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型肉毒梭菌毒素现场灭家栖鼠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型肉毒梭菌毒素现场灭家栖鼠效果研究徐仁权,祝龙彪,钱文祥,唐杏琴,须俊明,陆志勋C型肉毒梭菌毒素是广谱、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生物毒性蛋白灭鼠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据资料报道,灭鼠效果较为满意[1,2].赵承善(1992)[3]在山东首次报道用C型肉...  相似文献   

2.
开辟生物毒素灭鼠新途径扬州大学商学院(邮编:225001)崔生发为遵循生态学规律,发挥生物学优势,弥补化学毒饵灭鼠的不足,近年来我国采用C型肉毒梭菌毒素(BotulinTypeC)开展生物毒素灭鼠的研究,并在防制鼠种和适用范围上都有新的进展[2,3]...  相似文献   

3.
C型肉毒梭菌毒素在养鸡场灭鼠试验报告何建邯,张孟群,曹阳为了解C型肉毒梭菌毒素的灭鼠效果,于1996年5月20~29日在养鸡场进行了灭鼠试验。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C型肉毒梭菌毒素(含量100万鼠单位/ML),由崔生发提供,保存于4℃冰箱中。使...  相似文献   

4.
PCR检测食品标本中A,B,E和F型肉毒梭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CR检测食品标本中A、B、E和F型肉毒梭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所(北京100071)王颖群严共华雷祚荣用常规方法从食物中分离鉴定出肉毒梭菌至少需4天,不能达到快速监测食品的目的。为此,我们通过检索肉毒神经毒素的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  相似文献   

5.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lutinum)的食物中毒是由肉毒梭菌在食品中于厌氧状态下繁殖产生外毒素所引起的一种典型的食物内毒素型中毒。肉毒梭菌广布于土壤、海水和动物消化道中。肉毒梭菌主要是通过饮食引起人畜中毒,不但成年人可以发生,而且婴幼儿(特别是6月龄以下的)更易发生。一旦食入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发病率特别高,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肉毒中毒是一种由于误食含有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简称肉毒梭菌)所产生的外毒素的食品,而引起人和动物的运动神经麻痹为主要症状的“毒素型食物中毒”。于1897年才由Van Ermengen从荷兰的一次因食用生腌火腿暴发的食物中毒中首次分离出病原体,并命名为肉毒杆菌(Bacillus botulinus)。不久发现,与肉毒中毒爆发有关的至少有两类厌氧细菌,即解蛋白菌和非解蛋白菌,至少产生三种在药理作用上相同、血清学上相异的毒素。Van Ermengen所分离的菌株是非解蛋白株,产生B型毒素,解蛋白株产生A型和B型毒素。在以后的年代里陆续发现了产生C型毒素的非解蛋白菌株(Bengtsoa, 1922)、  相似文献   

7.
DeFlora等[1]和刘淑英等[2]均证实N乙酰半胱氨酸(NAC)具有抗诱变性,DeFlora等[3]和Kada等[4]报道了NAC对诱变剂导致的DNA损伤的修复作用。我们以L半胱氨酸为参比,观察了NAC对乌拉坦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乌拉坦(日本关东化学株式会社产品)、NAC(镇江化学工业研究所生产)、L半胱氨酸(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东方材料厂生产)、5BUDR(Sigma公司生产)。实验动物为健康昆明种小白鼠24只,雌雄各半,6周…  相似文献   

8.
CELL -DYN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当系统检测出现异常时 ,信息即在系统屏幕上显示。本文就故障处理谈谈体会。1“FLOWERROR”代替计数时间显示出来1.1分析稀释池中可能混有气泡。处理方法 :按[CLEARORIFICE]键 ,复位计数时间环路、并重新检测标本 ,如这种情况重复发生则转入特殊功能并按[DRAINBATHS]键 ,从每个池中排空液体 ,这一过程完成后 ,按[REFILLBATHS]键 ,这一过程除去了池中的气泡。1.2分析可能因为管道接口渗漏。处理方法 :观察样品注射器及试剂注射器内是否有…  相似文献   

9.
肉毒中毒系由患者摄入被肉毒梭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或伤口被肉毒梭菌感染所致、1976年Pickett报告2例婴儿肉毒中毒,自患急性低张力综合症婴儿的粪便中检得肉毒梭菌和毒素,并对患婴的肌肉进行了电生理的研究。1977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称肉毒中毒可分为3种类型,即食物型、伤口型和婴儿肉毒中毒型。近二年来婴儿肉毒中毒的报告增多。本文对婴儿肉毒中毒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食物中毒样品中肉毒毒素基因的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对食物中毒臭豆腐样品进行前处理,直接从样品中提取基因组总DNA,对毒素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分别进行肉毒梭菌、A型、B型、E型和F型肉毒毒素基因的荧光PCR检测,FAM通道采集扩增荧光信号。结果食物中毒臭豆腐样品经过去蛋白和脂肪等前处理后,可直接提取获得食物基因组总DNA,以总DNA为模板同时进行肉毒梭菌及毒素基因的荧光PCR检测,检出含有A型、B型毒素基因,只有A型毒素基因表达的A(B)型肉毒梭菌。结论荧光PCR方法可快速检测食物中毒样品中的肉毒梭菌和毒素基因,对肉毒梭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肉毒梭菌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为预防、诊断、治疗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地貌,均匀抽取8个县(市、区),采集不同类型的土壤检测肉毒梭菌污染情况。结果采集土壤样品244份,肉毒梭菌检出13份,检出率为5.3%,其中,10份为B型肉毒毒素,3份为A型肉毒毒素。发生过肉毒中毒县(市、区)肉毒梭菌检出率高于未发生过县(市、区)(P0.05)。山区与平原肉毒梭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家庄市土壤中肉毒梭菌污染较以前严重,并且存在A型肉毒毒素。  相似文献   

