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仅限于一侧面部,多以眼肌间断抽动为主,逐渐缓慢的扩散到一侧面部的其他部分,可引起面部疼痛、头痛、耳鸣等。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面肌痉挛6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笔者自2004年开始以针灸、拔罐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与以前单纯应用针灸、理疗治疗面神经炎相对照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面肌痉挛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笔者采用局部丛刺为主治疗本病1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以国辨治面肌痉挛经验集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阵发性的不规则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半面痉挛,偶尔见于两侧。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但近年来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该病症状开始仅见眼轮匝肌间歇抽搐,以后发展为一侧面部的其他肌肉,严重者波及口角,直至扩展  相似文献   

5.
牵正散加味治疗小儿面肌痉挛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正散加味治疗小儿面肌痉挛5例徐秀玲(江西省抚州地区人民医院抚州344000)关键词小儿面肌痉挛,中医药疗法,牵正散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部肌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抽搐为主症的疾病。多见于小儿,迄今对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西医治疗多无特效药物。据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针刺下关穴为主治疗面肌痉挛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病,多为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以后以较慢速度逐渐扩张到口轮匝肌、口角提肌,颊肌等半侧面肌,引起闭眼、露齿、口角及颊部抽搐等许多习惯性动作,病程长者可致眼睑下垂。笔者自2003年1月-2004年10月采用针刺下关穴为主治疗面肌挛3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楼建成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32-1232
面神经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以中青年为主。本病发生与季节无关,通常为急性起病,部分患者在起病前几日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或面部出现疼痛,大多为一侧患病,双侧患病者少见。笔者应用普济消毒饮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以一侧面部的抽搐样收缩为特点,多见于中年妇女,起病常从眼睛周围的肌肉的轻微抽搐开始,逐渐向下半面部的肌肉扩展,尤以口角抽搐明显。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并伴轻度面肌无力或肌萎缩,当精神紧张、疲劳、自主运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  相似文献   

9.
<正>口僻即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麻痹,也有人将其叫作"歪嘴巴""吊线风",在中医学里被称为口眼■斜,也称面瘫。本病是指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变,多由风邪入侵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以突发性的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特点。手太阳小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均上行于头面,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小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经脉功能失调时,可导致口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面肌抽搐症又称半侧颜面痉挛或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肌不自主抽搐。通常抽搐仅限于一侧面部,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发病原因不明,因此亦称为原发性面肌抽搐。许多学者认为与面神经受压、病变、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此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且女性较多。病起时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两侧面肌均有抽搐者甚少。  相似文献   

11.
面肌痉挛常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仅限于一侧面部,偶尔可见双侧的。面肌痉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原发性面肌痉挛的诊断要点是除面肌痉挛外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我科于1992年1月2006年3月,采用刺络拔罐为主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6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面肌痉挛症为现代医学之病名,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痉挛性抽动或无痛性强直.通常情况下痉挛仅限于一侧,故又称为偏侧面肌痉挛.  相似文献   

13.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面部肌肉抽搐为特点,病初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继而扩散至一侧整个面肌.轻者偶见面部肌肉抽动,持续时间短;重者面部肌肉抽搐频繁,持续时间长,发作时口角歪向患侧,可因疲倦、精神紧张等因素加重.2008 - 05-2011 - 05,我们应用揿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80例,并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8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本病以神经炎症、神经血管压迫等神经损伤为主要原因。笔者自2008年10月以来,采用头针配合耳压治疗面肌痉挛4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症,又称“口眼歪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无明显季节性,多发病迅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黄帝内经》的面部分候脏腑体系,其以所阐述的以望面色分候脏腑为主要内容,分为明堂色部、五脏热病色部、五脏风色部、五官色部;并将《黄帝内经》中经络对面部影响的零散条文加以汇总、整理成面部分候经络体系,其分为经络在面部的循行、经络之气对面部的影响、经络病候在面部的反映三个部分。此后本文将两大体系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脏腑为主的面部分候脏腑体系以鼻部为中心,基本遵循五脏—五色的对应关系;而在面部循行的经络以阳经为主,其病候反映在面部以面黑、面赤为主要表现,且病候一般初在经络,久则入脏腑;两个体系有着层次和分布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彭易雨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351-2352
面瘫是以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面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青壮年为多见,男性略多,常为单侧发病,偶见双侧,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本病发病急速,表现为单纯的一侧面部肌肉突然瘫痪,口角歪向一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弛  相似文献   

18.
王民集  王红  刘畅 《光明中医》2012,27(7):1395-1396
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又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亨特综合征.本病发病急速,不受年龄限制,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临床表现主要为口眼歪斜,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笔者运用针灸"三步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是以口眼歪斜、多以一侧面肌功能障碍为特点的周围神经病变,此病发病率高,各个年龄段的人均可罹患此病,但以青壮年为主发人群。面瘫从证型上可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及风痰型,发病机理为风寒、风热、风痰之邪侵袭面部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笔者师  相似文献   

20.
<正>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症的疾病,其病因未明。笔者自2003年以来用缓肝理脾汤加减治疗慢性面肌痉挛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