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比较拉莫三嗪(LTG)和奥卡西平(OXC)单药治疗成人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长期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癫痫专病门诊新诊断的局灶性癫痫,随机分成OXC组和LTG组,根据临床情况调整剂量,OXC最大剂量1200 mg/d,LTG最大剂量300 mg/d,至少随访3年,评估二种药物单药治疗成人新诊断局灶性癫痫无发作率、保留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009年6月-2016年6月符合入组标准146例,其中OXC组74例,LTG组72例,2组1年无发作率分别为35.1%和51.3%(χ2=3.9,P=0.047),3年无发作率分别为21.6%和40.2%(χ2=5.96,P=0.015),LTG组总体无发作率高于OXC组(P<0.05); OXC组和LTG组1年保留率分别为59.5%和69.4%(χ2=1.59,P=0.208),3年保留率分别为44.6%和51.4%(χ2=0.68,P=0.411),LTG组总体保留率亦高于OXC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OXC组和LTG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皮疹(6.8% vs. 8.3%)。结论 LTG单药治疗新诊断成人局灶性癫痫的长期无发作率高于OXC,两者不良反应较轻,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国产奥卡西平(OXC)治疗儿童部分发作性癫痫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用国产奥卡西平单药治疗80例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分析治疗后1、2、3、6、9、12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奥卡西平起始剂量5~10 mg/(kg·d),最大剂量30~40 mg/(kg.d),维持剂量中位值20 mg/(kg·d),bid。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87.50%,服药12个月时累积控制率为73.75%,有5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调用其他药物,余75例均能耐受。结论国产奥卡西平为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性癫痫相对理想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奥卡西平(Oxcabazepine,OXC)治疗4岁以下儿童症状性癫痫的疗效、耐受性及长程保留率,以期为儿童症状性癫痫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案,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89例儿童症状性癫痫患者,给予OXC首用或添加用药治疗。OXC的起始剂量为10 mg/(kg·d),经3~4周加至目标剂量,最大剂量≤60 mg/(kg·d),平均剂量为(34.00±8.59)mg/(kg·d)。分别于3、6、12个月,2、3年随访患儿的服药情况、发作频率、药物不良反应及脑电图(EEG)情况。结果 89例患儿服用OXC后6、12个月,2、3年总有效率(发作频率较基线期减少≥50%)分别为56.5%、55.3%、44.7%、24.7%,完全缓解率(发作频率较基线期减少≥100%)分别为36.5%、34.1%、29.4%、16.5%。在服药期间,16例(18.0%)患儿至少出现了一种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8例(42.1%)、皮疹3例(15.8%)。大部分不良反应轻微,其中8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停药。3、6、12个月,2、3年的保留率分别为95.5%、87.6%、75.3%、56.2%、25.8%。主要停药原因有缺乏疗效36例(54.5%)、时间终点10例(15.2%)、不能耐受8例(12.1%)、控制可5例(7.6%)、失访3例(4.5%)。COX回归分析示患儿起病年龄与停药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OXC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在治疗4岁以下症状性癫痫患儿的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但远期有效性和长期保留率较低。症状性癫痫患儿使用OXC后若疗效欠佳,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及时调整用药,以提高远期的效果及保留率。  相似文献   

4.
