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制备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直肠栓。方法:以胰岛素含量为指标,以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的比例、壳聚糖含量、p H为因素,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直肠栓的处方;并采用无膜、动物黏膜溶出法考察所制栓剂的体外释药机制。结果:所制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直肠栓的胰岛素含量为0.35%;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的比例对栓剂中胰岛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最优处方为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比例为15%∶25%、壳聚糖含量为0.4%、p H为5;使用无膜和牛肠黏膜时是通过溶蚀方式释放,使用羊肠黏膜时是通过扩散与溶蚀相结合的方式释放。结论:成功制得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直肠栓。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赖氨酸布洛芬缓释液体栓进行处方、卡波姆和氯化钠用量筛选以及液体栓剂的体内外释放度进行研究。方法:根据处方中不同比例的泊洛沙姆及不同含量的卡波姆、氯化钠制备赖氨酸布洛芬缓释液体栓,考察不同含量的卡波姆和氯化钠对液体栓凝胶温度、凝胶强度和生物粘附力以及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对适宜处方进行体外释放度的测定;测定赖氨酸布洛芬缓释液体栓在犬体内的血药浓度,并进行体内释放度研究。结果:通过筛选最终确定卡波姆的含量为0.8%,氯化钠含量为0.8%,液体栓凝胶温度、凝胶强度、生物粘附力具有适合直肠给药的性质;赖氨酸布洛芬液体栓体外释放符合零级模式,R2〉0.9,释药时限大于6 h;经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体内过程为一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4.82 h,Cmax=42.7μg/mL,T1/2(Ke)=8.26 h,AUC0→∞=715.48 mg/(h·L),MRT=10.68 h,显示了良好的体内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赖氨酸布洛芬液体栓具有良好的缓控释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芬太尼双层口颊片中枸橼酸芬太尼的含量及释放度的HPLC法。方法:色谱柱:SHISEIDO-C18柱(100 mm×3 mm,3μm);流动相:0.1 mol·L-1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调节p H值至4.0)-乙腈(30∶70);检测波长:195 nm;流速:0.5ml·min-1;柱温:30℃。结果:枸橼酸芬太尼在5.01 00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7.88%,RSD为2.60%(n=9)。速释层芬太尼在5 min时累积释放度接近70%,缓释层芬太尼在4 h时的累积释放度接近85%,且符合零级释放方程、一级释放方程、Higuchi释放方程。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芬太尼双层口颊片中枸橼酸芬太尼的含量及释放度测定。芬太尼口颊片具有良好的速释、缓释双向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4.
都宁  赵泉  张向萍  梁延平  宁莎  程东升 《中国药房》2010,(25):2374-2376
目的:对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中的阿奇霉素,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阿奇霉素的含量;以pH6.0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释放度测定法中的第一法测定累积释放率并进行体外释药模型的拟合。结果: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阿奇霉素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50~800μ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56%,RSD<1.84%(n=6);体外释放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所建立的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质量控制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且制剂的体外释放符合缓释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儿童哮喘药硫酸沙丁胺醇延迟定时释药难题.方法精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等缓释材料,制成缓释片芯,再包上肠溶衣.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测定主药硫酸沙丁胺醇含量,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并进行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观察考核其稳定性.结果硫酸沙丁胺醇浓度线性范围为2.5~40.0 μg/mL,r=0.998 9.研制品在pH=1.2的人工胃液中2 h不崩解,在pH=6.8的人工肠液中20 min左右崩解释药;研制品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5 h释药50%左右,7 h释药达95%以上;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研制品的使用期达2年以上.结论应用现代肠溶缓释制剂技术有望解决儿童哮喘药延迟定时释药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双嘧达莫缓释胶囊中的有效成分双嘧达莫、阿司匹林、以及杂质水杨酸的质控方法,并考察了双嘧达莫体外释放度。方法:色谱柱:Kromasil—C18(250mm×.6mm,5μm);流动相:甲醇-三乙胺-磷酸缓冲液(pH2.78)-乙腈(15:60:25);流速:0.7mL·min^-1;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结果:双嘧达莫、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分别在9.05~181.00mg·L^-1,1.68~33.60mg·L^-1,1.55~31.00mg·L^-1范围内、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n=7),回收率分别为98.8%,100.5%,99.0%;精密度测定RSD小于1.07%。双嘧达莫在1,2,4,8h体外释放度控制在10%~30%,30%~55%,55%~75%,75%以上,阿司匹林在1h体外释放度为75.9%,水杨酸的含量为0.8%,均符合药厂标准。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快捷,可用于控制该复方缓释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陈燕  刘虹  郭琪 《中国药品标准》2014,15(4):283-285
目的:建立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含量和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4.6 mm ×150 mm,5μm),0.067 mol· L-1磷酸二氢铵溶液(三乙胺含量0.3%,调pH值至7.5)-乙腈(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用外标法计算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含量;释放度测定以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为溶剂,溶出2,4,8 h时取样测定。结果:含量测定在0.22~2.00 mg· mL-1( R2=0.9999)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50%( RSD=1.07%);样品在2,4,8 h的释放率分别相应为标示量的15%~45%、40%~70%和70%以上。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含量和释放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洛索洛芬钠缓释片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萍  陈斌 《医药导报》2007,26(5):490-492
