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铁(SI)、铁蛋白(FER)、转铁蛋白(TF)等铁代谢指标水平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2年6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首诊且术后经病理确诊为OEMs囊肿、卵巢良性肿瘤(BOT)、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的75例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组;病例组按照病理诊断分别纳入OEMs组(n=33)、BOT组(n=33)及EAOC组(n=9)。收集各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清铁代谢指标水平,包括SI、FER、TF及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等。结果 一般资料分析,各组间血红蛋白(HB)水平及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铁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显示,OEMs组患者血清TF、UIBC及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均高于EAOC组,SI、FER低于EAOC组,但两组间仅UIBC和TIBC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OEMs组患者血清SI水平显著低于BOT组,而UIBC水平显著高于BOT组(P均<0.01);OEMs组与健康组比较,各项血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浆过氧化物还原酶2(PRDX2)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4例MHD患者(MHD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终点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MHD患者分为非MACE组和MACE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PRDX2水平,用COX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RDX2预测MHD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COX回归方法分析PRDX2与MHD患者发生MACE的剂量-效应关系。 结果MHD组的血浆PRDX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ACE组有糖尿病史比例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MACE组,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非MACE组(P<0.05)。MACE组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浆PRDX2水平均低于非MACE组;MACE组和非MACE组的治疗后血浆PRDX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MACE组治疗后的血浆PRDX2水平升高程度高于非MACE组(均P<0.05)。治疗前PRDX2预测MHD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治疗后面积和治疗前后面积的差值(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红蛋白(HR=0.975,95%CI:0.959~0.992,P=0.004)、高血浆白蛋白(HR=0.928,95%CI:0.888~0.971,P=0.001)和治疗前的高PRDX2水平(HR=0.827,95%CI:0.743~0.920,P<0.001)是MH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PRDX2水平与MHD患者发生MACE呈非线性关系。 结论治疗前的血浆PRDX2水平与MHD患者发生MACE有关,其水平低提示MHD患者发生MACE风险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补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MHD患者71例,随机分为静脉组(24例)、口服组(27例)和未补铁组(20例)。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疗效指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和血浆及红细胞中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CSH-px)、全血过氧化氢酶(CAT)等氧化应激指标,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8周后,静脉组Hb水平及S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血浆及红细胞中MD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SOD、GSH-px和全血中的CA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清CRP、IL-1β、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8周后静脉组血浆MDA与SF呈正相关,MDA与TNF-α呈正相关(P<0.01)。结论静脉补铁可有效改善患者贫血及缺铁,但也加剧了其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MHD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之间具有相关性,氧化应激似乎是形成慢性炎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对凝血纤溶功能及淋巴水肿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6例资料,以术后切口感染患者34例为感染组,切口未感染患者52例为未感染组。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凝血纤溶功能指标、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时间、血小板参数指标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独立t检验。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感染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显著低于未感染组,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发生时间显著短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血小板压积(PCT)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IL-4、IL-6、IL-10、TNF-α及IFN-γ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IL-2水平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感染可导致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异常,与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与透析充分性、微炎性反应状态及铁代谢的关系;探讨NGAL对判断透析充分性的价值.方法 从2010年10月开始,纳入我院MHD患者150例为对象,同时以50例健康人为对照.收集MHD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及检测参试者血清NGAL、C反应蛋白( CRP)、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铁蛋白等水平.根据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值将MHD 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和不充分组,比较组间血清NGAL差异.用Pearson相关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AGL与Kt/V、炎性因子和铁代谢指标等相关性.患者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随访前后NAGL、Kt/V及炎性因子变化,进一步评估血清NGAL与透析充分性、炎性指标的关系.