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十六届国际皮肤病学会议(1982年5月23~28日东京)学术活动内容特约演讲:1,病毒致癌,2.炎症中的前列腺素,3.炎症中的IgE.4.表皮分化,5.HLA皮肤病学进展:1.银屑病的治疗,2.特应性,3.蕈样肉芽肿,4.新药疹,5.瘙痒,6.苔藓样发疹,7.痊疮,8.甲疾患,9.假性淋巴瘤,10.脓疱性皮病,11.接触性皮炎,12.秃发,13.光化学疗法,14.皮肤微生物学,15.疱疹样皮炎,16.免疫血管炎,17.粘膜疾病,18.深部霉菌病,  相似文献   

2.
为下列问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亚急性皮肤LE病人中频度增高的HLA抗原是:a.HLA-B_7,b.HLA-B_8,c.HLA-B_(27),d.HLA-D RW_3,e.HLA-DRW_(10).2.肼苯哒嗪诱发的LE:a.见于遗传性慢乙酰化者,b.见于遗传性快乙酰化者,c.不存在对肼苯哒嗪的抗体,d.不存在DNA抗体,e.ANA滴度为阴性.3.SLE出现下列何种皮肤症状时,其严重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a.网状青斑,b.荨麻疹,c.多形红斑,d.无瘢痕脱发,e.Raynaud氏现象4.病人具有针对下列何种抗原的抗体时,其ANA滴度最可能为阴性?a.RNP,b.Ro,c.PM-1,d.Sm,e.SS-B.  相似文献   

3.
光镜类型复习有关类天疱疮的文献,可将类天疱疮分为以下9种类型.1.大疱性损害: A.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型:(1)细胞丰富(Cell rich型,(2)细胞稀少(Cell poor)型.B.中性粒细胞为主型,C.淋巴细胞为主型,D.表皮增生为主型.2.非大疱性损害:A.荨麻疹样型,B.红斑型,C.湿疹样型,D.表皮增生为主型.在大多数临床综合征中,上述各型均可见到,尽管在某一病变部  相似文献   

