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再生中多种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 CNTF)对周围神经再生中多种细胞的作用 ,用硅管套接切断的成年大鼠坐骨神经 ,在受损神经局部一次性给予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观测再生神经中 GAP-4 3、S10 0、CD68、MHC- 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的变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证明 CNTF组再生神经中上述四种物质显著增多。结果提示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轴突的再生、Schwann细胞的迁入、单核细胞的渗出和活化  相似文献   

2.
<正> 周围神经损伤后,其神经元的存活及轴突的再生有赖于多种神经经营养因子.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睫状神经节营养因子(CNTF)能刺激受损的轴突生长,对神经损伤的修复起着重要作用.神经横断后,其远侧端发生Wallerian溃变,在这一时期中,CNTF在损伤变性的神经组织中能否得以表达?本实验用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取10例鼠坐骨神经损伤后2个月的近、远侧端神经为材料,冰冻切片,用抗CNTF进行免疫组化反应,并用IBAS Rel 20图像分析仪测量阳性免疫反应物的面积和灰度.正常组用未损伤鼠坐骨神经,并设吸收实验和置换实验.结果正常组阳性反应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传导功能以及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第4代ADSCs移植入脱细胞神经移植物(ANA)中,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杜氏改良Eagle培养基营养混合物F12(DMEM)组和ADSC组。DMEM组和ADSC组均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用相应的组织工程神经桥接损伤神经的断端。术后6周采用神经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采用免疫荧光和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ADSC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和脊髓BDNF和CNTF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DMEM组。结论:ADSCs可增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上调脊髓BDNF和CNTF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雏菊叶龙胆是否对坐骨神经损伤后有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其中是否有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参与。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25只,右侧坐骨神经离断后显微镜下缝合。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雏菊叶龙胆25 mg组、50 mg组、75 mg组和甲钴胺组5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其他组相应剂量的雏菊叶龙胆及甲钴胺注射,1、3、5周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及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免疫组化分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阳性细胞比率。结果雏菊叶龙胆50 mg、75 mg组与对照组、甲钴胺组神经传导速度相比有明显差异,雏菊叶龙胆25 mg组与75 mg、50 mg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25)。3周时对照组、甲钴胺组、雏菊叶龙胆25 mg、50 mg、75 mg组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分别为:(455.06±29.38)μm2、(679.03±81.48)μm2、(465.31±71.55)μm2、(670.24±91.26)μm2、(669.28±78.54)μm2,对照组、雏菊叶龙胆25 mg组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周时各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化可见雏菊叶龙胆25 mg组和对照组与雏菊叶龙胆50 mg、75 mg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雏菊叶龙胆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有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参与。  相似文献   

5.
背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作为生物活性因子家族的成员,因其生物活性的多效性而备受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视。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损神经再生及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相关因素。 方法:40只大鼠建立高位神经缺损模型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4组,3个实验组分别将不同质量浓度10,20,40 mg/L的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液0.2 mL注入神经再生室内,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干预后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神经再生及其靶器官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4周,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8,12周,各实验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湿质量及截面积残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各组神经远段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截面积及髓鞘厚度均小于自体神经近段(P < 0.05),其中以40 mg/L质量浓度指标变化最为显著(P < 0.05)。说明在修复缺损神经过程中,向由可降解生物膜形成的神经再生室内加入一定浓度的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受损神经的结构再生与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关键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神经再生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21.002  相似文献   

6.
