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邰炜彦  肖文良 《河北医药》2011,33(21):3272-327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导致患者发生猝死的几率增加。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可以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被认为是冠心病猝死高危患者可靠的预测指标。本文通过观察6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HRT的相关性,探讨HRT在预测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血管内斑块的超声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血管内超声(IVUS)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再对犯罪血管行IVUS检查,观察病变部位的斑块特性、血栓形成、重构(正性、负性)面积. 结果 UA患者病变血管面积、斑块面积及血管重构指数明显大于SA患者(P<0.05),软斑块、正性重构更多见于UA患者(P<0.05). 结论 UA患者和S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软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正性重构更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变化,以探讨IMA对AC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非冠心患者群及发病12小时内ACI、不稳定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MA、CK~MB、cTnT值。结果①uA及AMI组患者血清IMA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均P〈0.01),UA组crrnT及CK—MB与非冠心病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②ACI患者血清IMA值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均〈0.01),但均显著低于UA及AMI组。结论①UA及AMI患者血清IMA均显著升高。因心肌坏死标志物cTnT及CK—MB均无显著升高的uA组患者其IMA显著升高,提示IMA形成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②IMA可作为诊断ACS的标记物,但因ACI患者IMA也升高,故IMA诊断ACS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A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短暂而危险的一个阶段,病情不稳定。为预防UA进展,护士应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努力使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体内凝血标志物的区别。方法 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凝血酶片断(F1+2)、D-二聚体(D-d)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结果 UA患者体内各项凝血标志物均显著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结论 UA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指除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一组其他类型的心绞痛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发生心源性猝死,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对改善患者预后多不理想。自2001年以来,患者收治的UA患者10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中药脉舒胶囊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治疗与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疗效。方法45例UA患者中,20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23例接受抗凝治疗。结果冠脉介入治疗组显效率、再发心绞痛率均低于抗凝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左心衰竭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与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前者能更好地改善冠脉血管灌注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安全宇 《首都医药》2014,(10):32-3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高血压(H型高血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o月~2013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老年患者210例,根据HcY水平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n=103例)和单纯高血压组(n=10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HcY水平通过酶法测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gY水平的差异。结果H型高血压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6.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4.4±1.9)μg/L,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为(45.3±20.1),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uA发生率25.2%,hSCRP水平(2.1±1.8)和冠状动脉病变积分(31.5±17.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型高血压组中,UA和稳定型心绞痛(SA)血清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高血压组中,UA与SA比较,血清Hcy和总胆固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H型高血压是老年U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H型高血压与UA密切相关,在老年患者uA的发病和治疗中,既要控制患者血压,又要控制血清Hey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62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1例)和红花黄色素组(31例)。疗程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1-1)水平。结果两组UA患者治疗后GMP-140含量、PA1-1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t—PA活性显著升高(P〈0.05)。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组降低GMP-140和升高t—PA的幅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玉亭 《河北医药》2005,27(9):660-661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脂、心脑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UA患者9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7例和洛伐他汀组(治疗组)49例,观察用药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心脑缺血事件的发生频率.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血TC、TG和LDL-C明显下降(P<0.05),心脑缺血事件也比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UA患者早期、长期应用洛伐他汀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艳霞  李琳 《医药世界》2010,(6):490-49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70例确诊为UA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观察患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硝酸甘油停减情况及血脂变化,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减少硝酸酯类与降低血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氯吡格雷联合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瞿萍 《江苏医药》2006,32(8):792-79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我们对UA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研究纤溶系统与一氧化氮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冠心病组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和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体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以及纤维蛋白原和一氧化氮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20例健康人的上述指标进行对照。结果冠心病组UA患者体内PAI-1、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组SA患者和对照组,有心绞痛事件发生组上述指标也明显高于无心绞痛事件发生组(P〈0.05或P〈0.01);冠心病组UA患者体内t—PA及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冠心病组SA患者和对照组,有心绞痛事件发生组也明显低于无心绞痛事件发生组(P〈0.05或P〈0.01);纤溶酶原值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绞痛事件发生可能与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相关,并且UA患者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程度较SA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均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血清sVCAM-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sVCAM-1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丹参川芎嗪治疗UA疗效良好,同时可降低血清sVCAM-1水平,稳定易损斑块可能是其治疗U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睡前口服及曲美他嗪20 mg,3次/d,口服连服8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心绞痛控制情况、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94.1%优于对照组76.5%(P〈0.05),动态心电图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ST段下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辛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王丽君  曲艺  寻丽彬  刘军 《河北医药》2010,32(12):1641-1642
我们对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入住患者,对他们实施护理模式效果评价,并以2005年以前入住的心绞痛患者110例,做为对照,对开展护理模式效果评价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踝臂指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7例正常对照组,观察ABI与心肌梗死事件的关系。结果ABI与UA严重程度成负相关,ABI越低,UA严重程度越高。正常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的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为0.602-0.841。结论ABI是预测UA发生心肌梗死一个比较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沈卫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71-247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迅速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但部分病例也可在数日内迅速进展为AMI甚至死亡。包括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和各型自发型心绞痛。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UA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0ml(其中含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0mg)1次/d静脉点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辛伐他汀滴丸20mg睡前,1次/d,14d。观察治疗前后常规心电图ST改变、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治疗组降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滴丸治疗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减少再住院率,预防心血管恶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脑利钠肽(BN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12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均为发病6h内,其中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41例(STEM组)、无sT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44例(NSTEM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3例(UA组),选取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分光比色法测定各组IMA(A值)和BNP水平。结果STEM组IMA、BNP水平分别为(89.6±21.4)ABSU/ml、(324.6±39.1)ng/L,均高于NSTEM组的(79.3±20.5)ABSU/ml、(259.7±30.5)ng/L(t=2.26、8.56,均P〈0.05)和UA组的(67.1±18.3)ABSU/ml、(124.1±24.3)ng/L(t=8.22、28.07,均P〈0.05),对照组IMA、BNP水平分别为(56.2±15.1)ABSU/ml、(15.9±6.7)ng/L,均低于STEM组、NSTEM组和UA组(均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MA及BNP水平明显升高,可以作为病情轻重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