4.
〔向班1~10〕:选排一个.住替案 1。鱼幼病最常见的类型是.a.寻常性鱼幼病,b.板层状鱼肠病,c.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症,d.x一联鱼幼病,.。可变性红斑角化症。 2.瞬屑性皮病于下列何种环境中倾向于改替:a,冷而湿,b.冷而干,c.握而漫,d.祖和千,e.冷,勿论浪度如何。 3.x一联鱼一病的生化异常为:a.芳香羞碗酸困醉A缺乏,b.芳香墓硫徽胎醉B缺乏c.类固薄硫艘赌礴缺乏,d.血清内硫胶胆固醉水平下降,e.低密度脂蛋白活动度下阵。 4。骨的点状钙化和喂及气管软骨的点状钙化是下列何者的特点,a.Tay综合征,b.局限性线状鱼瞬病(Neth-erton综合征,)e.Conradi一…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患者男,1岁3个月.面部、躯干起疹,伴瘙痒半年余,于2008年9月来诊.患者近半年来面部、躯干反复出现红斑丘疹,瘙痒明显.未予治疗.查体时发现患儿毛发稀少,无牙,皮肤干燥,无汗.追问病史,患儿母亲诉患儿出生以来一直无汗,怕热,不敢活动.夏季常有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时患儿烦躁不安.给予控制环境湿度后,体温可自行下降.运动后感不适、烦躁.患儿智力和发育正常.平素体健.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史.其父母亲外观表现正常,头发数量中等,颜色黑.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Netherton综合征.患者女,21岁.出生20余天全身皮肤即出现干燥、红斑、脱屑、散在脓疱,伴渗出.口周、眼周皮纹加深,呈放射状.头发干燥无光泽,长至寸许时即折断,眉毛稀疏.光镜下眉毛及头发呈竹节状.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类似银屑病.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清IgE增高.对牛肉和羊毛过敏.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诊断为Netherton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外阴部出现增生物5年,近1年增多.于2002年12月31日就诊.患者5年前外阴部出现一新生物,皮色,无明显自觉症状,渐渐长大如黄豆大小.近1年右侧外阴出现几个相似皮疹,逐渐长大.患者无明显痒感及其它不适.既往体健,否认婚外性接触史.丈夫健康.现患者孕50 d.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3岁.因手足、肘膝关节伸侧红斑角化、脱屑13年来诊.患儿自生后8个月即发现双掌跖皮肤发红脱屑,缓慢加重,逐渐延至双手足背侧及腕踝关节皮肤,并有角化、皲裂.4岁时皮疹累及肘膝关节伸侧及臀部.其间牙龈红肿萎缩,乳牙逐渐脱落.6~7岁恒牙萌出,亦出现相同情况.曾多次求医,未确诊.既往无特殊病史,无特殊感染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父母为近亲结婚,其有兄弟2人,均健康.患儿为足月顺产,身高及体质量居正常下限.智力发育正常.各系统检查无特殊.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正常.皮肤科检查:双掌跖及其背侧、双腕踝关节皮肤红斑角化,尤以掌指及指指关节背侧明显.足底皮肤明显角化增厚,大片脱屑,有皲裂.肘膝关节伸侧红斑脱屑,皮损从双小腿外侧上延与膝伸侧皮疹相连,境界清楚,臀部亦有类似损害,呈地图样外观.指趾甲表面不光滑,有甲纵嵴,部分呈黑褐色,远端甲板可分离自行脱落.面部多数雀斑样损害.牙齿较大,排列不齐,松动,部分脱落.牙龈萎缩.口腔曲面断层X线全景片示:牙槽骨明显吸收.皮损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不规则棘层增厚伴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层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9.
报告3例伴巨大淋巴结病的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例1.女,47岁.左面部无痛性棕黄色斑块3年,无淋巴结增大及系统受累.例2.男,70岁.胸部暗红色结节1年余,逐渐增多,无系统受累.例3.男,47岁.左面部一红色结节,播散至全身,并发眼葡萄膜炎、心包积液及纵隔淋巴结增大.3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伴巨大淋巴结病的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中例1、例2仅有皮肤受累,诊断为皮肤Rosai-Dorfman病.例3有多系统损害,皮损经化疗后消退,但发生猝死.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儿女,1 h,主因牛后皮肤破损.水疱1 h入院.系第1胎第1产.足月.因母羊水早破3 d行剖宫产娩出.出生即发现患儿全身皮肤破损、脱皮及水疱,以躯干外侧、会阴与双下肢为重.其母孕期体健,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体格检查:体温36.7℃.呼吸40 次/min.脉搏130次/min,体重3 k,新生儿貌.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  相似文献   

11.
〔问题1和2〕一68岁男人主诉足跖有毛发突出.1.跖面毛发突出的临床鉴别诊断应包括(注一)a.皮样囊肿,b.毛囊痣,c.有毛部皮肤移植到足跖,d.意外的毛发植入,e.足跖多毛皮肤畸形.  相似文献   

