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细致观察,及时了解其意识和精神状态、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体温、血气分析、囟门等情况,迅速采取护理对策。主要包括纠正缺氧状况,供给适当葡萄糖,尽早降低颅内压,合理喂养,维持正常体温,观察用药效果。结果:4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愈32例,治愈率为80%,护理效果满意。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缺氧所致,出生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治疗及护理干预,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对疾病转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症状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治的65例新生儿(试验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与2010年进行常规护理的47例患儿(对照组)症状及预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1年后格赛尔发育总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资料完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给予精心的临床护理,总结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经过临床救治及精心护理,其中轻度患儿31例,治愈30例,好转1例;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8例,治愈14例,好转1例;重度患儿4例,治愈1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早治疗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预后,有计划地进行临床护理可最大程度改善患儿的病情。  相似文献   

4.
王开莲 《吉林医学》2011,(24):5001-500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3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住院顺序纳入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并将同期出生的15例正常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对干预组患儿在动作、认知、语言和交往4个领域进行训练。随访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中国城市版进行评估,比较各组幼儿的智能发育水平。结果:干预组的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岁时的智力发展指数显著高于非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1岁时的智力发展指数显著高于非干预组,但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轻、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和康复治疗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50例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75例,待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常规护理,且给予两组患儿相同的HIE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在出生3个月后的MDI和PDI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出生后12个月的MDI和PDI升高幅度及并发症的发病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HIE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加快其智能和运动发育,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从而取得更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智力发育的效果,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伤残率,提高其生存质量的意义。方法通过我科NICU病房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取早期干预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干预组52例患儿,发生智力低下2例,确诊为脑瘫2例,IQ〉100分4例。结论早期干预护理能明显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智力低下及脑瘫的发病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生期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引起的脑损害 ,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 ,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 ,加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在 1997~ 2 0 0 1年共收治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4 0例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 4 0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11例 ,入院日龄为出生后 0 .5小时~ 7天。胎龄 <37周者12例 ,37~ 4 2周者 19例 ,>4 2周者 9例 ;出生时体重<2 5 0 0 g者 11例 ,2 5 0 0~ 4 0 0 0 g者 2 8例 ,>4 0 0 0 g者 1例。轻度窒息 7…  相似文献   

8.
刘玉芹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309-3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院儿科 2008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严密观察和分析,制订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愈20例,好转8例,放弃治疗1例,转院1例.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纠正缺氧,维持正常的血糖,加强基础护理,防治并发症,注意保暖和喂养及早期干预,可以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愈率,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以达到提高全民素质的目的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最佳开始时间。方法将82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第3天开始治疗组,2组为第7天开始治疗组,予高压氧治疗10d,于生后第3天及生后第20天采用NBN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1组患儿于生后第20天NBNA评分明显高于2组,经t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在生后3d内开始。  相似文献   

10.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围产期缺氧窒息而导致的脑缺血性损害,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是造成儿童伤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本文就2006年1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护理作如下介绍。1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6例,女5例,年龄为出生后0.5 h~3 d,8例宫内窘迫,3例出生时窒息。轻度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各阶段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各阶段的特点,采取分段护理,对促进患儿康复的疗效。方法对生后3d以内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护理重点为保护,监测生命体征。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气、心率、血压、血糖正常范围高值。4~10d,10d以后患儿生命体征、内环境已稳定,在应用营养脑细胞药物同时,每天进行新生儿抚触及维生素E按摩,通过抚触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通过视觉剌激法、听觉剌激法、触觉剌激、前庭运动剌激及水疗法等进行干预治疗。每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情况各有所不同,脑功能损害亦有差别,干预的方案应个体化,这样易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与结论57例H IE患儿,31例痊愈出院,每隔1月复查1次,10例进行了2个疗程的康复治疗,6例进行了3个疗程的治疗,无一例患儿遗留运动姿势异常,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方法与护理配合效果.方法: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0例,根据护理参与的不同将新生几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接受常规的喂养、护理和婴儿保健指导,而治疗组采用积极的护理配合措施.结果:治疗后经过观察,两组都无死亡小儿,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90.0%),但是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新生儿在出院后3个月与6个月的PDI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持续干预、护理应用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预后运动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间接诊的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160例新生儿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80例)与干预组(80例)。对照组80例患儿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80例患儿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的智力及运动能力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干预后6个月与12个月时的MDI评分、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干预后12个月时的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及语言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其智力及运动能力的发育,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早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出生后24 h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10~14 d为1疗程。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恢复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疗效,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10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护理主要包括迅速纠正缺氧状况、供给适当葡萄糖、尽早降低颅内压、合理喂养、维持正常体温、观察用药效果及对患儿家长的护理指导等。结果10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愈97例,治愈率92.38%,护理效果满意。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缺氧所致,出生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护理治疗措施,其对疾病转归有重要意义。另外,重视预防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护理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方法:通过对135例男性新生儿及35例女性新生儿患儿的观察,阐述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方法。结果:17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绝大部分治愈,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减轻了后遗症的发生。结论:护理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7.
彭汝琼 《华夏医学》2001,14(4):467-46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由于围产期窒息缺氧 ,导致大脑缺氧缺血性损害 ,临床出现意识障碍、异常反射、惊厥等一系列脑病表现。HIE为新生儿常见病 ,病死率及脑损害后遗症发生率较高。因此 ,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提高诊治水平非常重要。现将我院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的 30例HIE患儿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出生后 2 4h内 2 1例 ,~ 3d6例 ,~ 4d3例 ,均有不同程度窒息史 ,Apgar评分 1m in≤ 3分 4例 ,4~ 7m in2 6例。出生体重小于 2 5 0 0 g3例。1.2 诊断依据和临床…  相似文献   

18.
张玉清 《吉林医学》2013,34(12):2381
目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以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60例被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根据患儿病情的具体情况分为轻度组以及重度组。对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并且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护理。结果:轻度组28例患儿中有26例有显著改善,有效率为92.9%。重度组32例患儿中有29例患儿的病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效率为90.6%。结论: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的病情有所改善,在之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8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住院期间的观察,阐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措施。结果8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痊愈69例,未愈7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4例。结论准确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降低了患儿可能发生的后遗症,提高了患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方法研究筛选2012年3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5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筛入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0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30例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案护理12个月后对比两组其神经系统、身体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Gesel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经过早期护理干预12个月后,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使用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患儿后遗症,提高患儿智力发育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