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俯卧位面部支架对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填充术后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C3F8)填充术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根据所在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俯卧位面部支架进行体位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俯卧位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俯卧位持续时间,采用量表评估患者舒适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周及6个月随访有无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俯卧位持续时间及舒适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面部支架可减少患者术后强迫体位带来的不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干锦华  顾琼  苏敏  刘利  陈莹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188-119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物术后患者应用自制按摩床和普通病床进行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2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术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按摩床进行俯卧位面向下体位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普通病床进行常规俯卧位面向下体位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及高眼压、角膜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采用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俯卧位持续时间及舒适度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高眼压、角膜水肿、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物术后患者使用按摩床采用俯卧位面向下体位护理,能够有效延长患者俯卧位持续时间;增加患者舒适度;明显减少患者术后高眼压、角膜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玻切术后专用俯卧电子枕在视网膜脱离行玻切联合眼内填充术后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玻切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俯卧位患者1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96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U型软枕护理,观察组采用玻切术后专用俯卧电子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日平均体位维持时间、日平均入睡时间、头位偏移发生率、不良反应及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俯卧位日平均体位维持时间和日平均入睡时间分别为(20.22±3.15)h和(8.30±0.46)h,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68.523,74.226;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较少,术后3个月内视网膜脱离复发率为1.04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3,P <0.05)。 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填充术后使用俯卧电子枕护理增加患者俯卧位依从性,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更精准地调整头位,促进视网膜复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专用俯卧电子枕在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9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96)和对照组(n=96)。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U型软枕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自制专用俯卧电子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体位维持时间、入睡情况、头位偏移发生率、不适症状及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位平均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得分、夜间头位偏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肩颈背酸痛、呼吸不畅、肢体麻木、头晕及眼睑面部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3个月内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用俯卧电子枕能延长患者体位维持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视网膜复位,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我院自行研制的俯卧椅,观察其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需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治疗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术后6d内采用U型枕俯卧位与俯卧椅交替进行术后俯卧位;对照组术后采用U型枕行俯卧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d平均有效卧位时间、平均眼压、角膜水肿情况,并采用自评量表评价患者强迫体位的感受。结果观察组术后平均有效卧位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平均眼压、角膜水肿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度、口鼻通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胸闷、上肢麻木不适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情况不明显(P0.05)。结论俯卧椅的应用可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患者的体位维持时间,降低体位相关不适症状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多功能桌板在眼科玻璃体手术后俯卧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142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入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坐位头低位,观察组患者使用普通的U形枕+病床上改造成的多功能桌板,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体位维持时间、卧位的舒适度、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坐卧头低位的维持时间为2 h以上,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的卧位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且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较少,未出现视网膜再次脱离的现象。结论使用自制多功能桌板可提高术后患者坐卧头低位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卧位舒适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促进视网膜复位,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俯卧位应用于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术后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玻璃体手术的开展为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利用长效气体和硅油作为一种眼内填充物,推压视网膜协助复位。术后常要求患者采取被动体位——俯卧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将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术后俯卧位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术后俯卧位护理头垫在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中的应用,以增加眼科俯卧位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在体位护理中存在的护理缺陷,提高患者术后俯卧位依从性。方法选择186例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马蹄形俯卧位软枕;观察组术后采用硅油填充术后俯卧位护理头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心理感受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为83.3%,高于对照组的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8,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60,P〈0.05)。结论使用玻切术后俯卧位护理头垫,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电脑嵌入式俯坐位面部支架的制作方法 和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需面向下体位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俯卧或俯坐位及微电脑嵌入式俯坐位面部支架,比较患者对3种方法 的舒适度及方便性评价.结果 微电脑嵌入式俯坐位面部支架使用的舒适度及方便性均优于常规的俯卧位和俯坐位.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使用微电脑嵌入式俯坐位面部支架可提高患者俯坐位的舒适度及方便性,有利于提高患者执行面向下体位的依从性,促进视网膜复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头位架在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的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新型头位架。观察两组患者有效体位保持时间、因俯卧位引起的不适症状。结果观察组有效体位保持时间术后第1、2、3天分别为(17.33±1.74)h、(17.17±1.39)h、(16.97±0.94)h,对照组分别为(13.99±2.54)h、(14.21±2.47)h、(14.44±2.40)h,两组比较P均0.01;观察组颈肩腰背酸痛、胸闷憋气分别为26例、7例,而对照组分别为46例、42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应用新型头位架安置特殊体位能够延长有效体位保持时间,减轻患者不舒适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玻璃体切割联合腔内填充术后病人被迫卧位期间的舒适程度。方法选择眼底外科术后病人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俯卧、坐俯卧和侧卧位交替)和对照组(俯卧位),每组19例,按常规方法采取被迫卧位,观察并记录卧位前后心率、呼吸变化及被迫卧位的舒适程度。结果两组卧位前后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卧位后呼吸加快,与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实验组为47.3%,两组舒适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坐俯卧位和侧卧位交替进行可减少病人不良反应,提高术后卧位期间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脱离术后不舒适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病人不舒适发生率及原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跟底外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腔内填充手术后。采取俯卧位的病人38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调查病人卧位期间不舒适发生率及引起不舒适的原因。结果:有29例病人感觉不舒适,发生率为76.3%:术后疼痛和持续面朝下俯卧位是引起不舒适的主要原因。结论:减轻术后疼痛,在使裂孔处于最高位的基础上.适当变换体位,可提高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病人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品管圈降低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体位缺陷的效果分析及应用。方法 以2016年11月11日至12月2日收治的48例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品管圈管理前),以2017年1月11日至2017年4月20日收治的168例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为研究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体位缺陷率的改变。结果对照组48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4天,其中30例体位不合格,缺陷率占62.50%;研究组168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8天,仅有4例体位不合格,缺陷率降为2.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体位缺陷率效果明显。同时,护理人员学会并能够运用各种品管方法,增强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患者舒适性和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100例(100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前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随访6个月.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90例(90%),部分复位6例(6%),未复位4例(4%),总有效率为96%.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赵倩  曾建军 《华西医学》2014,(7):1336-1338
目的探讨责任制专人体位护理及心理干预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2月,对140例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患者护理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对照组,n=70)和责任制下专人进行的体位护理及心理干预方式(试验组,n=70),比较两种护理方式术后不良反应及视网膜复位效果。结果术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视网膜复位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下的专人体位护理及心理干预,能够更好地减少术后不良后果,达到预期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理的头低或俯卧位时间 ,在保证视网膜复位的情况下尽量减轻患者不适表现 ,以利于早日康复。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 2 0 0 2年 3~ 5月在协和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后实验组每日头低位 8h ;对照组每日头低位 14h。利用裂隙灯 ,间接眼底镜 ,分别观察 2组患者在术后第 3d、第 7d、第 14d的视网膜复位情况、眼睑水肿情况、肌肉酸痛、食欲及自理能力情况。结果 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后 2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眼睑水肿发生率、肌肉酸痛发生率、食欲减退情况、生活自理情况在术后第 3d、第 7d 2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第 14d则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减少头低位的时间对视网膜的复位效果无不良影响 ,但可有效的降低由于头低位所带来的一系列伴随症状的发生率和程度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增进食欲 ,缓解肌肉酸痛增加舒适感 ,为患者术后的恢复提供了良好的身体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ous stimulation,TENS)用于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相关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11-12月某院眼科住院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需保持面向下体位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面向下体位2h后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30min。治疗前后采用面部疼痛评分量表(faces pain scale,FPS)对两组患者相关疼痛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面向下体位2.5h,观察组面部疼痛评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可改善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的相关疼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