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相似文献   

2.
<正>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  相似文献   

3.
正2003年发布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中,将哮喘定义为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1])。据报道,全球哮喘患者已近3亿,分布在不同的种族和人群当中,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小儿哮喘已成为儿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2])。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推荐,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是目前控制支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EOS)、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以前大多数研究表明,哮喘是因接触刺激物引起的以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可逆性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药物治疗有了新的进展,现将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哮喘是由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在内的各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并以气流受限的可逆性为特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急诊常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8.
持续性哮喘患者的诱导痰检查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在内的多种炎症细胞及其组分均参与了哮喘慢性气道炎症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临床上患者表现为喘息、气促、咳嗽等症状[1]。除消除症状外,减少急性发作和保护肺功能是哮喘治疗的长期目标,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气道抗炎药物是目前哮喘控制最有效的措施。鉴于慢性气道炎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多种炎症细胞和炎性介质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Thl/Th2免疫反应失衡是哮喘主要的发病机制,而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哮喘的显著临床特征。Th17细胞通过活化和募集中性粒细胞,促进气道炎症发生发展,尤其与中重度哮喘密切相关。Th17细胞为中重度哮喘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深入研究Th17细胞分化调控机制,有望为治疗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带来新的愿景。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研究显示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目前药物治疗仍是防治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哮喘药物的治疗进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秋娣  刘皓  张素娟  周调 《临床荟萃》2011,26(19):1687-168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传统观点认为哮喘的特征是气道慢性炎症,可逆性的气流受限,  相似文献   

13.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及炎性递质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1].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为目前治疗哮喘最常用的药物,雾化吸入可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迅速起效而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本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商品名:舒利迭,葛兰素史克公司)治疗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哮喘都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二者的气道炎症存在异同性.一些炎症细胞和肺的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均参与气道炎症的发生,COPD主要的炎症效应细胞是中性粒细胞,而哮喘的气道炎症以嗜酸性细胞(EOS)炎症为特征.二者参与气道炎症的细胞因子也有很大区别,在COPD主要是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而哮喘主要是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和白介素-13(IL-13).COPD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差异决定二者气道炎症的本质,并可能与气流受限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试验组(急性发作期38例和缓解期42例),根据哮喘症状评分分为轻度25例、中度28例和重度27例;同期收治的80例肺部病变者(非哮喘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诱导痰上清液检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比较对照组、非哮喘组、试验组及试验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各气道炎症指标水平,分析支气管哮喘症状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的关系。结果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非哮喘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重度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轻、中度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缓解期患者(P 0.05)。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与哮喘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有密切的关系,加强对气道炎症指标的监测,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哮喘是由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在内的各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并以气流受限的可逆性为特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急诊常见疾病之一,目前的治疗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等药物,但有少数患者使用上述药物治疗后仍不能缓解哮喘发作.在临床上使用一些非常规药物治疗难治性哮喘发作有时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红霉素对哮喘患者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对哮喘患者中性粒细胞进行体外孵育,测定不同浓度的红霉素对超氧阴离子产生的影响,并对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PX)及血浆诱导痰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血浆SOD、GPX水平低于缓解期哮喘患者,后者低于正常人(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血浆及诱导痰MDA水平高于缓解期哮喘患者,后者高于正常人(P<0.01),诱导痰MDA水平与PD20 呈显著负相关(r=-0.708);中重度哮喘患者周围血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产生高于轻度哮喘患者,后者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经红霉素孵育的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产生比无红霉素孵育明显减少(P<0.01).结论 红霉素对哮喘患者中性粒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文碧 《医学临床研究》2016,(11):2149-2151
【目的】分析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41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患者符合重症哮喘标准,374例为普通哮喘。比较不同程度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分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和肺功能特征。【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诱导痰嗜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和FeN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不同表型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型排序均为:嗜酸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嗜中性粒细胞型、寡细胞型。③重症哮喘不同气道炎症表型的哮喘患者,FeNO、FEV1/FVC(%)和FEV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中性粒细胞型是肺功能损害最严重的重症哮喘表型。【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型是哮喘最常见的气道炎症表型,在重症哮喘患者中,嗜中性粒细胞型的肺功能最差。  相似文献   

19.
许辉  邓静敏  施焕中 《临床荟萃》1999,14(13):583-584
白细胞介素-4(IL-4)是T辅助细胞(TH)经抗原或丝裂原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近年发现IL-4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外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表明,IL-4是嗜酸性粒细胞(EOS)分化因子,可趋化EOS浸润气道,并与其他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的趋化有关,但目前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儿童期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1],严重威胁着患儿健康。氧气雾化吸入是使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内加药液喷出,因其雾化后分子小,有高速氧气作为动力将雾化液喷入气道,到达深部气管和肺组织,从而降低呼吸作功,降低氧耗量,改善局部痉挛,消除炎症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