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筋骨结构关系。方法:选择41例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患者,拍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在X线片上测量外踝向外移位距离、外踝向后移位距离、外踝短缩距离、内踝向下移位距离、内踝向外移位距离、后踝向上移位距离及距骨倾斜角,并分析内、外、后踝移位距离与距骨倾斜角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外踝向外移位距离、外踝向后移位距离、外踝短缩距离、内踝向下移位距离、内踝向外移位距离、后踝向上移位距离及距骨倾斜角分别为(3.50±2.09)mm、(3.09±2.02)mm、(5.26±3.36)mm、(6.03±5.07)mm、(2.91±3.09)mm、(2.66±2.30)mm、(5.09°±4.25°)。经相关分析,距骨倾斜角与外踝向外移位距离、外踝短缩距离、内踝向下移位距离、内踝向外移位距离均呈正相关(r=0.430,P=0.050;r=0.666,P=0.000;rs=0.561,P=0.000;rs=0.360,P=0.021),与外踝向后移位距离、后踝向上移位距离不存在相关关系(r=-0.115,P=0.473;rs=0.174,P=0.276)。以距骨倾斜角为因变量,以外踝向外移位距离、外踝短缩距离、内踝向下移位距离、内踝向外移位距离为自变量,最终建立的回归方程为:距骨倾斜角=0.269+0.462×内踝向下移位距离+0.597×外踝短缩距离-0.379×内踝向外移位距离,内踝向下移位距离、外踝短缩距离、内踝向外移位距离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551、0.472、-0.275。结论: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中,距骨移位与内、外踝骨折块移位之间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中内踝骨折块向下移位与距骨移位的相关性最强。临床应用手法复位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时,应充分利用距骨与内、外踝骨折块之间紧密的筋骨结构关系,以获得更好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内踝骨折患者采取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进一步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48例内踝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24例,采取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66%vs 75.0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vs 16.67%),且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Kofoe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踝骨折患者采取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良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3例Bennett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者20例(空心加压螺钉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者23例(钢板螺钉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无头加压螺钉和锁定加压钢板在踝关节融合固定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行踝关节融合固定的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骨融合时间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引流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3个月后踝-后足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踝关节融合固定治疗过程中,与锁定加压钢板相比,无头加压螺钉具备创伤小、固定牢靠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内固定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包含了腓骨(外踝)骨折、内踝骨折、后踝骨折、下胫腓联合的损伤和关节脱位。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高速交通的发达,复杂的踝关节骨折例数不断增加^[2]。对复杂的踝关节骨折,目前一致认同的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如克氏针、普通螺钉、加压螺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经验。方法选取10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对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对内踝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周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加压螺钉同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随访5—12个月,平均8.3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84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及时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有序的术后锻炼可使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2月该院接诊的踝关节骨折病患84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42例。对2组都实行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其中实验组采用无头加压螺钉,对照组采用常规空心螺钉。分析两组手术治疗的情况,比较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7.62%,同对照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内固定物外露发生率为0.0%,比对照组的9.5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38±1.17)个月,比对照组的(3.62±1.48)个月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施治,可获得比较好的成效,但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法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且其还具备无内固定物外露以及固定更牢靠等特点,建议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 1990年 2月~ 1999年 1月应用 X线电视下复位 ,空心加压螺钉 折断式加压螺钉固定 ,同时辅助口服复元活血汤治疗股骨颈骨折 ,取得了满意疗效。