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世利  杨卫民 《眼科研究》2002,20(4):342-342
我们采用改良切口及真皮眼轮匝肌复合组织悬吊法,对20例眼袋患者进行整复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眼袋患者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30~60岁,均系双侧.其中轻度下睑眼袋者2例,中、重度下睑眼袋患者16例,2例既往曾行传统眼袋整复术.  相似文献   

2.
眼眶内脂肪经眶隔膜膨出导致眼睑形态改变者即为眼袋畸形。传统的整复方法是不论皮肤是否松驰,都在下睑缘皮肤面作切口,术后睑缘皮肤均留瘢痕。近年我们采用经下穹窿结膜入路整复下眼袋畸形,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女10例,男2例,年龄38~45a,平均41.5a。其中干部2人,教师2人,演员2人,工人1人,个体经营者5人。全部病例下睑袋畸形明显,但皮肤松驰不显著10例,轻中度松驰者2例。1.2 手术方法 10g·L-1丁卡因表面麻醉,20g·L-1利多卡因作下穹窿结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穹隆部结膜小切口下睑眼袋整形术的优缺点。方法:局麻下,于下穹隆部结膜2mm切口入路,去除眶隔脂肪,切口毋需缝合。结果:本组28例术后随访,除2例效果不甚明显(未要求二次手术),余效果均良好。结论:穹隆部结膜小切口行下睑眼袋整形术效果确切。适用于眼袋为单纯局部组织膨出不伴皮肤松弛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高能超脉冲C02激光经结膜内切口治疗眼袋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局麻下用高能超脉冲C02激光经结膜内切口治疗38例眼袋,选用光斑大小为0.2mm,具脉冲性,输出功率为12—16W的激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2—15min,所有病例术后无出血、皮下淤瘢、下睑外翻、流泪及感染等短期并发症。随访3—6个月,其中35例有满意的效果,3例不满意,其中有1例两侧眼睑不对称,另2例下睑皮肤仍有松弛皱纹存在。满意率达94.7%。结论:高能超脉冲C02激光经结膜内切口治疗眼袋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但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征:年轻的、下睑皮肤不松弛的下睑眼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高能超脉冲CO2 激光经结膜内切口治疗眼袋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局麻下用高能超脉冲CO2 激光经结膜内切口治疗 38例眼袋 ,选用光斑大小为 0 .2mm ,具脉冲性 ,输出功率为 12~ 16W的激光。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12~ 15min ,所有病例术后无出血、皮下淤瘢、下睑外翻、流泪及感染等短期并发症。随访 3~ 6个月 ,其中 35例有满意的效果 ,3例不满意 ,其中有 1例两侧眼睑不对称 ,另 2例下睑皮肤仍有松弛皱纹存在。满意率达 94 .7%。结论 :高能超脉冲CO2 激光经结膜内切口治疗眼袋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但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年轻的、下睑皮肤不松弛的下睑眼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眼袋整复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经典下睑成形术式,对89例178眼术后随访3-5年,结果:174眼恢复外型自然,美观占98%,2眼矫正不足占1%,2眼双侧不对称占1%,结论:眼袋整复术,应严格按规范,仔细操作,术后并发症会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人眼袋整复46例临床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科(325000)赵进军中老年人的眼袋形成除了眶隔松弛、脂肪膨出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睑皮肤和眼轮匝肌松弛,但这两者松弛的程度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在眼袋整复术中,除切除疝出脂肪外,需分离层次,...  相似文献   

8.
单蒂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瘢痕性睑外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基于眼轮匝肌的解剖特点和借鉴其它学者的经验,从美学角度探讨瘢痕性睑外翻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 用同侧上睑或下睑的单蒂眼轮匝肌肌皮瓣,对瘢痕性睑外翻28例施行了上睑或下睑外翻瘢痕切除,肌皮瓣相互移转修复,并兼顾重睑成形和眼袋整复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3月~2年,均获良好效果.结论 眼轮匝肌皮瓣薄柔松弛,移转灵活,血运丰富,供区切口隐蔽,取材方便.术后不仅使眼睑形态结构恢复,正常功能恢复,而且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是瘢痕性睑外翻最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根据不同年龄及各型睑袋情况选择下睑成形术不同的改进术式,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对73例20-72例睑袋者,根据睑袋分型,选择膨出脂肪或肥厚眼轮匝肌去除、眶脂释放保留眶缘填充固定、眼轮匝肌瓣及外眦韧带悬吊固定等手术方式。结果 术后及随访结果表明,许行适应不同睑袋类型的下睑成形术的改进术式,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结论 下睑袋成形术的改进以加强下睑前壁张力为基础,设计适应于各型眼袋的整复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下睑整复术在治疗复发性老年性下睑内翻中的应用。方法:由同一术者对2006-01/2011-01我院收治的10例在外院行各种治疗方法后复发的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行下睑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皮肤刀形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患者10例术后全部矫正,随访1~5a均无复发。结论:改良下睑整复术(下睑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皮肤刀形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效果良好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睑缘下切口鼻内镜下经鼻导航整复爆裂性眶壁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980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眶内壁与眶下壁联合的爆裂性骨折者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睑缘下切口鼻内镜下经鼻导航眶壁骨折整复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骨折复位、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复视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下睑缘皮肤切口联合口内前庭沟切口入路手术治疗颧弓复合体骨折的效果。方法对颧弓复合体骨折整复手术4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致伤原因、临床表现、眼球突出度、复视像和同视机检查结果。49例全部采用改良下睑缘皮肤切口联合口内前庭沟切口入路修复手术。结果术后14d,全部患者眶周软组织肿胀消退,颧部畸形得到完全矫正,张口度均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双侧颧部形态对称,外观无差异,张口度恢复超过40mm。双眼球突出度对称;1例复视明显者需作斜视手术调整眼肌。结论颧弓复合体骨折手术采用改良下睑缘切口联合口内前庭沟切口入路,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眶隔加固的新方法矫正下睑眼袋的效果。方法:用重叠缝合眶隔和肌皮瓣是拉缩短的方法加固眶隔。将同期行下睑眼袋矫正术的272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改进的新方法,B组仍用传统方法,比较术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术后随访3-24月,平均12.4月。A组均获满意效果,无1例复发。B组出现轻度术后并发症8例,亦无1例复发。结论:新方法对于矫正下睑眼袋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应用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或联合眶隔整复术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并分析相关的解剖结构特点.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于我院诊断为下睑赘皮并行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或联合眶隔整复术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13~30岁,均为双眼发病.所有患者均采用这种改良术式,其中8例还同时行眶隔整复术.术后随访4个月~4年,平均随访13个月.观察手术疗效:下睑赘皮及倒睫是否完全矫正,症状是否缓解,有无并发症出现及是否复发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其中8例(57%)术中发现眶隔附着点较高,同时行眶隔整复术.术中发现解剖特点为:所有患者均有下睑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向睑缘部堆积,10例睑缘部眼轮匝肌肥厚,8例眶隔附着点较高.术后27眼(96%)完全矫正,1眼(4%)残留轻度下睑赘皮.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是治疗下睑赘皮的有效方法,对于眶隔附着点较高者,需同时行眶隔整复术.  相似文献   

