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开封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常见病原学数据,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开封市儿童医院1275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标本,采用免疫斑点试验检测患儿血清中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早期特异性抗体Ig M: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对病例阳性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季节、等感染情况的差异。结果 12755例患儿标本中有3636例阳性,阳性率为28.51%。6种呼吸道病原体的阳性率依次为:MP 15.03%、ADV 11.13%、IV 7.76%、RSV 3.03%、CP 1.24%、PIV 0.4%;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春、夏季节相对较高;4-6岁组阳性率最高,1岁组感染率最低。结论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以MP及ADV为主,其次是IV,其感染有季节、性别、年龄差异性;病毒混合感染中以MP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原体检出情况,分析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59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541例在急性期采血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埃可病毒(ECHOV)、柯萨奇病毒(Cox V)、腺病毒(ADV)、EB病毒(EBV)及肺炎支原体(MP) Ig M抗体。475例患儿进行痰/咽拭子细菌培养。结果各病毒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RSV(23. 84%)、ADV(18. 30%)、ECHOV(17. 74%)、Cox V(11. 46%)、EBV(9. 98%)、PIV(3. 33%),MP阳性检出率为12. 94%。痰/咽拭子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9. 79%,其中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居前三位。结论兰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主要为RSV、ADV、MP以及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年龄越小细菌感染概率越大,而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以病毒感染更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住院儿童的病原谱特征,为相关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采集住院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样本2108份,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样本进行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A)、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B virus,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respiratory adenovirus,ADV)、鼻病毒(respiratory rhinovirus,HRV)、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6种病原体检测,分析总体检出情况,并对不同年龄、性别、疾病、月份、时间段的病原体分布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病原体的阳性总检出率为50.05%,单一感染中HRV(333例,15.80%)、RSV(237例,11.24%)、FluA(194例,9.20%)占比较高,混合感染中以HRV与RSV组合频次最高;住院患儿不同年龄组病原体单一感染、混合感染(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除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东莞地区住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4种呼吸道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与流行特征。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在东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收集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NF(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PIV(包括PIV1型、PIV2型、PIV3型)常见4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的结果,检测方法为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总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采用临床诊断标准,判断是否为MP感染。结果 共纳入266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1)呼吸道病毒抗原阳性率为30.31%,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RSV,其次分别为PIV、ADV、INF,不同年龄组病毒检出率不同,RSV阳性率在婴儿组最高;PIV阳性主要集中在小于6岁低龄儿童;ADV阳性主要在1~6岁儿童。观察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1整年期间,夏秋季节RSV检出率明显高于春冬季节,PIV感染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一整年未检出IFN,ADV检出率也低。(2)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MP)感...  相似文献   

5.
马燕  于翠香 《山东医药》2012,52(15):75-76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分布情况,掌握本地区儿童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流行趋势,为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7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常见的7中呼吸道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273例患儿中86例病毒阳性。毛细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4.4%、61.1%、17.8%和8.4%。病毒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1岁以下的婴儿病毒感染率最高,为37.6%。7岁以内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感染率>50%。结论 RSV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毒,应重点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和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病毒阳性率在60%以上,治疗中应谨慎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特点.方法 163例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采用RT-PCR方法对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偏肺病毒(hMPV)、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和腺病毒的检测,检出的阳性病例入选,分析其与年龄、季节、喘息史及疾病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163例份标本中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132例份,阳性检出率为80.9%,其中RSV单独感染、HRV单独感染及RSV+ HRV混合感染检出率分别为37.4%、25.1%及12.9%.≤1岁儿童RSV感染检出率为58.3%,1~3岁儿童HRV感染检出率为32.8%;冬春季RSV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5.6%、50.8%,HRV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7%、26.2%;有喘息史儿童RSV感染检出率为46.1%,无喘息史儿童HRV感染检出率为39.3%;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儿童RSV病毒感染检出率分别为48.1%、33.3%,婴幼儿哮喘儿童HRV感染检出率为35.2%.结论 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高.RSV是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的首位病毒,其次是HRV.≤1岁儿童主要为RSV感染,1~3岁儿童主要为HRV感染;冬春季RSV及HRV病毒阳性率检出较高;无喘息史儿童更易被RSV病毒感染,有喘息史儿童则易被HR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儿童更易被RSV病毒单独感染,婴幼儿哮喘儿童则更易被HRV单独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梧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病毒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定性检测九种呼吸道感染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Ig M抗体,分别是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结果呼吸道病原体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20.97%,其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其次B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分别是15.80%、2.43%、1.97%。一年中,秋季血清阳性率最高(50.00%),其次冬季(20.13%),与春季、夏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中,青年血清阳性率最高,老年组血清阳性率最低。18例B型流感病毒血清阳性中,合并支原体血清阳性9例(9/18=50.00%),12例副流感病毒中,合并支原体7例(7/12=58.33%)。结论 :梧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吸道病毒和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较高,并以肺炎支原体最高,其次B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且青年组较老年组发病率高;以秋、冬季节高发;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血清阳性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岁以下儿童反复喘息发作与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25例5岁以下反复喘息儿童按年龄分三组:A组30天-1岁,B组1-3岁,C组3-5岁。收集急性喘息发作期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AV)、乙型流感病毒(IBV)、副流感病毒(PIVs)、嗜肺军团菌Ⅰ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9种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结果呼吸道病原体Ig M检测阳性者233例(阳性率44.38%);MP检测阳性率最高,达24.38%;其次是ADV和RSV,阳性率分别为10.10%和9.90%。不同年龄组喘息儿童病原体检测种类亦不相同。A组以RSV检测阳性率最高,达18.10%,显著高于其他组患儿(P0.01);B组和C组患儿以MP检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1.15%和25.22%,高于A组(P0.05)。结论儿童喘息反复发作主要与呼吸道感染有关,MP、ADV和RSV是本地区引起5岁以下儿童喘息发作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9.