对能够得到随访的 84例股骨颈骨折 ,作回顾性调查总结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器械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 ,螺纹直径 6 mm,螺纹长度30~ 4 0 mm,杆长 85~ 12 0 mm(螺距 5mm)。折断式加压螺钉 ,螺纹直径 4 mm,螺纹长度 30~ 35mm,杆长 70~115mm(螺距 5mm)。以上两种材质相同 ,均为1Cr18Ni9Ti不锈钢材质 ,同一厂家生产。与以上材料相配套的套筒旋入器、骨刀、骨钻、直径 3.5mm钻头、直径 4 m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与钢板螺钉内固定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的后踝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骨科2015年1月起收治的103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有后踝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后踝骨折Haraguchi分型,分别采取空心螺钉内固定或钢板螺钉内固定,观察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不同分型后踝骨折的效果。结果:空心螺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优于钢板螺钉内固定组,两组患者术后4周及8周时功能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及术后半年时功能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功能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与钢板螺钉内固定对后踝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根据后踝骨折块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9年3月后踝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应用A组和B组,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进行踝关节螺旋CT检查,了解后踝骨折块大小、移位情况以及横断面主骨折线与踝关节水平线所成的角度。A组术中首先复位并固定外踝和内踝,根据术前CT情况选择术中导针的位置与方向,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B组采用改良的内、外踝切口,在显露内、外踝的同时进行后踝的显露及固定。所有患者随访6~20个月,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方法评分。结果A组优、良、可和差分别为17例(57%)、10例(33%)、2例(7%)和1例(3%);而B组优、良、可和差分别为13例(43%)、6例(20%)、6例(20%)和5例(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和B组相比较,畸形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创伤性神经损伤和感染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均无断钉及骨折不愈合(P均>0.05)。结论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减少感染等优势,不影响后踝骨折块和腓骨的血运以及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诱发肌电图刺激值与椎弓根螺钉至椎体后壁内侧之间距离的关系.方法:对33例闭合性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采用Endeavor术中神经监护仪对椎弓根螺钉进行电流刺激并记录刺激值,术后通过CT平扫及重建,确定每个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位置并测量螺钉与椎体后壁内侧之间的距离.对诱发肌电图刺激值与相应椎弓根螺钉至椎体后壁内侧之间的距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33例患者共置入13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5枚椎弓根螺钉置入失败,建立的回归预测方程为Y=5.22 +2.22X(t =5.479,P=0.003).结论: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对于最大限度地保证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避免神经根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建立的回归方程,术者可以在术中实时了解和评估椎弓根螺钉的位置,从而有效提高椎弓根置钉的成功率,减少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2.
Zhu Y  Qiu ML  Ding Y  Qiang Y  Qin BY 《中国针灸》2012,32(6):503-506
目的:观察电针与理疗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本体感觉的疗效差异。方法:对50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运动员随机分成电针组和理疗组。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穴取解溪、昆仑、丘墟及阿是穴;理疗组在踝关节内踝与外踝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及红外线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疗程结束后分别用"Biodex System-Ⅲ型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进行本体感觉的测试,以主动关节位置觉(JPSA)、被动关节位置觉(JPSP)和运动觉(KT)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电针组JPSA由治疗前的11.09°±3.1°减至9.14°±4.0°,JPSP由治疗前的9.67°±2.8°减至6.89°±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理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KT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疗组的本体感觉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能明显改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的踝关节本体感觉,且优于常规理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文献。