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透天凉手法治疗热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痹的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常伴有恶风发热、口渴、烦躁等全身症状。笔者运用传统刺法透天凉以治疗热痹,常获显效。兹介绍如下。1取穴与手法1·1取穴:①主穴:取大椎,刺约5分,曲池刺约1寸5分。取阳陵泉,刺约1寸2分。也可取阿是  相似文献   

2.
针刺的深浅属于针灸学的刺法范畴,是直接影响针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灵枢·宫针》篇所载“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及半刺、短刺等刺法,都是直指针刺的深浅而言。在《素问·刺要论》更有“病  相似文献   

3.
<正> 《内经》中的主要刺法分述如下: 1.浅刺法:毛刺——针刺极浅,不入肌肉,主治皮肤疾患。浮刺——斜刺入皮,适用于肌肉挛急的寒性疾患。半浅刺——是指快速刺入,快速出针,不入肌层的方法目的在刺皮肤。2.深刺法:关刺——刺时不宜出血,多施于四肢关节部,适用于筋痹。分刺——是刺于诸筋分肉之间,如刺膀胱经的承山。恢刺——是从肌腱的侧旁刺入,直对肌腱一前一后横卧向透刺,以松解腱挛缩的方法,用以治疗筋痹。俞刺——是直进直出,深刺至骨胳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骨痹,如肩髎透极泉等。  相似文献   

4.
《灵枢·周痹》有记载周痹的针刺原则,但具体针刺操作方法未具体阐明,各文献对其含义解释也不尽相同,笔者结合民间针灸师的实践经验,以期阐明《灵枢·周痹》刺法本意,探讨针灸治疗周痹的具体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以期为中医的继承和发扬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以刺罐结合、针药并用、内外相扶、标本同治的方法综合治疗20例痹痛型颈椎病患者,总有效率95%。治疗分风寒湿痹、痰瘀痹阻、肝肾虚损三型。  相似文献   

6.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根据风湿性关节炎的症肤表现和中医临床治疗经验,个人认为,这病可能属于中医古典文献所记载的“痹症”底一部分,如黄帝内经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灵枢经周痹篇:“风寒湿三气客于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寿夭刚柔篇:“病在阳者名曰风,病在阴者名曰痹,阴阳具病者名曰风痹”。又曰:“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长刺节论:“病  相似文献   

7.
戴自明 《江苏中医》1995,16(3):28-29
以刺罐结合、针药并用、内外相扶、标本同治的方法综合治疗20例痹痛型颈椎病患者,总有效率95%。治疗分风寒湿痹、痰瘀痹阻、肝肾虚损三型。  相似文献   

8.
《灵枢·官针》是关于中医古典针法的经典文献,其中所论刺痹法,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至今对临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刺痹法共有九种,毛刺法刺皮肤治浮痹,合谷刺刺肌肉治肌痹,恢刺与关刺刺筋腱治筋痹,输刺与短刺刺骨治疗骨痹.特殊操作类又有多针、多向刺法的齐刺、傍针刺和烧针刺法的焠刺,以治疗各种经久不愈的痹痛.研究这些古刺法,对于提高痹证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炷温针双针傍刺治疗膝痹临床疗效,开拓治疗膝痹新方法。方法:门诊和住院病例用艾炷温针傍刺治疗。结果:艾炷温针双针傍刺治疗膝痹,有效率99%,痊显率79%。结论:艾炷温针双针傍刺治疗膝痹安全有效,是治疗膝痹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骨质增生属于中医骨痹一类疾患。《素问·长刺节论篇》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笔者在临床中把腰椎骨质增生病分为:肾虚骨痹、外伤血瘀及寒湿骨痹。治疗时采用中药汤剂,结合按摩和热敷获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痹症细分为五类,即为"五痹"。吴中朝教授在经络、脏腑辨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取"府输"下合穴五痹刺的火针特色针刺方法。临证强调火针活用取"府输"下合穴治疗痹症,并创立了独特的治痹取"府输"下合穴"五动"法,即"动针""动经""动揣""动肢""动深",指出火针治痹取"府输"下合穴五痹刺,即皮痹刺上巨虚、肉痹刺足三里、筋痹刺阳陵泉、骨痹刺委中、脉痹刺下巨虚。  相似文献   

