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伤害监测人群的职业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干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收集、审核2006-2008年张家港市伤害监测点填报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录入"全国伤害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采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张家港市共报告伤害病例71 940例,其中男性44 854例,女性27 086例,男女性别比1.66:1.本地户籍人口43 303例,外地流动人口28 637例.伤害发生最多的前5位职业依次是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占41.58%)、从事家务者(占12.78%)、学生(占8.65%)、办事人员(占6.61%)、商业服务人员(占6.38%).除学龄前儿童、在校学生和军人外,其他职业人群发生伤害的首位原因均为交通事故,交通伤害病例占伤害总数的29.98%.结论 不同职业人群发生伤害的主要原因、地点和发生伤害时所从事的活动各有不同,生产设备操作人员是发生伤害最多的职业,交通事故是造成伤害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伤害病例在伤害发生时间、发生原因、发生意图以及伤害临床信息等方面的差异,为开展针对性的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米易县2006-2007年监测哨点医院报告首诊的14993例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006-2007年合计报告伤害病例14993例。其中,男性10388例,占69.29%;女性4605例,占30.71%。不同性别病例伤害发生时间分布无差异(P〉0.05);不同性别伤害发生地点与发生时的活动不同(P〈0.01)。中毒、动物伤所占比例.女性分别为9.47%、8.17%,男性分别为3.56%、5.62%;自残/自杀所占比例,女性为5.80%,男性为1.31%。中度、重度伤害所占比例,女性分别为28.38%、3.28%,男性分别为30.78%、2.56%(P〈0.01)。伤后4h内就诊者所占比例,女性为66.34%,男性为70.42%(P〈0.01)。[结论]不同性别人群发生伤害的特点不同,开展伤害干预时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米易县15024名伤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使用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统一制定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调查2006—2007年在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15024名。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3664.39/10万,男性是女性的2.26倍;主要职业是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159例(47.7%;伤害原因主要有跌倒/坠落4757例(31.7%)、钝器伤3322例占22.1%、机动车车祸2518例(16.8%);伤害部位头部(30.7%)、上肢(21.7%)、下肢(21.2%)。结论米易县伤害发生率较高,伤害发生职业、原因、地点与城市监测结果有所不同,应当围绕重点伤害开展危险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部分企业工人职业伤害发生情况,为今后制订有针对性地预防职业伤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8~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随机抽取10家企业,对全部2544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2544人,过去1年内发生职业伤害的307例,年发生率为12.07%。职业伤害发生率,男性为16.04%,女性为10.06%(P〈0.01);16~25岁为21.63%,26~30岁为4.55%,31~35岁为2.70%,36~40岁为3.68%,41~49岁为0%(P〈0.01);工龄不足5年者为17.30%,5~9年者为0.61%,10~23年者为2.37%(P〈0.01)。307例职业伤害中,上肢损伤占74.92%,下肢损伤占14.33%,头面部损伤占7.17%,躯干损伤占3.58%;前3位伤害类型为机械伤害(占45.93%)、烫伤(占16.61%)、物体打击伤害(占15.64%);受伤原因最多的是操作不熟练(占18.57%),违反操作规程(占16.29%),注意力不集中(占15.64%)。[结论]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职业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6年陕西省眉县居民伤害发生的状况及其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眉县3家不同级别的伤害监测点医院于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接诊的符合全国伤害监测方案的2 469例伤害病例。资料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伤害发生时间、地点、发生时的活动、发生原因、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及处理情况等。结果2006年3家伤害监测点医院报告的2 469例伤害病例中,男性1 686例(68.29%),女性683例(31.71%),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χ^2=293.21,P〈0.001)。患者以25~44岁所占比例最高,占39.25%(969/2 469)。机动车车祸是15~44岁人群首位伤害原因,跌倒或坠落是0~14岁和45岁以上人群首位伤害原因。不同职业伤害人群中,以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29.40%。一年中伤害发生的主要月份是6~9月;一日中主要发生在10、11和19点。伤害发生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机动车车祸(29.16%)、跌倒或坠落(24.79%)、钝器伤(15.43%)。伤害以轻度伤害为主,占58.08%,中度占33.98%,重度占7.94%。结论2006年陕西省眉县居民伤害原因以机动车车祸、跌倒或坠落、钝器伤为主,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男性居民。