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铭 《陕西中医》2006,27(6):703-704
我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德珍老师,学识广博,经验丰富,多年来,他运用补肾疏肝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笔者将其治疗经验整理总结如下。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的范畴。李师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冲任失调,气血郁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病治验初桂珍乳腺增生祖国医学称“乳癖’,本证在古典医籍《疡医大全中》称“乳疠 ”。《体科启玄》中称“乳核”。《医宗金鉴》始称“乳中结核”。笔者临床中采用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300余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一般资料自1985年以来用“乳癖汤”...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HMG)是一种非肿瘤非炎症的乳腺主质与间质不同程度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异常,常可触及肿块,为女性常见疾病,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乳房疾病的75%[1]。西医对HMG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常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疗效欠佳且毒副作用较大。祖国医学治疗HMG历史悠久,属“乳癖”范畴,《外科活人定本》中有言“乳癖,此症生于正乳之上”,认为乳癖病机为气机不畅导致胀满疼痛,不但阐述了本病病机,还描述了症状。  相似文献   

4.
陆德铭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陆德铭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上海中医药大学阙华发(200032)关键词:陆德铭,乳腺增生病,冲任失调陆德铭教授专攻中医外科,尤擅治疗乳房疾病。本文就其研治乳腺增生病经验作一介绍。冲任失调发病之机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圣济总录》最早论述了冲...  相似文献   

5.
辨证分型治疗乳腺增生病598例临床观察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410006)何桂云主题词乳腺纤维性囊肿病/中医药疗法,乳腺纤维性囊肿病/分类乳腺增生病是乳腺主、间质增生的总称,又称乳腺结构不良,属中医“乳癖”、“乳中结核”范畴。临床上以单侧或双侧...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病的概念颇有争论,包括单纯乳腺增生病和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乳腺增生病与祖国医学中“乳癖”、“乳中结核”、“乳痞”相类似,《外科正宗》谓:“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或由思虑伤脾,郁结而成。”《外科真铨》谓:“乳癖,乳房结核坚硬,始  相似文献   

7.
总结历代文献结合个人经验,系统论述对乳腺增生病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的认识;探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研究的策略思考,规范乳腺增生病辨证标准,优化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综合方案。  相似文献   

8.
王本余 《河北中医》1993,15(1):36-38
乳腺增生病与中医的“乳癖”相似,我国最早见于《中藏经》,国外1829年Cooper首先记述此病。国內常见的名称有乳腺小叶增生病,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百余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的研究较多。1972年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定名为“乳腺增生病”1978年我国将此病列为乳  相似文献   

9.
乳结平治疗乳腺增生病10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乳结平治疗乳腺增生病105例临床疗效观察张家口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北075000)信国峰,龙卿,白润金,孙翠英我们根据乳腺增生的病机结合中医理论制成中药“乳结平口服液”,从1995年11月开始治疗乳腺腺病,共进行105例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  相似文献   

10.
乳癖,西医称为乳腺增生,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乳房疼痛伴有肿块,且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往往在月经前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梳理本病的病因病机框架不仅是认识该病的理论基础,还能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以时间轴线为导向,将古代文献中有关乳癖病因病机的片断进行串联,梳理出乳癖的病因病机理论框架大略分为四个时期,即始于隋代,发展于宋代,丰富于明代,完善充实于清代。将其病因病机凝练为肝气郁滞、肝脾不调、冲任失调、肝肾亏损,以期通过对该病病因病机框架的梳理,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丽萍 《中医研究》2006,19(9):53-54
凡月经的期、量、色等方面发生异常称为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体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属中医“乳癖”范畴。因二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临床上常见相伴发生。根据中医治病求本、辨证论治原则,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常采取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12.
<正>乳腺增生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更有研究显示重症乳腺增生可以发展为乳腺癌[1],故乳腺增生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1病因病机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孙贻安教授认为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为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急躁易怒、肝气郁结、气机阻滞、经脉不通;肝气郁久化热,热灼津液为痰,痰湿阻络,郁结成核。冲任失调,气血瘀滞,或脾肾阳虚,痰湿内结,阻塞经络而成乳房肿块。2治疗方法肝郁气滞型。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乳房胀痛,生  相似文献   

13.
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魏 《河南中医》2007,27(12):84-85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中医学中的肾气—天癸—冲任相互影响,构成了独特的女子“生理生殖性轴”,成为妇女月经乳房周期性变化的调节中心,肾气是这个性轴的核心,冲任是这个性轴的枢纽,而乳房是这个性轴的靶器官。所以,乳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肾,治疗时必须结合月经长期治“肾”,以期调周补肾而顾全身,疏肝运脾以治局部。1传统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乳腺增生属中医学“乳癖”、“乳中结核”等范畴。冲任之气,上行为乳,下行为经,乳、经乃一脉之源…  相似文献   

14.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长沙市第三医院(410007)邹信宇主题词乳腺纤维性囊肿病/中医药疗法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一种常见病,好发于25~50岁的育龄妇女,未婚女子和男子亦有发生。乳腺增生病,在病理形态上分乳腺小叶增生和囊性增生。本病祖国医学称“乳癖”,又名...  相似文献   

15.
针药合用治疗乳腺增生病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临床对乳腺增生病治疗方法多种,疗效尚未确切。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笔者采用针刺合自拟乳癖消方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述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乳中结核”范畴,与脏腑、经络、气血关系甚密,治疗应从肝、脾、肾与冲任入手,并需重视局部辨治。由于临床上常发生癌前疾病、癌前期病变和癌变的诊断混淆和漏诊情况,因此,乳腺增生病的类证鉴别显得特别重要。而保持良好心态,注意劳逸结合,缓解工作压力,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乳腺增生病的防治与康复。  相似文献   

17.
邓国兴  丁芳  倪广林 《河北中医》2007,29(2):103-103
李春香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是河北省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李老师在临床积累了丰富而独到的经验,现将其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乳结核范畴,为25~45岁育龄妇女常见病,在我国30岁以上妇女中发病率约占30%~50%。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正>乳腺增生病属于祖国医学的“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等范畴,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以上。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可分为气滞、痰凝、血瘀等3方面。作者在长期运用冷光透照检查乳房疾病中发现乳腺增生呈现3种图像。搜集桂林市中医院门诊729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乳房冷光透照图像,按其特征分气滞、痰凝、血瘀3型,使其与临床辨证分型相吻合。本文拟对乳腺增生病冷光透照所见的气滞、痰凝、血瘀3型图像作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及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研究概况,以及动物实验模型和药效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病是因乳腺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形成的结构紊乱,和祖国医学“乳癖”相对应。我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其属“络病”范畴,因二者解剖结构一致;生理功能相同;病理机制相通;病程相符;且从现代研究规律及临床疗效看,也证实了乳腺增生病属络病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