目的 对洛索洛芬钠缓释片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600:400:1:1),检测波长为222 nm。结果 在5~100 μg·m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对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RSD≤1.37%,日间RSD≤1.70%,回收率为99.93%。洛索洛芬钠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分布函数:LnLn[1(1 F%)]=0.385 7Lnt 1.721 4 (r=0.993 9)。结论 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洛索洛芬钠缓释片具有明显的体外12 h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乌拉地尔缓释胶囊的研制及释放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制备乌拉地尔缓释胶囊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进行考察。方法 :以丙烯酸树脂作为缓释材料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乌拉地尔缓释胶囊的释放度 ,并进行释放度研究。结果 :以 (2 68± 1 )nm为测定波长 ,乌拉地尔在 3~ 30mg·L- 1 浓度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9(n =3)。其体外释放特性符合Higuchi模式。 结论 :乌拉地尔缓释胶囊制备简单 ,且具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崔颖  王贺  吕凌  陆宇 《中国药业》2009,18(4):27-2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中单硝酸异山梨酯的释放度。方法以pH=5.0的磷酸盐缓冲液250mL为溶剂.转速为100r/min。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色谱柱为LunaODS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1%醋酸溶液(加0.1%三乙胺)-甲醇(55:45),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L/min。结果单硝酸异山梨酯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9.66~314.56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7%,RSD=1.78%(n=9);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与国外对照样品一致。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复方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释放度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磊  胡霞  张莉  仲博  陈莉  袁园 《中国药房》2012,(47):4446-4448
目的:研究黄芩苷温敏凝胶直肠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家兔经直肠分别给予黄芩苷温敏凝胶剂和水溶性栓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中的药物浓度,色谱柱为Shim-packVP-ODS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V/V/V),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74nm。结果:黄芩苷温敏凝胶与黄芩苷水溶性栓剂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3.639±0.23)和(2.832±0.18)μg·L^-1;AUC0~∞分别为(796.46±65.35)和(493.86±42.52)μg·h·L^-1。与水溶性栓剂比较,黄芩苷温敏凝胶直肠给药后,Cmax和AUC0~∞均有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1.2%。结论:黄芩苷制成温敏凝胶直肠给药后,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高萌  徐红  鲍旭  蒋妮  何艳  田舸  田燕 《中国药房》2012,(11):979-982
目的:建立姜黄素温敏凝胶中姜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以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为基质制备姜黄素温敏凝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姜黄素温敏凝胶的含量和体外释放度,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2%冰醋酸溶液(58∶42),检测波长为430nm。结果:回归方程为A=113.2c+82.177(r=0.9993),姜黄素检测浓度在4~128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3±0.75)%,低、中、高浓度标准品溶液日内精密度的RSD分别为1.99%、1.86%、1.96%,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1.04%、1.74%、1.98%。样品于120h在释放介质中的累积释放率为(81.54±1.07)%,药物释放遵循Higuchi方程释放动力学模型。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姜黄素温敏凝胶中姜黄素的含量测定。姜黄素温敏凝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托吡卡胺温敏型原位凝胶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曼  张恩娟 《中国药房》2013,(45):4273-4276
目的:优化托吡卡胺眼用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法考察温敏材料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对指标相变温度的影响,并以相变温度(T。)和模拟泪液稀释后的相变温度(L)为指标对结果进行模型拟合;采用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进行验证,测定300rain内的体外累积降放度。结果: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分别为20%、5%,以T·和Tz为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分别为(1.9187、0.8899;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绝对值均〈5%,300min内的体外累积释放度为65%。结论:星点设计一效应面法所建立的模型实现了该眼用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处方优化.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陈永顺  吴珍  董永成  杜士明 《中国药师》2011,14(11):1624-1626
目的:制备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白蛋白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优化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粒径,形态,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6.82±1.25)μm,平均载药量为(52.08±3.26)%,平均包封率为(60.54±3.17)%,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1.5846t1/2-1.207(r=0.9985)。结论: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体外释放特性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体外药物释放特征与体内外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①水、②0.1mol/L盐酸、③0.01mol/L盐酸等三种溶剂作为释放介质,考察释放介质对释放度的影响。用Wagner—Nelson方程法计算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吸收百分数,并与相应时间体外累积释放度线性回归,进行体内外相关性考察。结果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一致,均符合零级动力学。将体内累积吸收百分数y与相应时间在0.01mol/L盐酸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百分数X进行线性回归(n=7),回归方程为Y=1.0093x一0.3329,r:0.9600(P=0.000601〈0.001),表明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呈A级相关。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的释放度不受三种释放介质影响,释药恒速。体外释放累积百分数与体内吸收百分数呈A级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氢化可的松结肠靶向片的包衣处方,并考察其释放机制。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氢化可的松结肠靶向片的包衣处方。以明胶-壳聚糖包衣(GC)层和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100包衣(E)层的包衣增质量为自变量,以靶向片在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及人工结肠液的累积释放度(Q2 h、Q4 h、Q24 h)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和非线性拟合。根据绘制效应面选取最佳处方,并通过数学原理和相关模型探讨其释放机制。结果:GC层及E层包衣增质量最佳值分别为4%和20%;制备的3批氢化可的松结肠靶向片的平均Q2 h、Q4 h、Q24 h分别为0.16%、4.7%、93.35%;其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0.984 5)。结论:根据筛选的包衣处方制备的氢化可的松结肠靶向片的体外释放符合缓释制剂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杨淑清 《中国药师》2010,13(9):1255-1257
目的:研制甲基莲心碱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利用正交实验对其处方进行优化。对其形态、粒径、包封率及释药等体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甲基莲心碱脂质体形态规整,平均粒径为(842.5±4.65)nm,平均包封率为(72.8±1.5)%。体外释药遵循Higuehi方程:Q=30.78t1/2—5.12,(R^2=0.995),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优化得到甲基莲心碱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为进一步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