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择期手术病人镇痛认知程度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英  田梅 《当代护士》2009,(5):95-96
目的调查择期手术病人对疼痛治疗和自控镇痛泵(PCA)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232例择期手术的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被试者手术预期疼痛强度值为0~10,平均(4.7+2.1);希望使用PCA泵后达到的疼痛强度值为0~3,平均(1.6+0.4)。66.4%的手术病人不知什么时候使用PCA泵最为合理;62.9%的手术病人担心使用止痛药是否会成瘾;22.4%的手术病人不清楚使用PCA泵是否会影响术后恢复;45.5%的手术病人术前不了解PCA泵的使用方法;55%的手术病人希望通过医护人员了解PCA泵的使用方法。结论被试者普遍存在疼痛相关知识不足,护士应充分发挥自己在疼痛控制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的评估,加强疼痛知识的教育,鼓励手术病人积极参与术后镇痛的全过程,完善疼痛相关制度及管理,帮助病人无痛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危病人的护理记录问题及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04年73份住院死亡病人护理记录,进行分析。结果 入院记录不完整的3份(4.1%);病人健康与舒适的改变不完整15份(20.5%),主要护理措施不全面3份(4.1%),措施落实不够5份(6.8%),没有评价3份(4.1%);未按照发生发现的时间及治疗处置的时间进行记录4份(5.5%),使用医学术语不当43份(58.9%),未记录到分钟5份(6.8%),未签名和注明时间20份(27.4%);用药时间与医嘱、医生记录时间不一致2份(2.7%),死亡时间不一致12份(16.3%);字迹不清楚、错别字11份(15.1%),涂改12份(16.4%);责任护士记录入院首次评估未在48h内完成2份(2.7%),护理措施不准确4份(5.5%),未每周记录1次系统评估5份(6.8%);无护理措施单17份(23.3%);无护理查房记录70份(95.9%)。结论 通过加强业务培训,组织护理查房,建立专家会诊,规范护理记录,达到提高护士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护理记录水平、质量和保证记录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实施药物治疗所存在的用药错误风险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06年护士在药疗中发生用药错误有关的护理差错11例,2004年~2006年已被发现并杜绝的与用药错误有关的60例护理风险,并对发生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护理差错中,用药前护士未按用药要求核对患者姓名的占45.4%。60例被发现并杜绝护理风险中,10例(16.7%)来自于护士本身,35例(58.3%)来自于药房发药错误,15例(占25%)来自医生医嘱错误。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给患者实施药物治疗中要做到用药方法、时间、剂量准确,病人正确,途径正确,应加强用药的各个环节质量管理,健全并完善防范机制,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知识的掌握,避免发生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4.
观察美施康定治疗67例社区持毒麻卡的晚期癌痛病人的剂量调整、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表明,美施康定的镇痛效果确切,但存在大范围的剂量差异,故临床使用应进行剂量调整,使剂量达到个体化。用药的平均初次剂量,维持剂量及最大剂量分别为50mg/d,60mg/d及90mg/d.平均用药维持天数42d,最长者156d.44.7%的病人不需要增加初始剂量,52.2%的病人需要增加剂量,范围多在30%-150%之间,仅2例(2.9%)在150%-300%之间,治疗疼痛缓解率97%,直肠治疗需加大剂量,阴道给药同口服剂量相同.不良反应为使秘、恶心、呕吐、嗜睡及排尿困难。  相似文献   

5.
杨凤凤  李真 《护理研究》2008,22(5):1343-1344
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共用维生素K1(无锡市第七制药有限公司)静脉入壶方法治疗呼吸道感染病人422例,其中411例镇咳效果良好,改善呼吸道痉挛,镇咳能力可达97.7%,但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的11例,发生率为2.3%,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9岁~52岁,用药剂量10mg-30mg,经及时正确抢救病人无任何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6.