应在伤害监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居民伤害发生情况、流行特征以及疾病负担,为创建安全社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采用二阶段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到10400户共25153名常住居民对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期间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主要内容有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职业、伤害原因、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伤害时的活动、伤害部位和性质。[结果]伤害粗发生率为3.10%,95%可信区间为2.79%~3.21%;标化发生率为2.50%;伤害次数发生率为3.30%,标化发生率为2.64%。前三位伤害原因是跌倒/坠落、交通事故、烧烫伤。发生地点以住所、街道公路、公共管理区域为多。伤害性质以浅表伤、脱位/扭伤/劳损、骨折为多。每例伤害患者治疗费用为3047元人民币。随着年龄的增长伤害发生率也提高(伤害发生率l~14岁组为1.45%,15~44岁组为1.54%,45~65岁组为3.18%,65岁及以上年龄组为6.48%)。伤害发生率有性别差异,男性伤害发生率为2.33%,女性为3.82%。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伤害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文盲为4.47%,小学为4.59%,初中为4.38%,高中/中专为3.27%,大专为1.89%,大学为1.57%)。伤害发生还与婚姻状况有关,未婚者伤害发生率为1.30%,已婚者为3.15%,离异或丧偶者为7.35%。[结论]安全社区建设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干预工作,重点干预女性、老人、文化程度低、离异独居的人员;干预重点场所应该为住所、街道公路、公共管理区域;减少因跌倒、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泰安市中学生伤害的发生现况、分布特征及伤害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在该人群实施伤害预防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3月对泰安市岱岳区2所农村中学1799名学生进行伤害现况调查。[结果]过去1年内伤害发生率为31.91%,男生为42.26%,女生为18.92%;初中生为39.30%,高中生为21.27%。前6位伤害为跌落伤、刀割伤、烧烫伤、动物咬伤、交通伤和硬物碰伤。中学生伤害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中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该针对发生原因、发生地点和重点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描述清远市农村地区居民伤害发生情况,为伤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清远市清新县典型农村地区的1家县级医院、1家中心乡卫生院和1家普通乡卫生院的伤害监测资料,使用全国伤害监测专用软件建立数据库,对2009--2011年的伤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共收集伤害病例10576例(死亡375例),其中男性7391例(占69.88%),女性3185例(占30.12%);在伤害病例的年龄构成中15~54岁年龄组居首位,共7111例(占67.24%);伤害发生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7271例(占68.75%);职业构成以农业劳动人员居多,为3127例(占29.57%)。报告伤害发生例数以8月份为最多1795例(占16.9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农场/农田3145例(29.74%)。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钝器伤2927例(27.68%)、跌落/坠落2455例(23.21%)、动物咬伤1538例(14.54%),不同年龄组的前2位伤害原因分别:0~14岁组为动物咬伤287例(占29.23%)、跌落/坠落283例(占28.91%);15~54岁组为钝器伤2181例(占30.67%)、跌落/坠落1595例(占22.43%);≥55岁组为跌落/坠落576例(占23.20%)、钝器伤569例(占22.91%)。除≥55岁组人群以骨折(占该组人群32.17%,799/2484)居多外,0—14、15~54岁组均以挫伤/擦伤居多(分别占36.25%,356/981;40.41%,2874/7111)。伤害治疗后回家、观察/住院/转院及死亡病例构成比分别为:8067例(占76.27%)、2134例(占20.18%)、375例(占3.55%)。结论在被调查的农村地区,伤害病例以男性为主,伤害原因以钝器伤、跌落/坠落、动物咬伤为主;预防伤害尤其是在农场/农田发生的伤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5-19岁学生伤害情况,为制定相应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5-19岁学生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及伤害发生时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1948例学生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11.86±4.38)岁,男女性别比2.57:1;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挫伤(或擦伤)(42.35%)、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31.72%)、扭伤(或拉伤)(14.94%),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或坠落)(55.39%)、刀(或锐器)伤(22.38%)和钝器伤(11.45%);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学校-9公共场所(33.06%),易受伤害的活动为休闲活动(47.43%)。[结论]浦东新区学生伤害主要是在学校跌倒或坠落受到的伤害,学生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跌落伤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惠安县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县级医院、中心卫生院、卫生院各1家为哨点监测医院。[结果]全年共监测伤害病例5830例,男:女=1.69:1,前3位发生原因依次为车祸(36.8%)、跌倒/坠落(31.2%)和钝器伤(17.9%);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39.8%)、家中(21.9%)和工业和建筑场所(15.3%);发生时的活动主要是驾乘交通工具(31.1%)、休闲活动(23.7%)和有偿工作(21.6%);以非故意伤害(86.8%)及轻度伤害(59.5%)为主;伤害发生高峰时间主要集中在8、9、10、16、17及18时。