背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神经系统发育、分化和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坐骨神经切断吻合后大鼠相应脊髓节段前角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及药物组。除对照组外,对所有大鼠实施双侧坐骨神经切断吻合术,药物组手术区局部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100ng/kg,1次/d,生理盐水组局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7,14,21,28d取相应脊髓节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TUNEL染色对脊髓前角神经元进行计数。结果与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吻合后相应脊髓节段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大,突起分枝多且粗大,神经元数目逐渐减少,凋亡神经元增多,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高。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药物组神经元存活数目增多,凋亡减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同时,药物组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较轻,恢复较快。说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通过促进大鼠脊髓前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体外培养条件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一定浓度范围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联合体外诱导可获得较高的神经元分化比例。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单独或联合体外诱导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第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5,10,20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5,10,20μg/L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单独或联合诱导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另设空白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于实验第1,3,6天分别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计数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结果与结论:①向神经细胞诱导后,人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明显改变,胞体收缩,胞核部分折光性增强,出现类似于树突及轴突样结构。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能显著提高人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其中20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20μg/L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人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比例最高。提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均能够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脱细胞神经支架(CEANA)复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优缺点及可行性。方法:取2只成年雄性犬的骨髓进行BMSCs的分离、培养。取传代培养的第3代细胞,采用电转法将重组表达载体pIRES-BDNF、pIRES-CNTF和pIRES-BDNF-CNTF转染至BMSCs。细胞转染后分成5组,采用反转录半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BMSCs的BDNF和CNTF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取3只雄性实验犬,分离双侧坐骨神经,化学法制备CEANA。取15只雄性实验犬制备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CEANA+BDNF组、CEANA+CNTF组、CEANA+BDNF+CNTF组、CEANA组(采用8cm CEANA端端吻合缺损的坐骨神经)、CEANA+BMSCs组。术后16周观察各组实验犬移植段神经横断面轴突数目、比目鱼肌的动作电位、双侧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结果:手术后前3组实验犬的切口愈合良好。手术后第8周,前3组的髓鞘厚度、有髓神经纤维总数为CEANA+BDNF+CNTF组CEANA+CNTF组CEANA+BDNF组,CEANA+BDNF组和CEANA+CNT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EANA复合BDNF和CNTF转染BMSCs桥接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缺损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大鼠坐骨神经轴突再生诱导趋化作用.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梭形双通道乳胶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段,并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乳胶管的两支管内不加入任何物质;B组两支管内均加入医用几丁糖凝胶;C组两支管内注入医用几丁糖凝胶后,分别加NGF和CNTF;D组两支管内注入医用几丁糖凝胶后,分别加NGF和NGF+CNTF;E组两支管内注入医用几丁糖凝胶后,分别加CNTF和NGF+CNTF.术后3、4周观察两支管内神经定向趋化情况,并对术后4周再生神经行HE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A组和B组两支管内神经再生速度及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C组术后3周再生神经优先向CNTF侧趋化,术后4周CNTF侧神经再生成功率和超微结构优于NGF侧(P<0.05);D组和E组,再生神经向NGF+CNTF侧趋化,且再生成功率、HE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均显示,NGF+CNTF侧再生神经的速度及质量优于对照侧.结论:CNTF较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有较强的诱导趋化作用,而且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受损周围神经施万细胞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用硅管套接切断的大鼠坐骨神经,在受损神经局部给予重组CNTF,术后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观测S100蛋白(S100)、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磷酸化酪氨酸(PTyr)、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3的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修复侧远段神经的分布和相对含量。结果CNTF组修复侧远段神经相应区域S100、GAP-43、PTyr、STAT3阳性物质的含量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重组CNTF能上调受损神经施万细胞S100、GAP-43、PTyr和STAT3的表达,提示重组CNTF通过强化受损神经施万细胞JAK-STAT途径,E调其S100和GAP-43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1.
背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眼部给药非常困难且药物生物利用度较低,需要长期连续给药,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将其包封在选择性透过膜中形成微囊,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释放囊内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活体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分子和小分子代谢产物。目的:制备具有特殊结构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囊。方法:将聚醚砜中空纤维膜的一端用医用胶紫外光固化封口,再将睫状神经因子从另一端注入聚醚砜微囊中,并用医用胶紫外光固化封口,制得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囊。将缓释微囊浸提液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共培养,考察微囊的细胞毒性;将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与缓释微囊共培养,考察细胞在缓释微囊表面的黏附性;将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囊浸泡在生理盐水中考察其降解性;同时考察在聚醚砜中空纤维囊中免疫球蛋白IgG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与结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囊的内径约为398μm,壁厚约为145μm,囊壁的外层由疏松大孔构成,内层呈现许多微小的囊孔,孔径约10 nm,在生理盐水中4个月基本无降解,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聚醚砜中空纤维囊对蛋白的释放具有选择透过性,能选择性释放睫状神经因子,有效阻隔球状抗体IgG。同时,缓释微囊改善了以往给药体系的突释行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只在中间阶段呈现较小程度的突释,然后呈现平稳释放。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壳聚糖导管和聚乙醇酸(PGA)纤维支架构成的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对早期神经再生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Schwann细胞和新生轴突沿PGA支架纤维有序地生长。术后4、7、10和14d,新生轴突和Schwann细胞沿支架由近及远长入的距离分别约150μm、500μm、1.3mm和3.5mm。术后4周,新生轴突前沿已经通过整段移植物长到远侧神经端。实验表明,该移植物有利于Schwann细胞和新生轴突的有序导向生长,能够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3.
严志强 Mich.  S 《解剖学报》1995,26(1):19-22,T002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研究了1d龄,1月龄、2月龄和3月龄大鼠坐骨神经中睫状神经节神经营养因子样免疫反应的分布及其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个年龄组中均存在阳性免疫的。阳性免疫反应见于雪旺细胞胞浆,轴突和髓鞘呈阴性。睫状神经节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以1月龄鼠最高,2月龄次之,3月龄最低。本文的结果提示,睫状神经节神经营养因子在出后即存在于雪旺细胞中,其含量随周围神经的发育而有所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研究了ld龄、1月龄、2月龄和3月龄大鼠坐骨神经中睫状神经节神经营养因子样免疫反应的分布及其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个年龄组中均存在阳性免疫反应。阳性免疫反应见于雪旺细胞胞浆;轴突和髓鞘呈阴性。睫状神经节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以1月龄鼠最高,2月龄次之,3月龄最低。本文的结果提示,睫状神经节神经营养因子在出生后即存在于雪旺细胞中,其含量随周围神经的发育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5.