结果 MHD患者血清NGAL为(445.45±50.34) 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的(50.02±6.45) μg/L(P<0.01).150例MHD患者中,95例为充分组,55例为不充分组.充分组与不充分组NGAL分别为(589.14±56.34) μg/L和(360.13±46.2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血清NGAL与spKt/V、CRP、TSAT呈正相关(r=0.652、0.825、0.785,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NGAL与CRP、spKt/V、TSAT有相关关系.ROC曲线下面积(AUC)表明,NGAL水平能较好地反映透析充分性.随诊后结果显示,所有充分组患者均维持透析充分状态;经干预后,不充分组中38例达透析充分,另17例仍未达到透析充分.在这38例中,未达充分和达充分时的NGAL分别为(368.14±56.21) μg/L和( 360.56±46.23)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水平达充分后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HD透析充分患者血清NGAL显著高于不充分患者.MHD患者血清NGAL与spKt/V、CRP及TSAT均呈正相关.血清NGAL能较好地反映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褪黑素(MT)水平、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于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接受MHD治疗3个月以上;按照BMD分为骨质疏松组(观察组,n=49)和非骨质疏松组(对照组,n=45)。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MT水平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ELISA)。此外,通过硫代巴比妥酸(TBA)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的丙二醛(MDA)水平,并检测腰椎BMD,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MT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但AOPP和MDA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腰椎BMD和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OPP、MDA、TNF-α、IL-6和IL-1水平与BMD呈负相关,但MT与BMD呈正相关(P<0.05)。结论MHD患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氧化应激和炎症程度与BMD呈负相关,但MT与BM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高水平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与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malnutrition-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MIA)综合征及肾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MHD患者共182例,将其中22例SF显著升高(SF≥1 000μg/L)的MHD患者设为高SF组;选择70例SF水平较低(200μg/LSF1 000μg/L)MHD患者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4~4.5 h,同时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通过检测其SF、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血清铁(serum iron,SI)、血红蛋白、尿素氮(BUN)、肌酐(SCr)、前白蛋白(pre 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贫血程度、营养状态以及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内膜厚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SF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及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A、Alb水平、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评分低于对照组。SF与Alb、CRP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SF水平与CRP(r=0.733,P=0.008)、IL-6(r=0.549,P=0.019)、TNF-α(r=0.453,P=0.027)、RCCA内膜厚度(r=0.489,P=0.034)均呈正相关,与血Alb(r=-0.465,P=0.013)、PA(r=-0.211,P=0.042)均呈负相关。接受同等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高SF组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MHD患者SF过高与营养状态呈负相关,与微炎症状态、血管硬化呈正相关,SF过高是MIA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SF过高不利于MHD患者贫血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陶永亮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9):1244-1247, 1256
目的分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和Klotho蛋白水平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了130例MHD患者。双能X线骨密度仪用于检查MHD患者股骨颈和腰椎的BMD。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骨量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进行ELISA以测量血清FGF-23,Klotho蛋白和1,25(OH)_2D_3水平。还测量了其他参数,包括钙(Ca),磷(P)和甲状旁腺激素。结果 130例MHD患者中,49.60%的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32.80%的患者出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组血清FGF-23水平最高。然而,根据BMD分组,3组血清FGF-2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还指出血清FGF-23水平与BMD之间缺乏相关性。骨质疏松组血清Klotho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股骨颈和腰椎的BMD和T值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otho蛋白水平是影响MHD患者BMD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血清FGF-23水平与MHD患者BMD变化无关,而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BMD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Ⅱ型胶原C端肽(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Ⅱcollagen,CTX-Ⅱ)、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在化脓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化脓性关节炎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诊治的65例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组)、64例单纯关节炎(骨关节炎组)与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并将治愈、显效、有效的患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治疗无效患者定义为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间血清CTX-Ⅱ、TIMP-1、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全血中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分析化脓性关节炎患者血清CTX-Ⅱ、TIMP-1水平与ESR、CR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血清CTX-Ⅱ、TIMP-1对化脓性关节炎患者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结果 194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化脓性关节炎组与骨关节炎组血清CTX-Ⅱ、TIMP-1、CRP及ESR水平较对照组高,化脓性关节炎组血清CTX-Ⅱ、TIMP-1、CRP及ESR水平较对照组高,预后良好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血清CTX-Ⅱ、CRP及ESR水平较预后不良组低,TIMP-1水平较预后不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关节炎组血清CTX-Ⅱ与CRP、ESR水平呈正相关,TIMP-1与CRP、ESR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CTX-Ⅱ、TIMP-1联合预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为0.924,敏感度为91.30%,特异度为80.95%。