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试验观察虹口区城区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和第二代抗凝血剂溴敌隆的抗药性发生率,为家栖鼠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0.005%杀鼠灵毒饵和0.005%溴敌隆毒饵进行无选择性摄食试验。结果 0.005%杀鼠灵毒饵,25只褐家鼠未监测到抗药性个体;0.005%溴敌隆毒饵,27只褐家鼠抗药性发生率为3.7%(1/27)。结论在虹口区城区,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敏感,但存在对第二代抗凝血剂溴敌隆的抗药性,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黄胸鼠和褐家鼠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方法现场捕获褐家鼠和黄胸鼠,按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的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分别摄食0.005%、0.05%杀鼠灵毒饵和0.005%溴敌隆毒饵.结果对杀鼠灵抗药性,44只褐家鼠中发生率为2.27%,29只黄胸鼠中发生率为13.79%;对溴敌隆抗药性,42只褐家鼠中发生率为4.76%,10只黄胸鼠中发生率10.00%;对杀鼠灵和溴敌隆毒饵产生抗药性的黄胸鼠个体分别对溴敌隆和杀鼠灵毒饵产生交互抗性.结论(1)当停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14年后,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性发生率有明显的衰退现象,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性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2)在连续15年使用溴敌隆后,上海地区的褐家鼠和黄胸鼠均对溴敌隆产生了抗性个体;(3)建议尽快建立鼠类对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检验方法、抗药性个体和种群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6年褐家鼠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北京市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水平。方法 :按常规 ,用 0 .0 0 5 %杀鼠灵给褐家鼠摄食 6d ,观察 14d。结果 :1994年和 1996年各发现 1只抗药鼠。结论 :北京市存在对杀鼠灵抗药性褐家鼠 ,但未产生抗药性种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武汉市褐家鼠和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状况,为制定灭鼠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无选择摄食实验测试法。结果褐家鼠和黄胸鼠对杀鼠灵抗药性率分别为0和13.33%,致死剂量分别为25.45和156.16 mg/kg,平均致死天数为7.7和11.1 d。结论武汉市褐家鼠对杀鼠灵未监测到抗药性,少数黄胸鼠对杀鼠灵产生了抗药性,但未出现抗药性种群。  相似文献   

5.
长期使用抗凝血灭鼠剂,鼠类会产生抗药性。为给抗药性监测提供依据,我们于1986年9月,在三明市进行了褐家鼠对0.025%浓度杀鼠灵毒饵的现场敏感性测定。一、材料和方法:杀鼠灵标准品(含纯药1%的母粉)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提供,用玉米粉作诱饵,配制成0.025%浓度杀鼠灵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掌握上海地区家栖鼠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的抗性水平,为科学选用化学灭鼠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的无选择性摄毒试验方法,观察死亡时间与致死剂量分布。结果在实验的187只褐家鼠中,未检测到抗杀鼠灵的褐家鼠个体,73只黄胸鼠中8.22%的个体对杀鼠灵产生抗性,小家鼠在供食0.05%杀鼠灵毒饵后在整个实验期限内均死亡;在实验的203只褐家鼠、104只黄胸鼠以及25只小家鼠中,未检测到抗溴敌隆的褐家鼠个体;5.77%的黄胸鼠对溴敌隆产生抗性;小家鼠在供毒0.01%溴敌隆后,整个实验期限内均死亡;家栖鼠摄毒后死亡时间分布多数呈基本正态曲线分布,致死剂量多数偏度系数大于1。结论上海市范围内褐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性水平呈明显的衰退趋势,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性水平稳中有降;小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仍属敏感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连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已有10年历史的济南部队部分营区优势鼠种褐家鼠进行了杀鼠灵抗药性调查。结果表明,部队驻地济南市和许昌市已经发现褐家鼠抗药性个体,抗性率分别为2.04%和4.17%,尚未形成抗药性种群;潍坊市和辉县市虽未发现抗药鼠,但部分敏感褐家鼠个体对杀鼠灵的药物耐受性已经明显增强。提示今后应加强抗药性监测,合理指导灭鼠用药,以避免抗药性个体的进一步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成都市褐家鼠种群对抗凝血类杀鼠剂的抗药性水平,为鼠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凝血反应法测定褐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结果成都地区褐家鼠对杀鼠灵ED50为0.873(雄)和1.439(雌)mg/kg;对溴敌隆ED50为1.091(雄)和1.296(雌)mg/kg。按照鼠药抗性委员会推荐的敏感褐家鼠基准,该鼠种群对杀鼠灵的抗性水平在0.578~0.676之间;对溴敌隆的抗性水平在2.125~2.321之间。结论成都地区褐家鼠种群对溴敌隆已产生抗药性,对杀鼠灵未产生抗药性;在鼠害治理中,杀鼠灵可作为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9.