15.
微创小切口重睑成形术的改进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睑成形术改进的微创术式及其效果。方法改进的微创小切口重睑成形术,并对90例(180眼)施行手术。术后进行临床观察,随访,3个月~2a。结果本90例术后反应轻微,肿胀不明显。随访期末重睑均保持良好,形态自然美观,弧线平滑顺畅,双眼对称并与面形协调,切口处皮肤瘢痕极细小,甚至隐没。医生及受术者均满意。结论微创小切口重睑成形术综合传统手术术式的优点,组织损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重睑自然、持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术中应用Medpor的疗效。方法对135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手术:眶内壁骨折患者采用内眦皮肤切口及结膜切口入路,眼眶下壁骨折,及下壁合并内壁骨折术中采用下睑缘或下穹隆手术切口入眶,将嵌顿于眼眶骨折处的下直肌、内直肌及其他软组织游离至眶内,插入修剪塑形后的Medpor板。结果术后眼球突出度较术前提高1.5~5.0mm,同对侧正常眼相比为-2~+2mm(即内陷或突出2mm之间),外观上基本同受伤前相似,术后1月后复视消除103例(76.30%),术后3月复视消除128例(94.81%)。结论及时实施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术合并Medpor板植入可有效矫正眼球内陷及复视。  相似文献   

17.
手术去眼袋的方式较多,本人采用一种加固去眼袋法,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5人,男9例,女6例,年龄为56~71a,双眼,均系门诊手术治疗。1.2手术方法从近下泪点外侧距睑缘Zmm平行睑缘用美兰划线至外毗部,然后线沿颧沟画下1.scm。局麻后沿美兰线切开皮肤、轮匝肌,自轮匝肌下分离至睑袋下缘,暴露眶隔,从眶隔膨隆处切开眶隔,轻压眼球,切除膨出眶脂,用7-0尼龙线间断缝合眶隔。提起三角皮瓣,沿睑缘及颧沟切口剪除眼袋水平垂直向多余皮肤及轮匝肌,对合切口见略lmm皮肤松驰,然后用7-0尼龙线间断缝合…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特点、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总结了一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操作改进及随访结果。方法对40例(40只眼)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小切口(6mm)人工晶体植入术,并采用周边旋转刻蚀法对硬核性白内障顺利完成手术。结果术后3~6个月,裸眼视力≥1.0者占57.5%;≥0.8者占82.5%;≥0.5者占97.5%。术后平均散光为0.50±0.25D,小于同期内施行的40例大切口(9~12mm)对照组(P<0.001)。结论该手术不失为一种优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且安全、可靠的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19.
下睑缘入路治疗眶内下壁联合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志远  刘静明  宋维贤  周军 《眼科》2006,15(6):369-372
目的评价采用下睑缘切口治疗眶内、下壁联合骨折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8例眶内、下壁联合骨折的患者。方法所有患者均经下睑缘切口行眶壁骨折整复术,术中充分游离、保护泪囊,于眶内、下壁浅面植入复合羟基磷灰石人造骨片,术前、术后行双眶水平及冠状位CT、头面部三维cT检查并进行比较。主要指标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所有患者下睑皮肤瘢痕不明显,术后均未出现人造骨片排异或移位,无一例患者术后出现溢泪,复视、眼球内陷等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单独采用下睑缘切口治疗眶内、下壁联合骨折是可行的,但仅适于眶下壁联合眶内壁下份骨折,尤其是伴发眶内、下壁隅角骨折的复合型骨折。  相似文献   

20.
高翔  刘桂琴 《眼科研究》2007,25(7):529-529
眼袋是眶脂肪量与下睑支持结构之间的正常结构关系遭到破坏、下睑眶隔脂肪疝出的表现。2005年10月~2007年3月我们对41例患者采用眶肌筋膜韧带及眼轮匝肌双重固定于外眦韧带的方法矫治眼袋手术,术后眼部外形自然,未出现眼睑外翻等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