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成人肱骨小头骨折伴或不伴后髁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收治的50例肱骨小头骨折伴或不伴后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和肘关节外翻稳定性情况,分析患者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评分.结果 患者患侧肘关节的伸直活动度均小于健侧对应活动度,患侧屈曲活动度和屈伸活动度大于健侧(P<0.05),但患者患侧肘关节的前臂旋转活动度与健侧前臂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小头骨折伴后髁骨折患者的平均屈伸度小于不伴后髁骨折患者(P<0.05),且肱骨小头骨折伴后髁骨折患者的MEPS评分也明显低于不伴后髁骨折患者(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有效改善成人肱骨小头骨折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患者若伴有后髁骨折则需加强治疗,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加小切口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行闭合复位穿针加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28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伸直型27例,均为GartlandⅢ型,屈曲型1例。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8例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1年,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骨折术后再移位、血管损伤及感染。术后肘关节功能优24例,良2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2.9%。并发肘内翻1例,发生率为3.6%。无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闭合复位穿针加小切口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方法容易掌握,临床效果良好,特别是对GartlandⅢ型骨折多可避免神经损伤及手术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内侧入路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典型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4例。术前查体不伴有血管神经损伤。15例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9例行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肱骨远端形态恢复。其中闭合复位组2例,切开组1例出现关节活动受限,但屈伸功能受限<10°;闭合复位组1例出现迟发型尺神经麻痹,术后3.5个月逐渐恢复。两组的肘功能屈伸活动度和提携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和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议先行闭合复位,两次复位不成功者则改用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克氏针与闭合复位结合克氏针治疗肱骨髁上骨骨折折患儿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克氏针为切开组(40例),闭合复位结合克氏针记为闭合组(34例);获取两组患儿术后7周临床疗效,收集两组患儿术前、术后3周、术后5周、术后7周的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分),并统计两组患儿术前、术后7周的肘关节旋前、旋后及屈伸活动范围。结果:闭合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切开组(P<0.05),闭合组临床优良率为97.06%,显著高于切开组的80%(P<0.05)。两组患儿术后7周内MEPS评分均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闭合组上升趋势更强。两组患儿术后7周肘关节旋前度、旋后度及屈伸度均显著升高(P<0.05);闭合组患儿术后7周及各角度差值均显著高于切开组患儿(P<0.05)。结论: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克氏针与闭合复位结合克氏针均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结合克氏针可提高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改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2岁,因摔倒后致左肘肿胀、疼痛、功能障碍4小时入院。既往:3年前因左肱骨髁上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残留肘内翻畸形,内翻角度约10°,肘部功能无明显障碍。骨科查体:左肘肿胀明显,肘后可见4cm×4cm皮下瘀斑,肘外侧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约4cm,肘内外侧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肘关节拒动,患肢血运良好,尺桡动脉搏动良好,手部小指及第四指尺侧感觉障碍,伸拇、握拳正常,夹纸试验阳性。左肘x线检查:肘关节后脱位,内上髁撕脱骨折,肱骨外髁骨折,移位明显。入院诊断:(1)左肘关节后脱位;(2)左肱骨外髁骨折;(3)左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4)左尺神经损伤。住院后完善手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急诊在全麻下行左肘关节脱位闭合复位,肱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尺神经探查,肱骨内上髁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长臂后托石膏固定,3周后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肘外侧切口术后对肘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32例肱骨髁上骨折取肘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12)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肘外侧切口未损伤肘关节前后的肌肉,对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7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行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的36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其中伸直型34例,33例为GartlandⅢ型,1例为GartlandⅡ型;屈曲型2例.行经皮穿针内固定28例,小切口穿针内固定8例.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6例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至一年,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骨折术后再移位,无血管损伤,无感染.术后肘关节功能优23例、良9例、中4例、差0例,优良率88.9%.并发肘内翻3例,发生率为8.3%.医源性神经损伤2例,4个月内症状消失.结论 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方法容易掌握,临床效果良好,特别是对 GartlandⅢ型骨折多可避免手术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手术治疗的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同时合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开放性损伤1例,闭合性损伤7例;4例经肘前侧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一期血管神经探查术,4例经肘外侧小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后扩张血管、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3~4周拆除石膏功能锻炼。结果术后4~6周骨折愈合良好。随访3月~2年。8例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肘内翻及肘外翻畸形;1例正中神经功能恢复不良,7例正中神经功能完全恢复;8例患侧上肢发育正常。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因肘关节解剖的特殊性,常合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术前根据肢端血运及活动情况,可选择经肘前侧入路行骨折复位固定、血管神经探查术,或经肘外侧小切口单纯行骨折复位固定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不同手术入路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闭合复位失败需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将其分为内侧入路组、后侧入路组,应用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切口显露时间、切口闭合时间、伤口长度,根据Flynn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在内侧入路组患儿的切口显露时间、切口闭合时间及伤口长度明显短于后侧入路组(P0.05),肘关节功能优于后侧入路组(P0.05)。结论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需切开复位的手术治疗中,选择内侧入路的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就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取肘前侧入路行急诊手术克氏针内固定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31例肱骨髁上骨折均行急诊手术,手术入路采取肘前侧,行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肘关节运动功能恢复好,愈合所需时间缩短。结论使用肘前侧入路急诊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疗程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总体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石膏固定以及中医闭合复位组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就诊患儿采取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对患儿采取石膏外固定+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2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儿肘关节Flynn评分值、生活质量;肘内翻、肘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肘关节Flynn评分值、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肘内翻、肘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青外固定+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良好,可改善患儿肘关节功能,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袁毅  杨华  蔺占彪  王杰  彭选文 《重庆医学》2016,(26):3671-3673
