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不同功能区抗体的免疫应答及与HCV RNA浓度的关系。方法 克隆表达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功能区优势表位抗原蛋白(HCV—C、NS3、NS4、NS5和HVR1),建立单片段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并以定量HCV RT—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CV RNA浓度。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HCV不同功能区抗体检出有较大的差异,HCV—C、HVR1检出最高,其次为NS3、NS4和NS5。结论 HCV—C、NS3、NS4、和HVR1抗体滴度与HCV RNA浓度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荧光定量PCR与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MEIA法 )同步检测HCV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 2 0 0 3- 0 1~ 12门诊及住院 5 0例ALT正常 ,无恶心、呕吐、乏力、黄疸临床表现 ,行胃镜和肠镜检查的门诊病人。检查前用MEIA法检测HCV 3抗体弱阳性 (1~ 2 0S/CO) ,对其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 ;5 0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阳性血清 (HCV RNA≥ 5 0× 10 5copies/L) ,再进行HCV 3抗体检测。 结果 MEIA法检测HCV 3抗体阳性在 1~ 2 0S/CO且ALT正常病人 ,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含量 ,3例(6 % )高于最低检测限 (5 0× 10 5copies/L)。对 5 0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阳性血清 (HCV RNA≥ 5 0× 10 5copies/L) ,且ALT正常病人 ,进行HCV抗体检测 ,2例 (4 % )丙肝抗体阴性 ,余丙肝抗体数值在 80~ 15 0S/CO。结论 MEIA法在AXSYM机器上检测HCV 3抗体弱阳性时 ,不能轻易得出丙肝的诊断 ,应检测HCV RNA并结合临床表现。定量PCR不适宜检测含量较低的HCV RNA ,MEIA法在AXSYM机器上检测HCV抗体作为献血员筛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薛长江  刘慧 《山东医药》2006,46(22):22-23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肝组织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52例肝病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中HVC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 多克隆抗HCV检出HcAg阳性25例(9.92%),单克隆抗HCV-NS3检出HCV—NS3蛋白阳性19例(7.54%)。19例HCV—NS3阳性肝组织均同时表现HcAg阳性,二者在肝细胞分布状况相似,不同病理类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CV抗原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252例血清检出HCV标志物阳性71例,单独抗HCV阳性者无1例肝组织中检出抗原。结论 肝组织中抗原的检出和血清HCV标志具有良好对应性,但不同血清HCV标志模式抗原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HCV不同功能区抗体(抗-C、抗-NS3、抗-NS4及抗-NS5)与HCVRNA的关系。HCV不同功能区抗体测定采用ELISA法,用RT-PCR进行HCV RNA检测。结果显示55例抗HCV阳性血清中有7种抗体阳性组合。抗-NS3、抗-C、抗-NS5及抗-NS4在7种阳性组合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6.4%、89.1%、58.2%、56.4%。HCVRNA阳性血清中抗-NS3、抗-C、抗-NS5及抗NS4的检出率分别为96.2%,88.5%,57.7%,57.7%。HCV不同功能区抗体ELISA法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RT-PCR法基本一致。抗-NS3、抗-C在HCV的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抗-NS5和抗-NS4有诊断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正链及负链HCV RNA的检测来探讨HCV在PBMC中的复制与丙肝慢性化及复发的关系。应用巢式RT—PCR对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和PBMC进行正负链HCV RNA的检测,其中15例干扰素治疗。并对10例正常人的血清和PBMC进行了HCV RNA检测。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正链HCV RNA阳性率73.2%,负链HCV RNA阳性率为0,PBMC中正链HCV RNA阳性率为60.5%,负链HCV RNA阳性率为38.0%。15例干扰素治疗患者在治疗后血清正链HCV RNA转阴率为73.3%,PBMC中正链HCV RNA转阴率为45.5%,负链转阴率为71.4%。正常对照组血清及PBMC中HCV RNA阳性率为0。这说明HCV RNA在PBMC中的复制与丙肝慢性化及复发存在一定的关系。干扰素治疗丙肝具有一定疗效,但不能彻底清除病毒。  相似文献   

6.
