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穗琼  廖广仁  赖伟华  方草 《中国药房》2008,19(11):874-87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和分析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69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好的仅28例,占10·41%。患者家庭人均年收入、出院时间、自理能力、用药知识、药品费用、对冠心病的了解及药品不良反应等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不理想,药师和医师应共同肩负起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正>老年人是冠心病的高发人群,指导老年人做好冠心病的康复和二级预防,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部队疗养院老年疗养员较为集中,笔者对2012年5月—2014年10月在所在疗养院疗养的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的患病率及二级预防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选取笔者所在疗养院2012年5月—2014  相似文献   

3.
目的:主要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南(2009),并结合最新的2012《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简本)分析北京医院介入治疗前后用药情况及合理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5月北京医院心内科符合条件的冠心病患者,针对其围手术期及术后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调查共纳入冠心病患者73例,其中行冠脉造影检查4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9例,患者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比例为100%,抗凝药物为27%,13受体阻滞剂为7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合计为73%,调脂药物为96%。结论:国内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的使用状况与指南要求存在差距,如何将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让尽可能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仍是医生、药师和管理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东古村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东古村冠心病患者200例,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8份,回收率为94.0%。188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优者仅12例(6.4%)。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文化水平、药物种类、医患沟通及对饮食治疗的关注度。结论农村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不理想,乡村医务人员应共同肩负起提高农村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个体化用药指导对滥用硝酸甘油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2例,按照时间段分为两组,其中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参考组,2021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52例患者为观察组。参考组通过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常规用药指导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用药知识掌握、生活质量以及硝酸甘油滥用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用药知识掌握、生活质量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用药剂量不合理、用药频次不合理、擅自增减剂量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使用硝酸甘油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开展个体化用药指导,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其对用药知识的掌握,提升生活质量,且可减少患者出现药物滥用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现状,特别关注阿司匹林应用方面。方法以1380例既往曾确诊患有冠心病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形式收集患者信息,填写统一表格。结果(1)在1380例门诊冠心病患者中,男765例,女615例,年龄50~75岁。(2)门诊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服用率为82.6%,其中男性86.1%高于女性81.2%。随着年龄的增加,阿司匹林的服用率呈下降趋势。(3)门诊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的处方率为91.4%,总计92.6%的医生处方剂量符合《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中建议使用的剂量。个别医生的处方剂量低于75mg/d。结论目前门诊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总服用率为82.6%,但服药的依从性随年龄增长存在差异,医生阿司匹林处方剂量间也存在差异,应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医院2015年心血管内科辅助用药及住院冠心病患者(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质子泵口服制剂的预防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辅助用药及冠心病患者预防使用质子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某三甲医院临床药学PASS系统中调出该院2015年1~12月心血管内科3 835例出院患者,记录辅助用药及质子泵口服制剂的数据,对药品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构成比、冠心病患者质子泵预防使用情况等,并对辅助用药曲美他嗪及前列地尔的使用合理性进行点评. 结果 辅助用药品种繁多,100%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使用辅助用药,人均使用辅助用药3.5种,2015年其用药总金额为7 715 497.54元,使用金额前五位辅药分别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谷红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88.0%的冠心病患者预防性使用质子泵口服制剂,其中选择奥美拉唑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病例171例;曲美他嗪以及前列地尔不合理使用率分别为1.5%、0.99%. 结论 该院心血管内科辅助用药使用较广泛,且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冠心病患者预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比例偏高,同时存在品种选择不合理的现象;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这两类药物的监管,促进其合理使用,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疾病管理模式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干预组干预包括2次针对生活方式和用药依从性的健康教育,电话或门诊随访;对照组仅包括2次健康教育.观察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 共70例患者完成6个月的随访.随访6个月后,干预组总胆固醇达标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77.14%,P< 0.01),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vs.27.78%,P<0.01);干预组用药依从性(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吸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 vs.17.14%,P<0.05).结论 本研究应用的疾病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二级预防达标率.  相似文献   

9.