[结论]青壮年是伤害防治的重点人群,道路交通伤害、跌倒/坠落是干预的重点,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及培养良好的交通习惯以及创造儿童、中老人安全的生活环境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小学生伤害现状,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区13所小学6—14岁小学生一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海珠区小学生伤害年发生率为50.26%,男生(52.39%)高于女生(47.77%);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3.32%)、打碰伤类(20.97%)、骨头卡喉(14.04%)、交通伤害(13.22%)及烧伤或烫伤(10.21%)。结论 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各类不同伤害受伤原因不同,伤害受其父母教育程度及职业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口伤害情况,为制定降低其伤害发生率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中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和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20 105例外来务工人口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34.54±10.88)岁,男女性别比3.64∶1;外来务工人员伤害患者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54.48%)、挫伤或擦伤(27.95%)、颅脑外的其他骨折(6.53%),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刀或锐器伤(44.88%)、钝器伤(23.31%)和跌倒或坠落(18.26%);有59.56%的伤害发生在工业和建筑场所,70.33%为工作时发生。结论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20~50岁人群受到的职业伤害,其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刀或锐器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6 - 2015年间西藏自治区伤害监测点报告病例分布情况,为西藏自治区开展伤害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伤害监测工作手册》的相关标准和定义,对2006 - 2015年3所哨点医院的监测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伤害以男性(70.18%),年龄20~45岁者(66.5%)为主,商业、服务业者(17.3%)以及小学学历者(39.1%)是伤害的常见人群。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跌倒/坠落(29.7%)、机动车车祸(27.5%)、钝器伤(16.9%),在2007 - 2015年间,伤害发生原因顺位没有发生变化;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33.9%)、公共居住场所(17.4%)及家中(15.1%),在每年的伤害发生地点中,公路与街道始终位居首位;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家务(36.9%)、休闲活动(20.2%)、学习(19.8%);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43.3%)、锐器/咬伤/开放伤(22.7%)及骨折(15.7%),10年间,伤害性质的顺位基本不发生变化;部位主要是头部(30.3%),始终居于首位;伤害意图每年都以非故意(77.8%)为主;严重程度每年都以轻度(71.3%)为主。结论 男性青壮年是干预的重点人群,公路/街道是干预的重要地点,跌倒/坠落是干预的重要原因,头部是重要干预部位,需积极采取高危人群-高危地点-高危原因-高危部位四位一体综合防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涉外电子行业职业伤害人群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涉外电子企业职业伤害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伤害类别、伤害程度以及部位等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职业伤害的有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镇分层随机抽取12家电子行业的工厂共6041名员工作为样本,调查2003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职业伤害情况,对其伤害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职业伤害发生率为16.44%,标化伤害发生率为17.18%;死亡率为33.11/10万。其中男职业伤害发生率为23.76%,女为14.83%。职业伤害主要以16-20岁组男性的伤害率最高(35.80%);工龄为0-1a和3-4a组的职业伤害发生率居一、二位,分别为25.87%、19.32%;职业伤害发生率的前3位依次是:搬运工(39.85%)、切割工(23.22%)、啤压工(21.43%);伤害类型前2位是:刺割伤(36.66%)、灼烫(32.62%)。结论涉外电子行业职业伤害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海英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97-1299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分布特征,为制定学生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学校、社区二级监测报告网,对上海市奉贤区2006学年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个案登记和报告资料进行统计。结果2006学年奉贤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74‰,其中小学生为3.12‰,初中生为5.11‰,高中生为2.20‰;男生为5.51‰,女生为1.79‰。学校是学生发生伤害的最主要场所,占33.12%;课间休息是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最主要时段,占35.67%;消遣是发生意外伤害时的最主要活动,占45.22%;跌倒或跌落是伤害最主要的原因,占58.6%;骨折最主要的伤害性质,占59.87%;手和腕是最主要的伤害部位,占29.3%。结论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16.
