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三种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及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79例,从临床功能、愈合时间、并发症、X线片检查及经济方面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 牵引固定组住院时间长于外固定架组和内固定组(P<0. 001), 外固定架组愈合时间短于牵引组和内固定组(P<0. 05), 费用明显少于牵引组、内固定组(P<0. 01)。结论: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效果理想, 综合评价优于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和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单边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索高能量Pilon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自1995年5月~2004年10月,笔者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50例,随访7~36个月,平均14·2个月。比较外固定架组(单边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跟骨牵引组(有限内固定结合跟骨牵引)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以及踝关节功能三方面的差异。结果外固定架组比跟骨牵引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早,伤口感染率低,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P<0·05)。结论对于高能量Pilon骨折,采用单边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下肢骨折是常见的创伤,目前国内外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主张牵引复位外固定,另一种是主张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为提高疗效,我院于1986年10月研制成功一种下肢多功能固定牵引器(以下简  相似文献   

4.
高博  杨灵  汪红  江伟  朱仲伦  刘跃洪 《中国骨伤》2020,33(3):203-208
目的:比较Ⅰ期跟骨牵引与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5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牵引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1~57(38.6±10.5)岁;高处坠落伤18例,车祸伤6例;左侧15例,右侧9例;AO/OTA分型C1型3例,C2型9例,C3型12例;采用Ⅰ期跟骨牵引,Ⅱ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9~58(37.8±11.2)岁;高处坠落伤17例,车祸伤4例;左侧11例,右侧10例;AO/OTA分型C1型2例,C2型8例,C3型11例;采用Ⅰ期外固定支架固定,Ⅱ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为闭合性骨折。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等,采用VAS评分评价Ⅱ期内固定术前疼痛缓解情况,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对内固定术后Pilon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固定术前跟骨牵引组VAS评分为(3.73±0.87)分,外固定组为(2.67±0.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牵引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20±1.40) d、(12.30±3.60) d,外固定组分别为(7.60±1.50) d、(10.80±2.6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牵引组解剖复位20例,一般复位4例;外固定组解剖复位18例,一般复位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AOFAS评分及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型Pilon骨折,Ⅰ期跟骨牵引或临时外固定支架固定都能起到临时稳定作用,为Ⅱ期内固定手术创造较好的软组织条件,内固定术后能够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跟骨牵引操作简单,外固定支架固定虽然会增加手术次数,但有更好的制动效果,在减轻术前疼痛、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较跟骨牵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Ⅵ)手术治疗中的运用价值,即作为临时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辅助复位和固定工具。方法从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7~48岁,平均39.3岁。采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和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使用外固定支架作为辅助复位和固定工具。结果 23例患者于术中在关节面复位以及上内固定时,操作明显方便,减轻助手牵引及显露压力,使骨折复位及固定均取得良好地效果。结论利用外固定支架作为临时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辅助复位和固定工具是治疗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治疗方法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用不同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84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手法复位外展弓形夹板固定、手法复位悬吊牵引、手法复位外展支架固定、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及切开复位克氏针或螺丝钉内固定,五种方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患者142例。结果随访80例患者,治疗效果优65例,良好13例,差2例。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第一掌骨基底骨折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牵引外固定技术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初期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7年8月处理的96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其中,40例在初期治疗采用外支架牵引固定(牵引外固定组),56例采用常规外支架技术(常规外固定组),两组均二期改行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牵引外固定组初次外固定手术时间和改行内固定术的间隔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针道感染率牵引外固定组为2.50%(1/40),而常规外固定组为16.07%(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外固定组二期内固定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常规外固定组(P0.05)。随访14~25个月,平均(18.26±5.56)个月。两组开始负重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ROM、踝关节ROM和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在内固定术后残余畸形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性胫骨骨折采用初期处理采用牵引外固定,有利于二期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8.
儿童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以往较多采用如牵引石膏治疗,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但存在创伤大或易感染。我院2005年2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弹性髓内针微创治疗1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外固定器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器结合克氏针固定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2004年6月,48例均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骨折端交叉固定,早期功能康复。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按改良的Mcbride评分标准,远期疗效优良者44例,优良率91.6%。[结论]强调克氏针交叉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结合外固定器固定,提高了骨折的稳定性,腕关节可中立位固定,避免过度牵引,可早期功能康复,功能评价优于单纯应用外固定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一期与二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GustiloⅡ型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GustiloⅡ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一期清创、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一期内固定组),22例行一期清创、二期交锁髓内钉固定(二期内固定组)。观察两组患者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内固定组在伤口一期愈合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方面优于二期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二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GustiloⅡ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安全有效,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与二期内固定相比,一期内固定治疗更能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费用更加低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在分期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2003年2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46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22~58岁,平均46.2岁。一期治疗行跟骨牵引28例,外固定支架18例。待患者全身情况好转、创面愈合或软组织条件改善后,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28例跟骨牵引平均使用时间为8.9 d(4~11 d),18例外固定支架平均使用时间为12.2 d(11~52 d),二期均转为内固定。除1例发生钉道感染外,其他病例软组织开放伤口及手术伤口未见感染。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高能量Pilon骨折治疗中以骨科损伤控制为原理,一期采用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二期更换为内固定之分期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术前跟骨牵引和临时外固定架方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0—2017-02诊治的10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牵引组(54例,钢板内固定术前采用跟骨牵引)和外固定组(54例,钢板内固定术前采用临时外固定架处理)。比较2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水平、随访HSS评分优良率、术后随访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0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12~38)个月。外固定组接诊至行内固定治疗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牵引组(P 0.05);牵引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6%,外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外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跟骨牵引,钢板内固定术前临时外固定架方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够显著减少内固定术前等待和术中操作时间,降低手术创伤程度,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且未对关节功能改善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将 1996年 10月~ 1998年 6月连续 83例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分为二组 ,分别采用外固定器和传统的石膏固定治疗。结果 外固定器组复位质量和疗效均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 (P <0 0 0 1)结论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特别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应果断放弃传统的石膏固定 ,采用外固定器等治疗  相似文献   

