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比较首诊冠心病与健康人的血脂水平并分析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5例首诊冠心病患者(研究组)以及同期在医院体检的45例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包括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首诊冠心病组患者TC、TG和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检测血脂水平对于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 - CRP、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s - CRP、TC、TG、LDL - C 以及 HDL - 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 - CRP、TC、TG、LDL - C 低于对照组,HDL - C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炎性反应和血脂,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1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水平分为A组85例(1级高血压)、B组65例(2级高血压)、C组36例(3级高血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6例为D组,比较各组CI:I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B、C组CRP、TC、TG、HDL—C、LDL-C水平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三组问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三组CRP水平与TG、TC、HDL—C、LDL—C水平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高血压水平与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9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普拉固(P)、力平脂(F)、鱼油(FO)12周,比较三种血脂调节剂服药疗效及时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并观察血脂与内皮囊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治疗后三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100(ApoB100)均明显降低(P<0.05~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升高(仅F组P<0.05~0.001);降胆固醇(TC)作用P组,F组显著(P<0.05~0.001);HDL-C与TG三组均呈负相关(P<0.05~0.001);血浆ET-1水平三组均有显著降低(P<0.001),且与血清TC(除FO组)、TG、LDL-C下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脂和载脂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6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检测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另入选58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G、TC、LDL—C、apoB升高,而HDL—C、apo—A1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肌梗死患者TG、TC、LDL—C、apoB水平低于心绞痛患者。HDL—C、apo—A1高于心绞痛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TG、TC、LDL—C、apoB水平低于多支病变组,HDL—C、apo—A1高于多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脂和载脂蛋白异常,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其中25例为稳定型心绞痛(SAP)、15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再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设定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 Tn I)及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SAP组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UAP和AMI组患者血清hs-CRP、c Tn I、TG、TC、LDL-C等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SAP和UAP组患者血清hs-CRP、c Tn I、TG、TC、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低于AMI组,HDL-C水平高于AMI组;SAP组患者血清hs-CRP、c Tn I明显低于UAP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与TG、TC、LDL-C等指标呈正相关,与HDL-C指标呈负相关,血清hs-CRP与c Tn I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 Tn I)及血脂水平,可以预测和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PTX-3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方法,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1次/d,疗程3个月。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PTX-3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LDL-C、HDL-C、TG及TC水平,并评价对照组和他汀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DL-C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降,血清PTX-3、LDL-C、TC及TG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和他汀组患者血清PTX-3、HDL-C、LDL-C、TC及TG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对照组和他汀组治疗后血清PTX-3、LDL、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相比,他汀组血清PTX-3、LDL、TG、T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他汀组有效率83.33%,对照组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PTX-3水平变化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PTX-3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微生态制剂辅治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此类患者选取最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NAFLD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另给予微生态制剂,即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如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等;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如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治疗后血清ALT、AST、TC、LDL-C及T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辅治NAFLD可显著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渠莉 《中国医药》2006,1(1):18-20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g/d,疗程为4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定血清CR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4周后,CRP、TC、TG、LDL—C、PAI-1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0.01)。常规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AMI患者血清cRP与PAI-1活性呈正相关(r=0.393,P<0.05),与t.PA呈负相关(r=-0.359,P<0.01)。辛伐他汀组治疗后CRP、PAI-1、t—PA与TC、LDL-C水平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在AMI早期给予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可能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提高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清CRP变化及血脂达标率。结果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及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C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TC、TG、LDL-C、HDL-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对患者血脂及血清CRP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脂的相互关系,从而探讨CHD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CHD患者12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另选取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通过微量免疫荧光法测量Cpn特异性抗体,用酶联吸附法测定vWF,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结果AMI组、UAP组Cpn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n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vWF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Cpn特异性抗体阴性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浆vWF及TC、TG、LDL-C水平与Cpn特异性培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呈正相关,HDL—C水平与之呈负相关。结论Cpn致CHD的可能机制为:Cpn感染使体内vWF水平升高,协同血脂异常,激发和加重冠状动脉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动脉血栓发生率升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浓度,探讨LDL-C和CRP与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92例,分为三组,SAP组36例;UAP组30例;AMI组26例;对照组26例。同时测定LDL-C和CRP浓度。结果①冠心病组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②AMI组、UAP组、SAP组CRP显著高于对照组,AMI组、UAP组CRP高于SAP组;③LDL-C未达标组CRP高于LDL-C达标组。结论联合检测LDL-C和CRP的水平可以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程艳春 《河北医药》2016,(16):2419-2421