12.
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家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94年11~12月在安徽省枞阳县长沙乡,用C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黄胸鼠和褐家鼠进行实验室和现场灭鼠效果观察。用灌胃法测定对黄胸鼠最小致死剂量为64000MU/kg体重,对褐家鼠为32000MU/kg体重。0.5%C型肉毒梭菌毒素大米毒饵,初遇和再遇适口性摄食系数褐家鼠为0.86和0.62;黄胸鼠为0.75和0.54.0.5%C型肉毒梭菌毒素现场灭效,鼠笼法灭鼠率为18.05%,粉迹法为25.96%;0.005%溴敌隆毒饵灭鼠率鼠笼法为75.66%,粉迹法调查为77.95%:两者差别非常显著(P<0.01).表明C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黄胸鼠和褐家鼠毒力较小。  相似文献   

13.
很早即已知道肉毒梭菌是腊肠中毒的病原菌。韦氏梭菌为气性坏疽病原菌,蜡样芽孢杆菌为与炭疽杆菌类似的非病原菌,近期才确定为食物中毒菌。上述各种菌的食物中毒致病物质皆为菌体外毒素。肉毒毒素产生于进食前的食品中,而韦氏梭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毒素一般则认为产生在消化道内。一、肉毒梭菌 1.肉毒梭菌及其毒素的性状该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梭状杆菌,能形成芽孢。其芽孢在土壤(特别在河川、湖、海)及  相似文献   

14.
肉毒毒素中毒是病死率极高的一种疾病。近10多年来,美、英等国先后报道了许多例婴儿肠道感染型肉毒中毒。据载,美国食用蜂蜜7.5~10%检出肉毒梭菌芽胞,并已证实,食用蜂蜜是婴儿肉毒毒素中毒的主要感染原因。我们于1987年在南京蜂蜜加工厂采样,观察了肉毒梭菌芽胞的污染状况。并对肉毒梭菌芽胞在蜂蜜中于不同温度下存活时间进行了3年的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食物中毒的臭豆腐样品进行肉毒梭菌的实验室检测及鉴定。方法 根据GB 4789.1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进行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的分离及肉毒毒素的分型。结果 通过小鼠致死实验,生理生化鉴定及肉毒毒素基因PCR鉴定,从臭豆腐样本中分离出含有肉毒毒素基因bont/A和bont/B,血清表型为A型的A(B)型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结论 该食物中毒样品为A(B)型肉毒梭菌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6.
C型肉毒梭菌毒素对城市庭院及饲养场的灭鼠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型肉毒梭菌毒素是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的一种灭鼠剂 ,解决了化学灭鼠剂毒杀范围广和二次中毒及残留等问题 ,对草原鼠害的控制做出了一定贡献 ,而对城市庭院及饲养场的灭鼠效果报道较少。为此 ,笔者进行了试验观察。1 现场概况 试验场地位于平凉市某单位院落 ,面积约 3万m2 ,包括猪场、鸡场、小动物室及 10 0多住户 ,院内有草坪、花园等。灭鼠时间为 10月下旬至翌年 2月下旬。2 材料和方法 C型肉毒梭菌毒素为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的干燥粉末型毒素 ,毒素含量 6万MLD/mg。饵料为小白鼠饲料及馍块附加少量苹果碎片 ;用水将毒素…  相似文献   

17.
文摘     
文摘3011953年泄漏事故中接触TCDD的BASF工人的患病率[英]/ZoberA…//OccupEnvironMed.-1994,51(7).-479~4861953年11月17日,由于BASF三氯苯酚车间反应器的分解反应失控而发生泄漏事故,使一...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由真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组强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黄曲霉毒素B1为强污染物,分布范围广,能引起人类和动物类的急性中毒死亡,还能致癌、致畸、致突变。AFB1的理化性质非常稳定,在高温200°C紫外线照射下都不能被坏...  相似文献   

19.
分析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事件, 探究中毒事件发生原因, 明确诊断, 为临床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应用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食物中毒事件中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 采集自制腐乳和粪便灌洗液, 经增菌培养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本中肉毒毒素编码基因, 并进行菌株分离、纯化。对分离到的5株肉毒梭菌经肉毒毒素检测和基因检测验证后, 进一步进行PFGE分型。此次中毒事件中2份自制腐乳和3例患者的粪便灌洗液标本均分离到A型肉毒梭菌, 并得到了毒素检测和基因检测验证, 5株肉毒梭菌的PFGE图谱DNA同源性为100%, 可判定是一起因食用被A型肉毒梭菌污染的自制腐乳而引起的肉毒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一起由自制豆豉引起的B型肉毒梭菌毒素中毒。食用未加热豆豉者全部发病,而食用加热者则均未发病。豆豉引起肉毒中毒在我省比较少见。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实验诊断证实为B型肉毒毒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