正奥卡西平(OXC)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AED),是用于局灶性癫痫的一线治疗药物。OXC虽被认为治疗局灶性癫痫有效,但可加重某些患者局灶性癫痫发作,如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BECT)。现报道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口服OXC期间症状和EEG恶化,疑与OXC有关。1病例患者,男,18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4年"于2016年3月就诊我科。患者4年前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GBP)添加治疗对难治性癫痫局灶性发作的疗效以及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难治性局灶性发作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原用药物基础上,GBP组给予GBP添加治疗,托吡酯(TPM)组给予TPM添加治疗;添加治疗前后应用临床记忆量表(CMS)对入组者进行记忆功能评估及疗效评估。结果添加治疗20周GBP组总有效率(75.0%)与TPM组(72.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添加治疗前比较,添加治疗后GBP组C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M组无意义图形再认、自由图像回忆、人像特点回忆和记忆商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GBP作为添加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局灶性发作有效,对患者记忆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48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添加剂量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方法,对48例(儿童23例,成人2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Lev添加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收集治疗后患者发作频率变化、无发作情况、不良反应以及退出原因。结果:Lev治疗难治性癫痫总有效率为64.58%,成人有效率高于儿童,对部分性癫痫综合征有效率高;3、6和12个月无发作率分别为6.25%、18.75%和16.67%,保留率为81.25%、56.25%和43.7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8%,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的最主要原因为对疗效欠满意。结论:LE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难治性癫痫治疗药物,对部分性和全面性癫痫发作均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发作间期脑磁图(MEG)与颅内电极视频脑电图(iV-EEG)对致痫灶定位的一致性。方法 2009~2012年手术治疗22例额叶癫痫患者,术前行发作间期MEG检测以及iV-EEG监测定位致痫灶。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并运用Engel's法评价预后。结果本组术后癫痫无发作率(Engel's分级IA级)为45.5%(10/22),有效率(Engel's分级I、II级)为68.2%(15/22)。MEG定位与iV-EEG一致的14例中,术后无发作率为57.1%(8/14),有效率为85.7%(12/14);MEG定位与iV-EEG不一致的8例中,术后无发作率为25%(2/8),有效率为37.5%(3/8)。结论 MEG与iV-EEG监测定位致痫灶范围一致时可作为额叶癫痫患者术后较好的一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比较分析门诊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与住院KD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有效性及长期保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康复中心门诊部收集的44例采用改良经典KD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儿随访情况。通过3、6、12个月门诊随访,记录发作控制及不良反应,与同期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KD治疗难治性癫痫患儿的疗效、有效性及保留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44例患儿中有34例完成观察,其中15例完全缓解,2例显著缓解,5例部分缓解,12例发作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64.7%(22/34),KD治疗12个月的保留率为71%。同期住院患儿104例中有18例完成观察,其中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3例发作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27.8%(5/18),KD治疗12个月的保留率为17.3%。结论门诊KD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疗效较好,其有效性、长期保留率较住院KD治疗高,为国内因床位紧张而无法住院接受KD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儿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癫痫杂志》2021,7(4):288-295
目的研究脆弱拟杆菌(BF839)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共患病的改善情况,以寻找新方法治疗难治性癫痫。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19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癫痫专病门诊就诊的4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辅助添加BF839治疗。比较1~4个月治疗期间每月(28天)癫痫发作频率相对于干预前基线的中位降低百分比;反应率(癫痫发作减少≥50%的患者比例);干预12个月的无发作率和保留率,并初步观察不良反应与共患病变化。结果干预后1~4个月包括所有类型的总发作频率月均中位降低百分比为-53.5%(P=0.002),反应率为61.1%(22/36);12个月无发作率是8.5%(4/47);12个月的保留率是57.4%(27/47);不良反应为腹泻4.3%(2/47)、便秘4.3%(2/47),48.9%(23/47)患者报告共患病好转,其中认知改善21.2%(10/47)。结论脆弱拟杆菌(BF839)可安全、有效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还有利于改善共患病,这是世界首次报道口服单一肠道菌株可能有效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96例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保持原使用的抗癫痫药不变,加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期为12个月,进行自身对照开放性研究,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保留率及安全性。结果 81例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观察,经治疗12个月后总有效率44.4%。同治疗前比较,总发作频率减少41.0%(P0.05),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频率减少41.4%(P0.05),复杂部分性发作频率减少38.9%(P0.05),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频率减少42.9%(P0.05)。81例患者中39例患者于加量过程中出现轻至中度不良反应,都能得到缓解。奥卡西平添加治疗12个月的保留率为84.4%。结论奥卡西平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疗效好,安全性高,患者耐受好。  相似文献   

11.
