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转移侵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检明确为胃癌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胃癌组织标本取自癌性溃疡凹陷内侧,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为距离肿瘤病灶边缘5 cm以上的非癌性胃黏膜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MMP-11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特征胃癌组织MMP-11的表达情况及MMP-1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的MMP-11阳性表达率(54.1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P<0.05);肿瘤大小、分化程度、Lauren分型、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胃癌组织的MMP-11阳性表达有关(P<0.05),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型与胃癌组织MMP-11阳性表达无关(P>0.05);TNM分期高,浸润深,发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MMP-11阳性表达率更高;MMP-11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41.54%)明显低于MMP-11阴性表达患者(65.45%)(P<0.05)。结论MMP-11的阳性表达对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侵袭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且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的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蛋白的表达特点及与胃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1月收集的90例胃癌粘膜组织(胃癌组)、45例符合标准的为胃癌癌旁组织(癌旁组),采用Western-blot检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中BRMS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BRMS1蛋白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组的BRMS1蛋白阳性率38.89%低于癌旁组的80.00%(P<0.05);胃癌组的BRMS1蛋白相对表达强度显著的低于癌旁组(P<0.05);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及浆膜、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的BRMS1蛋白阳性率显著的高于TNM分期(Ⅲ期+Ⅳ期)、及浆膜、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0.05);BRMS1蛋白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病灶直径的胃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BRMS1蛋白表达下调,并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Ⅱ(GST-Ⅱ)及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6例患者胃癌组织中GST-Ⅱ及Topo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的关系。结果 GST-Ⅱ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而与肿瘤最大直径、病理分级、分期无关。TopoⅡ的表达与性别、肿瘤最大直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显著相关,而与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无关。结论检测胃癌组织中GST-Ⅱ及TopoⅡ的表达对胃癌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 receptor,laminin-R)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检测82例胃腺癌组织中MMP-2和laminin-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MMP-2和laminin-R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和52.44%;MMP-2和laminin-R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和分级均不相关(P0.05);MMP-2蛋白表达与浸润深度、TNM分期相关(P0.01,P0.01);laminin-R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1,P0.05,P0.01);MMP-2和laminin-R在胃癌中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2)。结论胃癌组织中MMP-2与laminin-R表达参与胃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P-钙粘蛋白(P-cadherin)在胃癌癌灶和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类、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20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切除的胃标本中癌灶及非癌胃黏膜组织的P-cadherin表达,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远处转移,病理分期)作分析研究.结果 胃癌组织71%(142/200)呈P-cadherin阳性表达,而在非癌胃黏膜中仅5%(10/200)呈P-cadherin阳性表达;P-cadherin的表达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无明显关系;中、高分化腺癌及肠道型胃癌中P-cadherin表达明显;P-cadherin阳性表达的肿瘤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P-cadherin通常不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在肠道型和分化较好的胃癌中表达明显,且阳性表达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h GC-1)在胃癌组织和正常及良性病变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h GC-1表达改变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70例胃癌标本和5例正常及炎性病变胃组织标本中h GC-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胃癌病理分级、TNM分期、肿瘤浸润的深度、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 GC-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及炎性病变胃黏膜组织。70例胃癌组织中h GC-1表达上调41例,总上调率达58.6%,而在5例正常及炎性病变胃黏膜组织中有4例表达为阴性,仅1例标本表达上调。h GC-1的表达上调率与胃癌细胞的病理分级、TNM分期以及肿瘤浸润深度存在相关性,且随着胃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增高,h GC-1的表达也呈逐渐减少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 GC-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肿瘤淋巴结是否转移则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h GC-1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因此可作为反映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γ突触核蛋白(SNCG)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胃癌及40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SNCG和MAP2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SNCG和MAP2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非肿瘤胃黏膜组织(uc=7.149、7.100,P〈0.01);胃癌组织SNCG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uc=2.742、3.970,P〈0.05),与性别、年龄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MAP2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uc=2.382、4.363,P〈0.05),与性别、年龄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SNCG和MAP2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0,P〈0.05)。结论 SNCG和MAP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Dnmt1及caveolin-1的表达以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40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70例胃癌组织中Dnmt1、caveolin-1的表达状况。结果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Dnmt1蛋白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极显著(χ^2=34.710,P〈0.01);而caveolin-1蛋白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亦极显著(χ^2=41.806,P〈0.01)。Dnmt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性别、年龄、溃疡的大小、有无脉管转移和浸润深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有无淋巴结侵犯组间差异显著(P〈0.05);caveo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性别、年龄各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不显著,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无脉管转移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Dnmt1与caveolin-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929,P〈0.05)。结论caveolin-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沉默可能由Dnmt1高表达引起的该基因高甲基化而产生,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癌组织中Podopla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127例胃癌患者,取手术切除胃癌组织(127例)及距肿瘤5~10 mm处癌旁组织(50例)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odoplanin、VEGFC表达水平,观察Podoplanin、VEGF-C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odoplanin、VEGF-C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 0. 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的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odoplani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临床分期高、分化程度低、存在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odoplanin表达水平较高(P 0. 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的胃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临床分期高、存在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C表达阳性率较高(P 0. 05)。结论胃癌癌组织中Podoplanin、VEGF-C表达水平较高,其中Podoplanin高表达可能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表达阳性率可能与肿瘤临床分期、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OX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胃癌患者的肿瘤标本,并选择其中20例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为对照,采用PV-9000通用二步法测定SOX2的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评价SOX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OX2阳性例数19例,阳性率为95.00%;120例胃癌组织中SOX2阳性例数86例,阳性率为71.67%。胃癌组织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阳性率(χ2=18.326,P<0.05)。SOX2表达与年龄和性别无显著关系(χ2=2.394、1.387,均P>0.05)。