朱旭豪  张铭驱  何志礼  胡术贤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44-1745,1747
目的分析清远市15岁及以下农村儿童伤害的原因,找出伤害发生的规律,评价伤害对该人群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清远市农村地区2009—2011年儿童伤害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共收集清远市农村儿童伤害病例980例,占清远市伤害总病例的9.27%;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均有伤害发生,男童的比例高于女童;一年中农村儿童伤害发生以6—10月份较高;伤害发生地点第1位是学校与公共场所463例(47.29%),其次为家中278例(28.34%),农场(农田)150例(15.27%)占第3位;伤害原因构成中跌落伤害居第1位,动物咬伤、交通事故、锐钝器伤的伤害排位靠前,伤害发生性质中917例(93.59%)是非故意的,59例(6.02%)为故意(暴力、攻击),自残、自杀4例(0.41%);伤害的受伤部位前3位依次为:头部369例(37.64%),上肢214例(21.82%),下肢195例(19.93%);伤害严重程度中轻度伤害有786例(80.21%),中度145例(14.77%),重度38例(3.85%),死亡11例(1.17%)。结论伤害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政府和社会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农村儿童伤害。  相似文献   

17.
翟耀明 《职业与健康》2008,24(2):145-147
目的掌握青岛市伤害病例发生情况,为制订伤害干预措施和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岛市乡(镇)级以上医院2006年的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粜统计分析伤害报告卡合格的62396例伤害患者,其中男性45003例,占72.1%,女性17393例,占27.9%;年龄(34.11±16.52)岁,25~44岁占43.48%。主要职业: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10184例,占16.35%;专业技术人员7962例,占12.78%;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7086例,占11.38%。伤害主要发生在6-10月(48.77%),时间集中在9:00~11:00、14:00~15:00,合计占39.98%。导致伤害发生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22.51%、钝器伤21.89%、机动车车祸21.09%。结论预防和控制职业伤害、机动车车祸是干预重点,加强安全生产保护措施、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培养良好的交通意识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未成年人伤害发生原因及其分布特征,为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11月,在镇江市城区抽取部分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7012人,过去1年内603人发生过伤害,伤害发生率为8.600;发生767例次,例次发生率为10.94%。伤害发生率,男性为10.43%,女性为6.85%(P〈0.01);4~6岁组最高.16~17岁最低,有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下降的趋势(P〈0.01)。伤害发生例次居前5位的是跌倒/坠落、交通事故、碰撞/挤压伤、昆虫/动物咬伤、扭伤。最常见的伤害部位为手指/脚趾和下肢;41.33%发生在家里/宿舍,35.85%在娱乐活动时发生。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增大是未成年人发生伤害的保护因素,男生、单亲家庭、自己骑自行车上学、家庭成员相处常有矛盾是未成年人发生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小、男生、单亲家庭、自己骑自行车上学、家庭成员相处常有矛盾的未成年人更易发生伤害。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2008年布鲁菌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安市布菌病感染现况。方法根据《陕西省布病监测方案》开展监测,病例判定依据GB15988—1995。结果2008年对5区(县)2630人进行监测,采集职业人群血清485份,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筛检阳性34人(7.01%),阳性率最高的莲湖区(22.22%),其次为高陵县(12.41%)和阎良区(6.10%),均为屠宰、饲养人员,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4,P〈0.01);试管凝集试验(SAT)复检阳性20人(58.82%),不同区县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P〈0.01),判定病例和隐性感染者分别为9例和11例;职业分布显示:RBPT阳性率以屠宰(19.79%)最高,其次为饲养(6.85%),兽医等其他人群未检出,经χ^2检验,职业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8,P〈0.01)。结论西安市疫情发病有蔓延趋势,应密切关注人、畜动态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