陈罡  王晓冬  张沛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3):215-218,T003
本研究目的在于制作新生鼠脊髓细胞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凋亡模型 ,为筛选神经组织的保护物质提供新手段。为此 ,将新生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切断后 ,用无菌止血海绵包裹断离的神经近侧断端 ,海绵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或 NGF,术后 3、6、12 h用 TU NEL 法检测脊髓细胞凋亡状况。结果表明 ,TUNEL显示生理盐水组在三个时间段均出现大量脊髓细胞凋亡 ,而 NGF组的凋亡细胞数量很少。提示 ,切断新生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后可建立脊髓细胞凋亡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谷氨酸引起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 Ca2 浓度和 P53蛋白表达的作用 ,提供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存在非基因组快速作用途径 ,并对基因组信号转导产生影响的证据。方法 :用活细胞内荧光探针 Fura2 / AM实时检测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谷氨酸引起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 Ca2 浓度的影响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谷氨酸引起海马神经细胞内 P53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 :谷氨酸可引起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 Ca2 浓度快速升高 ,并在 50 0μmol/ L-1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2 0 0μmol/ L-1的谷氨酸可上调 P53蛋白表达。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静息条件下海马神经细胞内的游离 Ca2 浓度无显著改变。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孵育 5min后 ,可快速压抑谷氨酸引起的胞内游离 Ca2 浓度升高 ,并下调 P53蛋白表达。结论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可能通过Ca2 信号的快捷途径 ,启动基因组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长的影响,并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随机将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NTF给药小剂量组(48 μg/kg)、中剂量组(216 μg/kg)、大剂量组(1 080 μg/kg)、NGF 给药组(20 μg/kg),每组各10只。模型组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再缝合法造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给药组采用不同药物剂量对神经损伤部位肌肉注射给药45 d后,测定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和传导速度。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较,CNTF各给药组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传导速度显著增快(P<0.01);同时,216 μg/kg、1 080 μg/kg CNTF组和NGF组对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的影响无显著差别(P>0.05),但是216 μg/kg、1 080 μg/kg CNTF组的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比NGF组显著增快(P<0.01)。结论: CNTF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其作用可能优于NGF。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再生时,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受损神经元JAK-STAT途径和酪氨酸磷酸化的作用。方法 用硅管套接切断的成年大鼠坐骨神经,术时在受损神经局部给予重组CNTF,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STAT3、磷酸化酪氨酸(PTyr)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L3~5段脊髓前角外侧核和L5脊神经节神经元中的分布和相对含量。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NTF组脊髓前角外侧核神经元胞核STAT3和胞膜PTyr阳性物质的含量更高,脊神经节神经元胞浆和胞核,PTyr阳性物质的含量更高。结论 重组CNTF能激活和强化受损运动神经元的JAK-STAT途径,增强受损神经元的酪氨酸磷酸化。  相似文献   

19.
以蠕变特性指标研判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干预动物视神经损伤的效果。以钳夹法复制动物视神经损伤模型,以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连续干预30 d后,对各组动物进行视觉电生理检测,之后取各组动物视神经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和蠕变实验。视神经损伤模型以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干预治疗组Pl峰值大于视神经损伤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以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干预治疗组视神经纤维结构尚存,较少部分视神经纤维排列不规则,视神经无明显变细,视神经损伤模型组兔视神经纤维束结构消失,神经纤维和胶质细胞变性、坏死。视神经损伤以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干预治疗组7 200 s应变上升量大于视神经损伤模型组组、差异显著(P0.05)。以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干预治疗动物视神经损伤模型后视神经的织形态、蠕变特性等得到较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后表现出神经干细胞的特性,细胞表面的神经营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超表达,通过改善复杂的内环境,有利于定向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 目的:构建大鼠pSecTag2/Hygro B-EGF、pSecTag2/Hygro B-CNTF真核表达质粒,检测其在cos-7细胞中的共表达。 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大鼠颌下腺、坐骨神经组织总RNA中扩增出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功能区,将上述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 B,聚合酶链反应初步筛选、双酶切鉴定后送测序。将构建成功的两种重组载体单独及共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瞬时表达。 结果与结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证实成功获得大鼠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DNA。DNA序列分析证实2种真核表达载体中的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序列与GenBank中目的序列一致。脂质体介导转染cos-7细胞48 h后,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分别在Mr6 000,22 000处出现阳性条带。提示大鼠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 B-EGF、pSecTag2/Hygro B-CNTF构建成功,共转染cos-7细胞后能够共表达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