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5月行剖宫产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研究组于手术前30 min给予头孢唑林,术后不再使用;对照组术前、术中未用药,术后给予头孢唑林,共4 d;观察并比较术后两组发热、感染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最高体温为(37.25±0.33)℃,退热时间为(1.44±1.17)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褥病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和宫腔感染率分别为12.50%、3.75%和3.7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且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不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研究组术前不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对照组术前30min静脉滴注1.5g头孢呋辛钠,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椎间盘感染1例,感染率2.04%;对照组患者发生椎间盘感染2例,感染率4.08%;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为优的占53.06%,明显高于研究组的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升高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围术期不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预防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感染的效果,总结预防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5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均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于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16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发生围术期感染的情况及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2.67%,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3.05%,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抗菌药物费用观察组(1123±237)元,对照组(1623±237)元,两组抗菌药物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通过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质量,达到降低甲状腺癌根治颈清扫术围术期感染的目的,而不是依赖过度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预防感染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86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94例和对照组292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组患者围术期干预性应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0.5~2h给药率为93.4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3.42%,手术切口感染率1.37%,干预组患者分别为97.62%、1.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1284.30±51.02)元,药费(2986.74±110.31)元,住院费用(9955.76±271.49)元,住院时间(12.65±2.08)d,干预组分别为(256.93±22.47)元、(2135.73±86.50)元、(8141.89±246.35)元、(8.92±1.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选择药物不合理率3.08%,联合用药不合理率2.40%,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率6.50%,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发生率4.11%,干预组患者分别为0.68%、0.34%、2.38%、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炎症因子TNF-α(68.62±8.16)pg/mL,IL-6(225.45±15.50)pg/mL,IL-8(398.75±36.21)pg/mL,CRP(12.81±2.03)mg/L;干预组患者分别为(40.65±6.02)pg/mL、(169.23±12.13)pg/mL、(329.87±32.24)pg/mL、(9.23±1.75)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围术期干预性应用抗菌药物对于预防手术感染,调节炎症因子,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手术效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手足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12例,根据围术期是否进行综合干预分为干预组252例及对照组260例,应用自行设计调查表格,统计患者基本信息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检查项目及结果等,分析各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抗菌药物种类、给药时间、疗程,比较各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结果干预组Ⅰ类、Ⅱ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大环内脂类药物应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余种类抗菌药物应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给药时间合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疗程较长,两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AUD为1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13。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提高手足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能降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炎症指标水平及囊袋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于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共计127例,对符合标准的患者119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63例和研究组56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规范应用抗菌药物;研究组围手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炎症指标、囊袋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率为6.35%(4/63),研究组为5.36%(3/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2)。同组患者术后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降钙素原(PCT)均高于术前指标(P0.05);但两组之间同时间段炎症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有1例发生严重囊袋感染,经手术扩创、更换起搏器位置后治愈。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于术后炎症指标及囊袋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7.
Ⅰ类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腺Ⅰ类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对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0年1-9月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497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0月-2013年11月511例为观察组,自2010年10月起由医院感染科与药学部联合对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调查,统计两组患者联合用药,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用药时间以及感染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采取一联用药占88.65%,明显高于对照组59.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8例占5.48%,对照组为45例占9.05%,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所有观察组患者均在术前30min~2h使用抗菌药物,而对照组患者中术前用药时间>2h有83.50%;观察组患者术后用药时间≥3d占3.84%,明显小于对照组82.29%的比例,上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可有效降低甲状腺、乳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多联应用,缩短用药时间,并降低感染发生率,有效保证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围术期不同预防用药方式对术后感染的影响,以期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该院202例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式及术后感染情况。以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实施剖宫产的瘢痕子宫患者108例为观察组,使用头孢唑啉钠术中断脐后用药,术后24h停药;以2009年1月-2011年4月在该院实施剖宫产的瘢痕子宫患者94例为对照组,使用头孢噻肟钠术前30 min用药,术后48 h停药。比较两组术后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手术部位感染、产褥病率、术后退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其他合并症及感染高危因素的瘢痕子宫择期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建议严格遵循《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推荐用药方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头孢二代、三代抗菌药物使用量从而降低此类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对剖宫产妇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医院行剖宫产术产妇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研究组(n=42)术前30min行2g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术后连续3d给药;对照组(n=40)仅术后连续3d给予头孢曲松钠,2g/次,1次/d。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感染率、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为(39.67±4.16)h、(4.92±1.03)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总发生率研究组(4.7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炎性因子IL-6、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研究组为(98.23±13.62)pg/ml、(2.81±0.64)mg/L、(2.91±0.85)μ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研究组为(79.14±9.86)pg/ml、(1.98±0.43)mg/L、(1.91±0.45)μ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0min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有利于减轻剖宫产妇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对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为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5月医院1 765例患者随机分为局部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局部用药组患者881例,采用局部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联合用药组患者884例,采用局部联合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感染率及应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费用。结果局部用药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124例阳性率14.1%,术后感染2例感染率为0.2%;联合用药组细菌培养阳性126例阳性率14.2%,术后感染2例感染率为0.2%,两组患者培养阳性率与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联合用药组比较,局部用药组患者的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显著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术期局部与局部联合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均能够有效预防患者术后感染,但局部用药患者的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显著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1.