病人自控镇痛(PCA)这项技术是近十年提出的按需镇痛概念与微电脑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即在病人感到疼痛时,可自行按压PCA装置的给药键,按设定的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它弥补了传统镇痛方法存在的镇痛不足和忽视病人个体差异,以及难以维持血药浓度等问题。PCA分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镇痛方案,一般持续使用2~3天。我科于1999年开展了这项新技术、新业务。由于PCA是跨科室的治疗,即PCA泵在手术室安装,术后镇痛2~3天在病房度过,在患者使用PCA泵期间,出现问题后,需由病房护士通过手术室进行处理,怎样才能减少患者的回叫次数,我院通过对50名应用PCA泵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进行宣教,使回叫率降低,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及住院老年病人精神科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精神科药物使用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103例中单一用药者14例(13.6%),合并用药者89例(86.4%)其中两者抗精神病药物合用者5例,抗精神病药物与其他精神药物联用者12例,65例合用抗焦虑药,依次为舒乐安定15(14.6%)佳静安定11例(10.7%)4例(3.8%),合并安坦72例,预防性用药者33人(45.8%)。结论 老年病人治疗中合理用药尤为重要,应选择安全、有效,副反应轻的药物,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任波  徐晨  董刚  赵新  严锦  任辉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7):1030-1031
目的:比较老年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术后自控镇痛(PCA)与传统的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对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40例在全麻下行胃底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老年患者,术前检查肺功能正常,分为肌注哌替啶组(D组)和病人自控镇痛组(PCA组)。D组患者术后感觉疼痛时肌注哌替啶镇痛,PCA组由病人或家属自行静注吗啡镇痛。每次间隔时间至少15min。术后回病房即刻,4、8、12、24、48h进行随访并记录镇痛评分、SpO2、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不良反应等,术后7d随访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0-48h比较,两组SpO2差异无显著性,PCA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或P〈0.01)。术后7d肺部并发症D组有2例,而PCA组无一例(P〈0.01)。结论:静脉PCA用于肺功能正常的老年胃底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后镇痛,对SpO2无影响.镇痛效果明显,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传统的肌注哌替啶方法,是一种用于老年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手术后镇痛更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冯晶  魏俊 《护理研究》2008,(1):225-225
病人自控镇痛方法(PCA)因其特殊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我科自2006年6月-2006年10月推广使用PCA以来,共给300例硬膜外麻醉手术后病人使用PCA,临床效果满意。但仍有少数病人出现1种或2种并发症。现将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药物治疗是病人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用药安全是保证病人治疗最有效的措施,但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据报道,美国住院病人受到医疗伤害的占3.5%,其中因用药疏忽或错误所致的占7%左右。另据文献报道,200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医疗诉讼案件170件中,涉及药物纠纷的占37%。经统计,我院2007年1月-2008年8月上报的护理缺陷中70%用药差错为低年资护士所致。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岗前教育时进行安全用药知识及安全用药意识培训,降低或杜绝因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纠纷或护理差错。  相似文献   

11.
病人自控止痛泵术后镇痛的护理新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介绍了自控止痛泵(PCA泵)用于术后镇痛的护理方法,告诫病人要根据自己的镇痛需要控制好给药的时机和剂量。用PCA前,应征得病人和家属的同意,详细介绍PCA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治疗目的、药物的作用、剂量和反应等,应用PCA过程中,护士应给予严密观察,尤其注意对PCA泵及止痛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痰热清注射液在该院临床应用的情况,分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度该院住院患者病例,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及病例信息,汇总后加以分析。结果:被调查的住院患者使用痰热清注射液的平均剂量为18.5mg,平均疗程为7.2天(1-23天),给药次数均为1次/日,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在53例病例中,用于高热(39.0℃以上)的13例,占24.5%,用于一般发热(39.0℃以下)的38例,占71.7%,未发热但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者1例,占1.9%。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结论:该院痰热清注射液用药适应症与说明书符合率高,给药剂量均在说明书范围内,用药疗程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术后自控镇痫已被广大患所接受。所谓自控镇痛(PCA),是指无论采用何种镇痛方法,患可以自行决定给药的时机和剂量。它能更有效地维持血药浓度.从而提供较满意的镇痛效果。但它也有许多副作用和不安全因素。因此,2003—01~2003—12我们对应用PCA1000例进行了调查。其中男380例(38%),女620例(62%),年龄18~78岁。  相似文献   

14.