赵海陵 《山东医药》2003,43(20):30-30
为了解有偿献血员丙肝病毒(HCV)和庚肝病毒(HGV)的感染现状和探讨献血员筛选HGV的价值,笔者对44例有偿献血员进行了HCV—RNA、HGV—RNA以及抗-HCV、抗-HGV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57例乙肝后肝硬化和34例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腹水,采用免疫酶法进行血清乙肝标志物HBsAg和丙肝特异性抗体抗-HCV检测,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与腹水传染性的夫系。结果见表。分析:从表中看出,两组病人的腹水HBsAg、抗-HCV阳性率均呈平行关系,统计学结果说明,腹水与血清HBsAg、抗-HCV阳性检出率差别不大,且腹水HBsAg和抗-HCV浓度与血清HBsAg和抗-HCV浓度呈正相关。血清HBsAg和抗-HCV浓度愈大,含量愈高,腹水中HBsAg和抗-HCV含量也愈高。表明乙肝、丙肝后肝硬化病人的腹水与血清均具有传染性,应引起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5A的人源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并探讨其在临床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HCV非结构蛋白NS5A为固相抗原,利用抗原—抗体亲和性结合的原理,从半合成的人源可变区噬菌体抗体库中经过5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过程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DNA序列分析,获得HCV NS5A的人源单使抗体;用该抗体对772l转染全长HCV cDNA后筛选的阳性克隆细胞中的HCV NS5A抗原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ELISA结果表明,制备的HCV NS5A人源单链抗体能与HCV NS5A抗原特异性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该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HCV NS5A抗原,与正常肝细胞无交叉反应。结论:此法制备的单链抗体亲和性好,特异性强,且制备方法简便,周期短,为HCV NS5A病原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HCV血清分型方法,评价其在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抗体阳性标本中的分型率及血清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克隆表达HCVCore、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4两个区段的型别特异性表位嵌合抗原,并应用酶联免疫竞争抑制法建立血清分型方法。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200例慢性丙肝患者的血清抗体和HCVRNA,并用建立的方法进行血清分型。同时采用该方法检测90例乙型肝炎患者、11例戊型肝炎患者和16例其他肝病患者的血清,评价其特异性。结果在200例慢性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中,基因1b型128例,2a型72例,型别特异性抗体阳性157例,分型率为78.50%,与基因型一致率为98.09%。而在另外117例乙型肝炎、戊型肝炎和其他肝病患者的血清中,均未检测出HCV型别特异性抗体。结论建立的HCV血清分型方法具有较高的分型率和特异性,可用于HCV抗体的血清学分型和预测干扰素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实验诊断方法在丙型肝炎(丙肝)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HCV RNA定量与ALT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5例增强化学发光法(CIA)检测丙肝抗体初筛结果呈阳性(S/Co>1)的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RT-PCR)进行检测,并对可疑结果(①CIA检测结果S/Co在1~8之间的标本,②ELISA检测结果呈阴性的标本)采用HCV RIBA3.0进行确认;应用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仪及其生化检测试剂检测全部标本ALT指标。结果ELISA及RFQ-RT-PCR方法检测样本阳性率分别为93.33%和70.48%;对可疑标本经HCV RIBA3.0确认试验显示,2例结果呈阳性(分别为NS3、HCV-C和NS3、NS4阳性),1例为阴性,4例仍为可疑(其中1例HCV RNA>103copies/ml);HCV RNA含量呈阳性的样本中,ALT异常率与HCV RNA含量间呈正相关(r=0.96,P<0.01),而ALT数值的变化与HCV RNA含量并无相关性(r=0.19,P>0.05)。结论第三代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丙肝抗体同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2种检测方法均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RFQ-RT-PCR检测结果阳性率低于CIA与ELISA检测结果;在临床诊断中丙肝抗体的检测应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一起使用,以提高临床丙肝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4,(12):103-105
荧光定量PCR与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同步检测HCV对比分析,部分ELISA抗-HCV阴性和阳性血清丙肝抗体分片段检测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蛋白对HepG2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徽省艾滋病监测哨点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HCV)阳性者在各类人群的分布情况,并对HCV检测实验室常用的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以2016年安徽省艾滋病监测哨点HCV酶联免疫法(EIA)检测阳性的370例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HCV抗体补充试验,样本量足够的情况下进行HCV核糖核酸(RNA)定量检测,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369例EIA检测HCV阳性标本进行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阳性率99.2%(366例),其中注射吸毒人群占90.4%(331/366),暗娼占4.1%(15/366),性病门诊就诊者占3.0%(11/366),流动人口占1.4%(5/366),孕产妇占0.8%(3/366),男男性行为者占0.3%(1/366);344例样本量足够的标本进行了HCV RNA定量检测,阳性率82.6%(284/344),丙肝核酸阴转率为17.4%(60/344),对RIBA阳性结果的标本进行分条带统计,其中核抗原区出现概率最高,达到99.7%(365/366),其次为NS3-1、NS3-2和NS5,NS4出现概率最低,仅为85.8%(314/366)。结论我省艾滋病哨点中HCV感染和患病者集中在吸毒人群,是防治的最主要人群;HCV EIA检测阳性的标本可直接进行核酸检测,不必进行抗体补充试验,以减少检测成本;但核酸结果与抗体和临床症状相悖时也应考虑随访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克隆化及其特异性血清学方法的确立,使我们对该病毒的认识及其检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第一代抗 HCV 测定法仍缺少理想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它的这一缺点迫使人们广瑟地寻找另外一种能更快、更易诱导免疫应答的病毒抗原。HCV 全基因组的序列分析和黄病毒属相关成员结构上的相似性促进了这种探索。黄病毒属包括黄病毒(登革热和黄热病毒)和瘟病毒(猪霍乱和牛腹泻病毒)它们都有相同的基因组结构,包括核(核衣壳)和基因组5端的蛋白外壳以及延伸到3′端的5个非结构蛋白(NS—1~NS—5)区,第一代抗 HCV 法检测的是针对位于 NS—3区,C100-3抗原的抗体,该抗原是来自5—1一1克  相似文献   

14.
