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临床病理改变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接受过肾活检且随访时间≥5年的HSPN患儿临床病理资料。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与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及病理特点差异,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行肾穿病理检查的130例成人和164例儿童HSPN病例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成人和儿童HSPN均以血尿和蛋白尿型临床表现最常见,成人89例(68.99%),儿童111例(71.15%);病理分型主要集中在Ⅱ型和Ⅲ型;(2)成人和儿童HSPN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12,P=0.13);(3)成人和儿童HSPN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5,P=0.15);(4)成人HSPN病理分型与临床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P0.000 1),即病理分型与临床分型相关;(5)儿童HSPN病理分型与临床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P=0.03),即病理分型与临床分型相关;(6)成人与儿童HSPN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P=0.92)。结论:成人和儿童HSPN在病理分型、临床分型及临床疗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成人及儿童HSPN的病理分型与临床分型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 CysLT)在过敏性紫癜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使用非创伤性方法及指标来判断HsPN病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HSPN组患儿34例(18例进行肾穿刺活检术),HSP组患儿27例,健康对照组儿童16例。采用酶免疫分析(EIA)法检测各组尿液LTE4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8例进行肾穿刺活检术HsPN患儿肾组织中LTC4合酶表达,以3例薄基底膜病、4例临床诊断单纯性血尿(光镜和电镜基本正常)活检标本作对照组;检测HSPN患儿24h尿蛋白。结果:(1)HSPN组尿液LTFA水平(1252.31±25I.62)pg/ml高于HSP组(805.93±185.52)pg/ml及对照组(149.51±33.66)pg/ml,P均〈0.01。(2)HSPN组尿液LTFA水平随HSPN病理分级加重,有升高趋势。(3)HsPN尿液LTFA表达水平随尿蛋白水平的增加逐渐增加(P〈0.01或P〈0.05)。(4)HSPN各组肾活检组织LTC4合酶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强。结论:半胱氨酸白三烯参与并促进了儿童HSPN的发生发展,其在肾脏表达水平与尿蛋白排泄及HSPN病理分级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伴血脂异常临床及病理特点差异,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在我院住院并行肾穿病理检查的111例HSPN病例,分别比较伴不同血脂异常类型的HSPN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1)我院HSPN病例女性略多,但HDL-C降低的HSPN病例男性显著居多。HSPN发病多见于青年,HSPN病例中年龄偏大者易伴血脂异常;(2)血脂异常易引起HSPN临床表现加重,TC升高(Z=3.86,P=0.000 7)、LDL-C升高(Z=3. 36,P=0. 001 8)的HSPN患者血Alb显著降低,TC升高(Z=3. 81,P=0. 000 1)、LDL-C升高(Z=3. 14,P=0. 001 7)的HSPN患者尿蛋白显著增加;各组血脂异常的HSPN患者CREA及UREA均显著升高;(3) TG升高(H_c=11. 565 5,P=0. 000 7)、TC升高(H_c=10. 752 8,P=0. 001)、LDL-C升高(H_c=6. 319 4,P=0. 011 9)的HSPN患者血压显著升高;(4)TC升高(H_c=5. 730 5,P=0. 016 7)的HSPN病理改变显著加重。结论:虽然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对HSPN临床及病理表现影响不尽相同,但均表现为促进临床及病理加重,均应积极进行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病理分级为Ⅲ级的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13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童肾内科住院,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紫癜性肾炎Ⅲ级患儿资料,比较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分析了解临床与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1)HSPN-Ⅲa组29例,HSPN-Ⅲb组23例。HSPN-Ⅲb组患儿的体重校正尿蛋白多于HSPN-Ⅲa组。(2)HSPN-Ⅲb组较HSPN-Ⅲa组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重度系膜增生更为多见,系膜增生程度更为严重。(3)两组患儿在治疗及疾病转归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Ⅲb级HSPN蛋白尿程度及肾小管萎缩、系膜增生更为严重,早期积极予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干预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的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虽然HSPN患儿大多预后良好,但迁延不愈、发展成肾衰竭的也为数不少,国外有报道约15%~20%[1,2]患儿最终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由于HSPN的预后未必良好,在了解每个HSPN患儿的病情之后都应进行全面评估,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不断加以修正,这不仅便于及时向家长进行必要的交待,而且医生自己也可做到心中有数,努力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根据近些年的研究发现HSPN的预后与其临床类型、病理改变程度、病程进展、发病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159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我们对159例儿童HSPN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临床、病理、预后特点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血、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3例HSPN、21例HSP患儿以及2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和尿液MIF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24h尿蛋白(TUP)、尿红细胞的关系。其中11例HSPN患儿进行肾穿刺活检术获得肾组织标本,比较不同病理程度血、尿MIF水平的变化。