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又称微卫星DNA,它是由2~7个碱基对作为核心单位串联重复形成的一类DNA序列。STR出现的数目和频率的变化构成了STR遗传多态性。LDL受体基因第18外显子3′末端非翻译区上一段短串联重复序列(dTA)n在人类存在多态性[1]。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建立了检测相差2bpDNA碱基对的银染方法。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PCR缓冲液,Taq酶,dNTP,引物,PCR仪,电泳仪,垂直电泳槽及电泳板。银染试剂为国产分析纯,试剂均用去离…  相似文献   

2.
应用PCR扩增GRG受体基因第二外显子的实验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PCR扩增的最适条件,以GRG受体第二外显子基因为对象,观察了影响PCR反应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变性温度为92℃与94℃;最适的退火温度为58℃;最适的引物浓度为0.6 ̄0.8μmol;以1.0U酶量结果最满意;最适dNTP浓度为100 ̄150μmol/L;最适的镁离子浓度为2.0mmol/L;最佳循环次数为35个循环;该文可为希望引入PCR作为诊断实验的实验室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应用抗活化的蛋白C(APCR)试验、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及DNA序列分析对上海地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APCR及FⅤLeiden突变进行调查。正常人群正常APCR敏感比值(n-APC-SR)的5%百分位数为0.75,在被调查的31例DVT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n-APC-R低于此值,DVT患者APCR的发生率为16%,且DVT患者与正常人的APCR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用PCR-RFLP检查了141例排除DVT的个体和35例DVT患者的Leiden突变情况,发现所有样本的PCR-RFLP均显示了同样的代表野生型基因型的电泳条带,未发现Leiden型突变。APCR试验阳性的2例DVT患者之多聚酶链反应(PCR)产物测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实验中PCR反应和MnlI酶切反应的特异性。结果说明APCR现象可能是中国人群DVT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但我们与西方调查者实验结果的差别,说明在不同种族中,DVT的致病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对31例病理可疑诊断为结核的肺活检切片进行结核菌NDA的检测,并与抗酸染色进行了比较。用蛋白酶K和冻融裂解法快提切片中DNA。31例中有24例PCR阳性,14例抗酸染色阳性;其中17例抗酸染色阴性经PCR检出12例阳性,14例抗酸染色阳性PCR检出12例阳性。PCR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抗酸染色(P<0.01)。说明PCR用于肺活检组织诊断结核是一快速、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强的技术。此外,对影响PCR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应用抗活化的蛋白C(APCR)试验、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及DNA序列分析对上海地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APCR及FⅤ Leiden突变进行调查。正常人群正常APCR敏经值(n-APC-SR)的5%百分位数为0.75,在被调查的31例DVT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n-APC-R低于此值,DVT患者APCR的发生率为16%,且DVT患者与正常人的APCR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静脉及心脑血栓性疾病抗活化的蛋白C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抗活化的蛋白C(APCR)及其基因型在中国人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用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加和不加活化的蛋白C(APC)的比值(APC-SR)检测APCR;用多聚酶链反应扩增因子Ⅴ第10外显子(包含506位密码子)的220bp片段,再用限制性内切酶MnlⅠ消化检测其基因型。共检测了46例静脉血栓和下肢动脉血栓,58例心、脑梗塞,74例冠心病及40名正常人的APCR及其基因型。结果表明血栓性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的APCR无明显差异,亦没有发现与APCR相关的基因型,提示APCR很可能不是中国人血栓性疾病常见相关病因  相似文献   

7.
应用双带PCR方法(DB-PCR)检测了240份血清中HBV-DNA,该方法能直接观察和判断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与国内其它PCR试剂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4.05%(DB-PCR/华美产品),和95.28%(DB-PCR/长城产品)。HBeAg阳性的血清,经DB-PCR检测HBV-DNA阳性者达93.55%(29/31)。PCR产物Southernblot后能与HBV-DNA探针杂交,证明了该方法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PCR结果判定中若干现象的解释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结果判定中若干现象的解释及对策荣玲玲赫翠珍赵敬勇殷红(首都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分子生物学室,北京100054)PCR有敏感而特异的特点,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疾病的诊断。但PCR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电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何解释并正...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巩膜扣带术后球后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巩膜扣带术后后睫状动脉(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球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不同术式对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PCA、CRA球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对5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结果:巩膜扣带术后PCA、CR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末最小血流速度(Vmin)较对照组下降,而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增加,经配对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环扎+外加压可明显影响PCA、CRA的血流量,而单纯外加压术则无明显影响。PCA、CRA的Vmax改变与环扎带缩短率呈负相关。认为巩膜环扎术可导致眼血流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干血纸片直接进行DNA扩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探讨了干血纸片直接用于PCR扩增方法的建立及其反应条件的优化,使其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干血纸片的制备取耳垂血、手指血或直接抽取的静脉血滴于国产新华滤纸上,室温下自然晾干后,-20℃可保存一月以上。1.1.2主要试剂TaqDNA聚合酶购自加拿大Biostar公司,dNTP购自Pharmacia公司,DNA分子质量标准PGEM-7Zf(+)HaeⅢ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1. 1. 3 PCR引物根据文献[1],设计人胰岛素受体基因第 17外显子引…  相似文献   

