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降钙素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降钙素(PCT)在新生儿重症感染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3例新生儿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将其分为非感染对照组(50例)、全身细菌感染组(58例)、局部细菌感染组(45例)和病毒感染组(50例)。检测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其他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1)血清PCT水平在全身感染组高于局部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局部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及非感染对照组(均P〈0.01)。(2)血清CRP水平在全身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及非感染对照组(P〈0.01),局部感染组亦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但全身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判别函数式Y1=0.011CRP+0.158PCT+0.007日龄-1.972,Y2=0.031CRP+0.413PCT+0.005日龄-2.365,对临床早期诊断细菌感染有指导意义。结论:血清PCT、CRP水平可作为全身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但在鉴别全身性感染与局部感染和病毒感染时,PCT优于CRP。判别函数式可以用于临床帮助早期诊断全身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6例疑似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检验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6例)、病毒感染组(32例)、无感染组(48例),患儿均接受血清C反应蛋白(CRP)、全血细胞计数(CBC)、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患儿CRP、PCT阳性率均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细菌感染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计数均出现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能够准确及时的诊断小儿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病例120例,其中40例非感染者,40例病毒感染者和40例细菌感染者,在治疗前后采静脉血,应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定WBC、比浊法测定超敏CRP、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CT。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比较,PCT、超敏CRP和WBC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PCT、超敏CRP和WBC轻度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PCT、超敏CRP和WBC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严重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临床可作为新生儿严重感染的早期检测指标,PCT作为早期快速诊断、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浆PCT含量,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RP水平,对51例ISS≥16分的发生细菌感染的多发伤患者(感染组)伤后?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46例伤后早期未并发感染的多发伤患者(未感染组)分别进行血浆PCT和CRP水平的测定。结果对照组PCT和CRP值分别为(0.80±0.19)ng/mL和(1.10±0.31)mg/L;感染组PCT和CRP值分别为(35.25±14.61)ng/mL和(46.86±18.59)mg/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未感染组PCT值为(1.35±0.33)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感染组CRP值为(41.29±16.30)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PCT与CRP联合测定可为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0例感染性疾病及8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PCT和CRP含量。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120例患者PCT测定值为(23.3±7.8)μg/L,CRP为(26.7±17.1)mg/L;治疗后PCT为(2.1±0.7)μg/L,CRP为(4.9±0.9)mg/L,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感染时,PCT和CRP检测对于疾病的鉴别与诊断有很大的作用,对其进行动态检测对于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在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100例发生细菌感染的新生儿(感染组)、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和72例非感染病症新生儿(未感染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对照组PCT和CRP值分别为(1.5±O.07)ng/ml和(1.00±0.29)mg/L;感染组PCT和CRP值分别为(30.25±20.71)ng/ml和(45.19±25.79)mg/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5);未感染组PCT值为(0.85±0.07)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RP值为(39.09±18.37)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与CRP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识别。方法67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102例肝硬化无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结果观察组患者血PCT、CRP和乳酸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7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中,根据血PCT、CRP和乳酸确定的早治患者36例,根据腹水培养进行的晚治患者31例,早治组腹水治愈率为83.3%,晚治组腹水治愈率为6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PCT、CRP和乳酸可以作为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早期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98例住院新生儿分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组(57例)和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41例)。予抽血检查PCT、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性疾病组患儿PCT、CRP结果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RP。结论:PCT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组早期即升高,与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RP,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检测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热原因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将69例急性冠脉综合症伴发热患者根据发热原因分为细菌感染组( a组)36例和非细菌感染发热组( b组:包括病毒感染发热、心肌坏死吸收热和不明原因发热)33例,检测比较2组发热后24 h体温、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PCT)水平。结果 a组hs-CRP和PCT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体温、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热原因的鉴别诊断指标,且可作为选择抗生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对指导细菌感染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患者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AECOPD患者58例(A组)及COPD稳定期患者31例(B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CT及CRP水平,并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以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标准,将AECOPD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l组35例)、无细菌感染组(A2组23例)。结果AECOPD有细菌感染组血清PCT(0.22±0.03)ng/mL,CRP(59.79±10.23)mg/mL水平高于无细菌感染组PCT(0.11±0.02)ng/mL,CRP(18.34±3.15)mg/mL及稳定期组PCT(0.08±0.01)ng/mL,CRP(10.06±1.6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无细菌感染组PCT(0.11土0.02)ng/mL水平高于稳定期组PCT(0.08±0.01)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无细菌感染组CRP(18.34±3.15)mg/mL水平高于CRP(10.06±1.6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PCT水平升高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而CR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急性加重,联合检测血清PCT及CRP可以帮助了解AECOPD的细菌感染及指导抗生素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轶 《江西医药》2014,(12):1563-156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61例疑似感染的患儿,按出院诊断分为A组细菌感染组和B组非细菌感染组,比较两组血清PCT、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对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A(细菌感染组)组患儿PCT阳性率为83.87%(26/31),B组患儿PCT阳性率为6.67%(2/30), A组患儿PCT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患儿PCT阳性率83.87%(26/31),A组患儿CRP阳性率58.06%(18/31),A组患儿WBC阳性率51.6%(16/31),PCT对于儿科细菌性感染检测灵敏度高于CRP和WBC(P〈0.01)。