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妇产科术后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妇产科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与常规传统用药两组在切口感染、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围术期用药组与常规用药两组相比,前者术后感染率较低,且平均住院日短,住院费用低。结论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及采取其他综合措施对预防妇产科术后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且社会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8月62例(对照组)和2011年7-8月72例(干预组)行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出院病历,填写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表,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00.00%、58.33% (P<0.05),预防用药指征符合率从45.16%提高至85.71%(P<0.05);首剂给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4.84%、28.57% (P<0.05);平均用药时间分别为(4.72±1.50)d、(2.06±1.47)d(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给药途径均以静脉滴注且无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现象.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项整治,使医院腹股沟疝围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显著提高,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多方面共同管理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规范使用与术后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方法 选取医院胸外科手术执行预防用药规范后6个月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规范执行前1年同期(2017年6月 - 2017年12月)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 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治疗时间,患者用药后炎症因子改善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胸外科术后感染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35.14±6.28)h、住院时间(9.27±1.35)d、抗生素费用(1352.37±245.69)元,均低于对照组(t = 6.756, 6.176, 18.061, P<0.001);两组术后各炎性因子水平均出现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术后hs - CRP、IL - 6等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 = 8.667, 23.992, 12.478, 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27,P<0.05)。两组患者共发生术后感染16例,共培养出20株病原菌,常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的耐药菌均超过70%;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林均高度耐药。结论 对胸外科手术围术期执行抗生素规范使用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及术后感染发生率;针对术后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降低耐药风险。  相似文献   

14.
黄爱娟  苏和  李斌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8):1329-1330
目的分析强化学习外科抗生素使用指南前后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从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我院普外科手术住院患者的资料中选取320份,其中强化学习前160份作为组A,强化学习后160份作为组B,分析强化学习前后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强化学习后,组B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时间显著降低[(5.2±2.2)dvs(3.1±1.4)d,P〈0.05)],平均药费和抗生素费用显著降低(P〈0.05),联合用药情况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强化学习外科抗生素使用指南对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医院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并对其合理性做出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12月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200例外科清洁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为调查对象,以专项治疗时间为界,2011年1-6月为A组,2011年7-12月为B组,各100例,比较两组用药指征、用药时机、药物的选择等指标.结果 B组患者中有56例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用药指征合理比例为91.07%,高于A组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抗菌药物用量合理者比例为100.00%,高于A组的92.00%(P<0.05);B组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比例为75.00%,高于A组的23.00% (P<0.05);B组用药天数(1.5±0.4)d,明显低于A组的(4.5±1.4)d(P<0.05);B组联合用药率为3.57%,低于A组的87.00%(P<0.05);B组选用最多的药物为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克林霉素,2~3次/d给药,符合药动学、药效学规律及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品种选择的要求.结论 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合理率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Ⅰ类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将医院骨科2009年第一、四季度同期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79例进行干预对照研究,其中第一季度为干预前,第四季度为干预后.结果 干预前后比较,抗菌药物应用率由100.00%下降至80.00%(P<0.05),其中用药无适应证比例由干预前55.96%下降为干预后34.29%干预前预防用抗菌药物共涉及9大类25种,居首位是头孢菌素类,占67.37%,前3位品种分别是阿洛西林、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干预后共涉及6大类13种,居首位为头孢菌素类,占73.21%,居前3位则为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头孢拉定.结论 干预组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行、有效,能显著降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率,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并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探讨知信行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降低骨科感染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医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确诊的骨科相关病变患者185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85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100例联合知信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骨科感染发生率,抑郁状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结果 试验组的SDS和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骨科感染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11.8%(P<0.05).结论 在骨科患者预防感染的常规护理干预中运用知信行干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骨科感染发生率,并通过一系列心理作用,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并研究三级妇幼保健院,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方法.方法 2008年1月一2010年1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并持续改进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检查评价标准,采取培训、每季度定期与不定期监督、检查、反馈及专题讨论等方法进行管理.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由2008年1-6月的31.7%升至2010年7-12月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的多科合作,制定和督促落实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标准,持续和长效管理,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0月~2007年2月的384例妇产科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2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最高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病率、术后切口感染率、药物不良反应、平均住院天数、总药物费用。结果实验组术后病率、术后感染率、药物不良反应、平均住院天数、总药物费用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并能为病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耐药情况及临床感染的危险因素,为CRKP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CRKP感染患者160例为CRKP组,按1∶2比例配对选取同期同病区320例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usceptible kpneumoniae,CSKP)患者为CSKP组,进行耐药情况的比较,对CRKP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对呋喃妥因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KP组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CSKP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前住院天数>14 d、ALB<35 g/L、导尿管置入、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抗菌药物种类>3种、碳青霉烯类、糖肽类的使用均与CRKP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B<35 g/L、置入导尿管、应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为CRK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其危险因素,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有创操作,增强感染监测,严格实施消毒隔离,从而对CRKP进行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