12.
小儿钙化性上皮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皮肤肿瘤的分类:一、上皮性肿瘤及肿瘤性增殖:1.疣赘性母斑,上皮性母斑;2.皮肤附属器肿瘤,有来源于汗腺、皮脂腺,毛囊(毛发上皮瘤、钙化上皮瘤)的肿瘤。二、非上皮性肿瘤:1.结缔组织性肿瘤、纤维瘤,2.脂肪瘤,3.肌瘤,4.血管瘤,5.淋巴管瘤,6.神经性肿瘤,7.淋巴组织、网状组织、组织细胞瘤。三、来源于黑素细胞的肿瘤:1.色痣,2.幼年性黑素瘤,3.恶性黑素瘤,4.褐青色痣。四、痣。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oma)于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9岁.于1979年8月13日上午因昏迷就诊.检查:患者面部潮红,轻度肿胀,双上睑水肿,口唇呈紫色.四肢末梢发绪.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烦燥不安,乱动.脉搏快而细弱,心音较低,心率140次/分,心律整.血压52/38毫米汞柱.皮肤情况:全身皮肤呈深红色,有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胸前有数处大小不等片状红斑和条状抓痕.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因颈前区泛发淡黄色斑块8年来我院就诊.患者8年前颈部出现淡黄色丘疹,逐渐增多,部分融合成斑块.无自觉症状.未经治疗.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颈部皮纹增粗,泛发淡黄色斑块,沿皮纹分布,大小不等,边界尚清,部分呈菱形分布.表面光滑,触之柔软,似皱绸样,未见皮肤松弛.双侧锁骨区可见约3 cm×4 cm同样皮损(图1).嘱其眼科、心肺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一例发生在手掌的鳞状细胞癌.患者为79岁高加索妇女,1980年6月右手掌发现斑块,已有2年.缓慢增大伴疼痛,有时出血.体检:右手掌2×1cm损害有明显角化过度和裂开.周围淋巴结不肿大,其他皮肤正常.一般健康佳,内脏无恶性病变.无接触砷剂和其他已知致癌因子的病史.组织象示:表皮含有许多分化和未分化表皮细胞.这些细胞显示明显多形核和许多不典型有丝分裂.损害中央有形成角栓趋势.靠近边缘肿瘤团块较小,分化较差.损害中央上面的表皮变薄,溃疡形成,并有与真皮相同类型的细胞浸润.以后肿瘤团块广泛向下浸润.表皮组织象看来正常.肿瘤团块向深处浸润到达脂肪、横纹肌和肌腱.  相似文献   

16.
伪梅毒性白斑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皮肤病,病因不明.我们曾接治1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25岁.3年前无明确诱因于躯干、颈部及四肢近端逐渐出现较多白斑,无任何自觉症状.白斑逐渐增多、扩大,无明显季节性加重或减轻,未接受治疗.患者既往健康,未婚,有性接触史,无特殊化学品接触史.无特殊家族史.无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8岁,汉族.因面颈、躯干、四肢褐色斑17年于2003年5月就诊.患者1岁起,面颊出现针头大小浅褐色斑点,无瘙痒不适,未予诊治.皮疹逐年增多,扩展至躯干、四肢.于日晒后发展较快并伴瘙痒.近3年皮疹明显增多,并伴有畏光、流泪等眼部不适.患者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兄弟二人,其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女,82岁.1988年11月就诊.诉左面部痣20余年,平时无自觉症状,近2年来渐增大,有轻度痒痛,抓后有出血及黄腻分泌物溢出.平素健康,无特殊疾病史.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肝功能、血常规正常.胸透心肺腑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对狼疮肾炎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狼疮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 4%)高于对照组患者(60. 9%)(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均有所降低(观察组:t=9. 8454、14. 4876,对照组:t=3. 2804、8. 3245,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9. 9074、9. 9126,均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FSH和PRL水平均有所降低(观察组:t=25. 5935、18. 6239、21. 6916,对照组:t=12. 3875、11. 3220、9. 9699,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FSH和PR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11. 1300、7. 8531、11. 5672,均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性满意度、性高潮和性欲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t=12. 1162、15. 7912、9. 7268,对照组:t=19. 8189、21. 8551、19. 0607,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性满意度、性高潮和性欲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t=8. 5496、7. 0665、9. 6994,均P 0. 05)。结论: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对狼疮肾炎患者疗效明显,可以降低患者性激素水平,且对患者性功能影响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例1:女,17岁.因头痛自服安乃近1片,次日双下肢伸侧皮肤散在分布如米粒大小的鲜红色疹等,同时全腹绞痛,腹泻、便血.全身肌肉、关节剧痛,尤以双侧腓肠肌为重. 体检:T39.5℃、P110次/分,BP90/60mmHg.精神差,贫血貌.除全腹有轻压痛外,余正常.三角肌,前臂肌群,腓肠肌有触痛.肘、髋、膝及踝关节剧痛,但无肿胀及积液.患者不能走动,双上肢不能上举;双手握物无力;大小便时不能下蹲.化验:血红蛋白9 g,白细胞13400,中性76%,淋巴22%,酸性%.血沉25mm/小时,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正常.尿常规正常.大便常规:红细胞(??),潜血强阳性.摄肘、膝关节片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