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计算机辅助制作个体化微种植体手术导板引导微种植体植入术的护理配合要点,以促进新技术推广。方法选择12例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建立高精度三维整合牙颌模型、微种植体模拟体虚拟植入、个体化手术导板的设计制作、微种植体临床植入、健康宣教等各阶段实施优质高效护理配合,以观察其种植效果。结果 12例错颌畸形患者经计算机辅助制作个体化微种植体手术导板引导微种植体植入术取得满意效果,实际植入与虚拟植入的偏差较小,植入后83.3%的微种植体均位于牙根中间,经过6个月的临床使用,种植体均稳定,无松动、脱落现象,种植体植入成功。结论护士掌握新技术的操作步骤及配合要点,治疗过程中医护配合默契,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采用3D导板种植技术后,种植体植入精确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对3D导板种植组及常规种植对照组种植患者手术前后均拍摄CBCT,比较手术前设计种植方向及术后实际种植方向差异。结果采用数字化种植导板组手术前后CBCT结果进行分析未见明显差异(t=-5.341,P<0.05)。发现上颌后牙区种植体常规手术组CBCT测量结果与实际种植体末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431,P<0.05)。结论 3D导板技术在控制种植方向,手术操作精确性上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导板在种植义齿治疗中对放射诊断和种植体植入手术中的导向作用。方法:采用自凝塑料涂布法及气压成形法制作供放射诊断和植入手术用的导板,并在临床上对Branemark、CDIC、BLB等类型的种植体治疗过程中应用该技术。结果:利用导板承载钢珠摄取X线片,可准确地计算出摄影图像的畸变率,有助于正确评价植入区颌骨的骨量;同时外科医生利用导板上的人工牙形态、导向孔及导向窗,在兼顾修复学设计的前提下,准确地掌握种植体植入颌骨中的位置、方向与角度。结论:导板能够将修复体设计直观、准确地表达给外科医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简易导板以及数字化外科导板植入种植体的角度和位置的不同,分析影响种植体植入精准性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开展种植手术的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B 2组,各15例.手术前全部进行锥形束CT(CBCT)拍摄,选择以Tooth Implant软件设计种...  相似文献   

5.
种植体一旦接触口腔环境就会发生种植体周围一定量的骨吸收,因为骨的丧失限制了种植的美学效果,建立长期稳定的、理想的、和谐的软组织,就必须注意骨-种植体的三维关系。CT三维重建后,可从三个方向评价植入区的骨量,从美学角度出发,依据种植体周骨量的要求制定出治疗计划,再严格按照计划,做出手术用的外科导板进行种植,用以避免在术中外科医生为了不暴露种植体将就现有骨量而忽略了未来几年后发生的骨吸收。应用CT图像 外科导板的无翻瓣术,在适应证下,最小程度地破坏角化龈,对种植更具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设计制作的简易种植导板在牙种植中的作用。方法:对患者术前常规曲面断层检查,如有需要可加拍根尖片或锥束CT,并进行详尽的临床检查,然后综合影像资料和检查情况在研究模型拟种植位置雕牙,使拟种植牙达到正常的解剖形态,咬合关系和邻接关系。再用硅橡胶翻制模型,做出树脂牙。将树脂牙放置于拟种植部位打孔定位种植点,并放置金属显影材料,进行患者术前第2次影像检查,可根据需要做必要的调整。结果:74枚种植体,全部行种植上部冠修复,功能良好,效果满意。其中1例使用了角度基台调整了手术误差。结论:本文设计的种植导板制作简便、实用,术前把握种植体的位置方向,并评价植入区的骨量;术中有效的引导植体植入的位置方向,提高以修复为指导的种植牙手术的成功率,为后期的修复工作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并评价数字化导板在口腔种植临床应用中的精度,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行口腔种植手术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无种植导板辅助植入种植体的方式进行干预;试验组采用数字化导板联合种植体植入的方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口腔种植的临床效果和精度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设计、种植体的实际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种植体的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种植体的根尖部、顶部和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