14.
手法整复儿童孟氏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寿华 《中国骨伤》2008,21(8):637-638
孟氏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肘关节骨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目前因为复位以及外固定困难,多采用手术治疗。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对18例儿童孟氏骨折采用对抗牵引,闭合手法复位,整复后屈肘中立板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重建钢板加皮肤牵引在治疗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重建钢板因其有较好的可塑性,可充分预弯来适应髋臼的特殊形态,是一种在临床上较好的内固定器材。皮肤牵引是骨科较常用的无创伤的固定制动治疗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对23例髋臼骨折患者术前后行皮肤牵引,手  相似文献   

16.
V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非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彦武  赵正据  郑勇 《中国骨伤》2005,18(9):546-547
胫骨平台骨折按Hohl和Moore分类分为5型。本文着重讨论争议较大的V型即四分骨折内固定治疗及保守治疗的优劣。1998年7月-2003年11月共收治15例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内固定组9例为单纯V型胫骨平台骨折,牵引组6例为V型胫骨平台骨折伴胫骨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组9例采用解剖钢板及拉力螺钉加克氏针内固定。牵引组6例采用跟骨牵引、夹板外固定。两组病例近中期疗效差异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4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国栋  林勇  张云飞 《中国骨伤》2003,16(12):743-743
胫腓骨骨折的发病率居四肢骨折前列,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固定、跟骨牵引、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式,但多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感染、关节僵硬、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且愈合时间长,疗效不尽满意,生活及护理不便,增加病人负担,作者自1997年3月-2000年10月采用手法复位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46例,经过3~46个月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我院近年遇到髋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术后再脱位2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29岁。1994年9月27日驾驶汽车时与逆行车相撞,诊断为“右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缘骨折”,急诊在静脉麻醉下予以右髋脱位复位,术后皮牵引,10月1日转入我院。10月6日行CT检查,发现右股骨头前上方有3cm×3cm骨折块,并向前内侧移位。10月8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见后方关节囊撕裂,股骨头前1/3骨折,股骨头骨折用2枚可吸收螺丝钉固定,髋臼后缘骨折块用2枚螺丝钉固定,术后皮牵引3周,10月29日出院。12月9日复查X线片发现股骨头向外上方脱位,与髋臼外上缘重叠,头、颈、干基本处于180°,圆形头位于大粗隆顶端,小粗隆变大,符合李嘉荣提出的髋外侧脱位Ⅱ型。12月12日第2次住院,给予髁上牵引,髋脱位基本纠正。考虑髋臼后缘骨折块粉碎,髋不稳定性,于1995年1月5日(伤后3个月)第2次手术,术中见髋臼后缘骨折块粉碎,螺丝钉松动,股骨头外上脱位,股骨头负重区坏死,表面软骨碎裂,逐行阔筋膜成形术,清除髋臼后缘粉碎骨折片,取出内固定,未行髋臼后缘重建。术后皮牵引维持。术后20天X线片复查,右髋仍外侧脱位。1995年4月15日第3次手术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3个月复查髋屈伸45°-10°-0°,外展、内收各20°,内、外旋各10°。  相似文献   

19.
2002年9月-2003年10月,采用牵引床膝伸直牵引复位、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比较少见,占儿童股骨骨折的4%~10%[1]。治疗方法尚有争议,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皮肤牵引,屈髋屈膝(90°/90°)骨牵引,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支架及内固定。传统的牵引、石膏及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并发症较高,疗效并不令人满意[1,2]。随着骨科微创技术及材料的发展,内固定由于避免了长期制动逐渐成为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