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文静 《全科护理》2021,19(5):674-677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病人创伤后成长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应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心理弹性量表对65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宫颈癌根治术病人创伤后成长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危险因素。结果:宫颈癌根治术病人PTGI评分为(62.22±5.12)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宫颈癌根治术病人创伤后成长总评分及人际关系、精神改变维度评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宫颈癌根治术病人创伤后成长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心理弹性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可知,年龄、家庭月收入、家庭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是影响宫颈癌根治术病人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注意宫颈癌根治术病人术后的心理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病人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为病人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促进病人创伤后成长,使病人能顺利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0例鼻咽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0.75±8.50)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病程、自我效能和抑郁情绪是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77.1%的变异量。[结论]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鼻咽癌病人的心理疏导,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与负性情绪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应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对80例冠心病PCI患者进行评定,并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与负性情绪对其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结果:冠心病PCI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58.25±5.12)分、SAS评分(60.12±5.02)分、SDS评分(59.02±4.78)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52.12±8.45)分;不同年龄、学历、病程、并发症及接受过疾病管理能力干预患者在疾病管理能力、负性情绪及创伤后成长等方面评分存在差异(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创伤后成长总分、人生感悟、个人力量、与他人关系、自我转变及新的可能性与SAS评分、SDS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与自我管理行为总评分、症状管理、情绪管理、急救管理、疾病认知管理、生活管理及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PCI患者疾病管理能力较低,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因此,护士通过加强患者疾病管理行为教育,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引导患者改善不良情绪,以促进患者术后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病人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相关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561例HIV阳性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IV阳性病人PTGI总分为(47.93±23.55)分,处于较低水平;社会支持总分(55.13±14.49)分;反刍性沉思总分(28.66±15.50)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阳性病人的居住情况、社会支持总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创伤后成长总变异的26%。[结论]HIV阳性病人可获得较低程度的创伤后成长,且居住情况、社会支持、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均可预测病人的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与造口适应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PTGI)、中文版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stomy adjustment inventory-20, OAI-20)对220例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PTGI总分为(63.14±12.54)分,OAI-20总分为(43.11±6.75)分。造口患者PTG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OAI-20总分、正性情绪维度、社会生活适应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年龄、放化疗、造口接受程度、正性情绪、社会生活适应为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造口适应为中等水平,创伤后成长为中等偏高水平。造口适应与创伤后成长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并通过提高造口患者适应水平来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6.
邬闻文  金奕  徐旭东 《护理研究》2014,(15):1813-1815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恢复期病人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后处于恢复期无阅读理解障碍的病人84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中文版意外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对其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4例病人PTGI总分为(58.00±7.71)分,人生感悟维度得分最高。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的病人PTG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恢复期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有待提高;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5项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在颅脑损伤病人的恢复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关注病人心理方面的积极改变,并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PCI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院准备度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个人状态(48.17±6.15)分、可获得的社会支持(25.52±5.29)分、疾病知识(49.36±6.89)分、出院后应对能力(15.76±3.48)分的实际得分均显著高于标准化得分(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职业状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自我护理指数、出院指导质量、住院天数、出院原因、出院带药数量以及是否首次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自我护理指数≤70分、出院指导质量≤80分、非医嘱出院、出院带药数量7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院准备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自我护理指数≤70分、出院指导质量≤80分、非医嘱出院、出院带药数量7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院准备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出院指导质量对于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围PCI术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及近期预后情况。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错过血运重建半个月以上仍有症状的患者132例。将患者分为围PCI术心肌梗死组(围PCI术心肌梗死组,n=63)和非围PCI术心肌梗死组(非围PCI术心肌梗死组,n=69)。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检查结果,PCI术前服药情况、冠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微循环阻力指数(IMR),PCI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对两组血糖、q-CRP、IMR进行二分类多元逐步Logistic分析。统计患者PCI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IMR、q-CRP、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R是围PCI术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IMR与PCI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其增加值正相关(P0.05)。两组PCI术后3个月LVEDd及其增加值、LVEF及其增加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PCI术心肌梗死组MACE事件发生率(28.6%)大于非围PCI术心肌梗死组(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发生围PCI术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发生围PCI术心肌梗死的患者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程乃馨  徐玲芬 《全科护理》2023,(10):1349-1352