结论 CTX-Ⅱ、TIMP-1在化脓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明显高表达,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可能作为预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预后不良潜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并分析IMA与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鄂州二医院进行MHD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IMA水平。分析患者各临床指标与IMA的相关性。采用侧位腹部X线片检查对AAC严重程度进行半定量评分,依AAC评分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19例)、轻度钙化组(26例)、中度钙化组(37例)和重度钙化组(15例),比较各组IMA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估IMA水平诊断AAC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MHD患者血清IMA水平为83.82(74.30,97.44)U/mL。IMA水平和MHD患者的透析龄(r=0.527,P<0.01)、钙磷乘积(r=0.209,P<0.05)、血清铁(r=0.245,P<0.05)、AAC评分(r=0.649,P<0.01)水平呈正相关;和MHD患者的维生素D(r=-0.218,P<0.05)水平呈负相关。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的IMA水平分别为72.04(64.12,76.39)U/mL、82.03(71.96,88.47)U/mL、88.21(81.29,97.36)U/mL、104.07(101.43,125.20)U/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IMA判断AAC发生的最佳截断值为76.95 U/mL,敏感度为75.6%,特异度为89.5%。结论MHD患者中发生AAC者IMA水平升高,与患者的血管钙化程度、血清铁水平具有相关性,IMA可作为预测AAC发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红细胞生成素(EPO)抵抗患者pro-hepcidin与炎性反应和铁代谢的关系.方法 40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EPO低反应和20例EPO正常反应.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参试者的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F)、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TSAT=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pro-hepcidin、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比较组间差异.Pearson相关法分析pro-hepcidin的影响因素.ROC曲线预测pro-hepcidin对EPO抵抗的价值.结果 MHD患者SF、血清pro-hepcidin、hs-CR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TF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EPO抵抗患者血清铁蛋白、血清pro-hepcidin、hs-CRP明显高于反应正常的患者(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HD EPO抵抗患者血清pro-hepcidin水平与血清铁蛋白(r=0.843,P=0.000)和hs-CRP(r=0.695,P=0.001)呈正相关.预测EPO抵抗的ROC曲线显示,pro-hepcidin、SF、hs-CR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769和0.958.结论 EPO抵抗与炎性反应和铁代谢相关.血清pro-hepcidin、SF、hs-CRP有可能成为EPO抵抗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血清铁蛋白对腹膜透析效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诊的腹膜透析患者120例,根据血清铁蛋白浓度将其分成三组,Ⅰ组: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200 μg/L或女性患者血清铁蛋白≤150 μg/L;Ⅱ组: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浓度为200~500 μg/L或女性患者150~500 μg/L;Ⅲ组:血清铁蛋白≥500 μg/L,将三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CRP值,将120例患者分为A组(CRP ≤8 mg/L)和B组(CRP > 8 mg/L),比较两组间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血清铁蛋白与各相应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1)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血红蛋白及Kt/V值均低于Ⅰ组及Ⅱ组(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Ⅰ组总铁结合力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及总铁蛋白结合力呈负相关(r=-0.194,r=-0.298;P<0.05),与血尿素氮、年龄及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234,r=0.238,r=0.203;P<0.05)。(4)与A组比较,B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升高(t=2.271, P<0.05),两组间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及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差异(t=0.391,t=0.371, t=0.835; P>0.05)。 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受微炎症状态的影响,高浓度的血清铁蛋白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应该联合年龄、转铁蛋白饱和度、血红蛋白及CRP等指标,正确的判断患者缺铁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铁调素在铁代谢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抑制肠道铁吸收、肝细胞和巨噬细胞铁释放,但其临床应用价值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铁调素-25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60例MHD患者,根据患者基线血清铁调素-25水平分为低水平组(<30.9 ng/ml)和高水平组(≥30.9 ng/ml),随访5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及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铁调素-25与死亡风险的关系。 