社区健康教育在实施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在实施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组40人,常规临床治疗外,每10人一组4组,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门诊定期得诊、电话随访、上门访视、聚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对照组38人,常规门诊治疗,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病定情况、危险因素的控制、遵医嘱情况、患者及家属对冠心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起积极的重要作用,使患者病情长期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我国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也已成为目前中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原因[1],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冠心病突发事件发生率上升,与其突发事件的发生和二级预防不足相关,冠心病二级预防是冠心病防治工作的基本策略之一.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也作了多项研究,研究多在医疗技术先进的大型城市展开,为了解中小型城市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发现冠心病患者临床诊疗中存在问题,分析其二级预防治疗和我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指南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我科对200例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药学干预措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某院神经内科收住的4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配备专科临床药师,实施个体化给药、开展床旁用药宣教、发放患者出院用药指导单,对照组不予干预。制定二级预防用药知识和用药依从性调查表,在出院时对2组患者进行用药知识调查,在出院3个月后对2组患者行电话回访进行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在二级预防用药知识方面,干预组回答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依从性方面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可以增加患者的用药知识、提高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药房的用药错误预防对策,为规范药房管理提供借鉴。方法对医院门诊药房2009年至2011年292例用药错误具体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92例用药错误中,药师调配差错有181例,占61.99%:医师处方差错111例,占38.01%。结论引起门诊药房用药错误的原因很多,应努力完善管理措施,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以减少用药错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曾赣惠  苏长安 《江西医药》2012,47(12):1040-1043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262例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631例.非干预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由临床药师进行规范治疗的用药教育和药学监护,干预6个月.6个月后,对2组用药依从性采用自行设计的病例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组的依从率、用药依从性好的例数分别显著高于、多于非干预组(P均<0.05);2组用药依从性好的例数分别为604例、553例,用药依从率分别为95.7%、87.7%.干预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非干预组,且干预组治疗有效的例数显著多于非干预组(P<0.05);2组治疗有效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55例、392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1%、62.1%.结论 用药依从性好可以提高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效果;药师干预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和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德尔菲法”的药学服务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患者离院后的效果。方法 进行三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制定用药教育标准化指标。向92例患者传播用药教育资源,比较用药教育前后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掌握程度、用药依从性。评估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经过专家函询,形成3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用药教育后,再入院率为1.09%。对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知识掌握程度、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提示,患者的五个维度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对用药辅导方式、内容满意率为97.83%、100%。结论 临床药师对出院患者进行用药干预,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药物掌握度、依从性、生存质量,患者对用药教育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姚威  刘文娴 《中国医药》2010,5(12):1113-1115
目的 通过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定期复诊、督导规范二级预防用药,与未干预的AMI患者后二级预防对比,对AMI患者出院进行管理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622例.观察组患者225例为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督导,督促定期复查者;不能坚持上述情况而分散就医、未规律服药,未定期复诊者394例为对.照组.比较随访1年时两组复查时血压、心率、心功能情况.结果 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分别为(113±19)mm Hg(1 mm Hg=0.133 kPa)与(118±18)mm Hg(P=0.040);舒张压分别为(72±14)mm Hg与(75±16)mm Hg(P=0.01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的较对照组有所降低.随访1年时2组患者的心率分别为(70±14)次/min与(77±19)次/min(P=0.000).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较对照组有所减慢.出院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50.6±5.3)mm与(58.8±5.8)mm,P=0.020]、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34.9±7.1)mm比(38.8±6.2)mm,P=0.011]有所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6.5±10.8)%与(50.3±11.6)%,P=0.0024]有所提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健康教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琼  黎汉坤  曹堃  蔡杰  郑亮 《北方药学》2016,(2):187-188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现状,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及改进方向。方法:收集2014年在我院门诊手术室行I类切口肿物切除手术494例患者登记表,填写表格,对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4例肿物切除患者预防用药59例,使用率为11.94%;用药时机合理率为0.00%,均为术后给药;用药时间≤24h1例,合理率1.69%;选用一代头孢菌素的有22例,占37.29%,选用二代头孢菌素的有31例,占52.54%,选用三代头孢菌素的有4例,占6.78%,选用大环内酯类的有2例,占3.39%;口服给药的有34例,占57.63%。结论:我院门诊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选药、用药时机、用药时间及给药途径均欠规范,需要加大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门急诊输液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其二级预防认知状况掌握情况及根据掌握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进行健康教育。方法 100例门急诊输液的老年患者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认知的调查。结果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总分水平是18.38分,本次研究如按得分≥24分为了解,那么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不了解率为83%,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医疗付费方式,94%患者希望门急诊输液时获取二级预防知识。结论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掌握不足,应采取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全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加强输液的冠心病患者对二级预防的认识,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麝香保心丸在社区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选择使用麝香保心丸的疗效。方法: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前提下。选择好用药对象,给予个性化治疗指导,用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1-3次含服治疗和预防。结果:经在本属区所选20例患者3年多防治观察,所有患者胸闷、胸痛发作均有减少或者消失,心电图改善,病情稳定缓解。结论:麝香保心丸在社区应用安全有效,日治疗费用低,患者依从性好,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显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师对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用药监护方式。方法临床药师以既往用药史、过敏史为依据,对4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开展对比剂的用药监护、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用药宣教。结果与结论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药师应仔细询问过敏史、用药史,判断易感因素,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强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100例,预防过程中通过自我效能量表和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评价表对患者的服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自我效能量表及药物依从性反馈结果,总结发现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服药的依从者为43例,患者不依从的为57例。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量化评分,结果发现依从组患者平均分数为(3.55±0.26)分,不依从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为(2.42±0.44)分。药物依从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更高,成正相关。结论在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需要医师正确的进行用药,同时还需要患者有效的配合,患者自我效能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需要在患者治疗中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