结果:HSPN组尿液MIF水平显著高于HSP组及对照组(P〈0.05,P〈0.01);3组血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中尿MIF水平随蛋白尿水平增加而逐渐增加,TUP≥1.0g组显著高于0.15g≤TUP〈1.0g组和TUP≤0.15g组(P均〈0.01);3组之间血MI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血尿组尿液MIF水平高于镜下血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病理Ⅲ~Ⅳ级组的尿MIF水平显著高于I~Ⅱ级组及对照组(P〈0.05,P〈0.01),病理I~Ⅱ级组的尿MI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Ⅲ~Ⅳ级组的血MI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I~Ⅱ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表达上调可能是HSPN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尿MIF水平能反映肾病理损伤程度,动态监测其变化可作为判断HSPN病情的一个非侵入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儿童时期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Davin等经过20年随访发现超过20%的患儿发展成慢性肾衰竭。因此,近年来遗传因素在HSPN的发病机制、病理进展、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就遗传学的角度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的肾脏损害,病理改变以全身性小血管损害及肾小球系膜病变为主,部分病人呈急进性肾炎,临床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自2006年~2008年,我院应用黄葵胶囊治疗HSPN,临床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感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所收治的708例初诊住院AIDS患者,收集AIDS患者入院时临床特征和血清LDH水平,分析AIDS患者各种机会感染疾病的血清LDH水平。根据LDH水平(LDH>250 U/L和≤250 U/L)将入组患者分成两组,即LDH升高组245例和LDH正常组463例。 结果708例初诊住院AIDS患者中,女性132例、男性576例,合并机会感染者182例(Waldχ2 = 29.675、P < 0.001),合并肺部感染者162例(Waldχ2= 69.328、P < 0.001)。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CD4+T细胞计数水平(Waldχ2 = 60.646、P < 0.001)、高HIV RNA载量(Waldχ2 = 25.305、P < 0.001)、合并真菌感染(Waldχ2= 67.264、P < 0.001)、卡氏肺孢子(PCP)感染(Waldχ2 = 101.892、P < 0.001)更易导致AIDS患者LD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合并分枝杆菌感染(Waldχ2 = 0.137、P=0.711)的患者不易出现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V RNA载量> 107拷贝/μl(Waldχ2 = 5.175、P = 0.023)、肺部感染(Waldχ2 = 5.096、P = 0.024)、血流感染(Waldχ2= 9.443、P = 0.002)、PCP(Waldχ2= 57.216、P < 0.001)和真菌感染(Waldχ2= 6.064、P = 0.014)均影响LD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AIDS合并机会感染者LDH升高提示肺部感染和血流感染,感染病原体倾向于PCP和真菌感染,具有一定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中的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表达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与HFMD患儿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HFMD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诊断标准分为重症组(10例)和轻症组(50例);根据随访结果又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和预后不良组(2例)。选择同期体检正常婴幼儿52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CXCL-10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22、IL-23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重症组患儿外周血CXCL10水平、IL-17、IL-22、IL-23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症组患儿(P均< 0.001)。轻症组患者细胞因子CXCL-10、IL-17、IL-22、IL-23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 0.005)。重症组HFMD患儿外周血CD3+ T、CD4+ T、CD8+ T以及CD4+/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轻症组患儿和对照组(P均< 0.05);轻症组患儿外周血CD3+ T、CD4+ T、CD8+ T、CD4+/CD8+淋巴细胞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HFMD患儿外周血CXCL-10表达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 T、CD8+ T、CD4+/CD8+表达水平均负相关(r =-0.609、-0.714、-0.514、-0.524,P = 0.014、0.023、0.001、0.006),HFMD患儿外周血中IL-17、IL-22、IL-23和TNF-α水平与外周血CXCL-10水平正相关(r = 0.519、0.473、0.418、0.459,P = 0.002、0.006、0.009、0.007);预后不良组患儿外周血CXC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 = 2.055、P = 0.044),外周血CD3+ T、CD4+ T、CD8+ 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508、P = 0.015,t = 3.830、P < 0.001,t = 2.222、P = 0.030)。 结论手足口病患者外周血CXCL-10、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病情监测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妊娠受者34周前分娩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分娩的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共计有57例受者被纳入研究,按照分娩时妊娠时间是否超过34周将受者分为≤34周分娩组和>34周分娩组,分别为21例和36例。观察肾移植受者原发病、移植妊娠间隔时间、妊娠年龄、孕期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及Apgar评分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娩34周前早产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57例受者妊娠时平均年龄(31±4)岁(24~42岁),平均移植妊娠间隔时间为(44±23)个月(14~104个月)。均为剖宫产,平均孕周为(34.2±2.2)周(27.7~37.7周),新生儿出生时平均1分钟Apgar评分为(8.4±1.9)分(1.0~10.0分)。>34周分娩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34周分娩组,分别为(8.9±1.0)、(7.4±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5)。两组受者妊娠年龄、移植妊娠间隔时间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8、0.25和-0.68,P均>0.05)。>34周分娩组肾移植受者妊娠年龄<32岁的比例(77.8%)、移植妊娠间隔时间<48个月的比例(66.7%)与≤34周分娩组(81.0%、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14,P均>0.05);妊娠期血清肌酐<1.5 mg/dL的比例(94.4%)低于≤34周分娩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P<0.05)。