目的:研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以血脂康治疗,试验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TG、TC和LDL显著低于对照组,HD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IL-6、ET-1显著低于对照组,NO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和血脂康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CHD合并高脂血症可有效降低血脂和炎症水平,改善血粘度和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1例TIA患者,随机分为TIA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48例和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他汀治疗组,20mg/d)4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血清hs—CRP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G、血清hs—CR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TIA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能减轻TIA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主要生化指标及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洪凤芹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31-2132
目的探讨血尿酸(uA)、血脂(TC、TG、LDL-C、HDL—C)、c-反应蛋白(CRP)及胆红素(TBIL、BIL、DBIL)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396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uA、TC、TG、LDL.C、HDL—C、CRP、TBIL、BIL及DBIL水平。结果观察组UA、TC、TG、LDL-C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HDL-C、TBIL、及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c:反应蛋白、尿酸、血脂及胆红素等实验室指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应该重视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做到早期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1年1月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各55例;分别给予安慰剂和辛伐他汀40mg/d,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Cr)、24h尿微量白蛋白(UM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压水平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G、TC、HDL—C、LDL~C、Cr、UMA及hsCRP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HDL—C、LDL—C、Cr、UMA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辛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TG、TC、HDL—C、LDL—C、Cr、UMA及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蛋白水平,可用于早期肾病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糖(GLU)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40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62例、慢性肝炎57例、肝硬化52例、重型肝炎69例)血清TC、TG、HDL—C、LDL—C、GUL水平,并与100名健康人进行比较。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C、TG、HDL—C、LDL-C、GUL浓度与其TBil、Al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TC、TG、HDL.C、LDL—C、GUL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所降低,其中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或P〈0.05)。重型肝炎组血清TC、TG、HDL—C、LDL—C、GUL与TBil呈负相关[P〈0.01],与Alb呈正相关(P〈0.0t),血清TC与LDL—C呈正相关(P〈0.05)。重型肝炎组中39例死亡患者与32例存活患者的血清TC、TG、HDL-C、LDL-C、GUL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定期的血脂、血糖水平测定能及时反映体内的脂类代谢状况,对了解肝病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病程进展情况以及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剂量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确诊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低剂量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观察2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指标,并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患者(治疗组13例,对照组10例)进行用药前后活动平板试验。结果在心绞痛症状缓解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电图缺血情况改善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活动平板试验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 P<0.05)。结论低剂量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总胆固醇(T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TC/HDL‐C比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因胸闷、胸痛就诊的患者126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A组,1110例)与无冠心病组(B组,151例)。A组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A1组,316例)、两支病变组(A2组,303例)和三支病变组(A3组,491例)。计算A组患者Gensini积分。检测血清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浓度,计算 TC/HDL‐C比值。结果 A3组患者的 TC/HDL‐C比值高于A1、A2组(P<0.05)。A1、A2、A3三组血清 TC、TG、LDL‐C和HDL‐C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 TC/HDL‐C比值与Gensini积分(r=0.14,P<0.01)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13,P<0.01)呈正相关。结论 TC/HDL‐C比值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崔芳  张萌  王军辉 《河北医药》2014,(14):2158-2159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96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服用血脂康0.6g,2次/d;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3个月随访.肝酶(ALT)、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三酰甘油(TG),hs-CRP、终点事件。结果治疗前2组血糖、ALT、TC、LDL、HDL、TG、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肝酶升高及新发糖尿病较多,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DL、TC、TG、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较治疗前升高(P<0.05),hs.CRP、LDL、T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DL高于对照组,TG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症同样有效,血脂康对于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优于阿托伐他汀,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