采集住院肺炎患儿鼻咽部分泌物,≥2岁患儿采集痰标本,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MP)和沙眼衣原体(CT);应用ELISA测定血清中的肺炎衣原体(CP)特异性IgM。结果 574例住院肺炎患儿中呼吸道病毒感染185例(32.2%),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151例(26.3%),副流感病毒(PIV)感染24例(4.1%),腺病毒(ADV)感染6例(1.0%),流感病毒(IFV)感染4例(0.7%)。呼吸道病毒感染多发生于2岁的患儿,共148例(40.9%)。非典型病原体感染108例(18.8%),其中MP感染76例(13.2%),CT感染21例(3.6%),CP感染11例(1.9%);≥2岁患儿MP感染率30.5%,2岁患儿MP感染率为3.0%。结果表明,儿童呼吸道病毒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以RSV和MP多见,不同年龄段患儿各种病原体感染率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沈阳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病毒流行特点。方法 选取2019-2022年本院接诊的78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儿未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前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人鼻病毒(HRV)、乙型流感病毒(IFVB)、甲型流感病毒(IFVA)、人腺病毒(HADV)、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COV)、人偏肺病毒(HMPV)、人博卡病毒(HBOV)10种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抗原。结果 78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281例患儿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35.93%。234例患儿为单一病毒感染,阳性率29.92%,主要为RSV、PIV感染。47例患儿为混合病毒感染,阳性率6.01%,主要为RSV+PIV混合感染。对比单一病毒阳性患儿组与病毒阴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单一病毒阳性患儿组发生发热、咳嗽发生率高于病毒阴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咳痰、咽喉疼痛、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IFVB、IFVA、HADV、EV、COV、HBOV患儿均出现发热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9年1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 66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临床上常见的8种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类博卡病毒、人类冠状病毒、人类偏肺病毒、鼻病毒)。结果 共检测患儿标本2 665份,其中阳性标本1 566份,总阳性率为58.8%。四个季节中8种呼吸道病毒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并以春季最高,夏冬季次之,秋季最低。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以0~1岁婴幼儿病毒检出率最高64.5%。男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高于女童,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率高于门诊患儿。混合感染标本260份,占阳性标本数的16.6%,主要集中于0~3岁儿童患者标本中,并因季节而异,秋冬季节较少,而春夏季节较为普遍。咳嗽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咳痰和流涕次之,临床症状在8种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中存在差异。结论 本调查分析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8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为指导临床治疗及防控提供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Human bocavirus (HBoV)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Sweden in 2005 and has now been found worldwide; however its role in clinically relevant diseases has not yet been clearly defined. Objectives To gain new insight into HBoV infection among children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Rome. Methods Between November 2004 and May 2007, 415 nasal washings were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an extensive range of respiratory viruses using molecular methods. Results Viral pathogens were detected in 214 children (51·6%), 28·9% being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and 9·6% being rhinovirus positive. Of the 34 children (8·2%) who tested positive for HBoV, 21 (61·8%) were co‐infected with another respiratory virus, mainly RSV. Human bocavirus was the only pathogen identified in four pneumonia and six bronchiolitis cases in March 2005 and January 2007, respectively. Human bocavirus was also detected in one child hospitalized with gastroenteritis and in another with erythema. Conclusions In the examined population, HBoV was the third most common virus detected but with a high rate of co‐infection with other respiratory viruses. Human bocavirus appeared to be the etiological agent in some pneumonia and bronchiolitis cases in which tests for all likely respiratory pathogens were negativ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五指山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关系。