一系列单队列研究已对癫痫患者更换抗癫痫药物(AEDs)预后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对照研究方式第一次探究了这个问题,针对服用所有类型的AEDs的控制不佳和癫痫无发作的癫痫患者,通过配对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这些结果作进一步补充研究回顾9个月内所有的门诊患者以确定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患者。并将更换AEDs的患者作为病例组,维持原来单药治疗方案作为对照组。分别针对发作现状(前6个月内是否有癫痫发作)、目前AEDs和控制不佳的AEDs数量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配对,并在6个月后评估结果。病例组中癫痫无发作患者(n=12)在6个月随访期间癫痫发作复发率为16.7%,对照组为2.8%(n=36,P=0.11)。病例组中控制不佳癫痫患者(n=27)在6个月随访期癫痫发作缓解率为37%,对照组为55.6%(n=27,P=0.18)。控制不佳癫痫患者中治疗失败的药物在2种或2种以上的患者更不容易在6个月内达到病情缓解(P=0.057)。AEDs的药理机制和改变AEDs剂量均对癫痫预后无影响。研究进一步对癫痫无发作患者进行评估,更换药物的患者比维持原药物治疗患者癫痫发作的复发风险高14%。与维持原来药物方案相比,更换AEDs对控制不佳癫痫患者来说并不可能更易获得缓解,说明癫痫缓解是疾病的自发性改变,而非药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托吡酯单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时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6个月时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8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时2组癫痫发作月均频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6个月癫痫发作月均频率明显低于治疗3个月(P0.01),治疗3、6个月时联合组癫痫发作月均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联合组为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可在短期内减少癫痫发作频率,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OXC)、托吡酯(TPM)单药治疗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癫门诊病人78例,随机分为OXC组和TPM组,单药治疗,观察24周。结果TPM组38例,有效率76.3%、显效率63.1%,控制率(无发作)44.7%。OXC组40例,有效率75%、显效率62.5%,控制率(无发作)4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89>0.05)。TPM组有效剂量中位值为100mg/d,OXC组为600mg/d。TPM组不良反应8例,OXC组6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49>0.05)。TPM组不良反应常见胃纳差、记忆力减退、头部不适、嗜睡,其中2例分别因为手足麻木及胃纳差、体重减轻而退出。OXC组不良反应常见乏力、头昏、头疼、嗜睡、恶心、皮疹等,没有因为不良反应而退出。结论TPM和OXC单药治疗癫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二者疗效、不良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局灶性癫痫中双侧肢体强直发作的表面肌电图特点。方法将 22例局灶性癫痫患者的74次双侧肢体强直发作作为观察组, 6例全面性癫痫患者的57次发作作为对照组,对其同步表面肌电图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典型的强直肌电图电位以递增(build-up)形式出现。观察组 83.8%(62/74)的发作首先记录到强直肌电图电位的一侧位于致痫区对侧,观察组强直肌电图电位“build-up”时间为 3 s、双侧肢体强直电位时间差为 2.44 s,对照组分别为 0.89 s和0.14 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外侧面皮层组强直肌电图正确定侧率高于矢状面皮层组(88.2%比73.9%)。结论表面肌电图是客观、敏感的侧向征象。双侧强直肌电图电位时间差值大于 250 ms时,提示局灶性癫痫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对药物难治性癫痫病人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1月VNS治疗的1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以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评估胃肠道功能。结果 术后12个月,13 例发作频率平均减少50.9%,6例发作频率减少≥50%,7 例发作频率减少<50%。术后3、6、12个月,GSRS评分分别为(5.08±1.64)、(4.54±1.34)、(3.77±0.97),较术前[(5.85±1.92)]均显著改善(P<0.05)。GSRS评分与癫痫发作减少无显著相关性(r=0.02,P>0.05)。结论 VNS能够改善药物难治性癫痫病人的胃肠道症状,但与癫痫控制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奥卡西平(OXC)、托吡酯(TPM)单药治疗癫(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癫(癎)门诊病人78例,随机分为OXC组和TPM组,单药治疗,观察24周.