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女性,16岁,农民,因左下肢乏力,踝周肿胀、行走困难8年,以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踝关节结核于1977年11月入院。8年前左踝扭伤诊断骨折石膏固定3月,但踝关节肿胀如前,着地行走疼痛剧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0岁,农民,因下半身被塌方砸伤5d于1998年1月12日入我院.查体:腰1棘突压痛明显,双下肢感觉、运动减退,括约肌功能障碍,右内踝青紫、肿胀、压痛.影像学检查提示腰1椎体爆裂性骨折、脊髓受压,右足距骨内侧偏后有一黄豆大小的骨折片.诊断为腰1骨折并不全瘫,右踝三角韧带损伤.入院后行腰1椎管减压加Dick钉内固定术,术后双下肢感觉运动有明显恢复.右足行短腿石膏夹板固定4周解除石膏后,患者诉内踝疼痛,检查发现内踝皮下有一索状物,压痛,可活动,能推移至内踝后方踝管内,当踝内翻跖屈时,可见索状物滑向内踝前内侧.诊断为胫后肌腱脱位.  相似文献   

3.
张某,女,25岁,因遇车祸伤后第三天入院。入院查体左踝部明显肿胀.内外踝部均有明显的压病,踝关节活动障碍。X线片示:左距骨_L关节面中外1/3矢状面骨折,内踝斜行骨折,因手法复位失败,住院一周后行切开复位,术中见骨折以距骨头颈交界处外侧开始,由外上向内下骨折,骨折块向外向下向后移位,且向下移位约1cm.内踝由外下向内上短斜行骨折,距骨复位后用克氏外固定,内踝骨折复位后用螺丝钉固定,石膏固定患肢4周后拔出克氏针,拍片复位良好。距骨矢状面骨折合并内踝骨折实为罕见,其发生机理是:踝关节处于极度的内旋旋前位,距…  相似文献   

4.
田宝刚  李健  杨俊锋 《广东医学》2007,28(3):374-374
患者,男,25岁.因打球时不慎崴伤左踝,活动不利2 h入院.体查:左踝部肿胀,左踝内翻畸形,左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左足趾皮肤感觉正常,足趾末梢血运正常,左踝活动受限,内踝处压痛存在,闻及骨擦音.X线:左内踝骨折,有移位,距骨向内脱位.治疗:给予患肢抬高,冰袋冷敷,止血及消肿药物治疗,3 d后肿胀基本消退后给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关节旋前-外展型Ⅱ度损伤中对三角韧带断裂手术修复、重建的必要性及效果。方法分析应用带线锚钉固定三角韧带治疗踝旋前-外展型不伴有内踝骨折的Ⅱ度损伤9例。结果本组年龄18~57岁,左踝4例,右踝5例,三角韧带深、浅层全部断裂。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石膏固定4~6周。患者全部骨愈合,无行走疼痛等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症。根据Mazur[1]评分标准:优7例,良2例。结论旋前-外展型踝关节损伤中,对于内侧结构的三角韧带断裂的手术内固定极有必要,尤其对仅出现外踝骨折的旋前-外展型踝关节损伤的三角韧带损伤处理。  相似文献   

6.
患者刘某,男,68岁,2011年11月12日就诊.主诉:左内踝及足底内侧疼痛麻木1月余.现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内踝及足底内侧疼痛麻木,夜间疼痛加剧,白天休息后减轻,曾在外院输液治疗半月(具体用药不详),效不显,遂来我科就诊.查:左足内踝后下方肿胀、饱满,压痛明显,轻叩可诱发足底麻木、疼痛,行踝极度背曲试验可加重症状.西医诊断:左踝管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足的主要功能是负重、行走、维持身体平衡和吸收震荡.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内外踝和距骨组成,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屈戍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足与踝关节上,行走时的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活动,主要依靠足与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足踝部骨折后功能受限,不能站立和负重行走,局部压痛明显、肿胀,甚至有水疱、广泛性瘀斑.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如外翻的内踝撕脱骨折,肿胀疼痛及压痛都局限于内踝骨折部,足外翻时内踝部疼痛加剧;内翻内踝骨折则不然,外侧韧带一般都有严重撕裂,断裂部疼痛加剧.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整复、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或微创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3岁,主因左踝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两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3年9月人我院.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及劳动后左踝部疼痛不适,休息后即能缓解,随后症状时有发生,左踝部肿痛逐渐加重,以后部明显,近1个月加重.专科查体:左踝后部肿胀,后内、后外侧局部压痛明显,后外侧可扪及质硬包块.  相似文献   