方法:报道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显微骨科2016年-2018年间3例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住院患者,均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病灶刮除加自体骨膜骨移植术治疗。中药治疗组方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目的。手术治疗采用硬腰联合麻醉,取内踝纵行切口,于内踝截骨,截骨后下翻内踝,将距骨骨软骨剥脱区充分显露,以小刀切除已剥脱翘起骨软骨,并刨削毛糙区,以剥脱区为受区,内踝截骨2 cm处为供区。分别取骨柱,将供区骨柱打压入受区,并使骨膜与周围软骨位于同一平面,复位内踝,并以两枚空心钉固定。两者配合验证其临床疗效并回顾分析近年相关文献,从解剖、诊断及治疗加以综述。结果:3例患者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kofoed评分较前明显改善。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检索近50篇文献,分析文献可知,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易被误诊漏诊,其主要手术治疗方案有微骨折术、钻孔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术等。结论: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病灶刮除加自体骨膜骨移植术治疗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功能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碎石术辅助自拟排石方对合并膀胱结石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患者下尿路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72例BPH合并膀胱结石的患者并按病历尾号随机分为辅助治疗组(35例)和非辅助治疗组(37例)。非辅助治疗组于碎石术后膀胱持续冲洗1周,口服坦索罗辛与非那雄胺片1周;辅助治疗组在碎石术术前2d开始服用自拟排石方,共2周。检测和评价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 Qmax)、残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 RU)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比较2组尿常规恢复正常和尿管留置时间。半年后随访尿瘘、尿失禁和膀胱结石复发。结果治疗后,辅助治疗组IPSS评分[(12.9±4.5)分比(15.7±3.9)分;t=2.826,P=0.006]和RU[(47.3±9.2)ml比(58.4±11.3)ml;t=4.556,P<0.001]显著低于非辅助治疗组,Qmax显著高于非辅助治疗组[(30.4±4.7)ml/s比(21.4±3.9)ml/s;t=8.862,P<0.001]。辅助治疗组尿管留置时间[(5.7±2.1)d比(8.1±2.2)d;t=4.730,P<0.001]和尿常规恢复时间[(6.9±2.3)d 比(10.2±3.1)d;t=5.106,P<0.001]均较非辅助治疗组显著缩短。随访6个月显示辅助治疗组尿失禁发生率[2.9%(1/35)比18.9%(7/37);χ2=4.698,P=0.030]和结石复发率[5.7%(2/35)比24.3%(9/37);χ2=4.813, P=0.028]均显著低于非辅助治疗组。辅助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非辅助治疗组[62.9%(22/35)比29.7%(11/37);χ2=6.672,P=0.011]。结论碎石术辅助自拟排石方治疗可降低合并膀胱结石的BPH患者IPSS评分和RU,提高Qmax,减少尿失禁和膀胱结石复发,改善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15.
白扁豆多糖抗神经细胞缺氧性坏死与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扁豆多糖(WHBP,white hyacinth bean polysaccharide)抗胚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缺氧性坏死及凋亡的作用。方法:实验分正常对照组,凋亡阳性组,白扁豆多糖0.5g/L、3.5g/L、8.0g/L组;采用无血清体外培养SD胚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应用MTT法、Trypan blue拒染法、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白扁豆多糖的合适使用剂量和缺氧性神经细胞坏死及凋亡保护作用。结果:①常氧条件下白扁豆多糖2.0g/L~6.0g/L促进神经细胞相对增殖率达28.85%~15.3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而缺氧条件下白扁豆多糖2.5g/L~3.5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但与凋亡阳性组比较白扁豆多糖0.5g/L~6.0g/L相对增殖率均高(P<0.01)。②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测定表明,白扁豆多糖0.5g/L、3.5g/L、8.0g/L组的坏死率分别为9.45±5.28%、8.39±3.44%、9.85±2.90%,与凋亡阳性组(10.01±2.94%)及正常对照组(5.38±1.46%)比较P>0.05;而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9.83±2.50%(P<0.05)、9.34±2.47%(P<0.01)、23.35±5.14%,与凋亡阳性组(28.72±2.74%)比较差异显著,而与正常对照组(4.54±0.34%)比较除3.5g/L组外,其余两组均P<0.01。结论:白扁豆多糖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生长,阻断缺氧引起的神经细胞生长抑制,以及显著地抗神经细胞缺氧性凋亡功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足球踝的发生机制,探寻易发生足球踝的踢球姿势和力度,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解剖成年男子右侧带足小腿,量化分析其生物力学性质,制作环氧树脂距骨模型及应力冻结,切片后光弹仪观测,分析结果。结果:①踝关节跖屈35°位时,距骨表面所受拉应力远大于跖屈45°位时。②以相同姿势踢近或踢远,踢近时距骨表面所受拉应力较大。③拉应力集中区域为内踝后部、后踝中部及内侧,以及距骨滑车关节面前部等部位。结论:①以跖屈35°位的姿势踢球会增加足球踝的发生率。②高频率、小力度、踢近的踢球方式,会增加足球踝的发生率。③踢球对踝关节所造成的损伤主要集中在内踝后部、后踝中部及内侧,以及距骨滑车关节面的前部等。  相似文献   

17.
