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病情发展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按比例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40例门诊体检正常健康老年人为对照。检测血清hsCRP、U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hsCRP、UA心肌梗死组为(34.67±12.18) mg/L、(412.46±68.93)μmol/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17.21±8.39) mg/L、(274.19±46.62)μmol/L,稳定型心绞痛组为(5.25±1.40) mg/L、(297.41±37.43)μmol/L,健康组为(4.96±1.24)mg/L、(279.64±34.78)μmol/L,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组hsCRP、UA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与UA间存在正相关(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无相关性(P>0.05);不同预后心肌梗死患者hsCRP与UA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UA明显升高,与病情发展相关性,高水平的hsCRP、UA常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是心内科一类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起病急,病情重,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有研究表明,UA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凝集,形成血栓,导致心肌缺血受损.因此,及时有效进行抗血小板的治疗十分重要,现对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UA患者采用不同的抗血小板疗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11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被认为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增加、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管腔不完全阻塞。由于其病情变化多端,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合理选择药物对疾病的控制及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临床指标观察旨在评价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多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并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程度的急剧变化,甚至伴有管腔的不完全性闭塞所致。UA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患者随时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策略已达成共识:一是早期有创策略,对合适病例实施血运重建;二是保守治疗策略,使用药物治疗。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我院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商品名泰嘉)联合阿司匹林(商品名拜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例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氯吡格雷联合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瞿萍 《江苏医药》2006,32(8):792-79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我们对UA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沈卫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71-247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迅速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但部分病例也可在数日内迅速进展为AMI甚至死亡。包括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和各型自发型心绞痛。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UA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分别通过阻断血栓烷介导和ADP介导的聚积通路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我们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老年人UA,以观察其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eqcle Angina,UA)亦称为梗死前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或冠脉中间状态综合征,一般包括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UA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急症状态,可能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晚近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血管镜和有效的病理学手段的进展使我们对UA的病理生理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9.
邰炜彦  肖文良 《河北医药》2011,33(21):3272-327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导致患者发生猝死的几率增加。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可以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被认为是冠心病猝死高危患者可靠的预测指标。本文通过观察6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HRT的相关性,探讨HRT在预测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长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1986-1987
1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定义UA是最多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一,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病情复杂,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且预后具有多方向性,既可演变为SA,又可恶化为AMI或猝死,故值得临床高度重视。2UA的发生机制或病理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指除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一组其他类型的心绞痛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发生心源性猝死,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对改善患者预后多不理想。自2001年以来,患者收治的UA患者10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中药脉舒胶囊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病情危险多变,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降脂,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处于稳定型心绞痛(SA)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病态,病情较重,预后较差,约10%发生AMI。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商品名速避凝,frax-iparine)治疗UA,取得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综合征,临床常见,其急性阶段的猝死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都很高。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UA51例,并随机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P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入选对象210例测定CPR值,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2例、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6例。结果UA组CPR明显高于SA组,P〈0.05 NSTEMI组和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P〈0.01 NSTEMI组与AMI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反应蛋白(CP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是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入选对象208例测定HCY值,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3例、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4例。结果UA组HCY明显高于SA组,P〈0.05;NSTEMI组和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P〈0.01;NSTEMI组与AMI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是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冠心病住院患者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首个心肌缺血生化标志物[1],可在缺血早期被检出。本研究探讨IMA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11月因急性胸痛就诊于我院的诊断为UA患者55例,男性29例,  相似文献   

18.
邰炜彦 《河北医药》2011,33(23):3626-362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果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UA患者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因此,正确评价UA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并进行积极的针对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的治疗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窦性心率震荡(HRT)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是判断冠心病发生猝死危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张俊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9):157-15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释放,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接近完全闭塞,引起心肌缺血。我院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1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问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我院近年应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现将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