PCA评价体表电刺激对心外科术后疼痛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心外科术后疼痛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会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甚至会导致肺不张、心衰等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通常采用麻醉性镇痛药或局麻药区域阻滞缓解术后疼痛,但这两类药物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及并发症。近年来,体表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nervestimulation,TENS)开始用于心脏外科术后镇痛,但有关研究常得出相互矛盾的结果。本工作以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rsia,PCA)法作为评价指标,以电极安慰组作为对照,对33例心脏外科术后疼痛患者进行了TENS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在PCA存在的条件下,TENS能够显著降低疼痛评分,减少PCA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ANOVA,P<0.01)。本工作为心脏外科术后常规应用:TENS镇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防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Rs)的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连续入院行PCI的冠心病300例。随机分为全反式维甲酸正常剂量组(10mgt.i.d p.o,甲组)、强化剂量组(20mgt.i.d p.o,乙组)、对照组(丙组)。6个月后分别比较甲乙丙三组的再狭窄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结果300例患者中男性228例、女性72例。住院期间甲乙丙三组比较:心绞痛9%VS8%VS9%;再次急性心肌梗死(AMI)O%VS2%VS1%;再次缺血性血运重建(TVR)3%VS2%VS3%;心源性死亡4%VS6%VS4%,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三组比较:心绞痛12%VS9%VS20%;再次AMII%VSO%VS1%;心源性死亡2%VS4%VS4%,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再狭窄率3/33(9.1%)VS2/30(6.7%)VS12/32(37.5%);TVR3%VS2%VS11%,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常规剂量ATRA防治再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气道侵袭性曲霉感染19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气道侵袭性曲霉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间经病原学和(或)病理学证实的19例气道侵袭性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基础疾病.主要为原发肺部肿瘤(12例)、肺转移瘤(3例)、支气管结核(4例),其中因气道狭窄行支架植入术9例。感染的常见诱因有低蛋白血症(9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7例)、糖皮质激素(2例)及免疫抑制剂(10例)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或缺乏(3例);感染的病原菌以烟曲霉为主(14例,73.7%);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84.2%),痰为白色或黄色胶胨样,或为刺激性干咳,近半数患者伴咯血(47.4%)、胸闷、气急(26.3%)等,9例(47.4%)患者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者12例(63.2%)。分别采用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全身用药,结合支气管镜腔内局部治疗,有效率为47.4%。结论 气道侵袭性曲霉感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真菌感染,近年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长期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应用、肿瘤化疗等密切相关,也与检测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支气管镜腔内诊治技术的广泛开展有关;感染的病原以烟曲霉为主。治疗非常棘手,除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外,还须联合支气管镜腔内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17.
高渗盐水(HS)复苏可减少休克时中性粒细胞引起的炎症损伤,但其最佳使用剂量目前仍未明确,最近美国科研人员就此进行了研究,他们设想用一个能保护胃肠功能的最佳剂量HS进行液体复苏,其对远隔受损器官的保护作用应该好于大剂量的等渗晶体液。该研究采用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对照组分为不复苏假手术、假手术后用4ml/kg质量分数为7.5%的HS复苏以及肠系膜上动脉阻断(SMAO)后不复苏3组;实验组包括SMAO后用等容积液体[4ml/kg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NS),4ml/kg2.5%、5%、7.5%和10.0%的HS]复苏和SMAO后用等溶质液体(33ml/kg0.9%NS,12ml/kg2.5%HS,6ml/kg5%HS,4ml/kg7.5%HS和3ml/kg10%HS)复苏2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法国Myeoplasma lsT2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本组949例泌尿生殖系患者中,36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37.9%。其中,解脲支原体(Uu)占81.9%,人型支原体(Mh)占13.9%,Uu+Mh占4.2%。药敏结果表明:支原体对9种抗菌药物耐药率环丙沙星(98,8%)、氧氟沙星(95.52%)、阿奇霉素(47.9%)、红霉素(42.85%)。敏感率最高的药物有原始霉素(99.3%)、强力霉素(98.4%)、交沙霉素(97.7%)、四环素(96.9%)。结论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应重视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以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抗结核药物12例(35.3%);中草药9例(26.5%);抗甲亢药4例(11.8%);降血脂药及精神类药均为3例(8.8%);化疗药2例(5.9%);抗生素1例(2.9%)。经及时停用损肝药物并给予支持对症治疗,治愈27例(79.4%),好转3例(8.8%),死亡4例(11.8%)。结论:临床医师在工作中要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详细询问病史、用药史及过敏史,严密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HANS辅助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变频体表电刺激联合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分为四组:Ⅰ组为HANS组;Ⅱ组为PCEA组;Ⅲ组为HANS+PCEA组;Ⅳ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措施。结果:Ⅰ组产妇应用HANS,通过VAS评分测算,使产痛降低26.7%,效果明显优于Ⅳ组(P〈0.05),但差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与Ⅲ组VAS评分相似(P〉0.05),但局麻药用量和PCA按压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可减少罗哌卡因用量的35%,按压次数减少40.2%。结论:HANS单独进行分娩镇痛,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HANS可以起辅助镇痛的作用,与PCEA联合用于分娩镇痛,可减少局麻药用量,减少PCA按压次数,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