GBV-C/HGV感染在HCV感染患者中较常见。本文回顾性研究了GBV-C/HGV RNA和GBV-C/HGV抗E2抗体在149例经α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中的检出率。同时分析了GBV-C/HGV RNA或抗E2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的效果。反转录PCR法检测GBV-C/HGV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E2抗体。149例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只有8例GBV-C/HGV RNA阳性,72例抗E2抗体阳性,4例两项均阳性。GBV-C/HGV RNA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抗E2抗体阳性患者。两组的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特征无区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部分地区丙肝高危人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证明了我国丙肝感染的严重性及丙肝抗体的应答规律;建立了HCV基因组RNA的反转录PCR方法,开展了HCV的基因检测工作。利用PCR扩增及λgt11噬菌体系统,首次构建成功我国人群HCV cDNA基因库,共获约8×10~6个噬菌斑。对此基因库进行筛选、鉴定、亚克隆及DNA测序等一系列工作,获得了我国人HCV基因组非编码区、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的克隆,比较了其与国外序列的同源性和差异性,从而证实我国人群感染的属  相似文献   

16.
有报告说,血液透析患者的HCV抗体检出率高。这次作者研究了血液透析患者的HCV抗体、HCV—RNA阳性率及其血液生化所见。研究对象是10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时间平均6.2年,作者把他们分成A、B、C三组:A组为透析时间少于5年者,B组为5~10年者,C组为10年以上者,并计算其HCV抗体阳性率、HCV—RNA阳性率和血清ALT异常率。HCV抗体使用第二代HCV抗体检测药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DNA微点阵(DNA microarray)技术检测致癌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非结构蛋白NS4B在HCV致癌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稳定表达NS4B的细胞系,用微点阵技术研究NS4B对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分析微点阵结果中的两个上调基因(DKK1,FYN)和两个下调基因(AKR1C1,v—fos)的表达,对细胞中AKR1C1的活性进行酶学分析。结果 在2308个信号途径相关的基因中,34个基因表达上调,56个基因表达下调。在表达有明显差异的基因中,大部分原癌基因表达上调,而大部分抑癌基因的表达下调;一些基因与细胞压力有关。实时定量RT—PCR和AKR1C1的酶学分析进一步证实了DNA微点阵的结果。结论 HCV—NS4B在HCV的致癌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S(NS5)的抗独特型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抗-Id scFv),为研制HCV NS5的抗-Id scFv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将HCV NS5单克隆抗体固相包被于Nunc板,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5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随机挑选80个克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交叉反应和竞争抑制实验,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获得与HCV NS5单克隆抗体结合活性较强的抗-Id scFv阳性克隆,并对HCV NS5特异性抗-Id scFv的编码序列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的HCV NS5抗-Id scFv片段由786bp组成,具有结合HCV NS5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和特异性。结论: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能够成功地获得HCV NS5的抗-Id scFv。本实验结果为开展用抗-Id scFv防治丙型肝炎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钟彦伟  成军 《肝脏》1999,4(2):73-76
目的 获得可溶性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3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为得到纯度高、活力强的NS3 ScFv和进一步HCV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重组的HCV非结构蛋白NS3为包被抗原,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5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获得抗原结合活性较强的HCVNS3人单链抗体ScFv片段克隆,并对其进行DNA序列及免疫活性测定。从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转化琥珀突变非抑制型大肠杆菌HB2151;IPTG诱导表达HCV NS3可溶性单链抗体;ELISA和dot blot检测其抗原结合特异性。结果 克隆了HCV NS3的单链可变区抗体基因,经DNA酶切和序列分析表明,该抗体基因由747个碱基组成。ELISA和dot blot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HB2151中经IPTG诱导表达的可溶性HCV NS3的单链可变区抗体,具有结合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的特异性和免疫活性。结论 克隆、鉴定并在大肠杆菌HB2151中表达了可溶性的ScFv-NS3。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丙肝)哨点5类监测人群(肾透析人群、无偿献血人群、医院侵入性诊疗人群、单位体检检群、计划生育门诊就诊人群)丙肝病毒(HCV)感染状况及趋势,为丙肝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2010-2012年,在每年46月,使用连续性监测方法收集5类监测人群的血样,完成HC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并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102012年,5类监测人群中,肾透析人群哨点HCV抗体阳性率(均数)均超过5%(0-25.3%);医院侵入性诊疗人群HCV阳性率为0.7%~0.9%;除2010年无偿献血人群HCV抗体阳性率为0.6%外,其他年份单位体检人群、无偿献血人群、计划生育门诊就诊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均低于0.5%。结论肾透析人群的感染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而其他丙肝哨点监测人群HCV抗体阳性率较低。血液传播是目前中国HCV传播的主要途径,如何避免或降低HCV传播的风险,是当前和今后应当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