方法 检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1 59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MP-IgM),同时收集同期的气象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 MP-IgM 检出率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MP-IgM总检出率为25.05%; 0~1 岁、~3 岁、~6 岁、> 6 岁患儿的 MP-IgM 阳性率分别为6.70%、30.80%、36.90% 和43.40%;男性 27.54%,女性阳性率21.78%; 春、夏、秋、冬四季阳性率分别为22.95%、35.91%、28.89% 和17.07%;以上年龄、性别、季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月平均气温、月总雨量与 MP-IgM 检出率呈正相关(P=0.001)。结论 MP为五指山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之一,学龄前儿童及学龄期儿童为易感人群,不同季节MP感染率不同,夏秋季节为高发期,高气温、高雨量是促进 MP感染流行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样品测定,了解呼吸道联检试剂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呼吸道联检试剂盒对297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9种病原体同时进行检测。结果2976例患者血清样本IgM抗体检测阳性1636例,阳性率54.97%。其中,一种病原体阳性1080例,占66.01%;两种病原体阳性506例,占30.93%;多种病原体阳性50例,占3.06%。结论呼吸道联检试剂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近年杭州地区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优势肠道病毒(EVs)及其血清型以及流行特征和易感人群。方法 收集2016-2018年本地区2 164例发热伴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咽拭标本,采用EVs通用引物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Vs核酸,阳性标本采用EVs VP1/VP2基因通用引物的套式PCR扩增后测序分型。分析患儿性别、年龄、感染的优势EVs及其血清型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 164 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有508 例(23.5%)EVs核酸阳性,其中290 例成功测序分型。检出的EVs中,柯萨奇病毒A 组(CoxA)和B 组(CoxB)分别占75.2%和11.7%、EV71占8.9%、埃可病毒(Echo)占4.1%,CoxA检出率高于CoxB、EV71和埃可病毒(P<0.05)。在检出的CoxA中,CoxA6(39.5%)和CoxA10(33.0%)检出率高于CoxA16、CoxA4和CoxA2(P<0.05)。1~3 岁男性儿童是EVs易感人群(P<0.05),其中男性儿童易感CoxA6、女性儿童易感CoxA10(P<0.05)。结论 EVs是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柯萨奇病毒及其CoxA6和CoxA10分别是优势EVs和血清型,1~3 岁儿童是本地区EVs主要易感人群,男性比女性更易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检测,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480例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季节MP感染阳性检出结果。结果 1480例患儿中MP感染阳性检出415例,阳性检出率为28.04%。不同年龄组患儿MP感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6,P<0.05);不同季节MP感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P<0.05)。结论 MP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学龄期儿童为好发年龄,易发季节为冬季。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原及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上海部分地区全年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病原谱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感染及病原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933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7年1月至12月ALRTI住院患儿,负压吸取咽部以下深部痰液1~2 mL,作细菌培养,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A、B型流感病毒(IFV),1、2及3型副流感病毒(PIV)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偏肺病毒(hMPV)RNA及支原体和衣原体DNA.结果 992份ALRTI儿童痰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225份,病毒检测阳性316份,支原体和衣原体阳性分别是74份与31份,混合感染标本118份,总标本病原学检出率为53.9%.RSV阳性标本268份,为最重要的感染病原,冬季为RSV感染高峰,3月龄以下儿童检出率为36.4%,3足月到6月龄以下儿童检出率为49.5%,2岁以下儿童占92.5%.RSV阳性标本中,79.5%的患儿有喘息表现.330份7种常见病毒检测阴性标本中,hMPV检出率为2.1%,患儿均无喘息表现.检出大肠埃希菌40株、肺炎克雷伯菌33株、肺炎链球菌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株、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分别为17株和16株、卡他莫拉菌布兰汉亚种16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为主要的致病菌.975份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检出率分别为7.6%和3.2%.结论 RSV仍为儿童ALRTI最主要的病原,尤其在2岁以下儿童.RSV感染易表现为儿童喘息发作,冬季为流行高峰.2007年hMPV流行强度较弱.上海部分地区仍有40%以上ALRTI患儿感染病原未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丽水市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呼吸道传染病诊疗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3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13项呼吸道病原体PCR毛细电泳核酸检测结果,并分析病原体感染分布特征。结果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32.24%(1301/4035),检出率前5位分别是HRV(16.60%)、HRSV(7.09%)、HPIV(2.87%)、HMPV(2.21%)、HADV(1.96%)。混合感染阳性占比为7.61%(99/1301),Boca病毒(76.0%)与Ch(46.15%)易与其它病原体形成混合感染。不同性别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不同季节呼吸道病原体整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RV好发于春秋两季,而HPIV在春秋两季感染率较低,春季HRSV感染率较低,HADV在夏秋两季感染率较低,HMPV在冬季较为流行。未成年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较高,HRSV、HRV、HPIV、HADV和Boca主要发生于未成年人组,InfB和HMPV在未成年和青年人群感染率都较高。结论未成年人群是呼吸道病原体易感人群,应加强未成年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