两组受者妊娠前蛋白尿、妊娠前高血压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1.13,P均>0.05),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1、7.54,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血清肌酐≥1.5 mg/dL是肾移植受者分娩34周前早产儿的危险因素(OR=8.661、12.684和21.562,P均<0.05)。 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血清肌酐升高与肾移植术后妊娠受者34周前分娩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C-X-C基序趋化因子10(CXCL10)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生物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探讨CXCL10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方法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RNA测序数据库分析CXCL10在配对(n=56)、非配对肝癌组织(n=370)、癌旁正常组织(n=56)的表达水平,根据CXCL10表达水平、生存时间和生存状态获得CXCL10在肝癌的临界值,根据其cutoff值我们将肝癌患者分为CXCL10高表达组和CXCL10低表达组,进一步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生物学特征、生存和肿瘤复发的关系。利用小干扰RNA在肝癌HepG2细胞株敲低CXCL10基因,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XCL10、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水平。噻唑蓝(MTT)和Transwell检测CXCL10沉默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χ2检验分析CXCL10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CXCL10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CXCL10在配对肝癌组织(t=3.677,P<0.01)和非配对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4.692,P<0.01);χ2检验显示,其高表达与肝癌患者年龄(χ2=4.680,P<0.05)、性别(χ2=7.993,P<0.01)、肿瘤大小(χ2=7.436,P<0.05)及病理学分级(χ2=6.350,P<0.05)均明显相关,但与其他临床病理学因素无相关(χ2=0.092、0.468,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CXCL10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CXCL10低表达患者(χ2=4.672,P<0.05)而肿瘤复发率高于CXCL10低表达患者(χ2=4.6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实验显示,CXCL10沉默减少PCNA和MMP-2蛋白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活性。CXCL10沉默组肝癌侵袭细胞数[(51.2±5.4)个]明显低于空载组[(136.3±11.5)个]穿过小室的细胞数(t=2.3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XCL10高表达与肝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学分级及不良预后存在明显相关,其沉默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潜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含有Jumonji结构域的蛋白质2D(JMJD2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33例胃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3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JMJD2D的表达,应用SPSS-22统计软件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JMJD2D蛋白表达及其他病理参数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胃癌组织中JMJD2D的高表达率为75.9%(101/1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高表达率2.3%,3/133,χ2=64.8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JMJD2D高表达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χ2=22.163,P<0.01)、肿瘤分化程度(χ2=7.022,P<0.05)、浸润深度(χ2=5.061,P<0.05)、淋巴结转移状态(χ2=14.123,P<0.01)、临床TNM分期(χ2=23.194,P<0.01)显著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诊断时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相关(χ2=0.072、1.451、2.562、1.383,P值均>0.05)。普兰-迈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JMJD2D高表达的胃癌患者与正常/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个月和65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JMJD2D高表达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危险比(HR)=2.38,P<0.01]。结论JMJD2D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进展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微创手术修补效果。 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10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同手术方法效果,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53例。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及疼痛评分的比较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两组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天、术后3天的疼痛评分及术中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3.8%低于开腹组18.9%(χ2=5.957, P=0.015),术后1年远期并发症发生率3.8%也低于开腹组24.5%(χ2=9.308, P=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开腹组1年内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7例,复发率为13.2%,腹腔镜组1年内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1例,复发率1.9%,两组患者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 P=0.028)。 