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小议《伤寒杂病论》中麻黄之用法李广胜,孟杰,胡兆祥(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河南省鹿邑县卫校,河南477250)主题词麻黄/治疗应用,炮制仲景在《伤寒论》中对药物的应用十分重视,既注重发挥单味药物的功效,又讲究药物配伍的效能,同时对于药物的加...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原文论述麻黄升麻汤证时,强调"寸脉沉而迟,下部脉不至"的脉象特点,成为脉证合参的重要指征,惜其语焉未详,故后世对此颇有争议。从脉象角度来解读本方证,对麻黄升麻汤证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以《伤寒论》的脉法体系为依托,结合临床中对厥阴病脉象的总结,深入挖掘麻黄升麻汤证脉象中"厥"的形成、诊断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这不仅有助于还原麻黄升麻汤证的经典原意,亦可进一步拓展《伤寒论》脉诊理论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自拟麻黄散临床应用体会刘桂芬(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医室北京100029)关键词:自拟麻黄散;发汗;外感风寒麻黄汤出自《伤寒论》,是辛温发汗的代表方剂,但因其为发汗峻剂,医者常畏其药力峻猛而较少应用之。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遵仲景之法而变通其方,自拟以麻黄为主...  相似文献   

4.
浅谈少阴兼表证用方之异同郭炳新(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少阴病/中医药疗法,表证/中医药疗法,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应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伤寒论》301条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1],302条曰:...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方中有麻黄14首,《金匮要略》方中有麻黄13首。从宣肺解表、宣肺平喘、宣肺利水、宣肺祛痹止痛、宣发郁热5方面,论述了张伸景运用麻黄的核心是宣发肺气,其他解表、平喘、利水等功效皆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6.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伤寒论》治疗阳明病瘀热在里之经典方,后世医家结合该方组方思路和用药,极大地拓宽了该方临床应用,但有关该方治疗湿热咳嗽的论述尚属少见,本文紧扣《伤寒论》相关原文,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核心病机,结合湿热咳嗽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阐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与湿热咳嗽治法治则相契合,并以临床医案进一步阐释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治疗湿热咳嗽的经典良方.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期,由医圣张仲景所著,其所载方药至今大部分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被尊称为"经方"。麻黄,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及风水水肿等病症。《伤寒杂病论》中对麻黄应用甚广,其中《伤寒论》中应用麻黄的方剂有13首,《金匮要略》中应用麻黄的方剂有18首,除去重复的葛根汤、大小青龙汤3首,《伤寒杂病论》中应用麻黄的方剂达28首之多,且应用出神入化,配伍严谨灵活,应用于临床均有很好的疗效。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的法和方,不仅适宜于外感热病,而且可广泛地应用于内伤杂病。近年来,笔者取《伤寒论》中少阴病的方剂治疗一些心血管疾病,疗效颇为满意,临床一得,总结以下。一、麻黄细辛附子汤治慢性肺心病《伤寒论》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本方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伤寒论》治疗咳喘的用药特点。[方法]结合历代医家对《伤寒论》中与治疗咳喘相关条文的注解,及自己的学习心得,剖析仲景在《伤寒论》中咳喘治疗的用药特点。[结果]《伤寒论》治疗咳喘的用药特点有三点:(1)重视宣降并举、顺应肺气的思想;(2)重视肺经药物,尤重麻黄及其配伍应用;(3)重视培土生金、顾护胃气。[结论]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拓宽临床治疗咳喘的思路,拓展经方的临床应用,加深对仲景学术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关麻黄配伍的相关方剂有34首,其中《伤寒论》载方剂14首,《金匮要略》载方剂20首。仲景灵活运用麻黄配伍治疗外感热病、咳喘病及内伤杂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吴佩衡对《伤寒论》的研究和学术思想的发展龙德昭,张晓琳(云南中医学院中医系昆明650011)关键词名中医;吴佩衡;《伤寒论》;学术特点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先生以善用经方而著称,他妙用经方挽救垂危病人的佳话,至今仍广传于世。吴老多年潜心于《伤寒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白虎汤加味治疗58例外感高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虎汤出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笔者在临床中加麻黄、桂芝、大青叶等,治疗外感高热58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楠 《中国医学杂志》2006,4(8):439-440
所谓柱麻合剂是指《伤寒论》中第23条的桂枝麻黄各半汤和第25条的桂枝二麻黄一汤而言。  相似文献   

14.
桂枝一药 ,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应用较多 ,其用途各异 ,运用之灵 ,用法之妙 ,给我辈在临床用药时以指导。本文就其在《伤寒论》中与其他药物相伍时临床应用浅析如下 :1 桂枝与麻黄相伍1.1 解表发汗 ,祛除外邪 主治外感所致的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苔白、脉浮之证 ,如麻黄汤以麻黄发汗 ,桂枝解肌 ,共同达解表发汗、祛除外邪之目的 ;兼表证轻者以微发其汗 ,故减轻麻黄用量 ,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葛根汤。1.2 通阳散寒 ,发越水气 主治表寒阴郁、水邪停聚而致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水气内停者 ,如大青龙汤以桂枝通…  相似文献   

15.
<正>麻黄附子甘草汤作为仲景经方的代表,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论述。《伤寒论》302条有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麻黄附子甘草汤方,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 (炙),附子一枚 (炮,去皮),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1]。”《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16条原文则说:“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方中有麻黄14首,《金匮要略》方中有麻黄13首。从宣肺解表、宣肺平喘、宣肺利水、宣肺祛痹止痛、宣发郁热5方面,论述了张仲景运用麻黄的核心是宣发肺气,其他解表、平喘、利水等功效皆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太少两感证,为阳虚外感的代表方。近年来,该方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得到临床专家重视和推崇。该文基于《黄帝内经》《难经》,从经气运行角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生理基础、组方机理以及该方在心系疾病的应用,意在挖掘该方背后深层的理论内涵,为准确的以本方为基础辨证用药治疗心系疾病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桂枝的配伍,《伤寒论》中有不少。如桂枝配白芍以调和营卫,构成桂枝汤的两味主药,后世应用甚广。《本经疏证》曰:“其功最大,旋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又如配伍甘草,辛甘化阳,以温复心阳;配伍麻黄发汗解表;配伍茯苓温化水饮。另外,如《施今墨对药》中所提及的配伍苍术,配伍牡丹皮等。  相似文献   

19.
再论汗家禁用麻黄汤──麻黄泄内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论汗家禁用麻黄汤──麻黄泄内阳王璞导师:王绵之(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麻黄汤;麻黄;泄内阳;禁忌证《伤寒论》创麻黄汤主治太阳伤寒表实证,并强调了麻黄汤的禁例,汗家当属其中之一。千余年来,有汗者不以麻黄解表,成为历代医家格...  相似文献   

20.
以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代表性解表方剂为研究对象,分析张仲景解表方剂中麻黄用法用量古今对应的关系,对现代用药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