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拔除T形管致胆漏的原因及治疗(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例胆道术后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结果:1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3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结论:拔T管后致胆汁腹膜炎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
葛成立  王家著 《中外医疗》2009,28(14):78-78
目的探讨胆道探查术中拔T管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通过3例拔T管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进行分析。结论T管拔出后致胆汁性腹膜炎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3.
邱志强  陈飞 《黑龙江医学》2006,30(5):349-349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996-10~2004-10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205例患者拔除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8例(3.9%)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拔T管时间平均为5周,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而治愈,1例患者经手术引流后治愈。结论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可采用低负压吸引。  相似文献   

4.
柳利  王小宇 《包头医学》2012,36(4):218-219
目的: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9例原因分析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6年6月~2011年6月行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9例临床资料。结果: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9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很多,预防其发生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道疾病T管拔出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T管拔出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诊治过程。结果 常规拔管14例,误拔2例;6例非手术治疗痊愈,其余10例手术治疗。结论 T管瘘道形成缺口或不完全,胆总管愈合不良,拔管损伤,T管裁剪不当,T管误拔,是拔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根据病人的腹部体征及全身情况,腹穿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崔浩  宫钦恩  赵树岭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82-2282
目的:探讨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995至2005年收治的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8例临床资料。结果:8例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原因有自身原因、窦道形成不良以及与T管的材料有关,拔T管时间应适当延迟。  相似文献   

7.
周泉勇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163-163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拔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探查术后拔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患者18例,均用抗生素治疗,3例患者进行开腹手术,其余15例患者行常规治疗。结果所有18例胆总管探查术后拔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患者经临床治疗疗效良好,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综合运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胆总管探查术后拔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存在着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重要启事     
目的 分析探讨拔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拔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12例病人采用非剖腹引流术及剖腹引流术。结果 10例经非剖腹引流术治愈,2例经剖腹引流术治愈。结论 拔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较多,早期胆漏可行非剖腹引流,而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时应及时剖腹引流。  相似文献   

9.
付培德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6):698-699
目的探讨胆道疾病T管拔出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T管拔出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诊治过程。结果常规拔管14例,误拔2例;6例非手术治疗痊愈,其余10例手术治疗。结论T管瘘道形成缺口或不完全,胆总管愈合不良,拔管损伤,T管裁剪不当,T管误拔,是拔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根据病人的腹部体征及全身情况,腹穿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大网膜包裹 T 管对预防拔 T 管时致胆汁性腹膜炎的作用及价值。方法:2001-2011年我院行胆道探查 T 管引流术共986例。按术中应用大网膜包裹 T 管及未应用大网膜包裹 T 管病例分为两组,对术后拔T 管时致胆汁性腹膜炎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应用大网膜包裹 T 管组与未应用大网膜包裹 T 管组在术后 T 管拔出致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应用大网膜包裹 T 管组明显优于未应用大网膜包裹 T 管组。结论:应用大网膜包裹 T 管是预防术后拔 T 管致腹膜炎的有效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拔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拔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12例病人采用非剖腹引流术及剖腹引流术.结果 10例经非剖腹引流术治愈,2例经剖腹引流术治愈.结论拔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较多,早期胆漏可行非剖腹引流,而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时应及时剖腹引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处理和预防.方法:对1998-06~2004-04间12例高龄患者的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处理和预防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保守治疗成功,5例二次手术并重新引流治愈.无死亡病例,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对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应重点预防,一旦出现,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村医生》2007,9(17):45-45
目的:探讨常规拔除"T"管所致胆汁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2006年10月796例"T"管引流术后常规拔除"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13例。结果:2例行保守治疗而愈,11例胆汁性腹膜炎病人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窦道形成不良等情况。结论: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原因与病人自身因素、术者操作、手术后处理及用药有关,提示预防应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着手。  相似文献   

14.
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是普通外科常见手术,拔T管后发生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近来尚有报道。我院1995~2002年18例拔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现探讨其原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22例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行保守治疗17例,腹腔镜手术处理5例,结果均顺利康复出院。认为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保守治疗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相结合,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T管处理不当所致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胆道手术T管处理不当所致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引起并发症原因:所选T管过粗2例,T管横臂过长1例,丝线缝合胆总管致结石复发2例,胆总管管壁缝合不严或缝线松脱致胆漏3例,T管误拔3例,术后3周常规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4例;处理: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11例。1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道手术T管处理不当所致并发症主要是医源性的,临床上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按常规拔T管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常规拔T管发生胆汁性腹膜炎 10例的诊治经验。发生腹膜炎后立即顺T管窦道插入导尿管或在胆道镜下找胆总管窦道开口插入尿管 ,仍然无效时开腹手术。结果  10例全部治愈。结论 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与病人营养状况、术中操作、T管的材料及放置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拔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方法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脓液及胆总管包虫内囊取出置T管引流166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拔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11例,保守治愈9例,手术治愈1例,经ERCP鼻胆管外引流治愈1例。结论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是拔T管时漏道破裂,拔T管时间不必局限于术后12-14d,可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9.
T管引流是胆管手术中重要步骤。传统的拔管时间选择在术后2周。拔除T管所致胆汁性腹膜炎并非多见,并发症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我院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拔T管引起胆汁性腹膜炎7例。本就拔T管后胆汁渗漏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常规拔除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4月~2004年3月我院收治的6例常规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保守治疗,4例急诊手术治疗,切除原窦道,行腹腔引流 重置T管引流。再拔T管时间为35~120d,随访2个月~2年无复发。6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多数病例应急诊手术治疗,对此类患者精心护理尤为重要,我们应使患者安心地接受治疗,认真细致地加强重置T管护理,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