11.
半巢式PCR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巢式PCR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徐兵,周淑芸,孙竞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可作为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克隆标志,一次PCR方法检测IgH重排敏感性可达10 ̄(-4)~10 ̄(-5)水平,我们采用更灵敏的半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了...  相似文献   

12.
RID和PCR诊断结核病的比较研究邓松华,沈际佳,张林杰(安徽医科大学,合肥230000)单向免疫扩散法(RID)检测活动性结核标志物诊断结核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1,2]。为验证RID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我们将RID法与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用...  相似文献   

13.
PCR检测HBV-DNA不同试剂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目前部分市售的HBVPCR试剂进行了灵敏度和检测率的测定,并在检测HBV低水平感染中,用PCR和斑点杂交作了比较。结果不同公司试剂盒的HBV-DNA最低检测浓度从0.1fg到1pg不等,同一公司不同批号的HBV-DNA最低检测浓度也从100fg到100ag不同,差达103~104倍。PCR和斑点杂交在三组不同乙肝标志组中的阳性检测率为HBsAg(+)HBeAg(-)抗HBe(-)组:PCR70%,斑点杂交46.4%;HBsAg(+)HBeAg(-)抗HBs(+)组:PCR35.7%,斑点杂交2.9%;HBsAg(-)抗HBe(+)抗HBs(+)/HBc(+)组:PCR16.6%,斑点杂交3.3%。三组检测率均P<0.01。因此,目前市售的HBVPCR试剂必须标化,PCR更适合于检测HBV低水平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定量PCR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模拟DNA体内复制过程,在体外将DNA片段加人工扩增的技术,有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PCR的扩增效率,导致常规PCR的特异性不强,准确性不高,为此,大量学者设计了定量PCR技术,从克服各种因素对PCR扩增的干扰,从而提高PCR的特异性及准确性,本文对定量PCR技术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套式PCR双管法及套式PCR单管法分别检测130份散发性脑炎患者脑脊液(CSF)中单纯疱疹病毒(HSV)的DNA,阳性率依次为18.5%(24/130)、29.2%(38/130)、29.2%(38/130);60份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CSF标本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3.3%(2/60)、0。结果显示:套式PCR虽然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但假阳性也大大增加。改良的套式PCR单管法则大大减少了污染机会,使操作更方便、省时,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特异、灵敏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长臂光敏生物素探针杂交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方法。方法用PCR产物直接克隆并测序,以含HPDNA序列的重组质粒外源片段为探针。用细菌培养、单纯PCR和PCR结合杂交(PCR-Sb)检测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炎症、十二指肠溃疡的胃活检组织、唾液和粪便标本中的HP。结果检测胃活检标本79份,PCR-Sb阳性率为99%,单纯PCR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95%和65%,PCR-Sb的灵敏度达到1fg。唾液标本的检测阳性率为35%,粪便标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测序证实了PCR扩增的正确性。PCR结合长臂光敏生物素探针杂交是特异、灵敏、简便和对人体无害的检测HP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快速诊断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方法。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和直接荧光(DFA)法检测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对两者结果不符的标本用细胞培养法验证。结果300份受检标本,DFA法阳性71份,阴性229份,NPCR法阳性90份,阴性210份;其中NPCR和DFA均为阳性者68份,另有22份NPCR阳性,而DFA为阴性,再经细胞培养证实系阳性。但另有3份DFA阳性,NPCR却为阴性,再经细胞培养证实亦属阳性。综合NPCR与DFA并对照细胞培养,结果显示NPCR的敏感性为967%(90/93),特异性为100%(207/207),DFA的敏感性为763%(71/93),特异性为100%(207/207)。结论NPCR技术与DFA法检测CT感染,均具有高度特异性、操作简便等优势;NPCR的敏感性优于DFA法;DFA法具有费用低、重复好的特点。两法结合起来检测CT,将获得理想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血栓栓塞症患者抗活化的蛋白C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活化的蛋白C(APCR)现象在中国人血栓栓塞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APTT法检测APCR敏感比率(APCR-SR)来研究40例深静脉血栓症(DVT)患者、5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APCR发生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来检测FV Leiden突变;用免疫火箭电泳测血浆总蛋白S和游离蛋白S。结果 正常人的正常化APCR-SR(n-APCR  相似文献   

19.
定量PCR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量PCR技术的研究进展陈建魁综述牟兆钦审校(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北京100039)关键词定量PCR核酸检测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建立以来,定性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达到检测单个靶序列的水平。但实际工作中常需要定量检测标本中核酸,而不是...  相似文献   

20.
聚合酶链反应在轮状病毒感染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于化泓(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南昌330047)本文主要介绍聚合酶链反应(PCR)的特点及其在轮状病毒(HRV)感染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情况。1PCR的特点1.1敏感性高据Gentsch[1]报道,P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