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手法复位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在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将48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随机分为手法复位治疗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d,1周及出院前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对腰椎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 手法复位可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显,治疗优良率为79.1%,平均改善指数及改善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48例患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79.2%,主要表现为马尾电位潜伏期延长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均有改善。结论 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配合手术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在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46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注射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疗程3-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d、1周及疗程结束 后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对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评定,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并复查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结果:硬膜外注射即对止痛效果明显,可缩短疗程,配合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显著,优良率占82.6%。两组患者患侧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均有改善。结论:硬膜外注射配合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对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1周及疗程结束后应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行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电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和76.7%,电针治疗组可明显缩短疗程,治疗后3天疼痛已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患侧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脉冲磁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在病情及疗效评定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磁疗组34例和常规组34例,治疗前后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并对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评定,对照分析脉冲磁疗的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结果:磁疗组与常规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5.3%和79.5%。治疗前SEP异常率为72.1%,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及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磁疗组马尾电位潜伏期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较常规组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冲磁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马尾电位潜伏期及相应部位的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病情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注射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26例,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行下肢SEP检查并对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评定,对照分析硬膜外注射的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结果硬膜外注射组疗效显著,优良率为88.4%。治疗前SEP异常率为73.1%,SEP异常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及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硬膜外注射治疗可改善马尾电位的潜伏期及神经传导速度,较常规治疗方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SEP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硬膜外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病情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将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随机分为硬膜外注射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26例,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行下肢SEP检查瘩对症,体征进行临床评定,对照分析硬膜外注射的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结果 硬膜外注射组疗效显,优良率为88.4%,治疗前SEP异常率为73.1%,SEP异常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及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硬膜外注射治疗可改善马尾电位的潜伏期及神经传导速度,较常规治疗方法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结论 硬2膜外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SEP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注射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注射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d、1周及出院前应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腰椎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定.结果硬膜外注射即时止痛效果明显,疗效显著,治疗优良率占83.4%,平均改善指数及改善率均高于常规组,并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结论硬膜外注射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注射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注射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治疗前、治疗后1天、1周及出院前应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定。结果:硬膜外注射即时止痛效果明显, 治疗优良率占83.4%,平均改善指数及改善率均高于常规组,并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结论:硬膜外注射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相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冯氏手法复位后的治疗结果。方法:选择1993-11/2005-04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正骨科就诊,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按腰椎间盘突出方向与下肢症状的关系分为2组,即相反型组20例,普通型组55例,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相反型组患者下肢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方向相反,普通型组患者下肢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方向相同。①用手法触诊检查确定腰椎棘突偏歪方向。②X射线腰椎正侧位片及CT或MRI检查。③应用冯氏手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复位治疗,手法复位每3~5d进行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即可进行疗效评定,这期间可配合腰部理疗。手法复位后3d内禁止患者作腰部的旋转动作,以保证复位椎体周围软组织的修复。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可恢复原工作。②好转: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可担任较轻工作。有效率=(显效例数 好转例数)/总例数。结果:7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相反型组患者的腰椎影像学变化:棘突偏歪和腰椎间盘突出方向相反。②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相反型组有效率为95%,普通型组有效率为98.2%,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冯氏手法是治疗相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同侧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肢症状患者经冯氏手法治疗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手法治疗相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相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冯氏手法复位后的治疗结果:方法:选择1993-11/2005-04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正骨科就诊,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按腰椎间盘突出方向与下肢症状的关系分为2组,即相反型组20例,普通型组55例,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相反型组患者下肢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方向相反,普通型组患者下肢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方向相同。①用手法触诊检查确定腰椎棘突偏歪方向。②X射线腰椎正侧位片及CT或MRI检查。⑧应用冯氏手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复位治疗,手法复位每3~5d进行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即可进行疗效评定,这期间可配合腰部理疗。手法复位后3d内禁止患者作腰部的旋转动作,以保证复位椎体周围软组织的修复。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176;,可恢复原工作。②好转: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可担任较轻工作。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结果:7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相反型组患者的腰椎影像学变化:棘突偏歪和腰椎间盘突出方向相反。②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相反型组有效率为95%,普通型组有效率为98.2%,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冯氏手法是治疗相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同侧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肢症状患者经冯氏手法治疗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判定仍主要依靠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物理检查,尚缺乏客观评价手段。目的:应用远红外热像技术评估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符合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射频治疗组23例和保守治疗组23例,分别予以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和传统保守治疗,治疗前后使用远红外热像仪检测双下肢温度差,并与临床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射频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2%和17%,有效率分别为96%和65%,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射频治疗组治疗后热图温差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P=0.00);射频治疗组治疗前后温差改变比保守治疗组明显增大(P=0.00)。结果可见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一种客观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He C  Chen P  Wang X  Ding M  Lan Q  Han M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6,20(12):1058-1065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herbal magnetic corsets. DESIGN: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SETTING: The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departments of the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the West China Hospital. PATIENTS: Sixty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diagnos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INTERVENTIONS: Both groups received lumbar traction, 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and massage, where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ore herbal magnetic corsets in addition. MAIN OUTCOME MEASURES: Pain and lumbar function were assessed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one week, two weeks and four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Both groups reported improvements in pain and lumbar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P 0.05 or P 0.001). Howeve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ported gradually increasing relief over time leading to a better curative effect than observed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for visual analogue scale or P 0.001 for lumbar function). CONCLUSION: Herbal magnetic corsets can facilitate the reduction of pain caused b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can improve lumbar function. Thi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non-operative therapeutic option for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相似文献   

13.
医用臭氧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7例,分为2组,第一组为PLD组,42例,第二组为臭氧治疗组,35例,分别行PLD手术以及臭氧治疗。结果:PLD组和臭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9%和86.71%,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并发症率分别为28.57%和0,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腰肌痉挛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腰肌内血肿、神经损伤、椎间盘炎以及小关节绞锁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医用臭氧及PLD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二者的治疗原理和适应证不同,只有选择适当的病例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显微内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总结应用脊柱显微内镜经脊柱旁正中入路治疗1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个月,依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0%。结论应用脊柱显微内镜经脊柱旁正中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少和恢复快的优点,能够有效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新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蒙古族药物"哈如拉齐"熏蒸法结合康复还纳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1-03—2013-03进行治疗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蒙药"哈如拉齐"熏蒸法结合康复还纳技术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传统治疗方法组)100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随访一年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3周后的疗效明显,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远期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功能恢复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蒙药"哈如拉齐"熏蒸法结合康复还纳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并且该方法具有"简单、方便、廉价、安全有效"等特色。大部分患者无需住院治疗,大大降低患者社会医疗成本,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方法中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深部肌肉刺激仪(DMS)配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下肢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理疗及Mckenzie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DMS进行配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腰痛评定表(JOA)以及临床疗效评定患者。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MS配合Mckenzie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伴有下肢痛患者的症状,加速患者症状好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物与理疗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2月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1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药物及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61例,在药物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牵引、按摩推拿、针灸、外敷、超短波及中频电治疗等理疗综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P<0.05。结论:药物结合理疗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