结果 TPM组38例,有效率76.3%、显效率63.1%,控制率(无发作)44.7%.OXC组40例,有效率75%、显效率62.5%,控制率(无发作)4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89>0.05).TPM组有效剂量中位值为100 mg/d,OXC组为600 mg/d.TPM组不良反应8例,OXC组6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49>0.05).TPM组不良反应常见胃纳差、记忆力减退、头部不适、嗜睡,其中2例分别因为手足麻木及胃纳差、体重减轻而退出.OXC组不良反应常见乏力、头昏、头疼、嗜睡、恶心、皮疹等,没有因为不良反应而退出.结论 TPM和OXC单药治疗癫(癎)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二者疗效、不良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改良的阿特金斯饮食(MAD)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19例成人难治性癫痫患者接受MAD治疗,随访1~15个月。记录发作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个月有效率为63%,保留率100%;3个月有效率57%,保留率89%;6个月有效率为47%,保留率为47%。患者治疗前发作频率为4~152次/月,平均25次/月;治疗后1个月发作频率为0~100次/月,平均8次/月。住院期间患者β-羟丁酸(1.5±0.6)mmol/L,血糖(4.6±0.4)mmol/L;随访期间乙酰乙酸波动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三酰甘油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但均值仍在正常范围;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表现为体质量减轻7例,高脂血症6例,乏力4例,便秘3例,腹泻2例,呕吐及肾结石1例。结论 MAD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没有手术指征的成人难治性癫痫患者排除禁忌后可选择MAD。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新型和传统抗癫痫药(AEDs)单药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143例新诊断癫痫患者,分为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托吡酯(TPM)和拉莫三嗪(LTG)治疗组,其中CBZ用于癫痫部分性发作,VPA用于癫痫全面性发作,而TPM和LTG用于各种类型癫痫发作,至少观察1年。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比较治疗后癫痫初次发作时间、治疗失败时间,同时比较各组患者达"6月、1年无发作"比例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4组AEDs单药治疗后至癫痫初次发作时间、治疗失败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BZ、VPA、TPM和LTG组"6月无发作"率分别为80%、78%、87.9%、63.3%(均P0.05);"1年无发作"率分别为70%、66%、66.7%、50%(均P0.05)。TPM组不良反应率为63.3%,高于CBZ组(20%)、VPA组(24%)(均P0.01),而LTG组不良反应率为16.7%,与CBZ、VPA组相当(均P0.05)。结论从疗效和安全性综合考虑,新型AEDs治疗癫痫并不优于传统AEDs,其中TPM轻、中度不良反应还明显高于传统AEDs。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致痫灶切除+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联合使用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取稍大于致痫灶的头皮骨瓣开颅,脑皮层电极(ECoG)标出范围,手术切除致痫灶(非功能区)+MST(功能区).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8年,控制癫痫发作总有效率为88%,其中优(Ⅰ级)47%,良(Ⅱ级)29%,可(Ⅲ级)12%,差(Ⅳ级)6%,无效(Ⅴ级)6%;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6例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均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发病年龄〈1岁23例(63.89%)、1-3岁8例(22.22%)、〉3岁5例(13.89%);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12例(33.33%)]、全面性发作[5例(13.89%)]、痉挛发作[7例(19.44%)]和混合性发作[12例(33.33%)]为主,其中伴智力低下或发育落后者19例(67.86%)。MRI可见室管膜下结节(30例),部分病例[26例(86.67%)]伴皮质和皮质下结节、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例(6.67%)或巨脑回畸形1例(3.33%)。脑电图显示发作间期样放电[34例(94.44%)],表现为多灶性放电[12例(35.29%)]、广泛性放电[8例(23.53%)]、局限性放电[7例(20.59%)]和高度失律[7例(20.59%)];其中8例监测到临床发作,包括痉挛发作(4例)、局灶性发作(3例)、肌阵挛发作(1例)。17例患儿(47.22%)服用1种抗癫痫药物、12例(33.33%)服用2种药物、7例(19.44%)服用3种药物,其中手术治疗1例;随访0.50~10年,无发作7例(19.44%),有效16例(44.44%),无效13例(36.11%)。结论 癫痫发作是儿童结节性硬化症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多在婴儿期发病,主要发作类型为部分性发作和痉挛发作,多数患儿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