结论血清PCT可作为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其灵敏度优于血清CRP和WBC。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感染性疾病患儿110例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诊断将患儿分为细菌性感染组60例和非细菌性感染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细菌性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P〈0.05);细菌性感染组PCT、CRP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可作为儿童细菌感染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本院193例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浓度,将193例细菌感染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同时与病毒感染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症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浓度为(17.13±4.2)μg/L;局部细菌感染组血清PCT为(5.02±1.8)μg/L;病毒感染组PCT浓度为(0.21±0.4)μg/L;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均明显升高,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快捷有效地用于严重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同时还可作为评价病情、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RP、血清降钙素原( PCT)、WBC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诊断分为细菌性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和风湿性疾病组,分析CRP、PCT和WBC与疾病的关系,并与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和风湿性疾病组CRP、PCT、WBC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t=6.32、5.92、12.58,均P<0.01);细菌感染组CRP、PCT检测值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t=3.25、4.01,均P<0.05);非细菌感染组WBC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 P<0.05)。以PCT≥0.5μ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敏感性为93.2%(123/132),特异性为87.5%(56/64);以CRP>5 m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敏感性为89.4%(118/132),特异性为78.1%(50/64);以WBC≥10.0≥10^9/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敏感性为81.8%(108/132),特异性为64.11%(41/64)。结论炎性反应指标CRP、PCT、WBC联合检测对儿童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定量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58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及42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PCT,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的CRP,并同时检测患者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结果:58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PCT、CRP及WBC均显著升高(P〈0.01)。PCT及WBC在两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3.1%、72.4%和63.8%;特异性分别为85.7%、59.5%、71.4%。对细菌感染的诊断PCT比CRP及WBC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P〈0.01)。结论:血清PCT检测优于血清CRP和WBC检测,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测定在小儿浅表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70例浅表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增生性淋巴结炎和急性淋巴结炎患儿进行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的测定,同时进行比较。对不同转归的急性淋巴结炎患儿分别进行PCT,CRP和WBC的测定,同时进行比较。结果增生性淋巴结炎和急性淋巴结炎两组患儿PCT,CR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WB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结炎患儿的三种不同转归,PCT,CR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PCT,CRP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区别增生性淋淋巴结炎和急性淋巴结炎,有助于判断急性淋巴结炎患儿的转归,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和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鉴别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差异性。方法 7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经过痰病原体检测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46例)和非细菌感染组(30例)。同时选择本院健康体检门诊中健康受试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检测CRP和PCT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PCT值(3.58±1.12)μg/L,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正常值。细菌感染组CRP值(24.19±7.21)mg/L,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细菌感染组CR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特异度(90.0%)高于CRP(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结论 PCT和CRP对于诊断下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PCT的鉴别诊断效率更高,具有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150例观察对象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对照组,感染组又分为全身感染组及局部感染组,分别采用ELISA法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 PCT分别取0.5 ng/ml和2 ng/ml为阈值、CRP取5 mg/L为阈值时,皆可预测感染的发生,感染组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CRP水平在全身感染与局部感染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感染组PCT水平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不同感染组间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间PCT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测定均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CRP的敏感性较高,而PCT的特异性较高,PCT可较好地区分全身感染与局部感染、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8例细菌感染患者分为局部感染组(43例)、脓毒血症组(51例)、严重脓毒血症组(34例),并选取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的PCT、CRP水平。结果脓毒血症组与严重脓毒血症组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5d后脓毒血症组和严重脓毒血症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CRP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各组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T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有早期诊断价值,且在疗效监测中优于CRP检测。  相似文献   

20.
张伟明 《北方药学》2015,(6):132-133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感染患儿55例,病毒性感染患儿55例,随机选取无任何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5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诊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观察并比较3组间的PCT、CBP、WBC水平。结果:观察组中细菌感染患儿的PCT水平(0.81±0.25)ng/ml,CRP水平(22.53±3.28)mg/L,WBC水平(16.86±2.63)×109/L,病毒性感染患儿的PCT水平(0.57±0.37)ng/ml,CRP水平(9.35±2.63)mg/L,WBC水平(10.51±2.45)×109/L,对照组中PCT水平(0.31±0.34)ng/ml,CRP水平(5.23±2.21)mg/L,WBC水平(6.53±2.41)×109/L。三组比较组间水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感染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PCT敏感度为82.80%,特异度为91.40%,CRP敏感度为69.80%,特异度为46.30%,WBC敏感度为40.20%,特异度为34.60%;病毒感染组中:PCT敏感度为59.70%,特异度为71.60%,WBC敏感度为39.50%,特异度为31.30%,联合诊断敏感度为16.90%,特异度为21.40%。结论:采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白细胞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敏感度、特异度,能有效帮助医生确切诊断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