结果与低水平组相比,高水平组患者的基线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高,透析前的血肌酐、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较低。高水平组患者生存预后较差,透析龄较短(P=0.0011),随访期死亡率较高(P=0.0023)。血清铁调素-25增加10 ng/mL时,MH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比为1.206(95%CI: 1.100~1.323, P<0.001)。MHD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比在血清铁调素-25<30.9 ng/mL时相对稳定,在血清铁调素-25水平超过30.9 ng/mL之后,随着铁调素水平增加而显著升高。 结论血清铁调素-25水平可作为MHD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监测血清铁调素-25水平有助于预测MHD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肌注维生素D2注射液治疗25羟维生素D缺乏的作用。 方法检测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1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空腹血清25(OH)D水平,根据血清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严重缺乏组、缺乏组、不足组和正常组。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相关性。其中86例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治疗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注维生素D2 (20万单位,1次/2周),连续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25(OH)D、血红蛋白、白蛋白、钙、磷、iPTH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170例患者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33例(19.4%),缺乏组33例(19.4%),不足组70例(41.2%),正常组34例(20%)。男性25(OH)D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5)。正常组与维生素D缺乏组和不足组在透析龄、血红蛋白、白蛋白差异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与年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与血红蛋白、白蛋白具有相关性(P<0.05)。肌注维生素D2 3月后可使血液透析患者的25(OH)D水平显著上升(P<0.05),同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磷上升(P<0.05),对血钙、iPTH无显著影响(P>0.1)。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高,血清25(OH)D水平与性别、贫血、营养不良存在密切关系,肌注维生素D2可改善血透患者贫血、营养不良情况,但可能带来血磷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磷和维生素D代谢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59例MHD患者(血透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血清全段FGF-23测定,同时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VitD)水平。血透组患者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指标。 结果 血透组血清FGF-2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15.23±123.55)比(28.72±11.49) ng/L,P < 0.01],而血清1,25(OH)2Vit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25±8.73)比(42.24±12.45) μg/L,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透组血清FGF-23水平与血清P、Scr、Ca、iPTH及透析疗程时间呈正相关(P < 0.05);与血清1,25(OH)2VitD水平和年龄呈负相关(P < 0.05);而与性别、血压、血清Alb、Hb、BUN等指标无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a、Scr、iPTH和1,25(OH)2VitD是影响血清FGF-23的主要变量,5者组成的模型解释了总变异的约62%(R2=0.623,P < 0.01)。 结论 MHD患者血清全段FGF-23水平明显增高,而1,25(OH)2VitD水平明显降低。FGF-23的调控是由复杂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清P、Ca、Scr、iPTH和1,25(OH)2VitD是影响血清FGF-23水平的主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影响因素,并探究其与矿物质骨代谢异常及血管钙化的关系。 方法2018年1月至2月期间纳入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患者380例,记录其性别、年龄、透析龄、透析充分性及降磷药物使用情况。透析前抽取血清检查钙、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碱性磷酸酶等矿物质骨代谢指标,以及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β2微球蛋白等指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FGF23,多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MSCT)。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FGF23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之后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本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FGF23中位数水平为8 905.3 ng/L,根据患者的FGF23水平50%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组1)和高水平组(组2)两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透析龄、每次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及使用非含钙降磷药物和透析频次为FGF23水平的影响因素。透析龄更大,每次透析时间长,每周透析次数多、透析超滤量大的患者FGF23水平更高(均P<0.05)。在FGF23水平高于中位数的患者中,尿素氮、血肌酐和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更高(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长和血肌酐升高是FGF23升高的危险因素(均P<0.001)。同时,高FGF23水平与血清钙、血清磷、iPTH水平和高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相关。 结论透析龄、每次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透析频次、尿素氮、血肌酐、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FGF23升高有关。透析龄长和血肌酐高是FGF23升高的危险因素。FGF23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骨代谢和冠状动脉钙化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静脉铁剂诱导的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脉铁剂治疗组(A组)和静脉铁剂+大黄治疗组(B组)。B组给予大黄泡水饮服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11710等。结果治疗8周后,A组和B组Hb、Hct、SI、SF、TSAT、CRP、TNF-α、IL-1β较治疗前升高;B组CRP、TNF-α、IL-1β均较A组降低(P〈0.01或P〈0.05);2组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可以减轻静脉铁剂诱导的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