9.
例1男,40岁,因不慎滑倒跌伤左大腿伴疼痛、畸形、活动障碍1小时入院。患者约10年前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在本院行左下肢矫形术,术后可以行走。查体:左大腿下段肿胀畸形,明显骨擦感。X线示左股骨下段斜形粉碎性骨折。即在腰麻下行左股骨内固定术,术中见左股骨下段斜形粉碎骨折,有一块约4cmxlcm碎骨片分离。骨折处距膝关节面约6cm,行多捆钢丝捆扎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术,术后复查照片骨折对线对位好。术后病人一直无发热,伤口9天拆线,愈合佳。术后2周,检查有少许骨擦感,照片示骨折对钱好,上下少许分离,建议病人再次手术,病人不同意…  相似文献   

10.
罗静  梁炜  朱科 《四川医学》2012,(9):1651-1652
目的探讨应用MIPPO技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MIPPO技术治疗28例三踝骨折,外踝采用LCP及1/3管型钢板固定,后踝和内踝采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者采用一枚皮质骨螺钉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4周进行非负重功能锻炼,8~12周后取出下胫腓联合螺钉逐步负重活动。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14~2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按AOFAS评分:优(≥90分)9例;良(75~89分)15例;可(50~74分)4例,优良率85.7%,患者骨折部位疼痛程度评分(VAS):无痛(0~1分)19例;轻度疼痛(1~3分)9例,平均0.64分。结论应用MIPPO技术治疗三踝骨折,手术创伤小,软组织损伤少,内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学固定(BO)原则,术后关节功能好。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当踝关节内、外翻损伤时,往往造成内、外踝和后踝的骨折,可以是单踝骨折、双踝骨折或三踝骨折.骨折后患者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踝关节骨折后,如果骨折为单踝或双踝骨折,骨折无移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石膏或支具固定,如果骨折有移位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3岁,主因左踝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两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3年9月入我院。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及劳动后左踝部疼痛不适,休息后即能缓解,随后症状时有发生,左踝部肿痛逐渐加重,以后部明显,近1个月加重。专科查体:左踝后部肿胀,后内、后外侧局部压痛明显,后外侧可扪及质硬包块。踝关节活动度:背伸0°,跖屈20°,跖屈疼痛加重,内外翻受限。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  相似文献   

13.
本院1978年~1999年共收治踝关节联合韧带断裂1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11例,女1例;年龄16~31岁,平均24岁;左踝5例,右踝7例;田径运动伤4例,溜冰摔伤1例(女);斗殴伤2例;车祸伤3例;坠落伤2例。就诊距受伤时间1~2周3例,~3周4例,~2月4例,>2个月1例。就诊时踝部肿胀疼痛者8例,其中肿胀较轻4例行走时疼痛,4例伤后一直未着地行走。1.2 X线检查 合并有内踝骨折3例,骨块皆未得到整复。合并有外踝骨折8例,骨折呈斜行或螺旋型,其中6例对位不良,2例对位尚可。同时合并内外踝骨折1例。12例踝关节正位片有其共同特点:(1)…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 1 997年收住股骨颈囊肿的病人 3例 ,2例进行了病灶清除 ,带缝匠肌髂骨瓣植骨术 ;1例并发病理性骨折 ,进行了股骨髁上牵引单髋人字石膏外固定 ,均取得满意疗效。例 1 :患者男 ,1 4岁 ,住院号 1 42 4,2月前即有左髋部疼痛病史 ,但尚能行走 ,因玩耍跌伤左髋部肿痛 2小时 ,于 1 997年 6月 2 5日入院。检查见左股骨大粗隆部肿胀 ,活动受限 ,触痛明显 ,患肢外旋短缩畸形。X线片示 :左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移位 ,骨折处可见椭圆形膨胀溶骨区 ,轮廓清楚。诊断 :左股骨颈囊肿并骨折。治疗 :行左股骨髁上牵引 ,拍片见骨折端对位良好 ,4周后解除牵…  相似文献   

