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告44例46眼角巩膜灼瘘联合虹膜嵌顿术治疗青光眼,本手术将灼瘘术和嵌顿术结合,具有降眼压稳定持久、前房恢复快、并发症少、瞳孔变形少、术后视力好、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较为理想的抗青光眼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者自1986年开始在巩膜嵌顿术、改良小梁切除术和巩膜灼滤术3种术式的基础上,设计了1种改良巩膜瓣嵌顿术治疗各类青光眼96例156眼,手术成功率为92.6%,尤以远期疗效为佳,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远期疗效9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4.4%,开角型青光眼85.7%,继发性青光眼100%,绝对期青光眼95%,本术式具有疗效高,安全可靠等优点。文中还介绍了手术方法、设计原理和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三种抗青光眼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青光眼滤过手术,自从虹膜嵌顿术,巩膜灼滤术,巩膜下咬切术开展以来,对这三种手术的疗效相继有许多报告。但结果不甚一致。为了进行比效,我们对210例,259眼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短期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4.
Sturge-Weber综合征伴发青光眼临床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Sturge- Weber 综合征伴发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978 年1 月至1999年3 月收治的19 例22 眼SWS青光眼患者的一般状况、眼部表现、以及伴发青光眼的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患病年龄10-7a,19 例22 眼均伴发青光眼,以开角型青光眼为主,伴中胚叶组织残留。3 例双眼患病,3 例伴脉络膜血管瘤。药物降压治疗效果不佳,行手术治疗共18 例,手术方式有小梁切开术、小梁切除术、巩膜下灼瘘术、虹膜嵌顿术、睫状体冷冻术。眼压从术前平均35-45m mHg(1m mHg= 0 .133kPa) 降至术后平均18-24m mHg。主要手术并发症为脉络膜上腔出血,前房出血,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结论 Sturge-Weber 综合征伴发青光眼发生率高,青光眼治疗预后差,与诊断发现较晚有关,提示临床应注意Sturge- Weber 综合征中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良在巩膜层间瓣下的虹膜嵌顿术。方法作同小梁切除术的巩膜瓣,在瓣下作双叶状的红膜嵌顿术。结果对106例164眼青光眼患者,进行双瓣下虹膜嵌顿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术眼眼压均能控制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未发现因滤口阻塞而造成的引流失败。结论双瓣下虹膜嵌顿术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闭角型青光眼95例,159眼,男25例,女70例,男:女=1:2.8。发病年龄43岁~77岁。以51~70岁最多,共69例,占72.63%。先用药物使眼压恢复正常,结膜充血减轻后再采取抗青光眼手术。对青光眼急性期均立即采取急救措施。159眼中共行手术129眼,其中巩膜灼滤术109眼,虹膜嵌顿术6眼,巩膜下咬切术5眼,虹膜切除术8眼,睫状体透热加灼滤术1眼。术后73眼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占56.59%,保持原有视力43眼,占33.33%,视力稍有下降13眼,占10.08%。术后并发症使视力暂时受  相似文献   

7.
可控巩膜灼瘘术临床应用报告河南辉县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453600)任秀科河南沁阳市人民医院眼科(454500)秦风椋在种类繁多的青光眼术式中,巩膜灼瘘术仍是疗效较高的术式之一,各类型青光眼均可适用。但因术后眼压往往难以调节到合适的程度,如引流口太小...  相似文献   

8.
抗青光眼术后晶状体混浊或混浊加重,是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1974至1981年间,著者对270眼抗青光眼术后观察2~9年,对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变化做了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四种抗青光眼手术共270眼,其中虹膜周边切除术122眼,虹膜嵌顿术78眼,巩膜灼漏术46眼,巩膜下巩膜咬切术24眼。患者年龄50岁以下31眼,51岁至60岁98眼,61岁至70岁89眼,71岁以上52眼。  相似文献   

9.
巩膜嵌顿术为 Viceneio 于年1956首创,国内陆续介绍我院于1979年开始将此手术方法改为巩膜嵌置合并巩膜咬切术,用以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绝对期、外伤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16例17只眼,降压效果尚称满意,现报导如下。手术方法1.按照一般内眼手术常规消毒。2.用2%奴弗卡因溶液2.5ml 加1:1000  相似文献   