佛山市城区两种家栖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佛山市城区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食试验。结果 经对佛山市城区内捕获的30只褐家鼠、38只黄胸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0和34.21%,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5.27和395.52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对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结论 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同时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目的探讨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经对广州市所辖9区内捕获的130只褐家鼠、31只黄胸鼠、18只小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8.5%、45.2%和27.8%,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7.72、278.46和1164.24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和小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褐家鼠有抗药性个体产生。结论以黄胸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以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应用凝血反应检测褐家鼠种群抗药性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褐家鼠的抗药性水平,比较凝血反应与摄食实验测定结果的差异。方法 采用凝血反应法和摄食法分别测定褐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结果 褐家鼠对杀鼠灵ED50N3.849(雄)和4.727mg/kg(雌),对溴敌隆ED50为0.516(雄)和0.689mg/kg(雌)。按照鼠药抗性委员会(ARRPC)推荐的敏感褐家鼠基准,该褐家鼠种群对杀鼠灵的抗性水平在2.219~2.549之间,对溴敌隆的抗性水平在1.098~1.129之间。摄食实验也获得了类似结果。结论 凝血反应是一种简便、可行的褐家鼠抗药性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采自广东省湛江市区的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性发生水平.方法 将捕自湛江市的褐家鼠在室内预试验一段时间后,对合格试鼠采用无选择性摄食试验法以0.005%杀鼠灵毒饵饲毒(LFP法),观察并分析试鼠的死亡率与食毒量的关系.结果 本次褐家鼠抗性检测合格试鼠计37只,检测结束后试鼠因药物死亡29只,试鼠对杀鼠灵的抗性发生率为21.62%,已经形成抗性种群;死亡试鼠性别间在致死剂量和死亡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死亡试鼠平均食毒剂量为( 19.14± 5.44)mg/kg,平均死亡时间(7.34±3.51)d.结论 湛江市区的褐家鼠防治应选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以外的药物,同时注意监测害鼠对药物的敏感度变化,以节省有限的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3.
南京地区敏感褐家鼠凝血酶原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测定南京地区杀鼠灵对敏感褐家鼠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方法 PT测定采用仪器法 ,抗药性调查采用摄食试验。结果 南京地区 2 1只褐家鼠在观察期内全部死亡 ,平均致死剂量为 12 .4mg/kg,PT值 (以INR表示 )平均为 1.0 0 ,雌雄鼠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南京地区杀鼠灵对敏感褐家鼠PT值 (以INR表示 )为 0 .73~ 1.2 7。结论制定杀鼠灵对敏感或抗性褐家鼠的PT值 ,可大大简化鼠类抗药性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蕲春县应用抗凝血灭鼠剂以来,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抗药性试验。结果在湖北省蕲春县分别于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进行6次褐家鼠抗药性监测,共208只测试鼠,仅有3次各有1只存活,且后4次监测的试鼠无论雌雄、最低和最高平均致死剂量,都明显低于1995年以前的水平,但平均致死天数较1990年首次监测时有所延长。结论蕲春县在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灭鼠23年后,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仍高度敏感,对抗凝血药物的耐受能力均低于黄胸鼠和小家鼠,可以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灭褐家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江苏省家栖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制定的“鼠类对抗凝血灭鼠剂敏感性和抗药性试验方法”。结果:褐家鼠平均致死剂量为18.53mg/kg,平均致死天数5.7d,黄胸鼠平均致死剂量133.55mg/kg,平均致死天数6.8d。试验结束后产生抗药性的个体褐家鼠4只,黄胸鼠2只。结论:2种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耐药力增强,有产生抗药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Laboratory feed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the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 bromadiolone against Rattus norvegicus, R. rattus and Mus musculus. Using 0.005% bromadiolone, complete kills of R. norvegicus and R. rattus not resistant to warfarin were obtained after exposure to the poison for 1 and 5 days respectively. Warfarin-resistant R. norvegicus were all killed in 4 days, and resistant M. musculus in 12 days. In general, the results resembled those obtained with difenacoum. Acceptance of bromadiolone was very g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