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72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发生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72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分离出致病菌180株,革兰阴性(G^-)杆菌124株(68.9%),革兰阳性(G^+)球菌41株(22.8%),真菌15株(8.3%)。两种及两种以上致病菌混合感染51例(70.8%),合并真菌感染的15例。G^-杆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除了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5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甲基异恶唑敏感。G^+球菌中,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性严重,对万古霉素保持高度敏感。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氟康唑较敏感。结论VAP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混合感染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VAP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58例VAP患者标本中共培养分离出各种病原菌267株,G-菌198株,前4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3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3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6.3%和31.6%)。分离出G+菌61株,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性严重,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 VAP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仍然以G-菌为主,存在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率高的现象。目前为规范VAP的经验性治疗,减少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应拟定了经验性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洪攀  陆明钢 《中国药房》2011,(30):2831-2833
目的:明确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分析近5年来115例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和药敏学特点。结果:培养出病原菌242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58株,排在前4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30%;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磺胺甲唑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革兰阳性(G+)菌56株,耐药性严重,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100%。近5年来无论是G-菌还是G+菌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G-菌,呈现出多重耐药性,且耐药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
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现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总结我院2004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非发酵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收集2004年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培养结果为非发酵菌的数据,用WHONET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04年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培养非重复阳性标本共1367份,革兰阴性菌684株;非发酵菌321株(占所有病原体的23.5%,占革兰阴性菌的4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52株,占47%;不动杆菌属共106株,占33%;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8株,占9%;洋葱假单胞菌17株,占5%。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率最高.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尚敏感;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非发酵菌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减少医源性感染、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8 h的64例VAP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半定量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64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116株,革兰阴性杆菌占82.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2.4%,鲍曼不动杆菌19.8%,肺炎克雷伯菌13.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3.8%,大肠埃希菌10.3%.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有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偏低,仅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超过6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最为严重,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65.2%,其他药物敏感率较低.多数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菌株,耐药较重,产ESBLs阳性菌株占67.9%(19/2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及其他大多数药物耐药,仅对喹诺酮类、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有限的敏感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所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6.7%,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仍保持高度敏感.结论 该院EICU内VAP患者经验性用药建议覆盖革兰阴性杆菌,选用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碳青酶烯类治疗成功概率会较高.  相似文献   

6.
刘洪军  李春  沈玮 《安徽医药》2009,13(10):1202-1205
目的分析儿科急性白血病(AL)患儿并发医院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资料,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AL合并医院血流感染的52位患儿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结果临床特点:大多无明确感染病灶;少部分感染部位明确,其中最常见的为皮肤、口腔、肛周及会阴肿痛病灶;病原菌种类:分离出致病菌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31例(59.62%),革兰阳性菌(G^+)12例(23.09%),真菌9例(17.31%);排在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ECO)、葡萄球菌、真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未分离到;药敏情况:大肠埃希菌菌和克雷伯菌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率为72.73%和5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是67%和6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G^+菌对万古霉素、夫西地酸、利奈唑胺、利福平最敏感,G^-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最敏感。结论我院儿科AL患儿血流感染以G^-菌为主,耐药性明显升高,真菌感染比例升高;大多病情凶险,应根据细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降低感染死亡率;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夫西地酸、利奈唑胺、利福平。  相似文献   

7.
李萍 《中国药业》2013,(6):37-38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140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腹腔积液进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结果共培养出167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8株(70.65%),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小于35%,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小于35%。鲍曼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革兰阳性菌41株(24.55%),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素,耐药性严重,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性为100%。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仍然是革兰阴性菌,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较敏感的药物。革兰阳性菌耐药性严重,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然是目前最有效药物。临床治疗时,应尽早进行腹腔积液常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的常用抗菌药物用量变化与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率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ICU常用8种抗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的DDDs/(100床·d),及同期4种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变化。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量与耐头孢哌酮舒巴坦、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和耐头孢哌酮舒巴坦、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头孢吡肟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正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左氧氟沙星的用量与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头孢吡肟的鲍曼不动杆菌、耐头孢吡肟的铜绿假单胞菌和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大肠埃希菌都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抗菌药物用量与一些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方法 选择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中分离出的42株大肠埃希菌和22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κ-B法检测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采用复合纸片表型确证法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从42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株17株(40.5%).从2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菌株8株(36.4%).产ESBLs菌株对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唑巴坦和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低于30%.结论 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ESBLs.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林华  潘成军 《海峡药学》2011,23(3):117-118