10.
1979年我院开展了虹膜根部板层嵌顿术,共作8只窄角型青光眼,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手术的方法术前准备:同一般虹膜嵌顿术。眼压最好降到30±毫米汞柱为宜。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青光眼是涉及局部和全身的多因素疾病,应结合手术、全身和局部用药进行综合性治疗。在其发生和发展中,局部因素起重要作用,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小梁增厚、小梁间隙变窄、Schlemm管和收集管的缩细等房水引流系统的营养不良改变及小梁的功能性阻滞有关。而闭角型青光眼主要是瞳孔阻滞、虹膜根部所引起的房角阻滞所致。青光眼局部机理的阐明,促进了手术治疗。一、手术治疗(一)手术方式:在小梁切除术应用之前,一般都采取传统的术式。在过去25年作者所作的三千多次滤过术中,包括虹膜小叶嵌顿术(lobular iridencleisis)、改良的虹膜内虹膜嵌顿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眼后段疾病相关的青光眼的病因及相应治疗措施。方法:对74例与眼后段疾病相关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硅油继发青光眼39例,经手术及药物治疗,眼压可控制正常。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29例,多数行视网膜周边冷冻联合视网膜光凝等抗增殖手术,治愈率为15%,有效率为60%。6例行玻璃体切割、内眼激光、周边视网膜冷冻(或联合硅油填充)术,3例术后眼压正常,5例新生血管消退。外伤性晶体脱位、玻璃体嵌顿、视网膜脱离继发青光眼4例,因眼后段疾患行多次手术引起瞳孔闭锁继发青光眼2例,手术治疗后眼压正常。结论:硅油继发青光眼、外伤性品体脱位、玻璃体嵌顿继发青光眼、瞳孔闭锁继发青光眼等经药物及手术治疗眼压可控制正常,预后较好,而NVG仍是治疗的难题,抗增殖手术如玻璃体切割、内眼激光、周边视网膜冷冻联合硅油填充术可能会成为治疗NVG的一种有效手段,但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嵌顿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滕沪江  汤萌 《眼科研究》1997,15(4):264-265
目的为了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将小梁切除术加以改进,即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嵌顿术(TI二联术)。方法87例103只眼行TI二联术,对照组小梁切除术163例168只眼,观察比较术后眼压、视力。结果闭角型青光眼TI二联术手术成功率为96.55%,小梁切除术成功率85.27%,有显著差异。对于开角型青光眼,两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均为75%~76%。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TI二联术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小梁切除术,但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两种术式成功率相似。  相似文献   

14.
巩膜板层下小梁切除术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抗青光眼术式,虽已能获得较佳疗效,但尚有一些不足之外:如漏道易阻塞,滤泡易局限,从而影响疗效。因此探索更理想的术式仍在进行,巩膜板层下灼滤术、嵌顿术、活瓣小梁切开术等相继问世。本文介绍的“三角形小梁翻转移位术”便是巩膜板层下小梁切除术的一种改良方法。著者自1984年1月至1988年2月间,采用此改良法为32例青光眼病人手术治疗。术后经三年多临床观察已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三种抗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卢艳  郭丽  王明扬  李霞 《眼科新进展》1999,19(4):242-243
目的讨论小梁切除术、巩膜咬切术和虹膜嵌顿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1986~1996年在我院眼科进行3种抗青光眼手术的390只各种青光眼病例。结果(1)术前眼压≤21mmHg(1mmHg=0.133kPa)者109只眼,小梁切除术64只眼,术后浅前房9只眼,占14.1%,巩膜咬切术31只眼,术后浅前房7只眼,占20.6%,虹膜嵌顿术11只眼,术后无浅前房发生;(2)术前眼压22~35mmHg者175只眼,小梁切除术103只眼,术后浅前房26只眼,占25.2%,巩膜咬切术46只眼,术后浅前房15只眼,占32.6%,虹膜嵌顿术26只眼,术后浅前房5只眼,占19.2%;(3)术前眼压>35mmHg者106只眼,小梁切除术42只眼,术后浅前房13只眼,占31%,巩膜咬切术23只眼,术后浅前房5只眼,占21.7%,虹膜嵌顿术41只眼,术后浅前房5只眼,占12.2%.结论3种抗青光眼手术中,虹膜嵌顿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术前眼压控制正常后,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顽固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李法明陈化令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眼科(324200)顽固性青光眼是指应用药物和常规手术方法难以控制的青光眼〔1〕。1984年4月至1994年8月我们采用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嵌顿术治疗20例(21眼),报告如下。本文病例包括闭角型青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59例65眼继发性青光眼,晚期青光眼及原发性青光眼,用间层巩膜嵌顿合并小梁咬切术治疗。近期眼压控制率为90.8%,远期随访眼压控制率为83.3%,效果满意。 作者对手术方法作了介绍,并对手术的优点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本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手术,尤其对继发性青光眼及晚期青光眼较好。  相似文献   

18.
用小梁切除联合巩膜下虹膜嵌顿术治疗青光眼101例128眼,术后眼压全部恢复正常,术后视力提高或不变占80%(103眼),术毕前房全部形成。本术式具有前房恢复快、降压效果好、并发症少、瞳孔圆、术后视力恢复好、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改进的巩膜嵌顿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板层巩膜嵌顿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难治性青光眼共28例(28眼).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例,2次以上小梁切除手术者9例,无晶状体眼青光眼3例.术后随访观察虹膜新生血管、眼压和视力变化.结果随访6~12月者10例,12月以上者16例,失访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术后完全消退.眼压全部降到30mmHg(1mmHg=0.133 kPa)以下,21 mmHg以下者24眼.术后发现脉络膜脱离者5眼,经皮质类固醇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巩膜嵌顿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用小梁切除联合巩膜下虹膜嵌顿术治疗青光眼101例128眼,术后眼压全部恢复正常,术后视力提高或不变占80%(103眼)术毕前房全部形成,本术式具有前房恢复快,降压效果好,并发症少,瞳孔圆,术后视力恢复好,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