管状腺癌患者S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黏液腺癌患者、低分化癌患者的SOX2阳性表达率低于高分化癌和中分化癌患者、浆膜内浸润患者的SOX2阳性表达率高于侵出浆膜外患者、淋巴结无转移患者的SOX2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结有转移者、Ⅰ+Ⅱ期患者的S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Ⅳ期患者(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SOX2的阳性表达率较之正常胃黏膜组织明显降低;SOX2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以及TNM分期有显著关系,可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60例胃癌中Survivin、MMP-11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及淋巴结胃癌转移灶中Survivin与MMP-11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Survivin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Survivin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较高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1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阳性的胃癌中MMP-11阳性率86.84%高于Survivin阴性组的50.00%。结论 Survivin与MMP-11在胃癌中表达增高与胃癌进展的临床病理指标存在相关性;Survivin与MMP-11的表达有关,推测Survivin可能通过MMP-11促进胃癌的浸润转移,从而参与并影响了胃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选取胃癌组织标本40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组织标本20例及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10例,检测分析其Ez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检测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法。结果 Ezrin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织<不典型增生胃黏膜<正常胃黏膜,且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内Ezrin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在年龄、性别和脉管侵犯组内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Ezrin mRNA正比于蛋白表达率(rs=0.99,P<0.01)。结论胃癌产生、发展及转移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Ezrin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sLAG-3)、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160例胃癌患者,分析OPN、sLAG-3、DKK-1表达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对比三者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胃黏膜组织当中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OPN蛋白在胃癌组织当中的表达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胃癌分期等存在显著相关性(P 0. 05);sLAG-3在胃癌组织当中的表达同患者的胃癌分期、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等存在显著相关性(P 0. 05);DKK-1蛋白在胃癌组织当中的表达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胃癌分期等存在显著相关性(P 0. 05);胃癌组织当中OPN、sLAG-3以及DKK-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 0. 05)。结论 OPN、sLAG-3、DKK-1表达与胃癌分期、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能够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urvivin与Ki-67在胃腺癌组织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50例胃腺癌组织Survivin和Ki-67表达情况。结果胃腺癌组织组织Survivin与Ki-67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Uc=3.693、5.640,P〈0.001);Survivin阳性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浸润深度均无关(Uc=1.299、0.679,Hc=0.488、0.369、0.756,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Uc=2.138,P〈0.05);Ki-67阳性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Hc=6.539,Uc=2.987,P〈0.05、0.01),而与病人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均无关(Uc=0.645、0.976,Hc=4.070、3.243,P〉0.05)。胃腺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与Ki-67呈正相关(rs=0.321,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可能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和Ki-67对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F框/WD-40域蛋白7(FBXW7)及c-Myc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02例胃癌临床手术标本,每份标本均取其正常胃黏膜组织(A组)、癌旁组织(B组)与癌组织(C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三种组织FBXW7及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进而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相比A组与B组,C组中的FBXW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B组中的FBXW7、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FBXW7、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胃癌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胃癌患者中FBXW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cMy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二者表达水平可能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等存在密切联系,FBXW7与c-Myc可能成为早期诊断与评估胃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9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瘤体部位、瘤体最大径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79例患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67.01%、56.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方式、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洁转移、TNM 分期、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术前白蛋白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体最大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01)。结论瘤体最大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临床判断患者预后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Wnt-1和PAR-1在胃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2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胃癌及其癌旁胃组织中Wnt-1和PAR-1的表达情况,运用统计学分析Wnt-1和PAR-1在胃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Wnt-1和PAR-1在胃癌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Wnt-1和PAR-1在胃癌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Wnt-1和PAR-1的表达阳性组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P<0.05);Wnt-1和PAR-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与肿瘤的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Wnt-1和PAR-1在胃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 Wnt-1及PAR-1的表达可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2者高表达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淋巴管浸润及较高淋巴结转移率有关,可作为胃癌恶性程度的预测因子,并且2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LncRNA CRNDE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01—2020-12结直肠癌组织206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石蜡组织标本中LncRNA CRNDE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结直肠癌患者中,LncRNA CRNDE在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其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如不同分化、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位置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另比较LncRNA CRNDE在广东省和新疆喀什地区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发现仅在肿瘤高分化病例中存在差异(P<0.05),在中、低分化及TNM分期中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LncRNA CRNDE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结直肠癌组织标本高表达,在肿瘤不同分化、TNM分期、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中的表达水平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广东省汉族和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结直肠癌患者高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laudin-7在不同类型胃癌细胞株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laudin-7在SGC-7901细胞株、BGC823细胞株及10例正常胃黏膜,36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45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claudin-7阳性率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9.630,P<0.01);claudin-7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在性别和肿瘤大小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audin-7的缺失与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有望成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有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胃癌组织中p73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73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66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组织中p73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胃癌病理学特点及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①p73及VEGF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癌旁正常胃组织(P〈0.05)。②p7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③胃癌组织VEGF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④p73与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4,P〈0.05)。结论p73蛋白及VGEF在胃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