结论微创腹腔镜疗法应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和远期并发症,减少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疗效,以及该术式对患者肛肠动力恢复及复发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泰安市泰山区人民医院诊治的混合痔患者65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给予外剥内扎术治疗)和联合组(32例,外剥内扎术+TST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消化道压力监测仪测定肛肠动力,包括肛管高压区长度(HPZ)、静息压(ARP)、最大收缩压(MSP)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均无手术失败病例,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联合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7、14.939,均P<0.001);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75%(30/32)、87.88%(2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3,P=0.469);两组术前肛肠动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个月比较,联合组术后HPZ、ARP、MS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791、5.120、4.978,均P<0.01);术后6个月时,联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7、5.107,P=0.035、0.024)。 结论与外剥内扎术比较,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肛肠动力恢复及预防复发,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符合杭州标准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对术后肿瘤复发和受者生存情况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92例符合杭州标准并行肝移植治疗的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所有受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根据受者肝移植术前是否接受TACE治疗将其分为TACE治疗组(n=58)和直接移植组(n=34)。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随访截至2021年12月31日,92例受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77±48)个月,随访期间共32例受者肿瘤复发。92例受者中9例术前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有门静脉侵犯,术后病理提示存在微静脉癌栓,均属于PVTT Ⅰ0型,9例受者中6例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51±48)个月,7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62±43)个月。TACE治疗组受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6%、84.5%和82.8%,直接移植组分别为91.2%、67.6%和61.8%,两组受者术后1、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05和3.571,P均>0.05);两组受者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9,P<0.05)。TACE治疗组受者术后1、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9%、77.6%和75.9%,直接移植组分别为76.5%、58.8%和52.9%,两组受者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63和3.639,P均>0.05);两组受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4,P<0.05)。两组受者术后生存率及术后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13和5.406,P<0.05)。 结论对于符合杭州标准的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接受TACE治疗可能改善移植术后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单侧全髋置换术(THA)中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标准:年龄≥60岁、初次单侧THA、无利伐沙班和氨甲环酸过敏史。排除标准:发生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术前血管彩超异常;血常规异常及凝血功能紊乱;心脑血管意外史;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THA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46例,分为利伐沙班联合氨甲环酸组(实验组73例)和利伐沙班组(对照组73例),对以下计量指标进行t检验: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凝血指标、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对以下计数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性别构成、疾病类型、输血例数。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t=0.657,P> 0.05)、性别(χ2=0.068,P>0.05)、体重指数(t=1.026,P>0.05)、疾病类型(χ2=0.383,P>0.05)及手术时间(t=0.193,P>0.05)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失血总量(t=16.876,P<0.05)、术后引流量(t=15.203,P<0.05)、输血例数(χ2=6.032,P<0.05)、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t=4.874,P<0.05)、红细胞比容(t=5.768,P<0.05)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失血总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比容均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血栓事件发生。 结论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在老年初次单侧THA术中不仅不影响患者全身的凝血系统,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而且还可以明显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特点及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以指导该病的早识别、早诊断和早治疗。 方法选取200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的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患儿共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 结果入组60例患儿临床表现均有发热,且消化道症状发生率高,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红"、"三痛"典型表现发生率并不高。实验室指标检查显示:入组患儿白蛋白异常、尿蛋白异常、降钙素原、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异常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 < 30 × 109/L(χ2 = 34.75、P < 0.001)、ALT > 500 U/L(χ2 = 27.30、P < 0.001)、PCT > 25 ng/ml(χ2 = 8.45、P = 0.02)、尿蛋白阳性(χ2 = 11.32、P < 0.001)和Scr > 250 μmol/L(χ2 = 7.89、P < 0.001)共5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异性表现,容易漏诊误诊,临床医师应该提高警惕;PLT、ALT、PCT、Scr显著异常及尿蛋白阳性是重型HFR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