12.
“针引阳气”为治疗“血痹”的原则,是采用针法振奋、鼓舞、推动卫阳之气,激发人体正气以抵御外邪的一种方法。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属于“血痹”范畴,其轻症病在营卫,可卧针浅刺,针引阳气,通阳行痹治之,取穴以四肢局部腧穴为主;而CIPN重症,患者多素体虚弱,为“不荣则痹”合并“不通则痹”,治疗当益气扶阳、固本培元,同时兼取四肢局部腧穴以畅通经脉、和营通痹,临床可结合艾灸、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3.
鸡足刺法及其临床应用南京市蓝旗医院(210007)朱冠珏关键词鸡足刺法鸡足刺法属于五刺之一,在《灵枢·官针》篇中称为“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因“肉之大会为谷”,故又称合谷刺。《灵枢·卫气失常》指出:“重...  相似文献   

14.
“合谷刺”是古代五种刺法之一。《灵枢·官针》篇云:“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指针刺直达分肉,然后提至皮下,再向左右斜刺,形如鸡爪的刺法,用以治疗肌痹证。古人称肌肉重叠处,会合处为“谷”,故  相似文献   

15.
合谷刺是《内经》五刺之一,又名"合刺",但非刺合谷穴也。《灵枢·官针》说:"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以脾之应也。"属于"五刺以应五脏"的刺法。何为合谷刺历代医家对于合谷刺的操作存在争议,主要有一针多向刺和多针刺两个观点。《医学纲目》中明确指出:"鸡足取之,正入一针,左右斜入二针,如鸡之足之爪也。"《类经》曰:"合谷刺者,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蜂针治疗不同中医证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总结蜂针治疗本病的适宜中医证型.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将膝骨性关节炎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4个证型组,用活蜂蛰刺患膝阿是穴、内外膝眼、鹤顶穴、梁丘、血海.每周治疗2次,2周为l疗程.结果 蜂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痛痹组及着痹组的总有效率、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行痹组及热痹组(P<0.05).结论 蜂针疗法更适合痛痹、着痹证型的膝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萆薢除痹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痛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痛风湿热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萆薢除痹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压痛、肿胀、活动受限评分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尿酸(U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2组治疗后关节压痛、肿胀、活动受限评分及ESR、CRP、UA、IL-1β、IL-8、TNF-α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7%(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27/40)(P<0.05)。结论萆薢除痹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痛风湿热痹阻证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齐刺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证实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2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取患侧犊鼻和内膝眼穴。治疗组采用齐刺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每次20 min,每周3次,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1周、2周、3周后,6周后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程度评分及WOMAC骨性关节炎量表疼痛评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及总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VAS疼痛程度评分和WOMAC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疼痛评分及WOMAC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WOMAC量表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4.80±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OMAC量表疼痛评分、关节僵硬评分和日常活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6周后随访时,治疗组VAS疼痛程度和WOMAC量表日常活动评分及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齐刺法能有效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在降低VAS疼痛程度和WOMAC量表评分方面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9.
探讨从刺营论治喉痹的机制.通过对喉痹的病因病机分析,认为喉痹发病的病机关键是热毒壅滞、痰火郁结,而咽喉局部脉络闭阻是喉痹发病的经络学基础.因咽喉部有多条经络循行,故咽喉与脏腑经络构成密切联系,当外邪侵袭或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均可致邪毒壅滞、痰瘀闭阻咽喉脉络而发病.在临床上,通过咽喉局部刺营或配合循经取穴刺营治疗,可疏通脉络、逐邪外出、解毒消肿、化痰祛瘀、调和阴阳,从而达到通利咽喉之目的.刺营法是治疗喉痹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6,(12):1646-1648
目的:总结高玉瑃教授针灸治疗项痹的临床经验。方法:高玉瑃教授治疗项痹重视督脉和脾胃的调理,临证时选取大椎、后溪振奋阳气,通阳御邪蠲痹;配伍中脘、足三里补益脾胃,运化痰湿,以除着痹;兼用绝骨、阳陵调补肝肾,壮骨柔筋益髓;对于项痹发有急症时,采用劳宫、人中,通经活络,缓急止痛。结论:从选穴组方、下针顺序、巨刺缪刺、脏腑辨证等关键因素入手阐述治疗项痹的临证经验,体现燕赵高氏针法治疗项痹重视调畅气血、柔养筋骨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