种植术中数字化导板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种植体植入精度,在临床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能体现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该美软件与3D打印种植导板相结合,探讨该方法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30例上前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简易导板进行种植手术,研究组采用该美软件进行术前种植设计,并设计出种植导板,采用3D打印出种植导板进行种植手术,术后即刻拍摄CT,按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治疗评价两组所种植体与设计的误差,并术后3个月与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的情况。将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显效治疗方面和术后3个月种植体与骨结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美软件结合3D打印种植导板应用于口腔种植中,不但可以提高手术的准确率和成功率,还能够增加患者对手术的接受度以及术后效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一种切削法制作的数字化种植手术导板(Organical Dental Implant,ODI系统,R+K,德国)的加工误差。方法:试验分为两部分:(1)体外试验:通过体外模拟数字化种植手术导板的设计和加工制作,在切削加工完成后将导板进行模型扫描获得虚拟三维数据,导入设计软件融合后直接测量加工误差作为金标准,A和B两名试验者分别用检验平台测量10次加工误差,评价检验平台用于测量的可靠性。(2)临床试验:通过检验平台检验12例临床病例导板的加工精度,分析误差的大小及可能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结果:体外试验中,两名试验者对8枚种植体导环参考点测量的标准差均小于0.4 mm,角度测量的标准差均小于0.71°。两名试验者对于每个种植体的检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导环参考点误差测量结果均较软件测量结果大(配对t检验,P<0.05),角度误差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5)。临床试验中,12例导板共45枚种植体导环参考点加工误差为(1.06±0.29) mm(0.42~1.75 mm),根尖误差为(1.12±0.48) mm(0.41~2.44 mm),角度误差为1.42°±0.70°(0.29°~2.96°)。结论:导板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误差,ODI系统的检验平台是测量加工误差的可靠工具。种植导板加工误差与种植体植入位置误差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6):536-540
目的评价3D打印机制作铸造金属导航支架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精确性。方法对22例患者的上下颌骨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得到医学数字影像和通讯(DICOM)数据并导入Simplant软件中,利用软件的导航技术模拟出种植体最佳的植入位置及深度,将数据导入3D设计软件(3Dtool)进行三维重建,利用3D打印机制作种植导航支架,在导航支架的引导下进行精确的种植,术后再次进行CT扫描,术前、术后CT数据进行配准,测量实际种植体与模拟种植体的误差值。结果 22例牙缺失患者中,4例使用黏膜支持种植导板(支抗钉固位式),10例使用牙支持种植导板,8例使用支抗-牙联合支持种植导板。种植导板固位力合适,取戴方便,38枚种植体在完成种植后均获得良好的位置,种植体肩部、根尖部、角度与原设计的误差分别为(1.30±0.25)mm、(1.26±0.21)mm、(2.04±0.54)°。结论通过个性化铸造金属种植导航支架植入人工牙根,可以提高植入位点的精确度,同时导航支架制作周期短、术中视野开阔和冷却效果确定,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正>外伤及牙周炎等因素往往可能导致牙齿缺失,从而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牙种植术已经成为牙齿缺失治疗的先进技术之一。种植牙技术一般由种植体外科植入和后期修复两部分组成,种植体的植入手术环节是关键。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义齿修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种植义齿失败  相似文献   

12.