目的 比较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来自该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急诊收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给予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21.6个月,术后定期复查肘关节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是否出现感染、Volkmans挛缩、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及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根据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肘内翻发生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肘外翻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2%,对照组为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化肌炎发生率为2.1%,对照组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优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后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以该院6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1例,其中研究组予以内外侧入路方法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予以后侧入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以及肘内翻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优良率为96.77%,常规组患者优良率为83.87%,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内外侧入路的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不损伤伸肘装置,复位固定安全可靠,可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对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6例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试验组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照组则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中和预后情况,统计术后肘关节活动度、Baumann角以及提携角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肘关节活动度、Baumann角以及提携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6%比86.8%,P>0.05).结论 在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接受治疗时,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术中创伤大,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后并发症较多,两种术式均可有较佳的肘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各有优劣,需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过骨折端克氏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优、缺点.方法 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6例,男28例,女8例,10~12岁25例,6~9岁11例,伸展型28例.屈曲型8例,损伤原因:25例为玩滑板摔伤,11例为骑自行车摔伤.分型为:21例为伸展型骨折,15例为屈曲型骨折.结果 36例无一例发生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术后石膏固定6周,10-12周拔掉克氏针,行功能锻炼,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功能评定,伸展型,屈曲型均为忧.随访:患者无一例发生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及肘内外翻以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射关节外型良好.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儿童伸展、屈曲型骨折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两种疗法对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角度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40.28±11.46)min、术中出血量(8.39±4.76)mL以及术后住院时间(3.82±1.15)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屈曲丢失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伸展丢失(0.92±0.45)和屈伸活动范围丢失角度(2.07±0.7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为优、良、中、差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均具有较高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疗效显著,但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具有微创、恢复时间短以及出血量少等优点,术后功能恢复好,因而效果更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78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9例,前者实施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后者实施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比较不同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X线片评估结果、术后关节活动情况、肘关节功能、复位后肿胀程度以及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促骨折愈合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肘关节功能早日恢复,提高整体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损伤伸肘装置的肘关节内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6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肘关节功能三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方法治疗40例,术后优良率95%,用肘关节后侧入路方法治疗25例,优良率84%。二者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内外侧入路愈合时间为2-5个月,后侧入路愈合时间为3-7个月。结论肘关节内外侧入路对伸肘装置损伤小,创伤小,复位及固定可靠,有利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饶旺 《中外医疗》2011,30(8):1+3-1,3
目的探讨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用肘外侧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7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肘外侧小切口行克氏针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肱骨髁上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肘关节功能均得到恢复,恢复时间为3~6个月,其中肘关节功能优者67例,良者5例,优良率为94.74%。肘关节功能尚可者4例,均肘关节屈曲受限20~30°。3例合并有尺神经损伤者,尺神经功能感觉均得到良好恢复。结论经肘外侧小切口行克氏针内固定术能有效促进骨折解剖复位和早期肘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损伤伸肘装置的肘关节内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6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肘关节功能三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方法治疗40例,术后优良率95%,用肘关节后侧入路方法治疗25例,优良率84%。二者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内外侧入路愈合时间为2-5个月,后侧入路愈合时间为3-7个月。结论肘关节内外侧入路对伸肘装置损伤小,创伤小,复位及固定可靠,有利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