15.
踝前腓深神经受压综合征又称前跗管综合征,是由于踝部伸肌支持带下方腓深神经受压引起的一种病征。现将我们收治的2例作一报道。 [例1] 男性,54岁,因左足背疼痛,第一趾蹼区感觉异常並放射到(足母)趾6个月入院。入院前7个月曾因挤压伤致距骨体骨折伴踝关节脱位行闭合复位和石膏固定。此后就有逐渐加剧的左足背疼痛,每于踝蹠屈或稍长时间不活动后症状加剧,行走后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2岁,因摔倒后致左肘肿胀、疼痛、功能障碍4小时入院。既往:3年前因左肱骨髁上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残留肘内翻畸形,内翻角度约10°,肘部功能无明显障碍。骨科查体:左肘肿胀明显,肘后可见4cm×4cm皮下瘀斑,肘外侧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约4cm,肘内外侧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肘关节拒动,患肢血运良好,尺桡动脉搏动良好,手部小指及第四指尺侧感觉障碍,伸拇、握拳正常,夹纸试验阳性。左肘x线检查:肘关节后脱位,内上髁撕脱骨折,肱骨外髁骨折,移位明显。入院诊断:(1)左肘关节后脱位;(2)左肱骨外髁骨折;(3)左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4)左尺神经损伤。住院后完善手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急诊在全麻下行左肘关节脱位闭合复位,肱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尺神经探查,肱骨内上髁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长臂后托石膏固定,3周后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7.
踝部骨折脱位临床常见,因系负重关节,处理不当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997年1月~1999年10月,我科研制一种新型改良套筒式骨栓治疗踝关节损伤并发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共40例,均取得良好的复位、固定并能早期行走,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8岁。就诊时间:伤后0.5h~3d。按weber's分型:型16例,型24例。其中内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14例,外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20例,内外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6例。术后10周~6个月取出内固定。40例均未行石膏外固定。随访:32例踝关节功能正常,X线片示踝穴无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内踝部皮肤挫伤行内踝闭合复位治疗的方法、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旋前外展型Ⅲ度踝关节骨折伴内踝部皮肤挫伤14例,术中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结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6周。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7-13周。患者全部骨愈合,无踝关节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等临床表现。根据Mazur评分标准:优11例,良3例。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伴内踝部皮肤挫伤患者,采用克氏针结合空心钉闭合复位移位性内踝骨折是可行的,可以避免皮肤挫伤区伤口感染及坏死,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损伤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注意问题.方法 2002年6月至2010年6月,共对66例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男46例,女20例;年龄21~57岁,平均42.35岁;左踝40例,右踝26例;其中12例患者是开放性骨折.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良好固定腓骨和内踝,根据具体情况固定下胫腓关节、后踝或行三角韧带修复,术后石膏托固定两周.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3个月(9~21个月),66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没有感染的发生;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是15周(13~18周).患者术后平均17周(13~ 18周)时可正常负重行走,无跛行,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为平均87.28分(70~100分),高于80分者占87.8%(58例).结论 对于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解剖复位及可靠和合理的内固定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单纯性踝关节脱位临床较为少见。本科2011-03-25收治一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男,20岁,因在打篮球中起跳时,左足落于他人足背,足内翻扭伤摔倒,伤后左踝部即刻肿胀并有明显畸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30min后来我科急诊救治。体检:左踝部明显肿胀、畸形,压痛(+),左踝前方空虚,足下垂,弹性固定于内翻位并向后方移位,前足血运未见异常,有麻木感觉,足趾活动受限。X线示距骨向内、后方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