属379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8种、裸子植物3科6属7种、被子植物56科206属364种,包括新记录种5种。结论甘肃省临夏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建议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药用植物资源,以推动当地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贵州33个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县(区)药用资源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贵州省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数据,进行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分析。通过分析,报道了贵州省乌当区33个普查试点县(区)调查到药用植物资源有265科1 432属5 296种,其中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共35科43属57种,蕨类48科120属453种,裸子植物11科22属61种,被子植物167科1 243属4 721种;与贵州省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该次普查乌当等33个试点县的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数都远超过第三次,总计多1 000余种;从药用植物资源的区域分布、科属构成、生活类型、入药部位等方面来看,贵州省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不仅体现在种类多,还体现在药用植物资源的构成多种多样。结果表明,贵州中药资源丰富,具有支撑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基础,也为贵州省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点军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野生与栽培情况,明确该区域中药资源现状。方法: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采用传统野外调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点军区现有中药资源进行普查、统计分析。结果:该次普查共完成了41个样地、205个样方套、1 230个样方的调查工作,采集药用植物品种451种,涉及102科328属。其中,重点调查物种91种,涉及中药材101种。采集种子标本35种,走访调查药材种植户3户,调查栽培品种8种,完成4个中药材流通点。收集、整理民间传统经验方28个,医学古籍23本。结论:点军区中药资源物种较为丰富,柑橘类品种有较大量的种植,部分珍稀物种分布减少,应加强对中药资源的管理、保护、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南宁市邕宁区域内药用植物资源的本底资料,为该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对野生药用植物进行实地样方调查,同时收集栽培药用植物相关信息,将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物种类群、组织结构及分布特点等方面的整理分析,并与第三次普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普查工作共完成了36个样地、180个样方套、1 080个样方的调查,采集到药用植物共计112科,362属,510种(包括种下亚等级单位),其中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共390种,栽培药用植物资源共120种。结论:邕宁区药用植物资源物种较为丰富,分布广泛,药材蕴藏量较大,该研究结果对于今后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中药产业科学发展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萝藦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其植物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研究吉林省萝藦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与分布,对萝藦科药用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实地野外调查和药用植物种类鉴定,利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信息对吉林省境内野生萝藦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结果确定吉林省内萝藦科植物种类3属11种,植物多具药用价值。结论研究获得吉林省最新萝藦科药用植物资源情况,对其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总结了近10年发布的福建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发现的新种及新分布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药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福建省9个市85个县中发现41个新种(含3变种),隶属于18科31属;新分布植物93科256属362种,其中药用植物有61科110属128种。新种及新分布植物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山脉。福建省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近10年新种及新分布植物增加了403种,为该省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中药资源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中药材质量的物质基础,是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我国重要的野生生物资源和战略生物资源。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针对性地分析了江西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现状,发现可收集到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有3115种,隶属于237科1218属;除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就地保存外,还建有12个药用植物保存机构。探讨了江西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更好地促进江西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福建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及相关资料,确定福建省水生药用植物种类,对其生活型分类、功效、地理成分及药用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水生药用植物共59科137属251种,单子叶植物最多,优势科为禾本科和莎草科;水生类型以挺水植物居多,涉及151种;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和1年生草本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59.76%和35.86%;科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热带分布为主;主要入药部位为全草类、根及根茎类;药性和药味方面,以性平、味甘类中药占比最高;功效方面,以清热药为主,占比达51.59%。福建省地域特色突出,水生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多样性程度高,建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资源更新和升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样方调查法,记录品种种类、数量,采集标本及药材,重点品种测量单株重,统计不同代表区域、植被类型、海拔的样方数,普查共记录药用植物品种703 种,重点品种143 种,占重庆市重点品种的74.5%,隶属于71 科,132 属,野生重点品种128 种,栽培重点品种30 种(包括15 种既有野生也有栽培),其中14 种中药材得到大规模栽培。通过此次普查有助于了解城口县重点药用植物分布情况、生长环境和资源蕴藏量,为中药资源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调查石家庄封龙山《中国药典》收载药用植物资源.报道52科80属92种药用植物的药用部分和主要功效.菊科药用植物数量(11)最多,其次是蔷薇科6种和百合科5种.提出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可持续利用、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依托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明确恒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重点中药材品种及民间常用传统验方和药材栽培情况。方法:借助"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样地、样线调查和调查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归纳与总结恒山区野生药用植物和药材栽培种类、数量等数据。结果:共完成了37个有效样地,采集药用植物品种140种(分布在61科152属),制作药用植物腊叶标本513个,采集照片16472张,录制视频194个。确认重点药用植物品种21种,收集重点药用植物品种种子19种。走访收集民间传统验方6个,走访调查药材种植基地9处,栽培药材共计25种,其中栽培面积大、产量高的有蒲公英、人参、西洋参、赤芍和刺五加等。结论:恒山区野生和栽培药用资源较为丰富,在国家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发展利好环境下,恒山区的中医药产业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东天山区域10个县、市、区开展中药资源调查,了解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为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该地区中药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开展调查工作,并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共调查野外样地360个1413套8478个样方。采集到腊叶标本13 455份,包含77科339属761种,其中蕨类6科7属8种、裸子植物3科5属16种、被子植物68科327属737种。结论 东天山药用植物受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南坡与北坡植被类型不同,形成了独有的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特点。该地区重点特色品种有甘草、贝母、阜康阿魏、麻黄、紫草、琐琐葡萄等,资源量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相比均大幅下降;而栽培肉苁蓉资源量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7.
宁夏六盘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六盘山药用植物资源423种,隶属于94科,其中药用种子植物403种,属于79科,可作为有关单位开发利用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龙科药用资源调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张朝晖  徐国钧 《中药材》1997,20(5):224-226
对我国沿海海龙科药用动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供药用的有7属12种,并就人工养殖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