白扁豆多糖对神经细胞缺氧性凋亡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扁豆多糖(WHBP,white hyacinth bean polysaccharide)抗神经细胞缺氧性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正常对照组,凋亡诱导组,WHBP 0.5g/L组、3.5g/L组、8.0g/L组;采用Neurobasal加B27 Supplement体外培养SD胚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应用MTT法、Trypan blue拒染法、DNA琼脂糖电泳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观察细胞活性和凋亡。结果:①MTT测定证明缺氧条件下WHBP 2.5g/L~3.5g/L刺激神经细胞的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与凋亡诱导组比较WHBP 0.5g/L~6.0g/L刺激神经细胞的活性均显著增高(P<0.000)。②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WHBP 3.5g/L组与正常对照组相似未见有明显凋亡梯状条带。③免疫细胞化学发现缺氧条件下WHBP 3.5g/L刺激神经细胞的Bcl-2表达率(63.01±1.40%)高于凋亡诱导组(37.83±7.41%),且与正常对照组相近(68.07±3.17%);Bax和Caspase-3表达率(62.79±1.30%,45.75±3.44%)显著低于凋亡诱导组(72.09±3.98%,70.01±3.43%)(P<0.05~0.000),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情况不一(63.36±2.22%,33.60±4.14%)(P>0.05,P<0.01);但是Bcl-2/Bax比值(1.01±0.02)显著高于凋亡诱导组(0.52±0.08)(P<0.000),而与正常对照组相近(1.07±0.08)(P>0.05)。结论:WHBP通过减少Bax、Caspase-3的表达,相对提高Bcl-2的表达及Bcl-2/Bax比例阻断缺氧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空心螺钉固定与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4例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A组),20例采用重建钢板固定(B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X线暴露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Majeed功能评定标准评定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小于B组(t=22.213,P=0.000;t=16.201,P=0.000),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次数多于B组(t=5.427,P=0.000;t=9.155,P=0.000)。②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17,P=0.751)。③A组有1例发生耻骨联合再分离3,例出现耻骨联合处疼痛;B组2例耻骨联合后区有轻微疼痛,2例出现螺钉松动。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经皮空心螺钉与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疗效相当,安全性方面也无差异;前者手术耗时长、X线暴露次数多,但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者应根据自身操作技能水平、熟练程度和医院条件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叶金排石胶囊对直径<2 cm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直径<2 cm肾结石患者700例,按照患者来医院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金排石胶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排石效果(以首次治疗结石排净率、首次排石时间、碎石次数、排石周期表示)、肾功能恢复情况(患侧肾脏GFR、血清NGAL、β2-MG)、术后并发症情况、炎性因子表达水平(血清hs-CRP、IL-6、IL-10)。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29%(316/350),观察组为98.29%(344/350);对照组首次治疗结石排净率、首次排石时间、碎石次数、排石周期分别为59.71%(209/350)、(2.03±0.27)d、(2.43±0.39)次、(19.72±2.97)d,观察组患者分别为72.57%(254/350)、(0.98±0.12)d、(1.62±0.33)次、(12.52±1.97)d;对照组患者患侧GFR、血清NGAL、β2-MG表达水平分别为(40.45±2.14)mL/min、(4.92±0.65)μg/L、(2.98±0.62)mg/L,观察组分别为(55.59±3.21)、(4.05±0.48)、(2.02±0.31);对照组并发症率为8.29%(29/350),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86%(10/350);治疗后,对照组血清hs-CRP、IL-6、IL-10表达水平分别为(14.34±2.73)mg/L、(17.45±2.24)pg/mL、(10.95±1.45)pg/mL,观察组为(7.72±1.86)、(13.12±2.32)、(7.33±1.34),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叶金排石胶囊对直径<2 cm肾结石患者的治疗效率和效果更好,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肾功能情况,降低炎性反应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20.
周玉宽 《中医正骨》2002,14(10):13-14
为探讨单纯外踝骨折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效果。回顾分析了80例有移位的单纯外踝骨折的病历资料,手术组23例,其中螺纹钉固定13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6例,钢板固定4例,非手术组57例,其中管形石膏固定40例,“U”形石膏固定17例,对其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手术组优良率82.6%,非手术组优良率87.7%,两组经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计算检验无差异(P>0.05),表明单纯的外踝骨折宜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