目的明确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的病原学及药敏学特点。方法对140例CSOM患者的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40例CSOM患者标本中病原菌培养阳性116例(82.9%),共培养出病原菌180株。G菌84株(46.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0株,大肠埃希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12株,鲍氏不动杆菌6株;G^+菌79株(43.9%)和真菌19株(10.6%)。其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抱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袍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35%。79株G^+菌中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性严重.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CSOM忠者的主要病原菌,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CS0M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综合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ICU病房100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 100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6株占85.7%,革兰阳性菌13株占11.6%,真菌3株占2.7%;排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2.3%、19.6%、13.4%;抗菌药物中,三种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结论 该结果对指导临床预防VAP发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基本资料、药敏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1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48.94%)、神经外科(12.77%)、呼吸内科(11.35%);感染患者大多存在严重原发病或免疫功能低下;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耐药率最低(0.0%),其次是亚胺培南(3.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6.7%、90.9%、92.4%、51.9%;经验性用药最多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匹胺;药敏报告后主要使用亚胺培南,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单一用药为主,其次是二联用药。结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亚胺培南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采用APIStaph和TH-168鉴定编码管,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69例鲍曼不动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亚胺培南(3%)、头孢哌酮舒巴坦(5%)、氨苄西林舒巴坦(20%)、阿米卡星(35%)、环丙沙星(40%)、头孢他啶(42%)、庆大霉素(52%)、哌拉西林(56%)、头孢哌酮(65%)、氨苄西林(88%)。结论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医院HIS服务器中提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药房抗菌药物消耗情况,通过计算用药频度(DDDs)分析抗茵药物的使用趋势;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度前10位的抗菌药物种类包括头孢菌素类(含酶抑剂)(3种)、氟喹诺酮类(3种)、青霉素+酶抑剂(1种)、碳青霉烯类(1种)等;两年分离革兰阴性菌占57.70%,肠杆菌科病原菌的产ESBLs酶的分离率平均为31.1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肠杆菌科抗菌活性较强。结论: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是降低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的关键。同时对临床分离的耐药情况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龚黎  郁念明  刘海峰 《中国医药》2014,(9):1298-1300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中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探讨导致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90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190例VAP患者分离革兰阴性菌184株(76.0%),其铜绿假单胞菌74株(40.2%)和大肠埃希菌70株(38.0%)最为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率最高,分别为77.0%(57/74)、73.0%(54/74),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率均为71.4%(50/70)。年龄≥60岁[比值比(OR)=6.675,95%置信区间(CI):2.620~9.731]、累及器官≥3个[OR=3.225,95%CI:1.337~7.806]及营养治疗不充分[OR=1.912,95%CI:1.043~8.522]是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EICU中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器官功能受损、营养不良是导致VAP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产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ICU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采用手工法及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三维试验对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 C酶进行检测,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08年标准进行判读。结果:送检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194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1株、铜绿假单胞菌48株、阴沟肠杆菌29株、肺炎克雷伯菌24株、大肠埃希菌16株、枸橼酸杆菌属1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株、粘质沙雷菌7株、产气肠杆菌6株。194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共检出单产ESBLs菌株59株(30.4%),单产Amp C酶菌株57株(29.4%),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株11株(5.7%)。所有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的敏感性高,产酶菌株的耐药率高于不产酶菌株。讨论:ICU患者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敏感性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林勇  马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16-2417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对我院老年患者痰液中分离出的186株革兰阴性杆菌选用15种常用抗生索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的186株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37株,占19.89%,肺炎克雷伯菌55株,占29.57%,鲍曼不动杆菌18株,占19.9%,阴沟肠杆菌16株,占8.60%,大肠埃希菌34株,占18.2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9株,占4.84%,其他革兰阴性杆菌17株,占9.14%;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最低为亚胺培南,最高为氨苄西林,大部分细菌呈多重耐药.结论:老年患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耐药谱广,多重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及常见致病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12月儿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及同期临床检出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2%,不合理用药率为27.44%,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儿科用药主流,临床应用以二联为主(64.38%),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10.25%;共分离优势菌株294株,革兰阳性菌78株(26.53%)、革兰阴性菌201株(68.37%)、真菌15株(5.10%),铜绿假单胞菌(20.75%)、肺炎克雷伯菌(20.07%)、大肠埃希菌(16.33%)、鲍曼不动杆菌(11.56%)、金葡菌(12.59%)为儿科临床主要致病菌;不同细菌对儿科常用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8.87%),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95.18%)。结论:抗菌药物有一定的滥用趋势,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呈现多重耐药,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根据药敏结果正确选药,控制抗菌药物过度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7-01~2007-12培养分离出的1106株病原菌,采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ATBExpression及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革兰阳性球菌288株(26.0%),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2%和89.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革兰阴性杆菌680株(61.5%),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酶烯类的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其次为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真菌137株(12.4%),念珠菌为主。结论医院感染的耐药问题严重,临床应根据病情及时做病原菌检测,结合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区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院儿科二病区2382例确诊为细菌性肺炎患儿的痰培养标本,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小儿细菌性肺炎痰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57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77株,占83.5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26.44%,大肠埃希菌占25.22%,鲍曼不动杆菌占10.86%;革兰阳性菌共64株,占11.2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71%。检出的各种病原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较敏感,除鲍曼不动杆菌对关罗培南耐药外,其他病原菌对其均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利福平、头孢西丁、利奈唑胺、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喹奴普汀或迭福普汀均100%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嚼唑、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呋喃妥因10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关罗培南、头孢替坦、头孢唑林、呋喃妥因100%耐药。结论:不同地区儿童细菌性肺炎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可能不同,临床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病原菌流行情况及其耐药规律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