张磊 《中外医疗》2011,30(6):55-56
目的观察自攻型与助攻型微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成功率,比较2种不同植入方法的临床稳定性。方法选择同一部位(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骨)植入微型种植体支抗病例160例,共320枚种植钉(其中自攻型微种植体30例60枚,助攻型微种植体130例260枚),分别采用自攻型及助攻型微型种植钉,植入4周后使用正畸矫治力,力值控制在400g以内,比较自攻型与助攻型种植支抗的稳定性。结果助攻型植入260枚,脱落20枚,植入成功率92.3%,自攻型植入60枚,脱落9枚,成功率85.0%,助攻型成功率高于自攻型(P〈0.05)。结论助攻型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方法临床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李泽键  赖仁发  黄荣 《重庆医学》2013,(22):2644-2646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骨岛定位及指导牙种植体植入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在该院拟行牙种植体修复并可疑颌骨骨岛的患者7例,对比观察7例患者的全景片及CB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综合评价CBCT在骨岛定位及指导牙种植体植入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结果 CBCT对于颌骨内骨岛的准确定位能力显著优于全景片,7例患者均能够通过CBCT准确诊断并通过测量精确定位骨岛的三维空间位置,精确地计算出种植体的植入方向、植入深度及种植体直径的大小,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成功率为100%。结论 CBCT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定位颌骨骨岛的位置,并精确指导牙种植体的植入手术,保证种植体植入后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简化的微型种植体-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植入方向下微型种植体-骨界面的生物力学变化,为微型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DEAS有限元分析软件,将微型种植体以30°角倾斜植入骨块,在保持加载力方向、微型种植体与植入处骨表面夹角不变的情况下,以植入点为圆心,微型种植体在骨平面上的投影线为半径水平旋转180°,设定0°、45°、90°、135°、180°共5个植入方向.在与植入处骨表面平行的200 g力作用下,分析微型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结果:各组应力值及位移值的变化均符合临床生理要求,微型种植体的植入区、骨皮质区应力相对集中,Von-mises应力、拉应力、压应力分布变化总体一致,应力曲线整体呈递减趋势.在脱位力作用下,0°、45°组应力值小于其他组,0°组应力值最小,0°、45°组位移值明显高于90°、135°、180°组,90°组的位移值最小.结论:不同植入方向的微型种植体可以安全承载与植入处骨表面平行的200 g正畸力.临床上选择微型种植体植入方向时,尽量减小加载力对其的脱位作用,才更有利于微型种植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加载正畸作用力的稳定性。方法:本研选取我院20例成年正畸治疗患者,以植入上颌颧突的微型种植体作为前牙内收的颌内支抗。微型种植体植入1周后施力。加力前及加力后6个月分别拍摄x线头颅定位片,将头颅定位片进行重叠,测量微型种植体的移位变化。结果:微型种植体头部平均向前移位0.31mm,20例中3例患的微型种植体伸出并向前移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是一种稳定的颌内支抗装置,但是在加载正畸作用力的过程中,并不是绝对的稳定,部分微型种植体在正畸力作用下有移位。为了防止因种植体移位伤及临近的重要组织结构,建议微型种植体应避开主要神经、血管通过的区域,而且种植体与牙根之间应留出2mm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计算辅助机设计和制作(CAD/CAM)技术的CAD/CAM种植外科导板已逐渐开始使用于临床中,对保证种植体的准确植入、实现修复体的美观和功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CAD/CAM种植外科导板的简介和组成、作用和意义、制作原理、精确度评价和导致偏差的原因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对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的修复效果及三维精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因牙列缺损在赤峰市医院就诊的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患者86例(共种植190颗),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种植导板,研究组采用3D打印数字化种植导板。比较两组种植体植入误差、牙周健康、种植体植入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种植体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种植体轴向、倾斜向的颈部、根尖、深度、角度误差均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种植体植入12个月的牙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种植体植入12个月的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体植入3个月、6个月的种植体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种植体植入12个月的种植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种植体满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用于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修复可提高种植体植入三维位置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微型种植体正畸支抗成功率的临床操作因素。方法:对39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共植入微型种植体支抗78颗的临床操作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78颗微型种植体支抗,种植成功72枚,成功率92.3%。5例共计6颗脱落,脱落率为7.7%。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微种植体折断。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是一种稳定的支抗,临床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控制,具有较高的成功率。选择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矫治必须综合考虑种植系统选择、医师的操作技能、患者颌骨的生理条件、植入部位的选择、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等因素,才能提高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3D打印光敏树脂定制氧化锆套环导板进行种植手术,并比较传统金属套环种植导板的种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34例上前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金属套环光敏树脂导板进行种植手术,研究组采用定制氧化锆套环光敏树脂导板进行种植手术,术后即刻拍摄CT,按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治疗评价两组所种植体与设计的误差,并术后3月与6月进行随访,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的情况。将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在显效治疗和术后3月骨结合方面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3D打印光敏树脂定制氧化锆套环导板应用于口腔种植中,可以提高了手术的准确率和成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接受度以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查大慧  程旭  黄伟 《安徽医学》2014,(11):1591-1592
目的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20例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结果 20例患者共植入24枚Nobel种植体,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种植体均无松动,术区黏膜未见明显红肿且无上颌窦炎症反应,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及时有效的。结论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手术中,加强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的配合对手术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