阐述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概念及内涵、测评工具,从认知过程、PTG水平、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综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意外创伤病人社会支持、创伤后情绪痛苦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创伤骨科病房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急性创伤病人197例,应用人口学一般资料、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和中文版事件冲击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意外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2.38±20.58)分,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水平和创伤后情绪痛苦水平分别为(41.98±8.74)分和(27.76±14.89)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是影响意外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的人口学因素;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与创伤后成长相关(P<0.05)。回避型维度与创伤后成长总分、自我转变和新的可能性相关(P<0.05);事件冲击量表总分及高警觉得分与自我转变、新的可能性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回避型、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进入回归方程,解释总变量的49.9%。[结论]关注影响意外创伤病人创伤后心理的正性成长因素,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创伤后干预方案,重构社会支持系统的完整性,控制创伤后应激的发生,激发创伤病人正性力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对方式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我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29例住院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面对应对方式得分为(21.48±3.99)分,回避应对方式得分(15.75±3.42)分,屈服应对方式得分(10.45±3.44)分。应对方式在不同年龄、居住情况、月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地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坚韧性为面对应对方式的积极预测因素,力量、乐观、自我效能影响回避、屈服应对方式。[结论]病人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是其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未来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提高病人医学应对水平,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延长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ICU收治的96例行PCI治疗在ICU时间延长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ICU延长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策略。结果:患者PCI术后发生ICU延长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房颤、左心室功能不全、右心室功能不全、术后出血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ICU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房颤、低血压、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ICU时间延长危险因素,术后密切留意患者病情,加强患者护理,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CU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期创伤后成长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169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期患者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PTGI总均分为(65.83±13.28)分,EPQ各纬度不同得分组间的PTG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外向纬度同创伤后成长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342,P<0.01),精神质和神经质纬度与其呈负相关(r=-0.250、-0.287,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受人格特征各位的影响(β=0.343、-0.264、-0.273)。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期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创伤后成长,不同人格特征的患者有不同的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PCI术后的AMI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12个月对其进行随访,依照是否再发心肌梗死分为再发组和未再发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入选AMI患者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为33.33%(26/78);再发组与未再发组年龄、吸烟、高血压病史、Killip分级、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狭窄血管支数、梗死后心绞痛、服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2级、年龄≥70岁、具有高血压病史、AMI后发生心绞痛是PCI术后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Killip分级、年龄、高血压病史、AMI后发心绞痛及服药情况与PCI术后再发心肌梗死关系密切,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主动的防治措施,减少术后风险。  相似文献   

15.
汪娟  张平  李秀娟  宋旭红 《护理研究》2012,26(20):1834-1836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化疗期间心理症状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对230例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期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化疗期心理症状较严重,存在一定程度的创伤后成长,两者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病人SCL-90得分越低,PTGI得分越高。[结论]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期间病人存在创伤后成长,能有效缓解病人的心理症状,提高病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84例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反刍性沉思问卷评定患者的反刍性沉思水平,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社会支持状况,采用创伤后成长问卷评定创伤后成长水平,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定应对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不同社会支持、创伤后成长水平、应对方式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反刍性沉思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支持良好、创伤后成长水平高、选择积极应对方式的患者评分较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较差、创伤后成长水平低、消极应对方式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社会支持较差、创伤后成长水平低、消极应对方式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PCI术的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两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经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有43例(35.83%),纳入合并组;将剩下77例(64.17%)纳入未合并组。合并组与未合并组的性别、年龄、高脂血症、饮酒史、疾病类型、发病至PCI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血肌酐(SCr)高水平表达占比均高于未合并组(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得出,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SBP、DBP、NT-proBNP、CK-MB、cTnⅠ、SCr可能是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恐动症现况, 分析其潜在剖面并探讨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接受PCI术AMI患者335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前瞻性方法应用基本情况问卷、心脏恐动症量表(TSK-SV Hear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测评表(PCL)对其进行调查, 选择线性增长模型对AMI患者术后恐动症进行潜在剖面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335例AMI患者PCI术后恐动症得分为(44.47 ± 7.25)分, 潜在剖面分析可得, AMI患者PCI术后恐动症分为心理性恐动症型(156例占46.57%), 生理性恐动症型(164例占48.96%)和严重恐动症型(15例占4.47%)。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 年龄、心理弹性、创伤后应激平和无及轻度焦虑是心理性恐动症型AMI患者PCI术后恐动症显著影响因素(P<0.05), 年龄、心理弹性是生理性恐动症型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14例,依据PCI术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86例)与未发生组(228例).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创伤后成长、焦虑抑郁、自我管理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病人创伤后成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对某三级甲等医院388例冠心病介入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388例病人中焦虑者占60.0%,抑郁者占75.5%;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9.24分±8.16分,医院焦虑抑郁得分为17.45分±5.71分,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70.82分±11.83分;自我管理行为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r=0.344,P0.01),焦虑抑郁与创伤成长呈负相关(r=-0.168,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自我管理行为对冠心病介入病人的创伤后成长有直接的显著影响(P0.01),自我管理行为对焦虑也有直接的显著影响(P0.01),并通过焦虑的中介作用对创伤后成长起间接影响。[结论]冠心病介入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较低,并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教育,提高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同时引导病人释放负性情绪,以促进冠心病病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